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护理教学方法及媒体

发布时间:2023-05-04 12:05:32浏览次数:133
《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学方法及媒体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走势新探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等的出现与流行,现代教学方法体系又呈现出了新的态势。探讨这些新的动向与发展特点,对于我们把握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进程,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拟专就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走势作一简要的探讨。综观世界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下五个方面的新走势值得我们注意。一、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多边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这是近些年来大家几乎都认可的一个教学论命题,也是我们现有许多教学方法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的确,同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的双向活动论是一种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少有论及,是一种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现代教学方法是在批判传统教学方法的许多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教学的单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特质,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毫无疑问,教学的双向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但这种认识仍然还不够全面与科学。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流较之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近些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国的一些教学方法的理论创新上和实践效果上得到印证。以高效、低耗、速成、愉快而著称的“暗示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例。暗示教学大量地运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从而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数倍于常规教学方法 ,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欢迎。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法也颇具多边性特色。他自己常常讲得很少,而更多地是让学生们提出问题,承包学习任务,引导他们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魏书生老师讲得少,学生却学得多的教学效果感到费解。实际上,这与魏书生老师充分利用了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多边互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认为,“传统的课堂相互作用理论,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承认有这种影响力,也常常把它看作是带有消极作用的破坏力量。这种把教与学的过程只看成是成人—儿童的双边活动,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实质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说,除了师生互动外,生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而我们长期以来却对之视而不见,弃而不用,甚至当作消极因素来对待,这是对教学系统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我们目前教学效率不高,师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多边活动论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走势,它把教学置于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立体背景上,突出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二、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本世纪 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法”,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派认为,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比如一个厂家要和另一个厂家展开残酷的竞争,无论哪一个厂家,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它就必须和它的原料供应单位、新技术开发单位、销售单位等建立最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有竞争,就必然需要合作,合作与竞争是互为依托的。教育应当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却重视不足,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育往往只能养成学生片面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伴的利己行为。合作学习派认为:“现有教育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反差太大。……学校传统上注重的是个人作业,不帮助他人,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测验中的成绩。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几乎所有工作的核心都是协力配合,与别人合作,领导别人,一起处理他们的问题等。总之,协力配合,相互交流,有效调节与分工是大多数现实生活情境的特征。”实践也证明,片面地强调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儿童的身心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自本世纪 70 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一些学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 严重性,开始着手研究教育中的合作问题,在教学中提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由此来提高学业成绩、习得合作技能、增进同伴友谊、学会关心和理解等。由于合作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因而倍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与喜爱,很快就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不仅强调生生,师生合作,而且还要求教师与教师也就所授课题进行合作设计,从而显示了令人瞩目的实效。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活动,而是将之纳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它们融合统整,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的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上海育才中学设计的“八字教学法”是近几年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合作性比较突出的现代教学方法。上海市育才中学以学生的“学”为着眼点,自 60 年代开始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这四个环节的关系是: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其中,“议”就是指通过四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问题,是一种合作性的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等人指出“合作学习是这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但目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为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民主化,需要我们培养能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动,对于达成这一目标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三、价值取向的个体性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众所周知,学生禀赋因人而异,如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量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此外,学生在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参差不一。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认识并设法适应这些差异,是教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教学史上看,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个别化教学→班级教学占主导地位→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并存的三个阶段。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和苏联的解体,整个世界的格局从二元化转变为多元化;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各国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已逐步演化为一场世界性的经济战争。其实,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电脑”和“信息革命”导致人类环境的改变,使我们认识到信息社会最大的财富是“信息”,而不再是“资本”;是“脑力”,而不再是“天然资源”。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强调教育制度必须弹性化,教学方法尤其要注意个性化和多样化。综观世界教学方法的发展,我们当前虽然仍处于个别教学与班级授课并存的时期,但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个别教学在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前又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方法体系又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国内外许多教学方法正在积极探索用“个体性”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替代或部分替代现有的班级授课,并且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个体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性活动已成为许多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协同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掌握学习法”和“发现法”等,都将个体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注重个性适应和学生的参与。虽然这些方法并非只强调个体化的活动,但它们大都兼顾分工与合作两个方面。合作是团体的,而分工则是个体化的活动。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学生个体活动的时间量明显增加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适性发展成为可能。20 世纪可以说是教学辅助手段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纪,最原始而现在仍有其重要价值的教学辅助手段有标本、模型、图片、表卡等,进而有幻灯片、放映机、电影、录音机等,最新引入教学系统的有电视、自动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机(CAI)和语言作业室等。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都对教学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特别是最新引入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师生相互作用的旧有空间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定进度,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的个体化。例如,CAI 的普及,大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统整划一的格局,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学习活动,使现代教学活动呈现出浓厚的个体性色彩。重视个体性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是对划一、呆板和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又一挑战。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也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但在如何进行适性教学方面却少有成功举措。传统的班级授课强调教师中心,具有很强的集中性,使得学生的个体适性发展目标形同虚设。现代教学方法提倡“个体性”和“个别化”,并对适应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成功的探讨,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进程。虽然个别化教学是未来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来说,尽管个体性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有所增加,但它还远 远没有达到摆脱集体化教学而独立存在的程度。因而它只能是与班级教学并存,并互为依托。四、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而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体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透过教学目标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寻到这样一个轨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具体言之,传统教学方法在达成的教学目标上比较单一,大多只关注系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等目标则涉及不多。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就是其范例之一。后来,人们在检讨传统教育时发现了这一弊端,提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发展智力。一时间,发展智力成了当务之急,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纷纷出台,试图打破传统教学的这种格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再后来,人们发现在智力因素之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重视教学的情意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所提倡的“暗示教学法”,前苏联教育家沙塔诺夫所提倡的“纲要信号教学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以及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提出的“情境教学法”等都可视之为这一思想的代表。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素质,使学生们有较强的学习、运动和动手操作技能。值得一提的是,罗米斯佐斯基在继认知、情感和技能三类教学目标之后,又提出了人际关系技能目标,并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以美国近些年盛行的“合作学习”为例,合作学习不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尊心,还注意到了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处理人际关系和讨论等方面的技能。可以说是注重同时达到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科学化和均衡化,体现了现代方法与多维目标相对应的新特点。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注意各种教学目标达成的均衡化并不意味着各种方法没有侧重和个性。我们必须承认,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教学目标应当由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方法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均衡性特征只是告诉我们,现代教学方法的包容性、科学性增强了,它不象传统教学方法那样失之偏颇,顾此失彼,也非平均用力,而是在侧重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了其他类目标的达成。这类方法可以增强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五、选择使用的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在被选用时,人们开始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很复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在教育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教学的这种复杂性认识不足,教学往往固执于某一种方法或模式,搞得很僵化。如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就曾风靡一时,鼓吹者们认为它适用于一切教学情境和一切教材,学习者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其结果可想而知。我国解放初期在借鉴苏联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抹杀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不能反映教学的本质规律,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国内外不少教育学者提倡多方法的综合使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将具有互补性的方法互配使用,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在现有的教学策略上加上另一种新策略,其效果虽不会因此而增倍,但确能增加效果。”目前,国内外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尝试已有一些,且效果显著。“合作掌握学习法”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一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嘎斯基教授提出的。嘎斯基从分析合作学习法与掌握学习法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述了这两种教学方法之间所存在的自然互补性。例如,提供系统的反馈是掌握学习的主要优点之一,而合作学习缺少的正是这种反馈;掌握学习在提供高质量的矫正与充实活动方面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合作学习恰能补救掌握学习的这一不足。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尚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以此为基础,嘎斯基提出了“合作掌握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并付诸实践,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合作掌握学习的效果的确优于单纯使用掌握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效果。再如,布鲁纳的“发现法”推广受阻后,分别在美国、中国产生了有较大影响的“引导发明教学法”,这种方法就是以学生中心为特征的“发现法”和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把各种彼此互补或相关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尝试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一走向值得我们注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能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互补性和相关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法的优化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文档格式: doc,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