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7]《生药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7:03浏览次数:26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药学 课程名称【编号】: 生药学 【116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大作业题目1. 请解释“枣核艼”的含义。2. 请解释“过桥杆”的含义。3. 请解释“红小辫”的含义。4. 请解释“条痕”的含义。5. 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在人为因素中,产地加工的意义何在?常见的产地加工方式有哪些?6. 简述清热燥湿生药黄柏与黄芩的性状特征。7. 简述薄荷与广藿香的性状特征。8. 请从来源和性状特征上比较红花与西红花的差异。9. 请比较川贝母的三种商品药材的性状特征。10. 请描述牛黄的性状特征。二、大作业要求大作业共需要完成八道题:第 1 题必做,满分 5 分;第 2-3 题选做一题,满分 5 分;第 4 题必做,满分 5 分;第 5 题必做,满分 10 分;第 6-7 题选做一题,满分 20 分;第 8 题必做,满分 20 分; 第 9 题必做,满分 25 分。第 10 题必做,满分 10 分答案第 1 题答:野山参根茎上出现的形似枣核的不定根,习称“枣核艼”。 第 3 题答:天麻(冬麻)块茎顶端的红棕色的干枯芽苞,习称“红小辫”。 第 4 题答: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留下的痕迹称为条痕。第 5 题答: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有(1)自然因素(生药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期、环境因素)。(2)人为因素(药用植物栽培、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方式)。产地加工 :大多数生药采收后即在产地进行加工,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生药的活性成分含量会产生影响。比如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会直接影响活性成分的含量。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对不同生药进行产地加工。常见产地加工的方式:挑、拣、洗、切片、蒸、煮、烫、撞、揉搓、发汗、干燥等。 第 7 题答:(1)薄荷茎呈方柱形,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节;质脆,断面白色,中空。叶卷- 1 - 曲皱缩,表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叶揉搓时有特异清凉的香气;味辛凉。 (2)广藿香茎多分枝,常一侧发育。嫩茎方柱形,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 。老茎圆柱形,木化不易折断。叶对生,下部脱落。叶片呈卵形,边缘具钝齿,两面均被茸毛。香气特异,味微苦。第 8 题答:(1)红花来源于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花冠红色,花冠管细长,花药筒黄色,质轻柔润。浸入水中,水被染成金黄色。(2)西红花来源于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柱头,红色,柱头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入水则柱头膨胀呈喇叭状,将水染成黄色。第 9 题答:(1)松贝最小,圆锥形,外层鳞叶 2 枚,大小悬殊,紧密抱合,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底部平坦,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2)青贝较大,外层鳞叶 2枚,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口,可见心芽。底部平坦。(3)炉贝最大,长圆锥形, 表面常见黄棕色斑块,故又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 2 枚,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基部突出,呈圆锥形,放不平。第 10 题答:牛黄分为胆黄和管黄两种:(1)胆黄多呈卵圆、类球、三角或类方形;表面黄红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或具裂隙,易分层剥离,断面黄色,可见同心层纹。体轻,质酥脆,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能将唾液染成黄色;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经久不褪,习称“挂甲”。(2)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