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8秋砖结构基本原理 ( 第3次 )

发布时间:2023-08-15 10:08:34浏览次数:45
第 3 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1. 砖平拱过梁的跨度不宜超过( ) m。A. 1.2 B. 1.8C. 2.4D. 32. 关于挑梁的破坏形态,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挑梁整体倾覆破坏B. 梁上砌体局部受拉破坏C. 挑梁自身破坏D. 梁下砌体局部受压破坏3. 下列关于刚性横墙的构造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 横墙上洞口水平截面积不超过横墙截面积的 50%B. 横墙厚度不宜小于 180mmC. 单层房屋横墙的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D. 多层房屋横墙的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 1/34. 承重独立砖柱柱截面的尺寸不应小于( )A. 240mm×240mm B. 240mm×370mmC. 370mm×370mm D. 不受限制,按计算确定5.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厚度不宜小于( )mm。A. 20B. 25C. 30D. 406. 作为墙梁组成部分的墙体,对于砖砌体其厚度不得小于( )mmA. 120 B. 190C. 240D. 3707. 以下关于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 100mmB. 纵向钢筋不宜小于 4Φ10C.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D. 箍筋间距不得大于 300mm8. 关于钢筋混凝土圈梁,有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 100mmB. 纵向钢筋不少于 4φ6C. 箍筋间距不大于 200mmD.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9. 在计算过梁上的梁、板荷载时,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ln 时,按( )A. 梁、板传来的实际荷载计算B. 梁、板传来的实际荷载的 50%计算C. 梁、板传来的实际荷载的 80%计算D. 不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计算10. 下面关于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施工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柱后墙B. 先墙后柱C. 同时进行D. 不作要求11. 对于软弱地基上超过三层的房屋,其长高比宜大于( )。A. 1.2B. 1.5C. 2D. 2.512. 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按公式 Mr=0.8Gr(L2-Xo)计算,其中 Gr 是挑梁的抗倾覆荷载,它是挑梁尾端上部 45 扩散角范围内的砌体与楼面永久荷载( )A. 设计值之和 B. 设计值之和的 50% C. 标准值之和?D. 标准值之和的 1.2 倍13. 对于简支墙梁,当墙体计算高度大于( )倍墙梁计算跨度时,可能发生局压破坏。A. 0.5B. 0.75C. 0.8D. 0.914. 若某混合结构房屋,拟设计为刚性方案,但刚度不足.应采用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增加原刚性横墙的厚度B. 增加砂浆的强度等级C. 减小上部荷载D. 减小刚性横墙间距15. 墙体的高厚比验算时,对于带壁柱墙公式中的 hT 应采用( )A. 墙的厚度B. 3.5iC. 壁柱的厚度D. 壁柱和墙的平均厚度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40 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圈梁可作过梁使用但需单独计算配筋( ) 2. 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宜用在有较大振动的房屋( )3.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必须与墙厚相同。( )4. 挑梁纵向受力钢筋应全部伸入梁尾端。( )5. 网状配筋砖砌体的钢筋网应设置在砌体的竖直灰缝中( )6. 房屋的三种静力计算方案是根据纵墙厚度和总高度来划分的( )7. 伸缩缝只需将墙体断开,而不必将基础断开。( )8. 纵墙承重房屋的开间布受限制,平面布置灵活( )9.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每天可砌高度不应超过 2.0m。( )10. 砌块砌体上下皮砌块搭砌长度不得小于 90mm( )11. 砂浆强度越高,墙体的允许高厚比越小( )12. 承重墙梁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 0.15 倍墙梁计算跨度。( )13. 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η 是反映房屋在荷载作用下的空间作用,η 值越大空间作用越小。( )14.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 15mm。( )15. 在对挑梁下砌体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根据墙截面形式不同而取值不同。( )16. 构造柱必须先浇柱,并按规定预留拉结钢筋( )17. 纵墙承重方案建筑平面布置较横墙承重方案灵活。( )18. 圈梁应连续的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19. 过梁与上部砌体共同工作形成拱式或梁式机构。( )20. 因为平行房屋长向的墙称为纵墙,所以纵墙承重时房屋的空间刚度最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0 分,共 15 题,每小题 4 分)1. A 2. B 3. D 4. B 5. C 6. C 7. A 8. D 9. D 10. B 11. D 12. C 13. B 14. D 15. B 二、判断题(40 分,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