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发布时间:2024-05-11 22:05:11浏览次数:14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50 分)=选择题(40 分)+简答题(30 分) +材料分析题(40 分)+教学设计题(40分)。考情解析:◇ 选择题 20 道*2 分.(比较难.但背诵并理解下文选择题高频考点,还是能把握住的)◇ 简答题 3 道*10 分.(所占分数不多,题量特大.没时间的同学可以放弃.但考试一定要写)◇ 材料分析题 2 道*20 分.(考职业理念+实际应用) [重点拿分题]◇ 教学设计题 1 道*40 分.(熟记下文万能模版,争取拿满分) [重点拿分题]一. 选择题【高频考点 1】教育的概念概念:(1)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狭义教育的特点: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②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③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高频考点 2】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④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历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高频考点 3】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考查题型:选择题 、简答题【高频考点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高频考点5】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古代-近现代)(其中,古代教育是重点)(一)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形态教育主要是指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征有: 整体的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二)古代的学校教育1. 古代学校出现的条件(1)生产力条件 :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2)社会条件: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 (3)现实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我国:我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儿童期1.5~3 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培养自主感,克服害羞与怀疑学龄初期3~5 岁主动对内疚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学龄期6~12 岁 勤奋对自卑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 岁 亲密对孤独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期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成熟期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高频考点 33】动机分类(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2)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动机、低级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高频考点 3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 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2. 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3. 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 U 型曲线”。【高频考点 35】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上广为流传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目标和课题。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倾向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目标和课题。(四)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五)自我效能感理论(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六)习得性无助实验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理论:“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使人呈现出低自我效能感、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的心理状态。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36】学习迁移的分类分类标准 分类 含义 例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阅读技能掌握有正迁移助于写作技能形促进作用。根据迁移的性质 成和结果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学习汉语拼音对负迁移学习英文字母的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不利影响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 如通过加、水平迁移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减、乘法学习后获( 横 向 迁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得的一些运算技移)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能会促进除法运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算学习等。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根据迁移内容的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抽象和概括水平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的不同 垂直迁移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如学了“角”的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念后,再学习“直( 纵 向 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角”、“锐角”等概移) 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一是自 念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根据迁移发生的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前摄抑制方向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倒摄抑制 【高频考点 37】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1.经典条件反射◇代表人物:巴甫洛夫◇观点:经典条件作用就是原本不能诱发反应(唾液分泌)的中性刺激(铃声),与能够诱发反应的刺激(食物)多次配对后,使中性刺激也能够诱发同类反应的学习过程。◇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2.尝试—错误说◇经典实验:桑代克,猫走“迷箱”实验◇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教育意义——强调“做中学”(1)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2)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3) 应加强合理的练习。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3.操作条件反射◇代表人物:斯金纳,“斯金纳箱”◇学习实质: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日常行为大部分都属于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正强化、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应用: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条 件 行为发生频率 举例强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奖励、奖品化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考 100 分不用做作业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体罚、批评消退无任何强化物 不予理睬4.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观点:观察学习过程: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复制阶段、动机阶段。◇基本规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补充】①直接强化:就是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给与对方喜欢刺激,使得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具体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②正强化:比如孩子做了好事,被给予了一粒糖作为奖赏,日后他就会再做好事。③负强化:孩子认真学习考出好成绩之后不被骂了,于是他以后可能会再认真考出好成绩④替代强化:孩子看见别的孩子做了好事得到了一粒糖作为奖励,于是自己以后也会去做好事想得到糖。⑤自我强化:比如:孩子多次做好事被奖励之后,知道了做好事是一种道德准则,加以内化之后,以后做了好事就会自己表扬自己一下,日后又会增加做好事的频率。⑥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二)认知主义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学派) 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以格式塔学派为代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实验证实了这一思想。①从学习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或称完形)②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③刺激和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2.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①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②同化和顺应:图式的变化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同化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是环境对个体的作用。③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学习观①认识生长和表征理论:布鲁纳把认知的生长看做是一个表征系统不断形成的过程。个体在认知生长的过程中,要经过三种不同的表征阶段:首先是动作表征阶段,即能够对动作进行表征和再现。映象表征阶段是儿童能够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能够根据头脑中的图像进行想象。符号表征阶段是指能够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来进行再现、想象和创造等思维活动。②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构成的观念结构,实际上是指各种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③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首先,新知识的获得,这种新知识可能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或者是与个人的已有知识相违背或替代。其次,知识的转化,即对知识进行处理,以适应新任务。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各种形式,以超越所给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评价,即对知识转化过程进行检查,检查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以及外推、运演和概括是否恰当等。(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把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使学习变得容易,有利于记忆学科知识,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以及儿童的智力发展。②提倡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③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 3 种最基本的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应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形成,并把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B.结构原则教学应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内部关系,按教材的基本结构组织,实施结构化教学。教材应按其基本结构进行结构化织,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等方式呈现,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C.程序原则根据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安排教学程序,布鲁纳称之为“最佳教学程序”。这种教学程序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D.强化原则强化原则是指教学应该按照学科知识基本结构的特点,按步强化,适时强化。◇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 学习)。(1)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2)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并列学习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2)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机械学习就是学习者并没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3)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②主观条件,即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是否具备恰当的知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是否具有对新概念起固着点作用的有关概念;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起固着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4)奥苏伯尔认为,不能错误地认为接受学习就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无论接受还是发现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在学校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往往浪费时间,一般不宜用作大量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认知活动,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个广泛而模糊的术语,不同人使用这一术语含义不同,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分支领域较多。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做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高频考点 38】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知 2 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高频考点 39】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 重点阶段 特征自我中心阶段(2~5 岁) 无道德规则,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权威阶段(6~8 岁) 对权威具有绝对的服从性。——他律阶段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开始依据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可逆性阶段(8~10 岁) 规则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自律开始的阶段规则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倾向于主持公道、要求平等。公正阶段(10~I2 岁)从行为动机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高频考点 40】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重点三水平 六阶段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注: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前习俗水平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注: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c.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注:个体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要求,谋求大家习俗水平的认可。总是尽量按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去思考。)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注: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e.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注:认为法律和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的规定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后习俗水平责任的重要性。)f.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注:道德判断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等最一般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高频考点 4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2】德育的原则 重点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3】德育的方法 重点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陶冶法(4)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自我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4】德育途径 重点1.小学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最基本途径)2.班会3.课外活动4.少先队活动等【高频考点 45】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1. 了解和研究学生(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2.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1)书面材料分析法。(2)调查访问法。(3)问卷法,谈话法(包括对话和座谈)。(4)观察法。(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 班集体的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2)健全的组织结构(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2.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策略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 促进优秀生的发展与提高2. 抓好中等生的转化 3.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四)做好学生全面素质的评定1. 操行评定(1)操行评定的意义简短、准确、充满期望鼓励的评语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间的关系,能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或许,这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2)操行评定的内容标准操行评定应以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德育大纲》等为基本内容(3)操行评语写作的一般过程操行评语写作一般包括四个环节:①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写优点和缺点,直接交给班主任,自评内容保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②学生小组评议。小组评议只找同学的优点,不找缺点,以增强团结,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由小组长把评议结果写好后交给班主任。③有关科任老师向班主任提供学生的各方面信息。④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拟定评语。(4)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①突出评语的激励作用。②突出教育的民主气氛。以第二人称表达;注重体现过程评价,抓住平日闪光点,随时评价;应广泛征求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的意见。③重视对学生道德修养、意志、情操等因素的评价,注意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④表述要具体,反映出学生的具体思想和行为,避免公式化。2. 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法(1)小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含义所谓“学生成长档案袋”,就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档案袋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2)小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优缺点卡、家校联系册、荣誉卡、阅读心得笔记本、有意义的作品、各学科评价表。(3)“小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特点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家长、老师参评为辅;以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为主。(五)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六)做好家校联系工作1. 家校联系(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4)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2. 家校联系的途径(1)电话联系(2)配置家校联系卡 (3)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4)利用网络通讯方式与家长联系(5)定期召开家长会(6)定期发放家长通知书(7)制定家校联系制度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6】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7】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一)社会实践活动(二)学科活动(三)科技活动 (四)文学艺术活动(五)体育活动(六)社会公益活动(七)课外阅读活动【高频考点 4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4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高频考点 50】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1)备教材(2)备学生(3)备目标(4)备检测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高频考点 51】教学原则(1)直观性教学原则(2)启发性教学原则(3)巩固性教学原则(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7)因材施教教学原则(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高频考点 52】教学方法1.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2.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1)探究——研讨法(2)纲要图式教学法(3)暗示教学法(4)非指导教学法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高频考点 53】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3)分组教学(4)个别指导 (5)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6)特朗普制【高频考点 54】教学评价的类型(一)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二) 按评价功能(或作用)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 按评价表达分类(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四)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五)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单项评价、综合评价【高频考点 55】教学反思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二)自我提问法(三)教学诊断法(四)比较法(五)阅读新知法PS:以上是选择题的高频考点,备注有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等字样的,要重点记忆,不管是什么题型大概率必考一个.二. 简答题【高频考点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考查题型:简答题【高频考点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物质前提)遗传是人的发展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环境(外部因素)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三)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驱力,个体社会实践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考查题型:简答题【高频考点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2.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3.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4.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5.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6.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表达明确的期望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有效的运用表扬考查题型:简答题PS:以上是简答题的高频考点, 选择题里标上备注有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等字样的,也要重点记忆的哈~由于简答题的考点题量过大(高频考点+普通考点一共要背 93 题)而分数只有 30 分,没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放弃(但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认真蒙,只要言之有理,考官会酌情给分).三. 材料分析题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材料题是必考题而且所占分值也比较多,所以做好这种题就考试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很多同学都说材料分析题难,其实在所有考试题型中,材料分析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大家掌握了方法,就一定能这些分值拿到手。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1.看问题:在拿到一道材料题,我们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问题。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先看材料,然后再看题目。这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当你看完材料再看题目然后还得回过头来再看材料,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只有清楚了问题,才能知道题干要求我们用哪个知识点作答,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就会带着知识点进行分析。2.联系相关知识点:当看完问题后,就要想一下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如果大家在做题时可以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相关知识点写在稿纸上,或用铅笔标记在题目旁。3.阅读材料,匹配知识点:知道了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具体体现了哪些知识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分析题而言, 结论的得出必须要结合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有的同学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我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写上肯定有对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会每个点挨着看,所以对待这种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商代产生了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庠、序、校、学学习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发展的人才◇教会教育(又称僧侣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天文、算术、几何、音乐)◇骑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三)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全民化(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多元化⑦教育技术现代化【高频考点6】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建立-中国教育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1)孔子:“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等。(2)《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课内外结合”等教学原则。(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称助产术)。 (4)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5)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6)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 1 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理论家。他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人物著作 教育观点①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大 教 学论 》②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并对学年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1632)——教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泛爱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夸美纽斯育学成为一门传授给普通的人;(教育学之独立学科的标④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父)志、近代最早的⑤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一部教育学著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作《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卢梭《爱弥儿》 然”。 4.呈现答案:分析过后就要把答案呈现在答题纸上。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知识点回答要全面;二是对于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写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二、材料分析题作答结构总体来说,材料分析题的答案结构要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呈现。第一段(总):点明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好不好、对不对、合不合理,那么对的做法是因为他遵循了、体现了、符合……,因此有利于……;对于不对或不合理的做法是因为违背了……,所以就不利于……。第二大段(分析):知识点+材料解析。体现了几个知识点就分几个点回答。既可以用材料中相关句子回答,又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进行总结。最后(总):简单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所以对于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我们应该……。三、材料分析题常考知识点整理1、新课改的作业要求 略 (2016 年下,已考)2、新课改的学习方式及意义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3、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 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1. 客观性原则2. 科学性原则3. 全面性原则4. 指导性原则4、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及要求、预防措施( 1 )课堂突发事件的应急策略: 处理过程中要遵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注意事项: 首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冷静,做到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其次,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态。再次,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因势力导,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才能在课堂突发事件出现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及时高效、巧妙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6、班级管理措施①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改正,防止扩散;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④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树立良好的班风。7、教师课堂提问原则及课堂提问的功能 (1)课堂提问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以启发引导的方式。【注意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及时评价】(2)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下:①课堂提问的求证性;②课堂提问的启发性;③课堂提问的警戒性;④课堂提问的检查性;⑤课堂提问的激励性;⑥课堂提问的调节性。8、小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点。由于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中受到遗传(内因)、环境和教育(外因)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水平也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以及互补性,教师必须了解、研究儿童的这种一般的、共同的发展规律,同时对各年级儿童 身心 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9、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专业理念。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第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第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10、教师在教学的作用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导有两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是向老师学的。3、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做“铺路石”。在学习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个人的创新能力。11、教学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直观性原则(三)启发性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巩固性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12、新课改的评价理论①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②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③评价内容综合化。 (注释:全面素质评价)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⑤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释: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⑥更注重评价过程。 (注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13、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材料分析考试例题(2016 下)1 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  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  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相互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  (1)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10 分)  (2)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10 分)  【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具体来说:1.王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小辉的自尊心,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材料中,小辉因个子     矮,家境不好,遭到同学的歧视,王老师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让小辉觉得“天使”青睐自  己; 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学会关心同学,这里先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王老师采用了集体教育的原则。通过在全班同学面前给小辉准备生日蛋糕,并用天使的善良品质教育全班同学,这是集体教育的体现。通过教育,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知道要关心同学,塑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3.王老师对全班同学抱有积极的期望。王老师说天使会把爱带给每一个同学。同时,每一个同学都会把爱带给别人。这说明王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够改变歧视别人的缺点,能够积极做说改变。  (2)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评分标准:第一问每点3分,答出3点可得10分;第二问每点2分,满分10分。因为答案比较主观,如果从其他角度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PS:各位小伙伴,复习的时候切记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材料部分,知识与能力的材料分析的部分一定要把新课改的各项内容理的非常清楚,因为那是一个高频点,题目问的内容虽然变了,记得换汤不换药,三观的应用,班级管理、小学生身心特点、德育,课堂评价、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都是一定要仔细看的,考试遇到材料分析题了,如果没有思路就想想可不可以往这些大方向靠,再下笔。 四、教学设计题题型介绍:教学设计题的内容来自小学阶段的教科书,一般有 3 个问题,要求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对给定的材料拟定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再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或者对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例如导入、新授、总结进行设计, 并说明设计理由;也有要求课堂教学板书、提问或者练习的, 并说明设计理由。[考试的时候会出六个小题,任选一小题作答就行,大家可以选语文哈]1.语文教学目标【万能模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认出 xx 字,学会写 xx 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描述文中描写的景色;准确解释/说明 xx 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查找有关生字词的意思;通过合作学习/阅读/分小组讨论……方式,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感受/体会到……之美/之富足,激发/增强…的情感/意识。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 新授课的教学活动/ /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导入、讲授、练习、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的方式导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等)(二)新授:加入互动、练习(三)课堂练习(四)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练习、总结)(五) 作业。4.板书(略)◇例:【下面全面系统的举例小学语文整节课的备课教案。】海底世界 - - 语文教案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 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   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Péng pài shuò qiè suō lǚ zǎo wēi yùn cáng澎  湃  烁   窃  梭  旅  藻   微   蕴  藏首先分析文章:一篇说明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写作方法,细致有序地描写了海底世界。【高年级】教学内容: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 xxx 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章大意,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通过查字典理解注音字的含义,会用“窃窃私语”、 “景色奇异”等词语造句,流利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的阅读方式,提高了分析文章的能力,能够提炼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学生 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美以及物质丰富,更加的喜爱海底世界喜爱大自然,同时懂的保护大自然。教学重点:对海底世界的一个认识,了解(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中心思想)。教学难点:喜爱保护我们的海底世界丰富的物资,保护大自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VCR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1.导入: 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 VCR,引发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海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呢?那今天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入海的世界,学习海底世界。【板书:海底世界(就是在黑板上写上这节课的题目 )】2.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初读课文)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媒体显示: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3、课文围绕着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二、三自然段: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你觉得奇异的景色划出来。2、师生交流学习:(1) “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写出了海底奇异。体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a.你能给“依然”换个词吗?但要意思不变。(依旧、仍旧、仍然)b.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呢?(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影响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板书:宁静)(2)“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这景色也很奇异。a.你觉得奇异在哪里?(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一句也写出了海底的奇异。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a. 指名读、评读,这声音能响亮吗?为什么?(因为它们在窃窃私语)教师模拟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窃窃私语”。(媒体显示:播放各种声音)b.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师:同学们,海底的景色是如此奇特、美丽,那物产又是怎样?请同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运动方式读一读。 学习四、五、六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交流(2)海底动物就这四种吗?(板书:动物 种类繁多)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3.海底除了动物,物产还有什么?(1)学生交流,在书中找出描写植物的句子。生读句子(课件:各种色彩的植物)(板书:植物 多种多样)(2)指导朗读。4.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藏着什么?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板书:矿物 蕴藏丰富)3.欣赏品味,深入理解4.总结: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令人向往,你们想看看吗?现在,我们就来轻松一下,欣赏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课件:“海底世界”视频)5.布置作业: 海底真是个迷人的世界,同学们,想把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吗?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课后来完成。教学设计考试例题 (2016 下):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五分。  26.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2)分析“饥”“贫”二字的构字特点。(10 分)  (3)分析学生写“暖”字时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亿师学考试院提供]并设计完整的写字.指导过程。(20 分)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认写本课生字,拓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主动积累反义词的愿望。(2)“饥”是左右结构,形声字,从食,幾声。左边表义,跟食物有关,右边表音。本义是荒年,五谷无收。现多表示“饿”,缺乏。“贫”是上下结构,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跟钱财有关,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贫的本义是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3)“暖”字字形较复杂,学生由于对字形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和马虎粗心等,容易犯以下错误:把“日”写成“目”;把“爰”写成“爱”;再或者把“爰”下面部分直接写成“友”等。“暖”字的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展示跟“暖”有关系的图片,比如温暖的房间,暖和的小朋友,可爱的暖瓶,暖羊羊。(二)自学生字,巧记字形“暖”nuǎn,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右边是“爰”。左边是“日”,太阳,所以这个字是不冷的意思。右边是“爰”,提醒不要写错。同时明确暖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带领学生书空练习写字。【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培养学生自主习字的能力。】(三)交流反馈,巩固识字。小组分享识字的好方法:(1)换一换:把日换成女,就是班里“媛媛”同学的名字;把日换成提手旁,就是“援助”的援。(2)编字谜:在太阳底下,好些人的手聚在一起。(3)组词语:温暖,暖和,暖壶,暖气。(4)背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四)回归课文,感悟理解。(1)同桌互读课文。找出反义词“冷对暖”。 (2)再读课文,语境识字。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现在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冷)可是我们教室有空调不怕冷,所以很(暖)。我们知道光头强没有帽子,所以他会很(冷),但是熊大熊二躲在房间里所以很(暖)。(3)师生表演,理解冷暖。请同学设置冷暖使用的情境,进行表演。【创设语言文字情境,使学生不仅掌握课内知识,还了解了所学字词有关的知识,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在语言文字情境中丰富自己的文字知识,引发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五)扩展练习,巩固深化仿照冷暖等反义词,说说更多的反义词。比如找出硬对软、浅对深;反对正、哭对笑、新对旧;容易对困难、危险对安全;简单对复杂、聪明对愚蠢、快乐对难过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六)布置作业,自由选择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仅会读生字,还会写好生字了,回家后把这生字写一写,并把这个字的特点讲给爸爸妈妈听。【在学生有所收获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加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给学生课外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2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对应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10 分)  (2)如指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对应思想是指在两类事物(集合)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 思维方法。它是函数和方程思想的支柱。在小学数学中“对应”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数与形、形与形、量与量等变化规律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应思想,比如本题通过两组数量向量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1 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的素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2 材料简洁明了,学生容易接受。选择简洁明了、浅显易懂,能够让学生们在通过阅读这些易理解、易接受的拓展文字,感受并领悟对应思想3 内容拓展适度,注重实质性提升。适度的建立对应关系,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引发厌学心理,注重实质性内容的拓展,更容易激发学生们主动去认知对应关系。(2)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体会对比思想 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教师活动一:提出问题:1.图上有哪些动物?分别是多少?2.动物们两只两只一组分组,进行游戏可以吗?学生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小组间合作交流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学习 “>”“<”和“=”。)教师活动二:教师在黑板展示:(1)教学“=”(猴和兔子搭档)。学生活动二: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等于兔子个数(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4 等于 4”。(2)教学“>、<”(狐狸和小熊搭档)。学生活动二: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狐狸比小熊多,也就是 5>3(板书 5>3)。得出小熊比狐狸少,也就是 3<5(板书 3<5)。教师活动三: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活动三:学生尝试小组形式编口诀,并交流记忆“>”、“<”的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一起做游戏:看谁找得快1.教师出示数字 2 和 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教师巡视班级同学练习情况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的新知。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后回家观察下生活中存在哪些大小关系,你能比较出来并讲解给父母吗?下节课一起交流”设计意图:练习生活实际,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体会对应思想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  28.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英语儿歌的主要特点①语言浅显,易于接受;②音韵自然,和谐动听;③形象亲切,具体可感;④伴随动作,生动活泼。(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够准确拼读词汇 insect,ladybird,bee,butterfly,ant 并理解相应的含义;②掌握句型“What is it?”及其回答“It's…”。过程与方法目标:① 够使用新学单词和句型,进行“What is it?”的询问物体是什么及“It's…”的回答物体是什么及其属性;②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增强善于观察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和表达信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 形成亲近自然、走近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态度;② 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依据教学目标,导入和操练环节如下:导入环节设计:教师展示动物园大型动物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是否会用英文表述;再展示本节课的小型的昆虫类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是否会用英文表述。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即将学习这些小型的动物如何表述。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的一些有关于动物的单词;激发学习关于小型动物如何用英文表述的兴趣,与本节课建立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新授环节。 操练环节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与同桌利用“ladybird,bee,butterfly,ant”新学词汇和“What is it?”与“It's…”关键句型,根据课文中漫画的对话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新学词汇和句型操练。操练结束后,请数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 29.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地年段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儿童歌曲,歌曲共 24 小节,描写了小青蛙找家的过程。歌曲具有特点的将小青蛙的叫声用奥尔夫乐器来模仿,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X”。通过学习本首歌曲,可以在学习音乐节奏感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小动物叫声,培养其热爱小动物的好习惯。(2)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对小动物的热爱。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感受小青蛙的叫声从而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③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知识,并能用动作和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3)“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学环节:①节奏律动游戏— — —“我学青蛙叫叫叫”请学生分成两队,听音乐律动。首先教师模仿青蛙叫声“咕咕”,请学生回应“呱呱”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成两组练习“咕咕”“呱呱教师再次模仿青蛙叫声“咕咕咕”请学生回答“呱呱呱”教师讲解音乐王国的新朋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在带领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长短,并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巩固,将加强对节奏的掌握。】②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师出示奥尔夫乐器并介绍其音色,引导学生选乐器模仿青蛙的叫声。教师用乐器引导学生先回应四分音符,并引导学生自行练习 自然后果法 自然惩罚法 冬天打碎玻璃的例子洛克《教育漫话》 ①提出“白板说”;②倡导“绅士教育”。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裴斯泰洛齐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林哈德与葛笃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慈爱的儿童德》 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之父)教育目的: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要素教育①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普通教育学》育学的理论基础。②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1806)——标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赫尔巴特志教育学作为 ③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科学教育学一门规范、独立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之父、传统教的学科正式诞 ④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育代表)生。 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过程是知、《教育学讲授纲情、意统一的过程。要》⑤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实用主义哲心”;育》学创始人、进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经验与教育》步教育代表 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3. 苏联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思想(1)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他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用乐器击打出八分音符,并和学生一起互动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乐器再次学习节奏,将培养他们的兴趣并巩他们的所学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30.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  (2)如何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教学重点:运球时按压球的部位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对球的控制(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低头看球:先安排学生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巩固原地运球技术,增加球感和对球的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渐把眼睛从球上解放出来【理由】低头运球是由于对动作不熟练造成的,因此先安排学生原地运球技术,逐渐将眼睛从球上解放出来2、上肢运球与跑动不协调:安排学生先进行无球的模仿动作练习,然后由原地运球逐渐过渡到运球走再到运球慢跑到沿不同路线运球慢跑,逐渐增加熟练度和协调性【理由】先安排原地运球,然后再运球走到运球慢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改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3、运球高度过高或过低:先安排学生复习原地运球,将球控制在腰际,然后等学生熟练稳定后过渡到行进间运球【理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4、运球时身体姿势不正确,上肢僵硬不协调:运球时应以肘关节为轴用手腕和手指按压球的后上方,先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安排学生原地进行运球练习,逐渐过渡到行进间运球【理由】学生姿势不正确,身体不协调是由于对动作的发力动作不熟练,因此通过这样的安排,帮助学生熟悉发力的方法,改进错误动作5、运球时球的落地点不正确:行进间运球落点应在同侧脚的侧前方。纠正时先让学生明确球的正确落点,然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划定正确的落点原地拍球练习,待学生熟练后先进行运球走练习再到行进间运球完整动作【理由】设置篮球的落地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正确的拍球方法和击球点,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掌握技术动作 31、(1)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 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东亚很早经有肖像画。西的像画发展自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肖像画也进入了摄影领域。”着重表现: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说一说,想一想:  1、 说一说,你的脸型像说明形状、五官有哪些特点?也可以请同学来补充。  2、 2.你想突出自己的哪个特点,你打算怎么画?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要着重表现什么?什么是自画像?(10 分)  (2)……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答案:(1)着重表现: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自画像: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称为自画像。(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的教育。(3)新授1. 探究自画像。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可能是眼、鼻、嘴、耳的样子与别人不同,也可能是位置、大小与别人稍有不同,或者是脸型、发型和服饰不同。(说明:引导学生对人的长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便于课程的进一步发展)2. 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五官、发型、脸型等方面进行。并组织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特点。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a. 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点。b. 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c. 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并请台下的学生一起来探究下,如果你去画,应该如何表现。(说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自己的脸部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画自画像打下基础。)3. 示范讲解“怎样抓住特点并表现出来。”教师:ppt 展示图片并结合教师范讲解相关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欣赏作品,并学习相关的知识。 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4)加里宁著有《论共产主义教育》。【高频考点7】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课题选择2.查找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资料的处理与分析6.研究报告的撰写7.课题结题【高频考点8】文献资料的类型(1)以载体的物质形式可分为印刷品、电子版、实物类等;(2)以资料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章、著作、报告、光盘录像等; (3)以对文献的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手资料、二手资料、三手资料; (4)以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划分成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事实性文献、经验性文献。【高频考点 9】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一)调查研究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1.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2. 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3.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可以采取抽样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既省时,又简便。抽样就是抽取样本,常用的抽样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定额抽样等。4. 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又叫跟踪调查。(二)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含义2.行动研究的特征3.行动研究的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三)经验研究1. 经验研究的含义经验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2. 经验研究的过程①积累经验,提炼问题。②分析经验。③撰写经验研究论文。(四)个案研究1. 个案研究的含义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个案研究是指个案研究应用于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或建立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2. 个案研究报告的写作个案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基本资料。(2)个案背景。(3)个案的具体内容。(4)梳理和分析。(5)感想与启发。(五)叙事研究1. 叙事研究的含义 叙事即叙述故事,即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优点是:可以真实、具体地呈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关注日常实践中的细微环节,培养教师对自我的反思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2. 叙事研究的特征(1)呈现事件情节。(2)重视背景。(3)呈现个人。呈现个人的经验和感受。(4)重视反思。3. 叙事研究的步骤(1)发现研究问题。(2)寻找叙事对象。(3)搜集故事。(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高频考点 10】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实物分析法2.观察法3.问卷法4.访谈法5.检测法【高频考点 1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与人口关系关系:互相促进、制约【高频考点 1 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已考过简答题)(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第二,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三,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第四,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作用。第二,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作用。第三,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作用。第四,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①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②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3)学校文化①学校文化的特性②校园文化【高频考点 1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课程目标(四)教师的教学目标【高频考点 14】教师职业角色1. “传道者”角色2. “授业解惑者”角色3. 管理者角色4. 示范者角色5. 朋友角色6. 研究者角色7. 课程开发者【高频考点 15】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强烈的示范性(二)创造性(三)长期性(四)劳动的复杂性(五)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六)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延续性【高频考点 16】教师的职业素养(一)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二)专业知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本体性知识)、教育专业素养(条件性知识)、教学专业素养(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素养(一般知识)(三)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四)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五)身体素养记忆口诀:身心能知道【高频考点 17】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斯宾塞、巴格莱、布鲁纳(二)学习者中心课程论学习者中心课程论强调,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在作为人的基本需要,凸显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这一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杜威等人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以及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三)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四)课程层次理论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高频考点 18】课程资源分类1. 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2.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区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3.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有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4. 根据资源属性区分: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5. 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非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6. 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可将课程资源分为以人为载体、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三类。【高频考点 19】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意判断区别】(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①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②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如地方或学校可选择艺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也可选择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 ③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高中阶段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占总课时量的 1/3。(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②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高频考点 20】新课改的课程结构(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高频考点 2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代表人物(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包括:墨子、荀子、洛克、华生。(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高频考点 2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差异性5.互补性【高频考点 23】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作用:(1)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2)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高频考点 24】知觉的特性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拓展:晕轮效应投射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印刻效应【高频考点 25】注意的分类、品质1.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2.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高频考点 26】遗忘的理论解释(1)消退说(2)干扰说 (3)压抑(动机)说 (4)提取失败说【高频考点 2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造适宜的环境(2)注重个性的塑造(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②发散思维训练③学会容忍模糊④推测与假设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⑤自我设计训练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28】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阶段年龄 特征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 个月)1.“万物有灵论(泛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前运算阶段2-7岁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1.去自我中心;2.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3.具体逻辑思维;4.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5.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1.能理解命题之间的关系;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2.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3.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2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 6.情绪与动机7.个体的智力水平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高频考点 30】人格结构(一)气质气质类型具体特点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喜欢刺激;但好冲动,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外倾性; 但粗枝大叶。粘液质安静稳重踏实,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细心;但反应性低,程序化,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抑郁质行为孤僻,易焦虑猜疑,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二)性格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三)认知风格1.场独立、场依存2.冲动型、沉思型3.同时性、继时性(四)自我调控系统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2.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伴随自我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3.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高频考点 31】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个人主观家庭教养方式特点 形成的性格特点权威型父母支配孩子的一切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孩子没有自主权 缺乏主动性等放纵型父母溺爱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孩子没有支配权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民主型父母与孩子地位平等、互相尊重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孩子有一定自主权 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高频考点 32】人格发展教育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内容 年龄冲突人格发展任务阶段婴儿期0~ 1.5 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克服不信任感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