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11 08:07:52浏览次数:2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选择题是历史试卷中的一种基本题型,是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体现“考基础、考能力”的导向。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以文字(一段引文、贴近生活的情境描述等)或图表材料(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的形式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中最为合适的一项。选择题的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表述型选择题\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典型例题】\1.(2015·山东泰安)下面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B.韩非——“春秋无义战”\C.庄子——“无为而治”\D.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的识记。从四个选项来看,只有 B 项搭配错误,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而“春秋无义战”是孟子的言论。\【答案】B\2.(2015·福建福州)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攻占巴士底狱\B.处死路易十六\C.拿破仑发动政变\D.颁布《法典》\【解析】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答案】A\【解题技巧】\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举一反三】1.“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B.科学成果不断涌现\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D.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2.2015 年 2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2015 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 12 年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就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下面关于生产关系调整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了集体土地所有制\B 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C 人民公社化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答案】1.D 2.B\2.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历史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典型例题】\1.(2015·山东德州)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解析】题干中两则材料的对比反映出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在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答案】A\  2.(2015·江苏南京)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答案】A\【解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要分清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举一反三】\1.2015 年是万隆会议召开 60 周年。在万隆会议上,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图 1)。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国力强大\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方矛盾,导致内战爆发\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答案】1.C 2.D\3.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目的标志性词语前有反映程度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典型例题】\1.(2015·山东潍坊)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A.推翻了旧的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废除了农奴制度\D.改变了社会性质\ 【解析】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答案】D\2.(2015·浙江宁波)17—18 世纪,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解析】此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英法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走进资本主义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建立起民主共和制政体;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对照选项,答案选 B。\【答案】B\【解题技巧】\比较型选择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同中找异,异中求同。这类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注重于能力考查。解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熟知,其次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最后对应选项,得出答案。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有时比较的内容较复杂,可使用选项对应法,用选项对应历史事件。\【举一反三】\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在长安设立太学\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D.统一度量衡\2.我国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不同在于( )\A.经济政策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C.主权归属不同 D.外交政策不同\【答案】1.C 2.B\4.漫画型选择题\漫画型选择题是近两年流行的题型,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刻画特色鲜明的人和物。有些图片无法表达的意思,就需要用文字对图片内容作适当补充。漫画选择题具有鲜明的主题,集趣味性、比喻性、讽刺性、深刻性、理论联系实际于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典型例题】(2015·山东聊城)下面这幅漫画(图 2)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一战结束后,1919 年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故选 C。\【答案】C\【解题技巧】\解答漫画型选择题,第一步要把握漫画的情景,理解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的寓意;第二步将漫画、题干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链接;第三步在对漫画和课本内容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选出正确答案。\5.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这些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典型例题】\(2015·安徽)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 2015 年 5 月 1 日开幕,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一时期该国涌现的文化“巨人”有( )\ ① 但丁 ②伏尔泰 ③达·芬奇 ④牛顿\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题目考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但丁是意大利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要求;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不符合要求;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符合要求;牛顿是英国近代科学家,不符合要求。\【答案】A\【解题技巧】\(1)肯定筛选法(选基法)即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2)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举一反三】\1.2015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① 解放南京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坚持八年抗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5 年 5 月 15 日,李克强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强调中印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发展事关两国 25 亿人民福祉。下面能说明中印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① 玄奘西游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④万隆会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1.B 2.A\6.排序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打乱顺序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时间、地点、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最常见的是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典型例题】\(2015·重庆)感天动地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苏军攻克柏林 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在 1942 年 1 月 1 日;苏军攻克柏林发生在 1945 年 4 月 30 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在 1944 年 6 月 6 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 1945 年 2 月。由此可知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答案选 C。\【答案】C\【解题技巧】\解析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识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积累。解题时可用时间标注法,标注出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具体时间,再排序作出选择。通常的方法有:①首位判断法, 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查找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②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③中间判断法,如果备选项的序号首尾相同,根据备选项中间序号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举一反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下列外交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2.人类至今还在享受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下列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汽车 ②轮船 ③火车 ④飞机\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答案】1.B 2.C\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