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作用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09:06:25浏览次数:37
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作用体系研究摘要:由政府、市场与民间组织作为治理结构的主体间,它们的关系呈现的制度化的权力安排和互动模式,是价值、制度与行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三者关系的则是科技、观念、经济和制度。通过研究三者的体系有助于对治理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政府;市场;民间组织;价值 引言 政府、市场、民间组织是治理结构的主体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相应的治理结构也不断变迁。显性的变迁反映在价值、制度和行为层面,而深层次的动力则是经济、科技、观念和制度层面。  一、治理结构的主体构成(一)政府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政府分权。但是某些核心职能是必须承担的。特别是像发展中国家,虽然市场、民间组织参与治理越来越多,但是政府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治理理论的西方学者也都承认作为治理本身同样存在失败的可能,也就是各治理主体不能够良好地合作而出现“不良治理”。所以,他们提出“元治理”的概念来解决治理失效的问题。“元治理”实质上就是依靠政府作为合法的暴力使用者的身份,由政府来为各个领域的自组织设计制度,提出远景设想,促进自组织之间的协调,使不同的自组织安排得以实现。但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多元平等合作,特别 要求政府在治理框架内不能凌驾于其他主体之上。政府既要在治理体系中与其他治理主体平等协作、合作管理,又要扮演调停者角色。(2)市场自从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以来,市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可以实现自动出清,个人追求自我利益就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而政府则只需要扮演“守夜人”角色就可以。治理理论强调市场在治理中作用的回归,主张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来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市场在治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社会财富的创造。只要存在社会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市场竞争就是激发公民和企业创造财富动力的永恒方式,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而财富的增加以及公平分配对于善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三)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经济上开始独立,人格上获得了自由,民间组织随之兴起。莱斯特·萨拉蒙认为,民间组织具有五个关键特点,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正因为民间组织具有这五个特点,它在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当政府与公民沟通的重要平台。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但是与掌握国家暴力机器的政府相比,公民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要想实现个人的利益要求,公民必须组织起来与政府对话,而民间组织则承担输入一输出的中转平台。  二、各种变革对三者体系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科技、观念、制度的变革,对政府、市场、民间组织之间关系呈现的形 态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非永恒性,而是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各主体在治理结构中的力量对比和地位,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构。(一)经济 在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阶段,经济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比如以定居农业代替狩猎、采集为标志的第一次经济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农业为标志的第二次经济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三次经济革命。每一次重大发展必然伴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解释。就经济增长对治理结构的影响而言,经济增长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增长必然产生专业分工、利益分化,分化的主体必然要求参与公共事务,成为治理主体,进而对原有的治理结构产生挑战和冲击,推动治理结构的变迁。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不可能成为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没有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自主性的增强,就不会出现各种民间组织。(二)科技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治理水平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因而,科学技术必然成为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动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比以往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有效地使一个信息传播开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沟通的方式。因而互联网成为民间组织活动的重要平台,民间组织的力量迅速增强,挤占政府权力的空间,与政府分享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再次,科技影响治理主体互动的方式。在治理结构中,治理主体之间在互动中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互动方式则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在电话、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产生之前,治理主 体之间互动更多是垂直的,治理结构更加趋于塔式。而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特别是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后,治理主体之间互动方式趋于多维度,结构更趋扁平化。(三)观念观念就是人关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制约。同时,观念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人的行为都受思想观念支配,不同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影响治理主体并改变治理结构。事实上,治理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主张政府还权于社会和市场,强调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和协调,随之引起治理结构的变革。  (四)制度 治理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规则,而治理主体正是在制度规范下发挥作用。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形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塑造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制度条件下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因而,制度的变迁可以推动治理结构的变革。制度就是博弈的基本规则,当形塑治理主体关系的制度相对开放,为各主体之间互动提供一个平等、公共的博弈平台的时候,治理主体之间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较多,更容易形成扁平的治理结构,相反则容易形成金字塔形的治理结构。  三、政府、市场、民间组织体系对中国未来启示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潮流涌动,制度完善攻坚克难。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处于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阶段。依据人类治理结构演变的普遍规律,当前中国治理结构的定位应该处于塔式治理转型阶段,即逐 步摆脱权力高度集中的统治体制,向更加平等、互动、多元的环式和网式治理结构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具体而言,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结语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作为治理结构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治理主体所承载的价值、制度与行为要素存在一定的契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元化的主体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共同合作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参考文献[1]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1998[2][美]莱斯特 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角[Ml.贾西津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l.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4]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