西南考试[0976]环境科学概论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8 09:07:12浏览次数:51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环境科学概论【097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要求:选做四题。回答问题完整,阐述部分清楚、有条理。 1. 什么是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并说明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有哪些特性?(25 分)2. 生境破碎化是指什么?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5分)3. 阐述全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途径和四个影响层次分别是什么?(25 分)4. 谈谈你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基本思想。(25 分)5. 什么是五律协同原理,具体含义是什么?(25 分)二,生境破碎化是指人类的活动使得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很多面积较小的斑块,斑块之间被人工改造或退化的区域所隔离。 破碎化限制了生物活动范围,碎片面积可能小于物种所需的最小巢区或领域面积,从而影响生物生存。生境破碎化导致小种群的产生,种群间的隔离降低生物的迁移和散布能力,许多不同生活周期依靠不同生境的设岗纳污的移动受到阻碍。当种群密度低于某一阈值时,交配成功率降低(阿利式效应),促使种群灭绝;小种群内遗传变异性缺乏、近亲繁殖、遗传漂变等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活力;此外,小种群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灭绝,如捕食、竞争、疾病等。破碎化导致了边缘效应。生境破碎显著增加了边缘与内部生境的相关性,一些重要环境因子的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使得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生物更容易灭绝。异质性的消失导致一些需要几种栖息地类型才能生存的物种灭绝。另外,由于外来物种容易在森林边缘建立种群,破碎化加速了外来物种入侵。生境破碎还通过扰乱群落内很多重要的生态作用,导致物种次生灭绝。三,全球变化通过三个途径对人类构成影响:1)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2)全球变化事件也可能对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3)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的承载力,影响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人为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而影响人类的供需平衡,并进一步影响人类与人类社会。按照全球变化对人类所达到的程度可分为对土地承载力、生产系统、生活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四个层次。1)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全球变化改变了资源的供需关系,- 1 - 改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改变自然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等途径改变了土地的承载力。自然界中资源与灾害是相对于人类可利用程度而言的,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就成为自然资源,对人类构成危害就是灾害。自然环境的变化所造成资源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减会相应地造成某些灾害的强度与频率的改变 。2)对生产系统的影响:生产系统的变化,包括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水平或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所引起的人类需求的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3)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对生产和消费平衡关系变化的响应。生产系统变化的结果导致生产能力的改变,必然破坏业已存在的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平衡,为此需要社会对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领域给予适当的干预。其目的是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平衡关系。4)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人类本身及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影响,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秩序的破坏、地区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的兴衰等。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含了两个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1)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增长是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增强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但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和质量,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从而减少单位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既然环境退化的原因产生于经济活动,其解决的方法也就必须依靠于经济过程。2)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需要通过一些激励手段,引导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产非污染产品,引导消费者采用可持续消费方式并推动生产方式的改革。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4)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上。5)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时各自为政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考虑和科学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纳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项立法及重大决策之中。- 2 - 五,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受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等 5 个 规律的制约。五律协同原理具有两层涵义:第一,人类行为必须同时遵守五类规律;第二,五类规律彼此间相互作用,人类行为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取得五类规律 的协同效应,协同度越高,预期效果越好。即当五类规律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它们都成为实现目标的动力。人类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都应尽可能 实现五律协同,这就是五律协同原理。 -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