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116]《农业推广学》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8 11:09:25浏览次数:42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 农学 课程名称【编号】: 农业推广学 【111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从以下试题中任选 5 题作答,每小题 20 分,总分 100 分。1.请解释农业推广学和农业推广两个名词的概念,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答:农业推广学就是研究如何向农村传播和扩散新的信息、成果和知识,如何用教育、沟通、干预等的方法促使农民自觉采用创新成果,如何使农业、农村的发展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轨道的一门学科。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2.请阐述创新 S 扩散理论及其在实践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答:农业创新 S 型扩散曲线:大量研究表明,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成果从采用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扩散趋势可用 S 型曲线来表示。 S 型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创新采用者累计数量(或累计百分数)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扩散曲线为 S 型扩散曲线。而扩散速率曲线则可以用常态或近似常态分布曲线来表示。S 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在农业推广学中,S 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郝建平等(1989)归纳并系统提出了 S 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这些规律对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有较大的作用。1.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2.时效性规律及其应用 S 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 1 -
3.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根据交替性规律,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就是说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也要选择适当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桥)。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含义及该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作用;答:注意事项: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4.试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程序以及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程序(一)农业信息准备阶段农业信息准备是指推广人员从多种途径获得农业信息,有了传播的意向,为信息的传递所做的准备工作,该阶段有下列工作要做。1.确定农业信息内容。即在正式沟通以前,先要系统地分析本次沟通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意义及信息的质量、适合性等。2.确定信息接收者。即农村中的集体和个人,领导或群众,示范户或一般农户等。3.确定信息传递时间。信息传递的时间很重要,过早则时机不成熟,不一定能引起对方兴趣;过晚,则由于时过境迁而失去使用价值,因此要把握好沟通的时机。(二)农业信息编码阶段农业信息编码就是指推广人员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以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来进行表达,以便于传递和接收。信息编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农业信息表达要准确无误。农业推广沟通最常用的工具是语言和文字。在与农民进行沟通时,要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述科学概念、原理及技术方法。2.使用沟通工具时要协调配合。例如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配合,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相结合。要根据沟通内容选择适当的沟通工具。3.要考虑农民的接收能力。在编码时要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收能力,据研究,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收的信息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在一次沟通中,信息量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沟通效果。(三)农业信息传递阶段本阶段是推广人员借助沟通工具,通过一定的渠道,把农业信息传送出去的过程。有效的传递,要注意以下几点。- 2 -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渠道。同一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工具来传递,要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来选择。2.控制好传递的速度。传递的速度过快,可能会使对方接收不完全,欲速则不达;过慢,则可能坐失良机,影响沟通效果。3.防止信息内容的遗漏和误传 要尽最大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力求准确,无遗漏。(四)农业信息接受阶段 指农民从沟通渠道接收农业信息的过程。在接收信息时应力求做到完整、不漏掉传递来的每一个信息符号。(五)农业信息译码阶段 该阶段是接收者(农民),把获得的信息进行译解,转换成为他们所能理解的形式的过程。要求接收者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准确地理解所接收的信息的全部内容,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误解传递者的原意。(六)农业信息反馈阶段 本阶段是接收者对接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内容加以判断,向传递者(推广人员)做出一定反映的过程。本阶段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反馈要及时。这样可使传递者及时了解信息被接收的程度,便于传递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沟通效果。2.反馈要主动、清晰。反馈要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意图,接收者要积极主动地反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向交流,使沟通效果得以提高。基本要领(一)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在沟通过程中,推广人员应具备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既是教育者,要向农民传递有用信息,同时又是受教育者,要向农民学习生产经验,倾听农民的反馈意见。要明白农民是“主角”,推广人员是导演,因此,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不是推广人员愿意教什么,农民就得被动接受什么。推广人员与农民两者是互教互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应与农民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二)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国家各级推广机构的推广人员既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又要为农民服务,在推广中,推广人员一定同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生产和生活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取得农民信任,使农民感到你不是“外来人”,而是“自己人”。(三)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要尽可能采用适合农民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解释遗传变异现象时可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形象化语言。解释杂种优势时可用马与驴杂交生骡子为例来说明等。切忌总是科学术语的“学究腔”、“书生腔”。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表情、情感及农民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四)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农民存在- 3 -
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文化素质、知识智能等使其形不成问题的概念,或提的问题很笼统。这样,就要善于启发、引导、使他们准确地提出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可以召开小组座谈会,互相启发,互相分析,推广人员加以必要的引导,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形成问题的概念。(五)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由于目前推广人员数量较少,不可能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把工作“做到家”。因此,要善于利用农民中的革新先驱者为“义务领导”、科技示范户等,把他们作为科技的“二传手”,借助他们的榜样作用和权威作用,可产生“倍数效应”与“辐射效应”,使农业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传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研究表明,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常常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所以要注意各种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如大众传播媒介与成果示范相结合、家庭访问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等。行为科学指出,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加以重复则可使信息作用加强。所以在进行技术性较强或较复杂的沟通时,必须每次进行重复才能增强沟通效果。例如,大众传播媒介,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广为流传,提高传播效率。5.试述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答:(一)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内容1、合理规划与编制。2、合理选配农业推广人员。3、恰当使用农业推广人员。4、培养提高。5、农业推广人员的考核。(二)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1、经济的方法。农业推广人员管理中用的经济方法,属于微观领域中的经济管理方法。即按照经济原则,使用经济手段,通过对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和罚款等来组织、调节和影响其行为、活动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使用才能更有效。 2、2、行政的方法。行政的方法就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和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层次的管理方式—以鲜明的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因此,行政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讲带有强制性。要想有效地利用行政方法来管理农业推广人员,首先,应将行政方法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做出行政命令以前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周密的可行性分析,使所要做出的命令或决定正确、科学、及时和有群众基础。3、思想教育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是我们国家在管理中的传统办法。农业推广人员的思想教育方法,就是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方法,使农业推广人员的思想、品德及为得到改正进,使他们成为农业推广目标所需求合格者。在这个方法中常采用的是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正面说服- 4 -
引导法、榜样示范和情感陶冶法等。4、精神激励法。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工作的兴趣,对自己职业重要性的认识,对自己劳动的社会地位的认识,以及对集体的热爱等等,从根本上说要比工资和其它物质性的刺激对他们的影响来得大。尤其是广大农业推广人员,的相当数量的人在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明显低的情况下勤劳地为农业推广事业奉献,当他们的工作取得成绩,获得社会承认,受到群众欢迎和尊重,他们的工作热情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再苦累也心甘情愿,这就是精神激励所致。所谓精神激励,就是通过一些刺激引起人的动机,使人的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奋发前进。5、法律的方法。法律是国家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措施之一。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法律方法,除要求每个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外,还包括严格遵守农业推广方面的地方法规。最近中央颁布的《农业技术推广法》是使农业推广走上更加法治化的很好武器,将对科技兴农和农业稳步刀菜产生更深远影响。在农业推广人员管理中应用法律方法具有高度的严肃性。法律与政策不同,政策是指导性的法律是强制性的,它体现的是一种规范,明确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并以这种规定来八为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有确定的质和量的界限。就农业推广组织机构而言,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自己的管理措施,保证农业推广人员正常工作,保证农业推广队伍的稳定,使农业推广工作受到法律保护,同时使每个农业推广人员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6、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1)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资格应和农业科研人员一致,(2)在专业职称和相应等级的任命上一致;(3)在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方面一致;(4)在提供专业晋级方面的机会一致。 6.试述方法示范的概念以及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答: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基本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