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faq(六)

发布时间:2024-01-09 11:01:13浏览次数:60
西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剖析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  内部困难:  (1)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将苏联模式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这种政治体制在初期一度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因高度集权而造成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弱化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制约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  (3)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深远,干扰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新的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  外部困难:  (1)处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要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十分艰巨、复杂 。  (2)社会主义国家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3)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存在,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为什么说苏东剧变并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苏东剧变虽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它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原因在于:  (1)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局部的暂时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2)苏东剧变从本质上讲,它是苏联领导集团背离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苏联模式的破产,是肆意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  (3)回顾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我们看到它并不总是直线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和 前进性的统一。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后,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就能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分析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1)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2)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3)实现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突破。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战略预想,证实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新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大发展。  (4)生产力曾获得的巨大发展以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5)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给予资本主义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以新的启示。  (6)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再现辉煌。  四、论析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掀起了一次高潮,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2)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人民无权的地位。  (3)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牺牲。  (5)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支持和促进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持续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在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  (6)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反对和制止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