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作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11:06:21浏览次数:31专题七 作文关键能力针对讲关键能力 1 审题立意技巧针对讲 1:哲理(名言)类作文例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以此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作文。[审题分析]一、抓关键词和关键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是作文立意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的第一步。本题关键词为:“光明”和“阴影”。二、化虚为实。关键词往往含有比喻义或象征义,须化虚为实。我们要根据题意,找出喻体所隐含的意思。思考“光明”与“阴影”在我们人生中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光明”在这里指的是人生中的顺境与美好,比如成功、幸福、鲜花、关爱等一切美满的事物;而“阴影”则指人生中的逆境与挫折,如痛苦、灰暗、不幸、磨难等。三、全面把握材料,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立意角度](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3)人生价值类: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要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针对讲 2:故事类作文例 (2020 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审题分析及立意角度] 一、找出材料中的主要人物。材料中的人物可能不止一个,要辨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身份、地位、性格、语言、心理等方面)把握自己要立意的那个人物。本材料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是主要人物,要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二、明确情感态度。材料中孔子、司马迁的评价是关键内容,孔子赞管仲之才,司马迁赞鲍叔牙之知人,二人所赞不同,但各有理由,均可为立意的角度。三、由果溯因寻立意。1.鲍叔:(1)国家利益、相位诱惑同时摆在了鲍叔的面前,在“公”与“私”的权衡中,鲍叔为什么能选择把砝码全部压在国家利益上?立意角度:国家至上,屈己让贤;不计小节,为国举贤。(2)鲍叔推荐了管仲,管仲果然在齐国建立奇功,说明鲍叔具有怎样的能力?立意角度:慧眼识金,选贤举能。2.管仲:(1)鲍叔推荐的国相人选为什么是管仲,而不是别人?立意角度:精金美玉,怀瑾握瑜,世之珍才。(2)管仲为什么能够在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过程中,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立意角度:感知遇恩,建霸业功;善于治国,不拘小节。3.齐桓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5 年高考A 组 新高考卷题组1.(2022 新高考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材料以传统文化中的围棋术语为引,以学习驾驭棋术的不同策略来创设写作情境,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和成长的宏大主题,可培养其在实践中强骨气、厚底气、敢创新的意识。材料共六句话,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阐释了“本手、妙手、俗手”三个围棋术语的含义,考生要关注的关键词分别是“合乎棋理”“出人意料”和“貌似合理”。“合乎棋理”意味着是必须要做好的,是基础性的;“出人意料”意味着不拘泥于形式,另辟蹊径,勇于创新;“貌似合理”意味着表面上符合,实际上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第二层阐释了“本手、妙手、俗手”三者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初学者要下好本手,打好基础,不能好高骛远、一味追求妙手,否则,就会下出俗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等语句不仅是围棋棋术,还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努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考生在立意时要准确理解本手、妙手、俗手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本手”(基础)与“妙手”(创造)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身体验,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思考“固本求妙”的时代意义,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立意角度](1)固“本”立“妙”,“本”立“妙”生。(2)夯实基础,追求卓越。(3)注重守正,力求创新。(4)厚积薄发,妙手天成。(5)笃行本手,妙手自得。例文“妙手”诚可贵,“本手”价更高“妙手”是每个棋手都追求和向往的,但“妙手”的背后,是无数“本手”的堆砌。正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没有“本手”,“妙手”或许就是“俗手”,心中有“本手”,“妙手”才能生花。由此看来,基础为成功之根本,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融会贯通,激发创新。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总是于内里的丰盈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我们只有不断锤炼自身,一点一滴地厚积分秒之功,才能一鸣惊人,寻得人生的“妙手”。人生如弈,厚积“本手”,是为“妙手”筑长梯,为人生蓄势。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我们要夯实基础,不急不躁,如此才能“妙手”偶得。宋濂借书以观,不惧严寒酷暑手自笔录,终能出口成章,成文章大家。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完美境界,“两句三年得”,成就“推敲”佳话。左思穷十年之功,不断删减,不断推敲,《三都赋》一经问世,整个洛阳城为之轰动,终致“洛阳纸贵”。他们都是通过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方渐臻妙手之境。由此观之,只有不停地积累,不断地沉淀,才会在需要的时候,瞬间爆发。人生如弈,厚积“本手”,“本”立才能“妙”生。李保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每年深入基层200 多天,让 140 万亩荒山披绿,带领 10 万农民脱贫致富。孙家栋带领团队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终于把卫星送上天。王硕威用热血青春潜心科研,成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总设计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于敏刻苦攻关只为国家能有氢弹,袁隆平终日在田间耕耘只为国人温饱……他们是时代的负重前行者,他们用奋斗和坚持下好人生的“本手”,把每一个“本手”都做到最好,他们的人生也因此“妙”而生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的每一个“本手”,都是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中练就;每一个“妙手”,都是辛苦付出的结果。
然而,反观现实,浮华遍地,急功近利者不胜枚举。有期待一夜暴富的网红,他们不踏实工作,一味炒作,毫无底线可言,却不料屡屡“翻车”;有忘记初心的干部,他们一心蝇营狗苟,急于上位,却不料误人误己,把大好前程下成“俗手”。由此可知,脚踏实地、潜心努力才是成功的正道,如果忽视“本手”之基础,哪有无缘无故的“妙手”?急功近利者切莫自误。夯实累土才能建起美轮美奂的九层之台,深扎树根才能长出郁郁葱葱的合抱之木,弈法合道才能造就令人击节的珍珑之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辈自当打牢知识根基,积蓄前进能量,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力量。[点评]本文切合题意,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开篇从材料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继续深化论点,强调基础和积累的重要性。文章主体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三个分论点凝练、扣题,正面两部分分别从“个人成就”和“为国奉献”两个角度来论证基础积累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反面部分着眼现实,针砭时弊。正反两方面对比鲜明,使观点更加突出,论证更有深度。结尾再次点题,发出号召,升华主旨。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2022 新高考Ⅱ,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本题题干由材料、引导语、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材料第一段第一句话以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为背景,以人物微纪录片的形式创设情境。第二句话总括微纪录片所介绍人物的特点——选择热爱的行业、选择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开启未来的力量,对应作文主题三个关键词——选择、创造、未来。材料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第二句话的阐释,具体介绍三个正面人物的理念和“选择”:科学家重视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选择致力于科技攻关和科普教育;摄影家认为民族血脉的东西永不过时,选择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主张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选择致力于建造满足几代人审美要求的建筑作品。他们虽然选择的事业不同,研究创造方向不同,但是都能将个人的奋斗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时代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作文材料从概括到具体,命题指向事业选择,又关乎科学素养、文化自信与传承、审美创造与未来,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旨在引导考生在致敬榜样的同时观照自我,见贤思齐,既选择奋斗方向,做好个人事业规划;又勇于开拓创造,以革新思想勇追梦;更担当家国使命,凭伟大事业创未来。引导语明确写作任务:(1)考生要围绕“选择·创造·未来”主题立意行文,需把握好三者的关系;(2)写一篇征文,无文体限制,考生可根据立意和表达优势行文,议论文、记叙文等皆可;(3)身份意识,以新时代青年为写作主体,表现青年人对于事业选择、创造奋进、开创未来的认识与思考;(4)把握试题情境中“复兴中学”校名暗含的使命要求并具体落实;(5)结合材料,理解材料的内涵,用好材料的内容。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是明确指令,考生需选最准确的、最佳的立意行文。[立意角度](1)选择以担使命,创造而成未来。(2)精选勇创向未来,做新时代追梦人。(3)选择正道,开创未来。(4)选择源自热爱,创造成就未来。例文选择以担使命,创造而成未来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诚哉斯言!在共青团成立百年微纪录片中,无论是科学家、摄影家,还是建筑家,他们都将个人的事业选择与国家时代的崇高使命相联系,启发我们新时代青年选择以担使命,创造而成未来。新时代青年当选择以担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科学家选择致力于科技攻关和科普教育,是担当;摄影家选择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增强文化认同感,是担当;建筑家选择致力于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也是担当。他们都将个人的事业融入民族发展中,以选择担使命。当代青年亦应选择正确而又热爱的事业,继先辈之信念,筑盛世之中华。君不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选择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等重大科技任务中为国攻关;君不见,黄文秀等青年扶贫干部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更为艰难的路,肩负起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使命;君不见,广大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选择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肩负时代重任,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敢于选择,勇担使命,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员,我们应如他们,响应时代号召,选择热爱的事业,在继往开来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新时代青年当创造而成未来。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曾说:“创造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的确,创造才有未来。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皆以创造之甘霖,浇灌梦想之繁花。而在中华民族漫漫的逆袭之旅中,创造亦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从第一辆蒸汽机车启动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提速,再到“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飞驰,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创造;从古老的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是千年传承的匠心创造;从“东方红一号”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的盛景,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续创造……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我新时代青年当知开创美丽未来,创造势在必行;我新时代青年当敢为人先,勇于突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林伯渠“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的训诲言犹在耳。愿我辈青年带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以使命为选择,以创造成未来,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写下无悔青春,绘就灿烂未来![点评]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立意准确,中心突出。文章紧扣“选择·创造·未来”这一主题,阐明青年人当“选择以担使命,创造而成未来”。二是行文有序,结构清晰。文章主体段落将三个主题关键词融于其中,从“新时代青年当选择以担使命”到“新时代青年当创造而成未来”,自然有序,层次清晰。三是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有感染力。文章多处引用名人名言,恰到好处;行文素材丰富,具有时代感,论证充分。3.(2021 新高考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1917 年 4 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材料先交代了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的时间和刊物,意在提醒考生作为当代青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努力奋斗,争做时代“新青年”。再引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论述人的身体是每天变化着的,以“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强调“体育之效”。(2)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由强转弱,原因在于“滥用其强”,意在提醒我们强大时要内敛节制,谨小慎微。弱者“勤自锻炼”,自强不息,后天努力奋斗,也能“增益其所不能”。(3)“因此”之后的结论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重点,也是材料的核心所在。强者无须骄傲自恃,得意忘形,反而要保持警醒;弱者也不必气馁,要积极奋斗,自强不息,坚信“天之诱我以至于强”。作文材料由表及里,暗藏人生哲理和治事理念。材料立足体育之“体”,何尝不是谈强国之体?青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立大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提高修养,掌握本领,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去开拓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考生若能结合自身体验,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思考“体育之效”“强弱之变”带来的“启示意义”,基本就完成了任务指令,立意时也能很好地切合题旨。写作要求方面,“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是一个明确指令,“选准”不是“选取”,是选最准确、最佳的立意。[立意角度](1)强者不可傲,弱者不必悲。(2)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生不强者亦可强。(3)敢于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4)强弱非天定,自强转乾坤。(5)体魄强弱可变,精神强弱更可变。例文
强弱可变,不骄亦不躁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强者滥用其强,终转为弱;弱者勤自锻炼,增益为强。因此,是强是弱,不依赖先天,而凭自己后天的努力,唯无悲无喜,不骄不躁,方乘长风,破万里浪。弱而不躁,勤能补拙。名言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诚哉斯言!勤奋永远是治疗愚笨的良药。明代张溥不擅记忆,于是他选择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笨”方法,经刻苦努力,他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五人墓碑记》名扬天下。勤奋使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良药苦口,勤奋并不简单。笨鸟先飞,往何处飞?如何飞?能否坚持飞?不想努力很可怕,不会努力更可怕。定下梦想,找到方向,学会方法,坚持不懈,万里长空,任你翱翔。强而不骄,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弱者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方成强者;强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君不见,天才仲永不思进取,终“泯然众人矣”;君不见,枭雄曹操急于求成,终兵败华容道;君不见,法兰西雄狮拿破仑志得意满,终有滑铁卢溃败。从底层向上攀爬很艰难,从高处跌落后再向上更苦涩,中国女排斩获“五连冠”后走的那一段挫折衰落的历程是那般辛酸和艰难。所以,要慎之又慎。慎终如始,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利用最初的优势,保持最初的冷静,不忘最初的梦想,懂得内敛节制,居安思危。如王献之依缸习字,强当恒强,永无止境。因此,强弱,形也。强者不恒为尊,弱者能顺势逆转。强者不必逞异夸能,弱者只需蓄势而动。天恒有常,人如此,国亦如此。《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它和平崛起,稳扎稳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的狂风到来时,也能不骄不躁,有条不紊,筑抵“疫”之城。弱不畏弱,完善自我,等待时机;强不恃强,谨慎谦虚,抓住时机。勤能补拙,弱亦强也;骄兵必败,强亦弱也。天赐良机,不骄不躁,由弱变强,强亦更强。故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世间百变,唯心如止水,戒骄戒躁,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点评]本文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首段从材料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三段以“弱而不躁,勤能补拙”和“强而不骄,慎终如始”两个分论点依次论证了强弱可变的原因和方法,从而支持了中心论点。第四段从个人到国家,层次性更强,思维面更广。第五段总结强弱可变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最后一段再次点题,升华主旨。全文首尾呼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是难得一见的考场佳作。[评分参考]该文属一类文,可评 56 分以上。4.(2021 新高考Ⅱ,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 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漫画类情境任务作文题。考生需从整体上把握漫画内容,关注漫画画面及文字,理解漫画寓意,进而立意写作。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写“人”字。“学写人字”喻“学做人”,蕴含“为人之道”;写作时考生应由学写字到学做人,将写字之法与做人之道相结合,从而体现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还可以对材料所蕴含的传统书法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体现自己的“鉴别与取舍”。图一展示在写“人”字时应“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寓意为人要如“人”字起笔一样,迎难而上,温良谦虚,不可咄咄逼人。也可逆向思考,青年应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何苦藏锋露拙?要敢于亮出自我,搏击长空,勇做新时代青年。
图二展示在写“人”时应“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寓意为人要躯干挺直,持重守正。还可就此展开思考:新时代青年应摆正自我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图三展示写“人”字收笔之时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寓意为人要步履稳健,沉稳成熟,善于反省。新时代青年更要常反思己行,善于总结经验,讲究策略,迂回前进,不可求快冒进。图四是对前面内容的整体把握,说明要想写好一个“人”字,除用笔之法,“描红”之工更是不可或缺。“描红”寓意敬畏规则,遵守规矩,不肆意妄为。也可逆向思考,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眼界、格局。[立意角度]① 人生如描红。唯有写好每一笔,走好每一步,方可写好“人”字,“描”好“红”,成为有为青年。②“描红”就是“做人”,要遵守规则,敬畏制度,立身持重,善于总结。③新时代青年对待传统文化要善于为我所用,否则,终将停滞在“描红”阶段,亦步亦趋,一事无成。④新时代青年既要敬畏传统,严谨走好每一步,也要以创造性奋斗实现自我价值。⑤身处逆势,不可懈怠;时局万变,更应坚持正道,不剑走偏锋;停滞不前时,要持之以恒,成就自我。例文习写“人”之法,做有为青年起笔,用笔,收笔,一撇一捺,笔随势生,出神入化,撇捺之间格局自现。做人如写字,习写“人”之法,需知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如此才能写好“人”字每一笔,才能“描”好“红”,做好“人”,书写精彩人生。“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新时代有为青年,当藏锋守拙,蓄势待发。青年之为人如写“人”字,起笔之要领在于懂得如何藏得住,逆锋蓄势。雄鹰能搏击长空,无它,全凭其蓄势而发的坚硬翅膀;庖丁解牛如入无人之境,无它,全凭其藏锋守拙修炼自身本领;高凤林能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无它,全凭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新时代青年,初出茅庐,需藏得住锋芒,耐得住寂寞,如此才能蓄满力量,如同写“人”之起笔,敢逆会逆,藏而不露,方能亮出自我,搏击长空,建功立业。“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新时代有为青年,当行走正道,胸怀大局。青年之为人如写“人”字,行笔当胸怀大局,行走正道。何为正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以强国复兴为己梦。“禾下可乘凉”,是袁隆平的信仰。多年来,他以一路稻香为正道,以养活 14 亿中国人为大局,一路征程,一路脚印。“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以救死扶伤为正道。手中一把刀是信仰,游刃肝胆,几十年依然精准……新时代青年谋求发展,需以先辈为榜样,如同书写“人”,行笔不偏不倚,立身持正,胸怀大局,当创辉煌人生。“停滞迂回,缓缓出头。”新时代有为青年,当善于反省,充实自我。青年之为人亦应如“人”字收笔之法,迂回前进,直抵成功。迂回之要在于反省,如曾子般每日“三省”,不断反思。新时代青年更要善于总结经验,充实自我,以利前进。善于反思,思己不足,取长补短;善于反思,见贤思齐,日进有功;善于反思,客观分析,把握先机……为人如写字,适时停滞迂回,让努力更有效,让我辈堪当建设之大任。诚然,写好“人”字,笔法很重要,依我之见,“描红”之工更不可或缺。新时代有为青年,当善于借鉴,脚踏实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其落笔之方向,谋事半功倍之方法;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学习其运笔之力道,循一举两得之轨迹;领悟先贤哲思,藏而不露,不偏不倚,停滞迂回,脚踏实地,定能书写精彩人生!一撇一捺,写“人”就是写人生。新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当习写“人”之法,做有为青年。[点评]本文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首段从材料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时代青年当习写“人”之法,做有为青年。主体部分从“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三个方面论证为人当借鉴写字之法;然后辩证地指出为人有法,但更应有“描红”之工,善于借鉴,脚踏实地,论证了新时代青年从书写“人”字获得的为人之道。最后一段收束全文,照应标题。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评分参考]该文属一类文,可评 57 分以上。5.(2020 新高考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极富创意的作文题,有两大亮点,一是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作为背景材料;二是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作任务明确。材料共三段,第一段突出“国家决策,全民抗疫”;第二段谈“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第三段谈“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可见,无论“距离”,还是“联系”,都源自人们为抗疫尽的一份责任,献的一份力量。表面上看,疫情让人们产生距离;实际上,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互联互助让人们的心紧密相连。考生在写作时,既要结合切身感受,又要突出“国家决策和全民参与”;既要彰显国家的制度优势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又要体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参考立意]① 疫情拉开了距离,但挡不住心与心的相守;② 距离是保护,联系是相助;③ 相距千里远,抗疫一线连。例文纵千里之距,秉一心抗疫“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这句话将我一下子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期。那是只有主持人,没有现场观众的特殊元宵晚会;那是一段人和人距离最远,却又紧密相依的难忘的时光。那段日子,我看到设备齐全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看到了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火速赶往抗疫一线,看到了一支支医疗队驰援武汉,看到了一群群志愿者四处奔波寻找医疗物资,看到了一个个平凡的老百姓居家隔离……疫情拉开了我们的距离,却隔不断一颗颗关切之心。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此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居家隔离措施。在这个特殊时期,用合适的距离取代聚餐、会面等密切接触行为,隔离成为保护自己、守护他人的最温情的方式。大三学生郭岳自武汉返回河北家中,千里长途,他坚持全程佩戴口罩,既不饮食,也尽量不和他人交流。返家后,他又积极上报,硬核隔离三十八天。尽管他被确诊,却并未感染一人。距离不仅让郭岳保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守护了更多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毅然决然地坚守着与他人的距离呢?我想,是那颗火热的、装有他人的心。刻意保持的距离掩不住心与心的紧密相连。全国人民的心紧密相连,是抗疫必胜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疫情之下,各司其职。距离只是保护罩,丝毫不影响人们共同抗疫。武汉一小卖部老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坚持给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提供生活必需品,还将自己买来的 N95 口罩免费送给医护人员,而他自己佩戴的却是最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寿光的菜农彻夜不眠,把最新鲜的蔬菜运往武汉;在太原开往运城的列车上,列车乘警主动把自己的备用口罩送给没有口罩的乘客。疫情虽然拉开了人们的空间距离,但却拉近了人们心和心的距离。正如崔卫平教授所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距离是爱,联系更是爱。纵千里之距,你我心心相连。[点评]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立意准确,中心突出。紧扣“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阐明了疫情之下,距离阻挡不了心与心的联系。二是行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三是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评分参考]该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7 分。6.(2020 新高考Ⅱ,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¼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这道题审题立意难度不大,考生有内容可写,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体限制。题目要求写一篇主持词,在行文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开场需明确自己的身份,即《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然后开始文章的正文部分,全面介绍此地的具体情况;最后对前文进行总结,并送上简短的祝愿。(2)内容限定。题目要求“以……为题”,具有限制性,填写地名,就要确定一个地方。可以选择写自己的家乡,也可以选择写旅游胜地。仔细琢磨作文材料中的“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既是参考立意,也是对作文内容的引导,写作时应抓牢。(3)对象设定。因为写作时考生需化作电视台主持人,带领观众朋友们领略某地的风采,所以语言要正式、庄重、精简、凝练,避免口语化。(4)隐性要求。此题虽让考生有内容可写,但要想得高分,需要达到一些高标准。如果想将某地介绍到位,考生就必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逻辑上需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或并列,选取的内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在写作时还需带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公民意识的体现,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例文带你走近三亚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这次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浪漫的三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一直都在路上,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那么,说到三亚这个地名,你会想到什么?又会唤起你怎样的记忆与情感呢?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春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一首歌《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一夜之间,唱遍了大江南北。从此,更多人知道了三亚。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蓝天碧海,椰树婆娑,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又称“鹿城”,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三亚拥有土地面积 1 919.6 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 5 000 平方千米,境内海岸线 209.1 千米,有 19 个港湾、10 个主要岛屿。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中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在三亚境内的落笔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两至三千年。早在西汉元封元年,三亚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故自古以来三亚又被称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 1 400 多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也是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七位名臣被贬到三亚。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时期,三亚的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新中国成立时,三亚还称崖县。因地理位置特殊,崖县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海防前线”,1954 年,崖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崖城搬至三亚,当时的三亚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美丽三亚,浪漫天涯。这是三亚近年来对外推广的一张旅游城市名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从一个边陲小镇迈向国际滨海旅游之城,刚步入而立之年的三亚,正以一种年轻姿态及从未有的自信彰显着人文魅力和发展势头,笑迎欢送着中外游客。碧海连天阔,琼崖处处春。没错,冬去春来,不论季节如何转换,三亚只有旅游的淡季和旺季,景致如初,如今已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和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中国有句俗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现实版的大海和南山不老松,正在新时代的南海之滨,书写着如诗如歌的动人故事。这期《中华地名》节目之走近三亚,到此就结束了。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希望这期节目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心灵旅程,你看了,听了,心中是否早已向往了呢?[点评]本文紧扣主持词的行文格式,称谓、正文及结尾标准到位。正文部分以时间为主线,向观众们述说三亚的前世今生。同时,文中多处引用了俗语、歌词,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心生向往。
B 组 课标全国卷、省(区、市)卷题组1.(2022 全国甲,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本题审题时,要关注情境,更要关注任务。命题人首先呈现了一个文学情境: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给一个新亭子命名,有人选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便附和题为“泻玉”;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且得到了贾政的认可。这是因为“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也就是说,宝玉的思路更契合情境。接着,命题人对上述三种命名做了分析,三种命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分析是审题的关键。回扣情境,考生不难发现,“翼然”是直接移用,“泻玉”是借鉴化用,“沁芳”则是根据情境独创。命题人虽然仅用“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一句来评价三种命名,但结合材料情境,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态度。这部分是材料的内涵,也是命题人给出的写作提示。从“翼然”到“泻玉”,再到“沁芳”,体现的是一个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考生可由此确定写作中心和写作重点应该与创新有关,且最终指向创新。对作文试题的以上两个组成部分全面审读、准确理解之后,考生还需明确“写作任务”,即“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这一写作任务告诉我们:立足现实情境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宝玉给亭子题名方面,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个人学习、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等。[立意角度](1)青年当以创新为翼,登时代之巅峰。(2)唯有结合情境具体分析,方可成创新之思维。(3)在模仿中学习,在传承中创新。例文振创新之翼,登时代之巅徐悲鸿曾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的确如此。智者不袭常,创新方更始。以“翼然”“泻玉”来为亭命名,或直接移用,忽略了环境;或借鉴化用,稍欠火候;唯宝玉的“沁芳”,匠心独运,既表现出了花木映水之境,又暗点元妃省亲如春来之芬芳,十分精妙。可见,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吾辈青年,自当振创新之翼,登时代之巅。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创新者于时序的交替中留下他们清晰的脚印、奋进的身影。大禹治水,反思过往,以疏代堵,收得治水新成效;郑板桥潜心书法,以画入书,终于成就“板桥体”;爱因斯坦冲破权威,大胆创新,创立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持于创新,已成为进步的必要条件。吾辈青年唯有振创新之翼,方能登时代之巅。振创新之翼,便是要求我们独立思考,而非生搬硬套。《红楼梦》中以“翼然”为亭命名者,便犯了生搬硬套的毛病,忽略了具体环境。而宝玉不落俗套,独立思考,终以“沁芳”取胜。同样,中国青年曹原不被“世界难题”吓倒,独立思考,终在角度偏转中发掘石墨烯超导的奥妙;华为不效仿同行只从国外进口芯片的做法,坚持独立研发,终使其有了反封锁的底气。“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倘若曹原放弃创新,何来石墨烯超导之传奇?假设华为放弃创新,何来面对封锁的底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吾辈青年唯有以创新为道,以独立为体,方能于时代之巅,见大河奔涌。振创新之翼,便是要求我们有打破定式的魄力。某位清客便是囿于“惯有思维”,将水之动叫作“泻”,将水之清比作“玉”,虽也有趣,却不免有“撒盐空中”的意味,缺了点灵动。而宝玉的“沁芳”,打破惯性思维,终成美谈。岁月起伏,回想往昔,一代代人打破定式,才造就了今天的垂天之羽。冬奥会“微火”的经典如在昨日,我们创新的脚步愈加坚定。吾辈青年,唯有拥有打破定式的魄力,方能于群峰之上,觉长风浩荡。
诚然,单就给一个亭子命名而言,“移用”之法确实轻松,“化用”之道也无伤大雅。但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只要放眼锦绣山河便会发现,独创之风葳蕤蓊郁、赓续绵延。我国“复兴”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哪一项事业成功的背后离得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担起民族复兴之责,才能开辟国家富强之路。虎跃山河壮,神州日日新。吾辈青年须以创新为翼,以世界的眼光,以独立的思想,不食现成的菜肴,不泥于既定的规则,于时代之巅中见云蒸霞蔚、龙翔凤翥。[点评]本篇文章优点有三:(1)紧扣材料,立意准确。作者从《红楼梦》中众人给亭子题名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振创新之翼,登时代之巅”,立意精准且自然贴切。写作中能紧扣材料,任务意识很强。(2)语言优美,储备丰厚。文中句式多变,整散结合,可见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内容方面,引用内容贴切,且事例丰富、准确,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3)思路清晰,思维辩证。以分论点的形式结构文本,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的确如此”“诚然”等词语的使用,又使作者的辩证思维得到了彰显。[评分参考]本文属一类文,可评 58 分。2.(2022 全国乙,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北京:双奥之城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成绩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科技亮点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 100%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交通支持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 4 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国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31.4 万亿元(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114.4 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材料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会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会举办时的综合国力,从体育、科技、交通、经济等多方面体现国家发展。材料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从五个角度诠释了再跨越的内涵,表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国精神。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和提示语中“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强调青年视角,凸显追求卓越、强国有我之主题。作文主题是“跨越,再跨越”,写作时要把国家的持续跨越和个人的持续跨越结合起来,并把国家的跨越和个人的跨越放入民族复兴这个宏大背景中思考。考生可以以“双奥”为切入点,拓展至中国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可以不限于材料所列的几个方面),结合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民族复兴前景,明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参考立意](1)青春不散场,跨越不停止;(2)奋斗再奋斗,跨越再跨越;(3)生于跨越不止的时代,成就跨越不止的青春。例文
征衣未解再跨鞍,乘风破浪正当时2008 年,悲、喜交织的一年,地震后的眼泪还未擦干,奥运会、残奥会的盛宴已呈现在世人面前;2022 年,危、机同在的一年,世界还在疫情中挣扎,冬奥会、冬残奥会又一次惊艳了世人。弹指间,我国体育和综合国力已有了跨越式发展,我们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唯有跨越,再跨越,中华民族才能迎来更光明的前景;唯有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新时代青年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人生海海,跨越不停,再跨越,去探寻更灿烂的人生。人生是不设休息站的马拉松,每个阶段都有颁奖台,但没有终点线,我们都是拼命奔跑的行者,为了这一程的胜利,也为了下一程的开始。霍去病未冠而进剽姚校尉,但不止步于校尉,而后加封骠骑将军,封狼居胥;晏殊束发而升奉礼郎,但不止步于太常寺,而后攀升中枢做得太平宰相。人生很长,一次跨越固然精彩,但数十年的灿烂应由不停的再跨越铸成。跨越,再跨越,人生才丰满厚重。大国泱泱,跨越不止,再跨越,去建设更伟大的国家。黄龙旗太萎靡,一场辛亥革命让旧中国归于尘土;青天白日旗太放肆,千万铁锤镰刀将新中国携向世界,中国的历史就是跨越再跨越的历史。新中国从跨越中走来,也将向下一次跨越奔去,中华民族是向往跨越的民族,也是不沉湎于上次跨越的民族。嫦娥从神话中飞到月球,随后又有“天和”载人绕飞地球;全面脱贫已然胜利,而后又将迈向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中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上写满了五千年的跨越,那书写的笔墨不会干涸,十四亿的血肉与心灵还将写就下一次跨越。跨越,再跨越,国家才伟岸大气。梦想浩浩,跨越不息,再跨越,去迎接更辉煌的明天。梦想是有尽头的,因为梦想并非完全自由,它会囿于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会囿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会囿于人类想象能力的边界。沙漠的卷柏没见过湖泊,因此不曾梦想大海;井中的青蛙没见过绿地,因此不曾梦想草原,当梦想遭遇瓶颈,跨越就是唯一的选择。于是乎,麦哲伦用船把欧洲的梦想拓宽到世界,中国人用勤劳和智慧把奥运的梦想延展到双奥之城。梦想会止步但人的双手不会,我们终将用双手推动历史的车轮,带着梦想跨越边界与狭隘。跨越,再跨越,梦想才崭新瑰丽。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国家的跨越永不停歇,个人的跨越永不停歇。要想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不要为自己设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点评]本文紧扣主题,立意鲜明,思想深刻,观点具有启发性。主体部分用三个分论点串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材料新颖,论据丰富。首尾呼应,结构合理。句式灵活,表现力强,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气势如虹。[评分参考]该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5 分。3.(2022 北京,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50 分)(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1)[写作指导]“学习今说”是北京市近五年高考议论文的又一次命题作文。本题不可简单理解为“说学习”,关键点在于“今”字,这要求考生要对古今学习的不同展开思考,既要关注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重视学习的本质,又要探讨时代变革对今天的求学者提出的新要求,体现新时代学习的特色。也可以谈谈对学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的看法,体现当代中国青年对学习的崭新理解。由此看来,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十分接近 2021 年的“论生逢其时”和 2018 年的“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也就是北京卷一直主张并贯彻的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命题意图。学生动笔之前要思考自己文章的现实意义。题目要求中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是命题者为考生提供的思路和角度,考生可以由其中一点展开,并联系时代特点,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体会,进行阐述。例文学习今说
(1)管仲曾经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齐桓公用装死的方式才得以逃脱,然而,齐桓公捐弃前嫌,任其为相,这需要怎样的器量?立意角度:心宽似海,容纳百川(宽容大度);不计前嫌,从谏如流。(2)齐桓公身边有鲍叔等贤才,为什么还接受管仲?立意角度:广纳贤才,任人唯贤。四、符合情境、任务以及文体要求。写作中必须设置“班级读书会”的情境,采用“发言稿”的形式,符合“发言稿”的格式。针对讲 3:寓言类作文 这类作文材料多是一则富有寓意的寓言,其主旨并非“开诚布公”地展示给我们,而是躲藏在故事或具体的意象背后,恍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我们“千呼万唤”才缓缓显现,露出“庐山真面目”。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审题分析及立意角度]第一步:明对象,寻题眼。这则寓言中出现的对象很多,不仅有动物老鹰与乌鸦,还有牧羊人和其孩子。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辨别出“乌鸦”是故事中的主要对象,而题目的主旨则进一步暗藏于牧羊人和其孩子的两个“关键句”中。第二步:审对象,析行为。对象“乌鸦”主要有两个行为:(1)羡慕老鹰,学习老鹰:这表明乌鸦渴望获得新本领。(2)模仿学习,尝试失败:这表明乌鸦虽渴望获得新本领,但是不得要领,最终失败。既然瞄准了目标,我们就要进一步对目标对象进行分析,探讨它在寓言中的行为,而这也为我们后续角度的开拓奠定了逻辑基础。第三步:善思考,选角度。一则看似短小的寓言中往往蕴含着多个道理,寓言中有多少人或物,就可能会有多少个写作角度,站在不同人物、对象的角度也会得到不同的主旨内涵。“乌鸦”作为寓言的主要对象,它的两个行为是我们的重点分析目标,而牧羊人和其孩子的两句话,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两个分析角度,二者结合,便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且全面地把握题旨。(1)站在牧羊人的角度:对乌鸦盲目的模仿行为持批评态度,引导我们从中反思,汲取经验教训,不做力所不及之事。(2)站在孩子的角度:对乌鸦敢于尝试的行为持赞赏态度,“可爱”一词引导我们思考勇气的可贵性,虽然失败,但是敢于挑战的精神更加宝贵。(3)综合双方角度:追逐理想既要敢于挑战,也要充分认识自我。针对讲 4:漫画类作文例 (2019 课标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自古以来,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虽发生了改变,但变化的只是表象,学习的内涵、目的,历经千年始终未曾改变。北宋大儒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学习的意义。于是我们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头悬梁、锥刺股,为的又岂是金榜题名的荣耀?岂是衣食住行的富足?从屈原到杜甫,从苏轼到顾炎武,他们哪一个不是因心系家国天下而读破万卷书的?今天,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有奔赴海外求学、历经重重困难毅然归国的华罗庚……正是这些人用数十年甚至一生学习耕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岁月静好。古人和今人学习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学习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报效祖国!而今天,我们看到大量的青年把学习定义为一纸文凭、一份薪水。我们的大学生扎堆去学金融管理,只是为了毕业后能获得一份光鲜亮丽、薪水高的工作。我们失去了学习最本真最纯粹的目的。学习之目的,还在于探索世界。人具有智能,会主动发起对世界的探索,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也是人的一大乐趣。人的好奇心是极其强烈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现在已有无数前人探索世界的成果可以让我们学习:从浩瀚的宇宙深空,到小到极致的微观世界;从数十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到刚刚发生的新闻热点;从文学艺术,到物理化学……一切的智慧,一切的经验,一切的教训,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这是多么神奇而又伟大的事情。中国古人的智慧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东方。从《黄帝内经》到《千金方》,从四大发明到圆周率,我们一直是热爱学习、热爱探索的民族。2022 年 6 月 5 号,三名航天员带着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再度奔赴“天宫”,其中一名航天员陈冬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发前已经给孩子留好作业,“我到时候回来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看,星河璀璨的天幕才是我们演算的稿纸,学习的意义与乐趣又岂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可以概括的?作为时代新人的我们,更应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保持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人,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点评]本文立意高远,提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要秉承千年来的传承,当代青年要做对民族、对国家有用之人。以古代名人和现代科学家为家国天下而学习的宽广,对比当下部分青年为个人物欲而学习的狭隘,论证有力,例子丰富,排比举例气势强烈,精彩语句迭出。接着谈学习的目的在于探索世界,充分展现了考生日常阅读经验之丰富以及对时事热点之关注。结尾气魄非凡,再度呼吁青年人学习的目的应纯粹一些,要富有家国情怀。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2)[写作指导]“在线”是疫情和网络带来的生活转变的最主要的外在形式。疫情期间,考生有周期较长的在线学习体验,对在线学习的感悟既丰富又不同,切入点非常多。考生也可以跳出学生的身份,围绕“在线”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来谈特殊状态下,如何调整自我。另外,“在线”还具有象征意味,考生可以引发开来,写某种特定情境下的“在线”状态和意义。无论哪个写作角度,都需要考生由在线学习延伸到对生活态度或精神内核的感悟。例文在 线北京十九中 武岳“嘭!”我重重地摔上酒店的房门,把公文包扔到桌上,这简陋的单人床、狭小的空间怎配得上堂堂商场经理?14 天隔离又会给我造成多少损失?而且,还耽误我去见网友依依。我和依依是在网上听歌认识的,我们都很喜欢《生命线》的一句歌词:生命线绕过荆棘,种下了多少桃李。她说这就像她的工作一样,披荆斩棘,种下桃李,再度回望,便是盛放的花朵和遍山的硕果……依依有一双杏眼,画着精致的眼线,一头秀发总是能编出各种花样。我们约好了五一假期要线下见面。谁知小区有一名得了新冠肺炎的人员,我也因此被隔离到了酒店,思念让我发起了视频聊天,可联系数次她都毫无动静。终于,她应邀连线,看得出来有些局促。“早上好,依依。”随即而来的却是依依慌张的道歉:“对不起,我有急事!”她甚至连视频电话都来不及挂,皱着眉头抄起搭在衣架上的外套和医用口罩就奔出了家门,手机捕捉到的只有她匆匆离开的身影。“大白”进来为我做核酸,嗓子被捅得真痛!酒店的盒饭也太难吃了吧!隔壁谁家小孩这么吵闹,还让不让人睡觉!商场打来电话,说能不能想一想下个月解封后的促销方案。谁知道这疫情要持续多久,谁
知道这方案能不能实施。我烦透了线上办公,在狭小的单人床上刷着无聊的视频,这世界,全线上了,所有的努力都让我觉得没有意义。颓废的日子一天又一天,我想念的依依还总是离线,她还爱唱那首《生命线》吗?她还能看见盛放的花朵和遍山的硕果吗?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是“大白”上门做核酸:“您好,测一下核酸。”“大白”看到我的一瞬略微有些迟疑,在厚重的防护服下,一双熟悉的杏眼满是疲惫,头发被利落地塞进帽子。她给我做完核酸,指了指我手机上那个灰色头像,美丽的杏眼月牙一般弯起来,她指了指防护服,一个“依”字像花一样绽放。“我是依依,我一直在线,在前方一线,在最后防线!”看到手机上的信息,我烦躁的心静了下来,隔壁的小孩想必睡着了吧?这房间真安静,我正好捋一捋下周的工作思路。我拍一拍公文包上的灰尘,线下和线上,都是我们要奋斗的地方。只要一颗奋斗的心在线,疫情总会结束;只要一颗奋斗的心在线,陋室也能照进阳光,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点评]这篇记叙文开篇即抒写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了对隔离 14 天的不满,整体氛围是低沉的。紧跟着解释了原因,因为有想见面的网友依依,还有工作需要处理。而当“我”发现给自己做核酸的“大白”就是网友依依时,“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依依不能和自己视频。此时的“我”不再埋怨,而是积极面对现实。纵观全文,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从情绪的低沉、心理的烦躁到情绪的平稳、内心的积极向上,整体叙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既充满故事性,又具有合理的逻辑。除此之外,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多种描写方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式的结合,让这篇文章更加丰满,更有可读性。4.(2022 天津,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 800 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这段材料的关键词为“烟火气”,它继承了天津卷 2020 年“中国面孔”和 2021 年“纪念日”的以关键词为写作对象的命题方式,体现了作文命题的稳定性。首先,要精准解读材料。这段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由一组排比句构成。这组排比句首先阐释了“烟火气”是什么,然后提出如何追求“烟火气”。第二句“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为总结句,将“寻常”和“最美”这样一组具有辩证色彩的词语放在一起,既强化了“烟火气”这一关键词,又丰富了“烟火气”的内涵。然后,要精准理解关键词。“烟火气”是平平常常、有滋有味的生活的特征,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如材料中提到的家人团坐、国泰民丰等。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防控新冠疫情之际,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关心生活、留意时代声音,思考“烟火气”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要最大限度利用材料。锁定关键词“烟火气”的内涵后,可以围绕个人、社会和国家写“烟火气”是什么,也可以写如何追求“烟火气”。追求“烟火气”可从材料中的“珍惜和守护”“奉献和担当”等角度入手,每个人的“烟火气”需要自己的珍惜和守护,也需要他人的奉献和担当,更需要国家的强盛,综合写或单独写均可。[参考立意]① 浓浓烟火气,深深家国情。②寻常烟火气,人间最美情。③守护烟火气,你我共努力。④珍惜烟火气,享受新生活。⑤烟火气,是个人、社会、国家的最高追求。例文浓浓烟火气,深深家国情“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的这句话,让人深感认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这“市井百态,寻常生活”却需要无数人的付出,付出背后流淌的是那绵延不绝的家国情。为什么会有国泰民丰的寻常烟火气?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敢上九天揽月”的中国航天追梦人,为国家立志,为科学先行,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将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化作现实,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在茫茫太空。作为歼-15 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默默奉献,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是忠于祖国、献身航空的楷模。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国泰民丰的烟火气。
为什么会有温情祥和的寻常烟火气?是因为他们的忠诚担当。“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把青春之梦写在泥土里,这是黄文秀的担当。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到边远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选择心系扶贫事业,选择忠诚担当作为青春使命。在穷乡僻壤奉献青春,无怨无悔,直至奔向群众时被山洪夺去生命,她用生命诠释担当,唱响了“用生命守护人民的烟火气”的赞歌。她是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的 1 800 多名同志中的一员,她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代表。正是他们的忠诚担当,中国几千万人生活的烟火气才有了保障。为什么会有岁月安好的寻常烟火气?是因为他们的珍惜守护。2022 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病毒,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风雨同舟,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着这方土地。无论清晨或午夜,不管烈日或风雨,他们是遏制病毒的“狙击手”、患者的“生命线”,用逆行坚守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随叫随到!”“遏制疫情,我们可以!”“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坚决请战上一线!”这是他们对这方土地的承诺,更是对寻常烟火气的珍惜和守护。奉献与担当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镌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就像一团火苗,燃起万家烟火气。让我们用珍惜与守护温暖众人心,照亮这国泰民丰,共同绘就一幅寻常烟火气的最美画卷。[点评]本文有三个亮点:一是题目新颖。采用回目式标题,将“烟火气”和背后的“家国情”融为一体,巧妙灵动。二是行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全文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又采用并列式结构,在分论点中巧妙整合“烟火气”和“寻常”等关键词并嵌入因果论证,说服力强。三是内容丰富。小到个人日常,大到国家的科技,以及脱贫攻坚,说理透彻。[评分参考]本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6 分左右。5.(2022 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 95 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 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 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注意: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 不得少于 800 字;④ 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本题材料围绕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展开,以新一代浙江人才为例,分享他们的成就,鼓励考生得出启示,准备接棒。材料的第二段是审题关键,该段写了三个具体的事例,这三个例子都围绕创新但又有不同角度:“95 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强调的是超越自我需要刻苦磨炼;杨杰成为“浙江工匠”“劳动模范”强调的是创新需要精益求精;“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强调创新要敢于挑战新领域。通过这三个事例可以确定论证方向与角度。三个事例还有一个共同点——主人公是青年,这样使文章的针对性更强,便于指导考生从自己的角度谈人生规划。同时,考生还要注意“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这句话既申明写作角度,又提示文章体裁。启示类文章写作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步骤:概述材料写感受,分析材料得实质,联系实际做拓展,总结论述明观点,明确号召践启示。[立意角度](1)勇于迭代创新。(2)具备实干精神。(3)潜心磨炼技艺。(4)探索认知边界。例文蚕蜕多次,锦绣成文创新驱动、人才强省、“鲲鹏行动”……这一系列词语足以让人振奋,让人跃跃欲试;徐枫灿、杨杰、之江实验室……这一系列名字足以让人热血沸腾,让人竞相比肩。无论是搭建平台的浙江省政府,还是徐枫灿、杨杰、之江实验室的无名青年,他们都有着不竭的青春活力。这种不竭的青春活力,用现在的一个热词概括就是“迭代创新”。何为“迭代创新”?我们不妨用春蚕设喻。春蚕其貌不扬,但在不长的时间里蜕皮多次,每次蜕皮都是一次新的成长,直至吐出蚕丝,最后,破蛹成蛾,恰如诗句所咏:“尽吐情丝呈锦绣,奋舒羽翼自翱翔。”
浙江是桑蚕之乡,受桑蚕文化浸润的一代代浙江人,无论出身如何,都肯始于低微,进而不断自我更新,永葆青春活力,即使垂垂老矣,也不服输就低。古代的如勾践、孙权、沈括、王阳明等,现当代的如蔡元培、鲁迅、竺可桢、钱学森、屠呦呦等,以及徐枫灿这样的新生代佼佼者,都是浙江的典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不占优势、资源不占优势、经济不占优势的浙江省才能成为政府高效、人民富裕、经济腾飞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省。“浙江精神”“浙江速度”“浙江温度”等代表浙江形象的一系列词汇如浙江风云人物一样频现,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精神使在浙江的外乡人受到感染,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乡人来到浙江。有个新闻:浙江省公安系统 2021 年办身份证等各类证件 446 万张,日均制证约 1.2 万张。只窥这一斑便可知全豹。来浙江创业的外乡人,他们胸怀锦绣,热情勤奋,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环境中,倾尽全力,超越自我,开拓创新,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可能是留在之江实验室的无名青年,也可能是杨杰这样的普通打工者,他们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知不觉走到了风光独好的“无人区”,今后还可能开创无数更高境界的“无人区”。在日新月异的浙江,我们这些学子恰如啃食桑叶的春蚕,储备着迭代的动力,不妨自问: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个伟大的时代了呢?恰如孔子对弟子的问话:“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我们当然记得孔子的弟子各言其志的精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青年,那是进军的时代号角啊!青春的我们,青春的浙江,青春的中国,这股青春的力量不断汇聚,我们定能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于斯、长于斯的浙江青年,时代已经备好了创新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年已经多次超越自我,独步“无人区”,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榜样层出不穷的环境中,摆脱抱怨,摆脱舒适,摆脱冷气吧——不断迭代创新,为自己,为浙江,为中国,为世界,用青春书写锦绣华章。[点评]文章从材料所给的情境入笔,分析得出“迭代创新”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以春蚕设喻,揭示迭代创新精神的内涵,接着联想到具有这种精神的一代代浙江人、来浙江创业发展的外乡人,总结出他们的成就源自这种青春的力量。之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向青年发出号召,呼吁新一代青年做好准备,为自己,为浙江,为中国,为世界,谱写华章。本文紧扣话题,层次清晰。巧妙设喻,将迭代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本土精神巧妙联系在一起,深入浅出,为文章一大亮点。另外,文章气势恢宏,可见作者开阔的思想境界。[评分参考]该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5 分左右。6.(2021 全国甲,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采用的视角为第一人称“我们”,亲切自然,贴近现实,号召力强,能够引起考生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共鸣。所以,在展开写作思路时,一定要立足于“百年历程”,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突出“我们”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建立起来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在这种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下能做什么,做些什么,从而更好地彰显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核心价值追求。换言之,写作时一定要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价值定位,做好党史文化传承的价值解读,合理恰当地表达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主张,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奋发有为![立意角度](1)以史为镜,当为必为;(2)可为者必为,有为者必成;(3)有梦可为,有为圆梦;(4)唯能可为,方可更有为;(5)可为不求功,有为功有我;(6)可为者勇闯,有为者担当。例文处可为时代,搏有为梦想恰百年梦想如磐,兴伟业红色传承。何其有幸,我们恰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正值青春年华!
我们当摘星辰为眸,揽骄阳作灯,携春风为轮,趁可为之时,扬青春之帆,奋力拼搏,大有作为,将自己人生梦想的浪花融入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奔涌浪潮!处可为时代,搏有为梦想,风流人物看今朝。今之中国,已然开放胸怀,融东西弃糟粕;已然精研技器,胜列国求创新;已然破教派之桎梏,扬科学之精华;已然建党百年,树强国之楷模。今之中国,为想为、敢为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可为平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雄辈出可为时,拼搏圆梦待指日。君不见,上可九天揽月,下可蛟龙入海?君不见,“天问”问天,“祝融”探星,“北斗”导航?于是慨然开悟曰:正本清源,可为时代觉醒真理于天下;矢志践行,有为拼搏书写风流在今朝。处可为时代,搏有为梦想,英雄用武趁青春。揆诸畴昔,“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兹可痛哉。而有为青年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年青春勃发凌云志,毅然拼搏自有大作为。况且英雄不问出身,你我身处可为时代,自应争创红火事业,不忘先辈初心,勇担历史使命,躬身入局,勇做时代弄潮儿,成为民族复兴圆梦的一分子。于是奋然高歌曰:欲立伟志兴伟业,则时时处处皆可为;愿搏有为圆梦想,则革命永远是年轻。处可为时代,搏有为梦想,红色精神永传承。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至嘉兴南湖、井冈山。从一张白纸上起笔,满目萧条,到山河华章共谱,海晏河清。李大钊、方志敏、邓稼先、焦裕禄……一个个名字,闪烁的是无数人的壮志;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一股股力量昭示着奋斗前进的决心。为何可为?精神使然!尚忆首创中国“芯”,未远抗疫民族魂。精神是泉,泉清才花繁。于是怡然傲言曰:可为之贵,贵在传精神;有为中国,拼搏信红色。百年风雨,岁月呈祥;生逢盛世,慨当以慷。可为时代,一场青春须早为。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应于时代洪流之际唤初心,于百年传承之时兴国家,于可为时代之际益中华!苟如此,处可为时代,搏有为梦想,青春幸也,祖国强也,民族兴也![点评]本文内容紧扣标题,辩证阐述“可为时代”与“有为梦想”的关系,从看今朝的“开悟”到趁青春的“高歌”,再到永传承的“傲言”,层次井然,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一切皆可为的激情和大有可为的自信。首段要言不烦,概述百年传承之大有可为。第二段紧承上文,将自身奋斗与时代相联系,开篇明旨,提纲挈领。第三至八段,论点三分,言明在今朝的有为,趁青春的早为,传精神的有为、可为;坚持结果导向,相较于从可为到有为的感性,多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尾处照应开头,可为、早为、有为有机统一。全文浑然一体,事实论证合理严密,语言摇曳多姿,特别是对偶句的铺排使用,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底。[评分参考]本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8 分左右。7.(2021 全国乙,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写作指导]根据题中所给材料可知,古人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时会涉及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等,扬雄以射箭为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的启示意义。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想射中目标则需要这几个要素共同起作用。题目中的“当代青年”,要求考生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题目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方法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立意角度](1)当代青年必须将自己的理想主动融入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中去;(2)青年人只有将“小我”的理想放在国家这个“大我”中,才会有所作为;(3)国家振兴既是青年人理想的起点,也是终点;(4)青年人的理想只有放在国家民族这个平台上,才会熠熠生辉;(5)秉承先贤遗愿,树立远大理想;(6)用优秀传统文化浇灌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民族的召唤,践行自己的理想。例文怀揣理想,执着当下
诗人流沙河曾云:“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有了理想,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有了理想,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有了理想,时代从艰难走向繁荣。青年是最富有朝气的一群人,当怀揣理想,执着当下。怀揣理想者,“修身以为弓”。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修身”被置于第一位,可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是后三者得以实现的前提。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贤士大夫,无不以此为自己人生发展追求的目标。屈原不愿与宵小为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曾国藩以“十二条”严格要求自己,终成一代“圣相”。当代青年应立足现实,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砥砺修身,正身养德,为将来服务祖国和人民奠定坚实基础。怀揣理想者,“矫思以为矢”。“矫思”,即端正思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年杜甫的理想定位;“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是杜荀鹤的人生追求;“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戚继光的人生愿望……无数先贤,无不怀有伟大的理想,超越了个人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从而彪炳史册,烛照未来。当代青年当摒弃纯粹的个人主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前途联系起来,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意识,才可能更有作为。怀揣理想者,“立义以为的”。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历尽艰难,实现理想。司马迁虽受宫刑,却仍矢志不渝,留给后世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周恩来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并一生为之奋斗不息,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无数次攻坚克难,终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今日之青年,亦应“立义以为的”,勤奋读书,增长才干,锤炼意志,为实现理想而不惮前行。“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扬雄以箭为喻,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实现理想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微妙关系。我坚信,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定能领会其深刻内涵,怀揣理想,执着当下,奋勇前进,不负韶华![点评]本文标题即表明观点,且形式工整,夺人眼球。首段引用诗人流沙河的诗句,阐明理想的重要意义,照应标题,总领全文。中间紧扣主题任务,三个主体段落“怀揣理想者,‘修身以为弓’”“怀揣理想者,‘矫思以为矢’”“怀揣理想者,‘立义以为的’”论述了怀揣理想者应该怎么做,结尾点题,收束全篇,意蕴丰厚,催人奋进。总之,此文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据颇丰,论述精到。不管是名言,还是事例,作者都能信手拈来,显示出其丰厚的素材储备。语言上,理性与感性交融,读之耐人寻味。[评分参考]本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7 分以上。8.(2021 天津,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 800 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材料从“纪念日”切入,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与自身的经历,思考“纪念日”对于个人、集体、国家与民族的意义。可结合近几年的“五四运动 100 周年”“抗美援朝 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等历史重大事件,围绕“纪念日”进行思考,在作文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传承精神,继往开来。由此可见材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考生写作时,要紧紧围绕“纪念日”这个话题,同时注意材料中的“路标”“初心”。纪念日有“路标”的作用,因此应该是对一个人的人生,或者是对国家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另外,写作时还要将个人生活融入纪念日中,不能单纯地叙说历史,而要将个人成长的“纪念日”与国家和民族相关联,思考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与担当。[立意角度](1)铭记纪念日,不忘来时路;(2)闪光的纪念日;(3)在传承中纪念那些闪亮的日子。例文不能忘却的纪念日每一个纪念日都有其背后的特殊含义,都是不能忘却的。1919 年 5 月 4 日,广大爱国青年齐聚天安门,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鲸吞蚕食,青年们只能团结起来一起斗争,用自己微薄的
力量去反抗,用自己沙哑的声音去呐喊,去警醒百姓,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托起民族的希望。可是,当时的政府,是那样的懦弱无能,即使有众多有志青年,也难以改变当时国家民族的落后状态。后来,“五四运动”虽然结束,但却在青年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一批批青年去追求真理,去找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远赴国外,只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青年以为国家奋斗为己任,国家把 5 月 4 日作为青年的纪念日,鼓舞着广大青年继续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奋斗。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的炮火烧到了卢沟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南开大学毁于日军炮火之中,北大、清华也危在旦夕,这时,三校校长决定南迁,三所学校的大部分青年学子徒步南迁,从北京、天津出发,向着长沙前进,他们有时要昼伏夜出,有时要躲避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沿途还为当地百姓提供一些帮助。1937 年 11 月 1 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1938 年 2 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向昆明迁徙。1938 年 4月 2 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 年 5 月 4 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历史就是这么巧合,19 年前的 5 月 4 日,正是北大学子将一把追求民主、独立的火种播撒到了全国,19 年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广大学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来到西南边陲,赓续青年的使命。从 1937 年到 1946 年,这所特殊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成了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中当选“两院”院士的就有 174 人,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邓稼先、朱光亚、钱伟长、杨振宁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中所唱的“中兴业,须人杰”。2021 年的 5 月 4 日,我迎来了成人礼,接过成人勋章的那一刹那,眼前仿佛浮现出这一百多年来青年一代前仆后继的画面,五四时期的爱国青年,西南联大挑灯夜战的莘莘学子,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天问一号的科研团队……现在,我已经 18 岁,也是青年中的一员,更应该铭记 5 月 4日这个纪念日,以先辈们的精神去指引我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点评]本文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首段即引入“纪念日”的话题,扣住了题目。作者非常巧妙地选取了 5 月 4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2019 年正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作者结合自身青年的身份,梳理“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责任,选取了“五四运动”、西南联大开学这两个典型的事例。这些都与青年息息相关,同时又暗含着国家命运、民族前景以及历史的大背景。作者将青年、国家、民族、历史等元素高度统一,足见其匠心独运,立意巧妙,选材准确。最后,作者作为一名参加高考的新青年,又梳理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青年的担当,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对新时期的关注,整篇文章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评分参考]本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7 分。9.(2021 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本题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从终点、起点、过程三个维度对得与失进行定位,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给这三个维度加上定语或限定词,定语或限定词可以是“为人、行事、立身”,可以是“进学、修业、明德”,还可以是“文史、哲学、艺术”……照此切分,三个维度就可以切分出很多小的维度。因而,本题写作的内容很广泛,但应该注意:得与失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单独论述其一;论证要有思辨性,在思辨中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另外,“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中的“此”限定了范围,显然非特指某一个,而是指上面提到的三个维度。所以,无论从哪个维度展开,都要注意与另外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体验与思考”则限定了写作的落脚点,同时体现了写作主体的参与感。“看法”,则要求文章必须有论辩性的内容。[立意角度](1)得与失是终点。(2)得与失是起点。(3)得与失是过程。(4)得与失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是人生的全过程。例文得失与始终铁桶中的篝火飞溅出点点火星,随风飘进无光的深空。瑟缩在火堆旁的人们默契地保持着沉默,呼出的白气来不及盘旋便被寒风吹散,眼睛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东方。东方,那里是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洋面,此时仍是一片无垠的黑暗。忽然,不知哪里传来一声叫喊:“快看,天亮了!”静止的人群忽然一齐跑向伸入海面的防波堤,前方便是划分天海的第一道曙光。
此后的光景变化飞快,愈发明亮的天空从深蓝转为浅灰又化为碧蓝,太阳射出愈发密集的金色箭矢,最后倏地显露真容。阴阳昏晓,天上是离巢的海鸟、归航的飞机,地上是雀跃的人群与亘古不变的潮涌。“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这是公历 2020 年的终点,也是 2021 年的起点。我孤身于东瀛的一座沿海小镇,沉浸在这一片“神启”般的情境之中。低头打开手机,边浏览朋友圈边漫无目的地踱步,屏幕中尽是大家对旧年得失的品评与对新年的期许。比如“读 36 本书的目标只完成了 20 本”“想打卡背单词来着却一天也没背”“坚持每天跑步,体脂率下降了”……又比如“今年要升入某某大学”“一定要去一次西藏”……指尖上滚动的屏幕始于过去,终于现在。不用说,去年此时的朋友圈里照样上演着这般“得失”与“始终”。只是在流畅如水般滑行的屏幕上从来看不到时光分节的痕迹。“嗖!”耳边传来一声尖锐的声响。原来是看手机时的分心使我误走到了一位海钓的渔人身后。他正将钓竿从肩头用力向前甩出,鱼线与钓钩划破空气发出了高亢的鸣响。看来刚才再多走一两步,那布满倒钩的乌贼钓饵就要扎在我的脸上了。我猛然惊醒。渔人被海风削得棱角分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雀跃的人群与他无关,这可能只是他出门垂钓的寻常一日罢了。那声甩竿的声响,也将我从欢庆的恍惚气氛中瞬间拽出。没有读完 36 本书,今天接着读即可。没有打卡背单词,现在开始背即可。西藏就在那里,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难道会因你的到访而增减分毫?今天是 2021 年 1 月 1 日,地球由冬至点向春分点公转过程中的寻常一瞬,为何会因其上居住的人类的历法而变得特别?人们妄用自己的得失在无形的时间中刻下维度,或以此为始,或以此为终。而这种同一点上截然相反的两种意义,也正好宣示着此种认知的矛盾与虚无。有人说,一个人出生时看似获得了一生,可是直到死时他才算将这一生的时间完全拥有。我深以为然。须知死生之外无大事。站在个人的角度上,人的极限便是以生为始、以死为终。所谓得失、无限的可能,尽在其间。说到底,一切都是过程。[点评]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是写作的立足点,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过程,是写作的目标。近年来,议论文一统江湖,考场上少有文学类佳作。本文以叙述为主,描写、议论穿插其中,是一篇缘事抒情析理的优秀散文。本文前四段写观看新年日出、朋友圈的旧年得失与新年愿望,这是具体的得失始终;接着以渔人过渡,渔人专心垂钓不在意得失始终的平静与兴奋跨年的人群的骚动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得失始终的感悟;然后,由实入虚,重在感悟,写出对不以得失界定始终、生命过程有无限可能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人生重在生命过程的参与。文章情感真实细腻,思考睿智独到,层层铺垫,卒章显志,为上乘之作。[评分参考]该文属一类文,可评 58 分以上。10.(2020 课标全国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题干中“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则承继了 2015 年课标全国卷Ⅱ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还有 2016 年课标全国卷Ⅱ的“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过,2020 年的考题创设了相关的写作情境——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触最深,文体是发言稿。发言稿与演讲稿类似,开头应有称呼语和问候语;正文部分可先提出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结尾应有致谢。在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切题的,关键是“选好角度”,即写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他们的品行、格局、处世之道、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仅让他们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而且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获得启发,这就是作文要求中所说的“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同时,这道考题创设的
情境“读书会”贴近考生实际生活,且考生熟悉作文材料,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有利于考生写出符合要求、思想与表达俱佳的文章。[立意角度](1)对齐桓公感触最深,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知人善用,所以能成就霸业;(2)对管仲感触最深,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识时务,功勋卓著,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3)对鲍叔感触最深,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敢于推荐,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例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言,同大家分享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淮南子》有言:“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其中,“容”便为包容。何为包容?“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是林逋眼中的包容;“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是冯梦龙眼中的包容;“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是弘一大师眼中的包容。包容是一种雅量,也是一种风度。就像故事中的公子小白,他在与公子纠争夺君位期间,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带钩,险些丧命。可当他成为一国之君后,却不计前嫌,在鲍叔的推荐下,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人生在世,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是日月无声,水过无痕。试想,若是公子小白仍计较当初管仲对他的一箭之仇,不肯重用管仲,他又怎会成为后来被人称赞的齐桓公?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于我,齐桓公的包容更令人欣赏。由此可见,我们要包容别人的过错、才华,方能成就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回眸当下,我们唯有学会包容,方可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个性不尽相同,任何人都无法强行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强加于人,而我们又必须共同地学习、生活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包容。面对胜利者,我们要包容其成功;面对发财者,我们要包容其富有;面对与自己观念不同者,我们要包容其差异……我们要包容别人的优秀、机遇和观念,甚至还要包容别人的疏狂、冷漠和孤僻。心宽万物,方成大海。人是如此,国家亦然。漫漫历史长河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是中国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史;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并未仇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而是以一颗包容之心,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经济特区的设立,无不体现了中国包容的大国形象。国纳百川,便铸强国。当然,包容并非丧失原则,姑息纵容。面对那些损人利己、触犯道德底线的言行,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手段予以惩罚,决不能纵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颜如玉”,但一定有为人处世之道,它会让你见识管仲的贤能,懂得鲍叔的谦虚,学会齐桓公的宽容……去阅读吧,你将体会到书籍无穷的魅力!去阅读吧,你将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去阅读吧,你的气质,来源于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点评]本文立意深刻,材料丰富,文辞优美。文章开篇在一番论述之后,写出感触最深的人物是懂得包容的齐桓公,然后由之联系现实,从个人到国家,最后回到读书会这一情境中,发出号召,水到渠成。为了增加说理的力度,文章旁征博引,注重例理结合。同时,语言准确生动,再加上适当运用了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评分参考]本文属于一类文,可评满分。11.(2020 课标全国Ⅱ,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 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从整体看,试题呈现出固本、开源、继承、创新的特点。首先,材料内容将古今中外融为一体,凸显了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其次,材料形式将传统经典和鲜活现实巧妙贯穿,架构了时空的大背景,素材之源广泛;最后,从命题形式和写作要求看,“完成一篇演讲稿”的任务驱动,三段材料的理例结合,从“自选角度”到“选好角度”的回归,都保持了高考继往开来、实践创新的精神。具体说来,第一段材料由国及家,由家及身,阐述“国、家、身”之间的关系;第二段材料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第三段材料突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三段材料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在命题上做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并重,在内涵上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发展关系。考生一定要厘清的是:没有“身”“家”“国”的成功治理,就不可能有推己及人的典型经验可以借鉴,也就无从谈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实现;反过来说,正是有了“国”的成功治理,才会有“家”“身”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或者说因为有了“广袤大陆”,所以我们才成为风景各异而又彼此相连的美丽个体。这是本题立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至上”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和青春奉献,积极奋发,争先敢为,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把爱国主义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求同存异,包容、合作、共赢,先实现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进而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构建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彼此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共克难关。这不仅是中国青年的使命,也应是世界青年的追求。所以,试题设定了“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及其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关于这一点,考生一定要站在中国青年代表的角度,统筹兼顾,具备“同一世界”大视野,拥有“共创未来”大胸怀,从“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和“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的大对比中,体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思考。[切题立意]①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②风雨同“舟”兴,青年砥砺行。③青春同出彩,世界同喝彩。④青年,共创世界未来者。⑤世界无远近,青春共进退。[偏题立意]① 赢得青年,赢得未来。(抓住了青年“主体”,突出了“未来可期”,但撇开了在“同一世界”的“共创”)② 致敬新时代青年。(仅仅立足于现下的“新时代”,忽视了青年之于“未来”的意义)③ 勇敢战斗,决胜未来。(展现了青年特点,聚焦了“未来”主题,但脱离了“同一世界”的大背景)例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作为中国青年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谨以此文,表达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此亦绝念之穷冬,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惶惶之遇疫,此亦奋勇之克艰;此亦沉重之汲训,此亦欣欣之向前。庚子鼠年,既破又立,此刻,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汇聚一堂,面对汹涌澎湃的 2020,立足同一世界,聚焦社会发展,携手克艰,共创未来。共创之力,基于民族,如百川东流,掀起洪波翻涌。墨子曾言:“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2020 新年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战疫的红灯迅速点亮。关键时刻,时艰面前,中华民族毫不犹豫,决不退缩,永不言输,万众一心共克疫情的态度和决心令全世界人民称赞。拔地而起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火速建成,成为前线的堡垒;武汉,封城的果敢决断成就英雄的城市;疫情防控的及时到位、全面彻底,成功阻击了疫情。百川虽东去,洪波兴推力。疫情期间,民族精神作基提供共创之力,我们同心同力,誓言抗疫必胜,誓为中国撑起一片更加明媚的蓝天。共创之力,来自世界,如海纳百川,托起日月之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前,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对此,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汲取世界之力,携手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共创美好未来。君不见,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救援物资运往中国,是世界人民并肩向疫情下达的宣战书,援助中国抗疫;君不见,印有“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的中国救援物资,带着中国的祝福驶向四海八荒,助力世界抗疫。不同的语言,相同的信心,汇聚一方,正如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的《黎明的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分析及立意角度]一、审读材料图画是漫画作文的灵魂所在。审题时,要怎样才能尽快地获取所有信息呢?我们可以通过看画面、看主体、看意思这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看画面,明确内容。第二步:看主体,明确角度。漫画的主体,即画面中的主要对象为“老师和学生”。第三步:看意思,明确主旨。“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中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不舍与期许,由此可以解读出老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漫画常常具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考生可以从情感态度着手,弄清出题人对漫画中事物的观点,从而确立行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二、多角度思考,选择最佳立意。相对于文字而言,漫画在解读方面具有多义性,这就使得漫画作文立意呈现多元化形态。考生可以从直观的、主流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个性角度入手,选择自己较为喜爱、擅长的角度立意。(1)从学生的角度,比如:A.感恩,再出发!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从老师的角度,比如:A.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B.严中有慈,成就学生未来。C.爱的种子会变成情怀。(3)从综合的角度,比如:A.老师无私的爱和奉献成就学生。B.学生肩负使命与希望不断前行。针对讲 5:思辨类作文例 (2021 上海)作文。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审题分析]这道作文题是考生熟悉的二元思辨类材料作文,看似审题难度不大,但富含哲理。那么,如何“由表及里,聚焦深邃哲理”呢?首先,考生需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材料给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另一种是“不尽如此”,也就是认为事物的价值能否被认识跟时间的沉淀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其次,需把握这则材料中的关键词——事物的价值。考生需要思考事物的价值与什么有关,以及事物的价值如何才能体现。事物的价值本身有其主体性特征,但也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而“沉淀”是积累,是凝聚,不是时间白白地流逝。在时间沉淀的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立意角度](1)价值一定要通过展示、使用才能发光发热。(2)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3)事物的价值不因时间的长短而产生,时间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决定因素。(4)提升认知水平,多角度挖掘事物的价值,才能不囿于时间限制。(5)时间能改变一切,也能把一切再改变过来。(6)成功有早晚,殊途可同归,莫以成名迟早论英雄。
钟声》所弹唱的那样:“武汉,我们在等你。黎明总会到来,黑夜终将过去。”加缪说过:“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世界以力相助,海纳百川托日月,未来共创当可期!共创之力,出于青年,如长江发源,连接东西迢迢。“与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何其有幸,我辈青年相逢同一世界,带着各自民族的给养,汇聚来自世界的力量,我们可为世界共添锦色辉煌!点点星辉共绘壮美银河,滴滴涓流同聚汹涌洪波。生于各地,汇于此方,我们共同握着新时代的脉搏,挺起共创未来的脊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你们(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既承其志,又唱新声。希望在不同的国度,但在同一片天空下的青年能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未来,如长江浩浩连东西,由我们一起来创造!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青年朋友们,愿我们坚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携手并进同一世界,时代青年共创未来,你我青春风采既在,未来胜利辉煌必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点评]本文切合演讲主题,格式正确,中心突出,结构合理,以“民族的给养”“世界的力量”相约世界青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创未来”,内容充实,主旨深远。行文中语言颇具气势,用语富有诗意,引言恰当得体,多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符合演讲稿的特点,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论述事理条分缕析、环环相扣,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评分参考]此文属于一类文,可评 59 分。12.(2019 课标全国Ⅱ,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 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 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 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①[写作指导]“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句话交代了时间、背景、人物、事件的性质,给出了演讲稿的主题,激励青年勇敢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运动中来。作文要突出“五四精神”。例文洒青春热血,挽民族危亡各位同学,各位同胞:存亡之时诚然至矣!近日之辱,诸君皆已闻之。北洋懦弱,示媚于列强;曹陆狼狈,卖国于日本。堂堂中华,于今日之世界,竟无一立足之地,反似砧板之肥肉、待宰之羔羊,任人凌辱!呜呼!岂不痛哉!岂不痛哉!吾十四万华工,远赴外洋,奔赴硝烟战场,穿梭于枪林弹雨、血海肉山中,牺牲巨大。身处战胜国之列,实与昔日无异!列强欲瓜分,依旧瓜分;列强欲凌辱,依旧凌辱!神州大地,遍地狼藉;华夏儿女,泣下沾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同胞们!胶济铁路被夺了,山东全境沦陷了!中国的种火就要熄灭了!今日割一地,明日割一地,中国还有几地可割?今日签一条,明日签一条,中国究竟要签多少条?一个伟大的国度,何以走向穷途末路!何以走向分崩离析!同胞们!我们是有尊严之民族、有骨气之民族。临五千年未有之动荡,吾等更需铁肩担此大义,岂可将先辈之土地,拱手让贼,开门揖盗?中华民族向来是敢反抗之民族。大敌当前,吾知先辈“血积刀柄,滑
不可握,犹大呼杀贼”之惨烈,吾知先辈“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之悲壮;吾知先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凛然……先辈如此,我等何为?同胞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外争中华之主权,内除中华之国贼,废可憎“二十一条”,逐日寇出山东,我等责无旁贷!谁言青年无可挑大梁者?今日诸君,罹奴府胁迫时,必不屈服;临利益诱使时,不为所动。责于身,岂可拒?任于肩,岂可避?让我们高举大旗,昭告天下:中国之青年,是有骨气之青年;中国之人民,是有尊严之人民;泱泱之中华,是有主权之中华!中国岂会亡国?中国岂能亡国?吾等,要让媚洋榨民之蟊贼付出代价;吾等,要让无耻贪婪之列强彻底罢手;吾等,要让积贫积弱之中国从屈辱的血泊中站起来!同胞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望诸君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头颅可弃,信仰不移。吾等要求:严惩卖国贼,葆我中华之纯正;坚拒屈辱约,守我中华之余脉。一盘散沙,只手难握;茕茕孑立,孤掌难鸣;滴水汇流,蔚为壮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今日,吾等青年,宜组织坚固之团体,引导民众愤然声援。让吾等洒青春之热血,挽民族于危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宁为救国死,不为亡国奴![点评]百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很容易让当代青年有历史的穿越感,国家的危亡更容易激起青春之热血。文章由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入,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场景。文章层级清晰,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结构;感情充沛,情感的变化由“悲愤”到“悲壮”再到“激昂”。文章的语言采取半文言的形式,比喻论证说理形象,举例论证说服力强,同时整散句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文采飞扬。②[写作指导]“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这句话交代了时间、背景,交代了写这封信的主旨。写作内容应侧重在参加庆祝游行后的感受,表现投身于祖国建设新征程的决心。③[写作指导]“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这句话交代了时间、背景,交代了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的主题。写作内容应侧重在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④[写作指导]“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这句话交代了时间、背景,交代了收看“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的主要内容,即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奋勇接棒,强国有我。例文光照春秋,招引未来——“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观后感2019 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的大会,回首百年历程,纵览神州巨变。几多感慨,几多豪迈,大会始终洋溢着一种信心,充满着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五四精神历久弥新,青春中国风华正茂!百年前,华夏儒生,振臂一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一群青年学生英气冲天,呐喊着铿锵誓言。在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如同惊雷闪电,劈开了旧中国如磐的黑暗,以磅礴之力坚定了中国人民的志向和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中,中华崛起,千锤百炼,亮剑挥鞭惊世举,雄师壮阅领风流。就在五四运动的 30 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它犹如一抹新芽,亟待雨露的滋润。而此时此刻有无数仁人志士,鞠躬尽瘁,无私忘我地埋头于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其中,邓稼先匆匆离家,大漠荒烟,二十八年隐姓埋名;钱学森毅然回国,不忘初心,潜心钻研。正可谓“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百年间,这种爱国奋斗的力量从未间断,青年好比一叶扁舟,而五四精神就是那船桨,推动青年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如今,科研学者,继往开来,苦研数载为华夏,科技强国耀千秋。黄旭华,三十年苦心经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南仁东,数十年走遍贵州,只为天眼昭昭,烛照碧落。王泽山院士“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的拳拳赤子心,如重千钧。
李大钊先生曾慷慨激昂地写道:“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是啊,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红日昭昭,东方的号角已吹响,中国已脱下桎梏,啼破长夜,迸发生机,中国的未来由我们谱写,吾辈当许党报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点评]文章开头由纪念大会举行的背景引入话题,总述了纪念大会的内容,评价了纪念大会的主题。文章中间部分则由纪念大会的内容展开:回顾百年前五四运动时的情景,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总结其历史意义;审视当下中华民族经百年探索逐渐走向强盛的过程,揭示五四运动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尾部分,引用李大钊的名言,对当今青年提出号召,具有感染力。文章结构层次清晰,气势磅礴,语言流畅。⑤[写作指导]“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这句话交代了时间、背景,交代了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的主要内容,即庆祝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感激前辈的奋斗,我们会继往开来,继续努力奋斗。写作前要注意具体情境中写作的主体和接受的对象。13.(2019 课标全国Ⅲ,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题。漫画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图画:一位老师站立着,两名学生在各自的课桌上学习,课桌上各放着一摞学习材料。一部分是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此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题,具体来讲就是生活现象类任务指令性作文题。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①材料(漫画)给出了写作情境的任务指令——最后一节课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考生必须由此引发思考,展开联想。②材料(漫画)给出了立意的任务指令——“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作不能离开漫画内容和寓意,信马由缰,其寓意蕴含在老师说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中,这句话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不舍与期许,由此可以解读出老师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影响。③材料(漫画)给出了写作要求的任务指令——“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漫画),整体立意,文体明确。根据对材料(漫画)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从材料(漫画)及要求来看,可以有如下三个立意角度:①从学生的角度,比如:A.感恩,再出发!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②从老师的角度,比如:A.记住你的样子,祝福你的未来! B.严中有慈,成就学生未来。C.爱的种子会变成情怀。③从综合的角度,比如:A.老师无私的爱和奉献成就学生。B.学生肩负使命与希望不断前行。例文师恩如海,倾我至诚亲爱的老师: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您与我相逢数年,教我以人道,授我以书华,感我以秉性,沐我以恩泽。如今笔顿于此,心下无限思绪,只记得您的一片恩情如海,常润我心。
不由得回想起高考的前一晚,也就是昨晚,您如往常般坐在讲台上,稍稍有些不同的是,您看我们的眼神,写满了复杂的情绪。三年了!您似温暖的春风,抚慰着犹如一棵棵稚嫩树苗的我们。如何能忘记,您文思敏捷,字字珠玑;您风趣幽默,热爱生活。您教我们遵法守法,做合格的公民;您教我们提升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常看您孜孜不倦,揉着双眼检查作业;又察您汗水涔涔,扇着风修改课件。《师说》里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您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倘若没有您的督促,我如何能克服懒惰,严于律己?倘若没有您的智慧,我如何能恍然大悟,受益匪浅?您和我之间的情谊,好似藤野先生与鲁迅。不同民族的师生尚能如此相敬相知,更何况我们呢?敬爱的老师啊!我愿多听您一堂课,再听听您讲的道理。我正看着书,请您多看看我。如何能忘记,您如兄如父,对我们关爱非常。您利用闲暇时间,与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您指导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引导我们在学与乐中找到平衡。仍记得那次我与父母争执不下,是您站出来,管了这么一件“闲事”,协调了我与父母的关系,使我的心情很快地平复了。您更像一个大朋友一般和我们交流。读到孔夫子与弟子们日常相处的事情,我总能想到您和同学们。您和孔夫子一样明事理,善引导;您倡导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来;您带动班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轻松、好学的班级氛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您也常常倾听我们的心声,和我们一起运动。敬爱的老师啊!假使没有您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如何信服您?如何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我愿多听您一席话,多学习您的经验。您正看着我,我想抬起头看看您。此时此刻,您一定在场外焦急地等待着吧。您想好好验收您悉心教导的成果,更想看到我们由衷的快乐。您即将送走我们,尔后又栽下一片桃李。敬爱的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不辜负您谆谆的教导。您三年的辛苦,不负自己,亦成全了我。您的教导之情如海潮一般冲击着我、推动着我向前去。此时此刻,我多想放下手中卷,回头看看您。爱您的学生2019 年 6 月 7 日[点评]文章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开篇以“教我以人道,授我以书华,感我以秉性,沐我以恩泽”起笔,排比语势抒写师恩难忘,倾“我”至诚。主体以老师课堂上字字珠玑、生活中如兄如父的点滴呈现出来,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又用藤野先生与鲁迅、孔子与弟子类比,将师生情展现得细腻而深沉。文章将漫画中“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一句演化成“我正看着书,请您多看看我”“您正看着我,我想抬起头看看您”“我多想放下手中卷,回头看看您”,直抒胸臆。同时,以“我多想放下手中卷,回头看看您”作结,对老师的不舍作出深切回应,将师生间深厚的情感进行升华,引发情感的共鸣,文笔细腻,节奏流畅,实为佳作。
针对讲 6:多材料作文一、相同型——求同法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材料二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审题分析]两则材料都告诉人们: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人们不易觉察,易松懈、麻痹。[立意角度](1)居安思危,防微杜渐;(2)当心平地跌跟头;(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相反型——求异法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材料二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审题分析]材料给出的名言是关于遗忘与铭记这两个方面的。“遗忘”与“铭记”可以构成互补关系——有的该遗忘,有的该铭记;可以构成矛盾关系——该遗忘的铭记了,该铭记的却遗忘了;可以构成交叉关系——遗忘与铭记互相渗透,人生本就很复杂。[立意角度](1)“遗忘”是对过去的超越;(2)“铭记”过往,珍视历史;(3)“遗忘”是为了更好“铭记”。关键能力 2 巧拟标题技巧针对讲 1:直接用材料的观点作为标题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直接将材料中的观点提炼浓缩形成题目,让读者一见题目就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直接用材料的观点作为标题”的方法,拟写标题。美国施坦威钢琴公司是德国人施坦威于 1853 年创立的。刚开始时,公司只有施坦威和他的几个儿子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一台钢琴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速度很慢,但施坦威对孩子们说:“要么不造,要么就造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在父亲的感召下,几个儿子日复一日对钢琴精雕细琢,先后取得了一百多项发明专利,无形中谱写了现代钢琴制造业的新篇章。这种制造理念延续了 100 多年,即便是到了机器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司依然采用最为严格的方式制造钢琴,他们宁愿牺牲大量订单,也不粗制滥造,因此一百多年来,施坦威钢琴成为全世界无数音乐家公认的最好品牌。[拟题尝试]① 工匠精神代代传;② 卓越来源于坚持;③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或“精雕细琢才有高品质”);④ 宁精勿滥,成就传奇。针对讲 2: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作为标题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扣住了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也就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若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则会使文章标题醒目有力,既体现材料的内涵,防止偏题,又可使阅卷老师明悉作文的观点。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关联点作为标题”的方法,拟写标题。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许地山的《落花生》中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拟题尝试]① 怎一个“藏”字了得?(扣住材料中“藏”这个关键字,用反问句式,启人思考,且化用词句,增添了文采)② 在“藏”中成长(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字,点出“藏”产生的积极效果,亮明观点,醒目有力)③ 藏?露?(将“藏”与“露”并列,且加上问号,构成对比,引人注目)针对讲 3: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有的标题运用修辞手法,显得既简明生动,又新颖别致,对读者极富吸引力。如“生命不是永远张开的弓”(比喻)、“树的叹息”(拟人)、“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对偶)、“我是谁?我是我”(设问)等。再如用人们熟知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中的名句、成语等,既典雅工丽,言简义丰,又使得文章显示出文化底蕴。如“小人之心何以度君子之腹”(化用成语)、“别人的风景你的梦”(化用诗句)、“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化用古典诗词)等。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巧用修辞,生动形象”的方法,拟写标题。有一位大学生来自城市,平时挺活泼,又特别能侃,大家送他外号“神侃”。凭着口才,他结交了很多朋友,于是他为这一特长自豪不已。而同寝室的另一个同学来自农村,平时沉默寡言,显得老实巴交,有些自卑。毕业后,两人到同一家公司应聘,结果“神侃”落选,后者入选。“神侃”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于是第二天就去问那家公司的人事科长。科长直言道:“你落选是因为太能说了,他入选是因为不大说话。”事后“神侃”叹息道:“长处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短处呢?”[拟题尝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直接引用成语,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通俗易懂,又点明了观点)关键能力 3 选材用材技巧针对讲 1:以详例证明观点 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由于这种方法是用个别事例来证明一个观点,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例应该真实、典型。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例 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能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这种新物质终于被他提炼出来了。(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没有写出两位化学家的姓名、做的是什么实验、发现了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针对讲 2:以排例证明观点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式整饬,点到为止。因而又称之为“点例”。巧用点例,能使材料丰富,文采斐然,赢得“发展等级”分。运用点例排比构段要注意三点:① 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证明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之处;② 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 40 字;③ 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例 1 楚大夫行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那个人。纵然世道污浊,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田野。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像这样运用排比列举的形式,不但高度概括了事实,加大了用例的密度,还大大增强了语势和论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例 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勇于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终致街亭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性吗?(运用了对称句形成排例,两两对偶,句式整饬)针对讲 3:详略结合证明观点 写作时,如果连用几个详例,难免显得臃肿;如果一味略举,难免显得单薄。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例组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则能增强文章的论证效果。这招在考场上很有效。例 曾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颇有文采的女性,她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国企的工作不要了,离开了与她相敬如宾、被时间耗尽
了激情的丈夫,她走了,要去寻找新的位置,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在漂泊,也许她的亲友正躲在暗处笑她。而我,纵然没有她这样决然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徐本禹挂满泪珠的脸,看到袁隆平永远质朴的气质,不禁想:他们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我们?研究生徐本禹埋头于乡村小学教育工作,或许有人对他的价值是否真的符合其位提出疑问,他用全国人民对农村教育的空前关注做出回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登上世界农业科技之巅,依旧躬耕田野的身影给我们的启示何止万千。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点评]材料叙述详略得当,说到颇有文采的女性时极尽详写之能事,点到徐本禹、袁隆平时则一笔带过。最后点题,语言简洁而精美。关键能力 4 精雕语言技巧针对讲 1:打造高分凤头语段六法 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有“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的说法,这是说作品一开头,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为之一震。那么,如何让开头出彩呢?1.开门见山法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稳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认真思考所要求的写作内容,准确鲜明地切中写作中心。明确了写作的内容,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的认识,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1)观点归纳。先对话题进行简单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引出对论点的进一步思考,表达个性化的认识。如:十八年,转瞬即逝,我们从懵懂无知变得成熟稳重,可我们对长辈看似了解,其实不然。重读长辈这部书,会有太多惊喜与启示。(《重读长辈这部书》)此开头段落先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对“重读长辈”这个话题进行简单的阐释,随即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这一话题的思考——会有太多惊喜与启示。(2)思维延伸。开头分析中心的过程中,先对此中心论点进行概括性理解,然后进行思维延伸,从论点中抽出具体的认识,表达鲜明的写作中心。如: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需要预测的,尽管预测有时影响不到结果,可有预测的生活总要比没有的多一点什么,而多出来的那一点,就叫作希望。(《多一点预测,多一点希望》)此开头段落对“预测”这一中心进行了概括性的阐释,然后进行思维延伸,表达了鲜明的论点——多一点希望是有预测的生活所具备的优势。2.名言引入法名言警句,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语言的精华。每一句名言都有其精辟的思想内涵,挖掘名言的丰富内涵,在文章的开头适当引用名言,可以显示作者深厚的语文积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有意蕴,达到言简义丰、增强说服力的效果,对作文获得高分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1)直接引用。每一个话题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名言素材,恰当地选取与写作中心相关的名言素材,在文章开头直接引用,并以概括性的分析深入挖掘这些名言素材的内涵,从而深刻地表现写作中心。如:王国维先生曾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循序渐进,通达有致。而我言:读书亦有三境界,且徐且进,自成一派。(《书卷未启,墨香四溢》)此处开头直接引用了王国维的名言,进而引出自己对读书境界的观点。(2)合理迁移。很多名言名句都有着深远的意境,能够拓展思维。开头时如果能够在合理引用名言的基础上再巧妙地进行合理迁移,也可以使整个文章增添哲理意蕴。如: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因为人生不能总是在预测中度过。(《生活没有如果》)直接引用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的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延伸,表明自己对名言的理解和分析,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意蕴。3.疑问求解法
疑问开头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发出疑问引出写作对象。运用这种开头方式,大多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引人探究的问题,从而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深思。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起读者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关注。这样,就可以对写作中心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1)自问自答。开头围绕写作中心设置一个疑问,并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明确写作中心。这种开头方式,能够将写作的观点清楚地呈现出来,做到中心明确。如:虚拟的世界无不折射现实的影子,现实的社会又离不开虚拟的世界。怎样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把握平衡?我认为,在打开虚拟世界大门的同时,也应该不忘初心,坚守自己。(《把握虚拟与现实》)此段落先设置问题,然后通过对“怎样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把握平衡”这一问题的回答,明确呈现出自己的观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2)只问不答。开头围绕中心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从而明确写作中心。运用这种开头方式,可以使论点的引出更加自然,行文更加流畅。如:足不出户,我们能纵览世界风云;瞬息之间,我们可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让一切无处可逃,尽在人们的评论之中。但是,评论是否可以随爱憎任意行呢?(《评论不能任逍遥》)此段落一开始就讲了网络对生活的影响,随即提出了“评论”是否可以随爱憎任意行的问题,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4.修辞增彩法“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若能将之恰当地洒在作文上,就可以点石成金;如果能在文章的开头巧妙地运用修辞,会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每一种修辞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在文章的开头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恰当的修辞手法,往往能够起到点睛的作用。如开头运用比喻这一手法,可以将话题进行恰当转化,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如:人生就像一个棋局,你的对手叫作命运,所博弈的局势便是天下大势。或许我们没有能力去博弈于世界,但至少我们不会束缚于命运的枷锁;也许在命运面前我们会显得卑微,但至少我们不会就此而沦落倒下,因为我们可以去预测,那棋局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天下如棋,一步三算》)开头段落把人生比作棋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进而将论述话题巧妙转化,由棋局可以预测,引出人生也可以预测,人可以掌握主动权的中心论点。5.情境烘托法情境烘托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通过对这种情境的具体描绘,烘托出一种氛围,进而引出写作对象,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这种开头方式,能使文章的情与景高度融合,达到景中有情、以情显景的艺术效果。如:夜已深,万家灯火阑珊,二姨家书店依然亮着温暖的光,如同黑暗的大海中的小小灯塔,给深夜的行人以关怀和慰藉。无论是羁旅天涯的浪子,还是无家可归的贫者,或是深夜未还的乞丐,都可以在这间不打烊的书店中找寻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深夜的灯光温暖人性》)此段落融情于景,在分析温暖人性这一具有人文底蕴的话题时,用颇具文采的语言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增添了文采,并将观点融于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6.哲理顿悟法所谓顿悟,即对于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因为某个因素突然领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意。顿悟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因素。写作时,如果能够在开头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或摆出一个朴素的问题,然后以顿悟的方式,引出写作中心,并将其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便可展示出一种超乎寻常的意蕴。(1)哲理升华。生活中处处存在哲理,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够通过对话题的分析,引出一种具有哲理的认识,则可以使开头产生一种深刻的思想性。如:真正的英雄,敢于直面家长对于分数的奖励与惩罚,然而英雄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其背后流下的汗与泪,而不仅仅是分数。看破,向鱼问水,向马问路,向佛问这人世的源头。(《怎一个“分”字了得》)先摆出对“分”这一特定话题的看法,然后引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与认识,那就是要看破分数,并用三个类比的例子进一步阐述,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2)行为迁移。写作时,如果能够将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进行巧妙迁移,从而引申出写作的对象,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这种方式,需要对行为进行恰当描绘,并能够合理安排过渡,引出写作中心。如:
离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通向山顶的小路上信步。这一刻,突然意识到,评价他人的生活,应该理性客观,而不能任意妄为。(《理性评价他人生活》)此段落由脱身独处的行为自然过渡到写作中心“评价他人的生活,应该理性客观”上。针对讲 2:打造高分豹尾语段九法 文章的结尾常常是文章内容升华之处。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唤醒人心,振奋精神,使阅卷人击节称叹,回味无穷。好的文章结尾,能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表现。1.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全文,揭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如:我们要摒弃反面的“范儿”,大力弘扬正面的“范儿”。(《“范儿”的正反面》)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题旨,收尾自然而圆满。再如:生活在于自己的创造,要坚信未来,科学预测,随机应变,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进取,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科学预测,随机应变》)此处结尾以概括性的语句,对整体内容进行总结引申,提出鲜明的观点。2.引用作结法以名言、警句、俗语、歌词、诗文等结尾,收束有力,有余音绕梁之效,使文章活泼、有文采。具体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与整篇文章统一协调,使之自然收束。如:《荀子·劝学》中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些看似微弱的力量,汇聚成了一个时代的伟大的喷泉,就像那潜心从事科研的于敏,就像那苦心行善的特蕾莎修女……(《积小流以成喷泉》)作者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名句结尾,阐发观点的内涵,语言雄辩而深刻,耐人寻味。3.问句作结法问句有设问句、反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等,在文章结尾设置问句,能够增强观点的力度,启发读者思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说到最后发现,聪明是智商,老实是情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问自己一句:要成为完整、健全的社会人,以上两者,缺一可否?(《老实与聪明》)这段文字以反问语气照应文章的观点,彰显了主题,启发读者联想和探究。再如:在内心深处种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并以一种无私的爱去呵护它,我们的生命又怎么会变得暗淡?我们的社会又怎么会出现难堪?(《种下一颗爱的种子》)这段文字以充沛的情感收束文章,并以反问表达对写作中心的认识,升华了主旨,也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4.抒情作结法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时,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尽赏自然,尽得清欢》)这段结尾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拥抱自然、感悟自然的观点。5.首尾照应法这种方法要求文章的结尾照应文题或开头,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圆合。如:开头: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人感天恩,方得其壮大。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温暖的人间;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结尾: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鸟恩,方成其壮阔。感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感恩,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常怀感恩之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感恩”入句,中心突出,首尾呼应,且都使用排比句式,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6.比喻收尾法写文章如果以比喻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让人回味无穷。如:人在幽暗狭长的隧道里踽踽独行了数千年,善良是手中的火炬,它颤动的微光数千年都未熄灭。(《旧书》)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善良”比作火炬,形象生动,内涵深刻,而且观点具有启发性。再如:如果你是一艘船,高考便是助你前行的风帆;如果你是一只鹰,高考便是助你腾飞的羽翼。我看高考,是个人实现价值之路、民族闪耀光辉之旅、中国实现复兴梦想的圆梦之行。(《高考,圆梦之行》)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表达效果很好。7.排比收尾法有些文章的结尾,为照应文题,揭示主旨,运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观点,语势强烈。如:正因为有了泉水默默无闻的不断聚集,才有了一股股清泉的喷涌;正因为有了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才有了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正因为有了爱迪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了电灯带来的光明。蓄积最充沛的力量,活出一个大写的人,展现华丽的自我!(《“喷涌”总在“蓄积”后》)这段文字采用排比句的形式,传达出“蓄积”后“喷涌”的气势,很好地收束全文并点题,思维开阔,语意流畅,感情充沛。再如:面对同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迷茫错愕,也许有人会因循守旧,也许有人会推陈出新。同样的问题不一定要用同样的思路去解决。思路一转变,顿时柳暗花明!(《转换思维,柳暗花明》)文段采用排比的形式,提出面对问题的三种态度,最后引出自己的观点,升华了中心。8.委婉含蓄法这种方法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如:嗅一嗅花草的芳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触摸水的温润,你便会莞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该结尾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耐人咀嚼,形象地写出了用心感受自然时的心态与审美感受,既充满诗意,又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再如:心灵之书,尤以为重,静下心来,于一缕阳光、一片树叶、一份温情、一瞬寂静中寻找,于大风大浪中感悟。让心灵之书,充盈生活,成为一生中沉甸甸的财富。(《心灵之书,尤以为重》)文段运用特定的意境,含蓄地体现出与写作中心相关的内涵,进而引出自己的认识,升华了主题。9.号召呼告法以呼告的方式结尾,表达一种愿望,或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号召,呼吁人们朝着某一个目标去努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鼓动性强,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如:抛却媚俗吧,如果媚俗,不如不伸出手。而援助之手一旦伸出,就请不要缩回。愿人世间万物皆若此,善哉,善哉。(《不能承受之善》)这段结尾一语中的,总结升华,号召有力,引人思考,让人受到鼓舞。题目拓展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道”,是一个具有特别微妙意义的词语。道,既可以指实实在在的通行之路,也可以指达成某种需要的路径或方法,还可以指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普遍规律。以此而言,道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有道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这句话中所包含的道理则更加为人所称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二十大报告中说,“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而言,守正创新其实就是在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