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9 12:11:06浏览次数:34
《实验心理学(上)》 年 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  分,考试时间  分钟。可能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假设(行为是有规律的():行为的运行方式具有一定内在规律。(行为是被决定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行为模式是固定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自然规律最终可以被理解。即使我们现在不能理解,但是在未来的一天总会被研究清楚。如记忆、思维、意识等。、科学家心理学家的科研态度不确信的()、谦虚的()、可能犯错误的()、谨慎的()、有道德的()、科学的实验证据应满足的标准()以事实为依据的()()客观的( ),客观描述,不包含主观因素。()系统的(!),在一系列实验基础上得来的。(")经过控制的#,排除了任何控制变量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的产生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诞生。%、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采用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把人视作象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加工系统。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来研究内部信息的加工机制。、以人为对象的研究要公正地对待试验对象,包括:()知情同意;()退出研究的自由()免遭伤害的保护、信息咨询,消除有害后果(")保护个人隐私(%)其它方面、科学欺瞒和科学欺骗()科学欺瞒(&):有时当被试知道了实验目的后,会影响实验结果,主试不告诉被试的实验的真正目的,实施欺瞒。也就是说,在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欺瞒是为了控制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不同于科学欺骗。比如,我们在做观察小偷的真实行为时,就可以采用科学欺瞒。()科学欺骗(&):是指有意歪曲事例,包括捏造和篡改数据,即操纵1 结果以使之看起来更好,更有甚者,则完全伪造数据,所报告的观测结果根本不是实际做出来的。如,有些人在论文时,编造数据结果。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变量( ):变量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例如,身高、光的强度、呈现时间、性别、年龄、'( 值、学习成绩、距离。()自变量( ):又称独立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 ,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研究者想探讨阅读材料的字号大小对读者的阅读速度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自变量为阅读材料的字号大小,因变量为读者的阅读速度,额外变量为字的频率、体例、笔画数、被试性别、年龄、智力,以及测试仪器等。、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中,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所下的具体、明确的、直接可以操作的定义,被称为操作定义。(%)预期变量的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自变量有哪些类型,如何来操纵自变量。()自变量的类型:) 操纵变量( ):实验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对它定义的不同水平是属于不同的实验条件。* 不可操纵变量:实验者不可以直接操纵,由被试的一些特性所构成的变量(如性别、年龄),它只能基于被试固有的特性来进行选择不同类型的被试,对它定义的不同水平是指不同的组,也就是不同类型的被试。()如何操纵自变量:)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 确定检查点(数量、间距、范围)。+ 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 控制呈现刺激方式。"、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选取被试样本的方法()随机取样,包含简单随机取样()和系统随机取样。()分层随机取样:它是随机取样的进一步形式。它首先确定总体的层次,然后在每一个层次中随机取样。总体的层次是指一个总体的被试的特点(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等组匹配取样:主要用于被试量很少的情况下,因为随机取样会导致被试样本的不匹配或不等组。(")方便取样:选取那些最方便得到的被试,但必须随机将被试分配到处理中去。2 (%)个案样本取样:由于在现实研究中被试的稀少,所以要采用此方法、心理学学术论文的构成()题目()()关键词(-!()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附录(/) 、信度和效度()信度(!):信度是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可以再现的程度。()效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第三章 变量的类型与设计、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反应的准确性()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概率(")反应的强度(%)测验分数、评定分数、额外变量的来源()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比如,测量反应时的仪器总是比实际情况要快。()实验环境:比如,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强度造成的实验偏差、布置的实验场景使被试不想做实验等。()主试者:比如,主试给指导语时方式和态度的不一致,对不同的被试有所不同使得被试在反应时有一定的差异;主试在进行实验操纵时的程序等方面出现了偏差也容易导致实验结果不能很好的反应实验情况。(")被试:比如,被试的分配(%)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任何环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比如,剔除极端数据,要按照通常的标准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剔除;统计分析时要使用与数据相适应的统计方法。第四章 非实验、准实验、非实验:是指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观察法和相关法。观察法是研究者观察个体在自然情境下的行为模式,描述行为发生的情形、条件等。主要类型有无介入观察、介入观察两种。、在观察法中,反应性( !)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何为反应性,如何来控制它。3 )反应性是指因观察者的出现使得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控制它的方法有:()无干扰测量 ( # );()适应();()间接测量()。、低相关:两个变量之间低相关并不意味着它们内部的关联性低。()原因一:偶然的巧合。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原因二:全距限制(.)。在相关研究中,为了能够计算出真正有意义的相关系数,要求每个变量内各个分数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差异,数值之间也必须有显著的分布跨度或变异性。当数值之间的变异很小时,可能导致两个变量本来存在高相关,但实际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较低,这就是所谓的全距限制。"、准实验:包括单组设计和多组设计。()单组设计包括: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只有一个实验组,只给一次实验处理,但有一个前测成绩和一个后测成绩)、时间序列设计(一个实验组,只接受一次处理,测量多次,前测和后测的测量数目相等,时间间隔相等)、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一个实验组,接受多次处理,测量多次,时间间隔相等)。()多组设计包括固定组比较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相等组匹配设计。第五章 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排除了其它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所以能够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真实验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人为情境)下进行的,可以对变量进行操纵。、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量()被试内变量被试内变量是指对于接受该变量的被试来说,每一个被试接受了自变量的所有处理水平,则该变量被称为被试内变量。例如,对于自变量词频来说,它有两个处理水平(高频,低频),研究者让每名被试既阅读高频词材料,也阅读低频词材料。此时,词频就属于一个被试内变量。同理,对于  字号(大号,中号,小号)这个自变量,如果每名被试都阅读了大、中、小号字的材料,则它也是一个被试内变量。()被试间变量被试间变量是指对于接受该变量的被试来说,每一个被试仅接受自变量的一个处理水平,那么该变量被称为被试间变量。例如,对于自变量词频,如果研究者把被试分为了两组,一组被试只阅读高频词,另外一组只阅读低频词,这时,词频就属于一个被试间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主效应与多重比较的关系()主效应#0是指实验中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化。()多重比较是当自变量有多于两个水平时,主效应显著时,研究者想进一步弄清到底哪些水平间存在差异,这种分析数据的方法就是多重比较。"、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功能()使实验处理的变化最大。通过实验设计使实验处理最大化,以有利于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使处理效应本身最大化,使不感兴趣的额外变量最小化。方法:控制额外变量,如被试方面、实验材料方面、实验场所方面等。4 %、 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区别() 检验只适应于检验两个平均数间的差异;它是平均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检验。()方差分析同时可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均数间的差异。并可以解释几个因素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它是把平均数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检验→变异是否存在的检验。、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特点()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12。()分配被试时,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组间实验设计的优点和缺点()优点:) 在组间实验设计中,由于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 单一水平的实验处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时间过长而使被试产生厌烦或失去兴趣;+ 排除了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 不需要对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3 通过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的匹配,降低实验处理组间的变异性,保证各实验处理组为等组被试;4 被试的随机化分配可以抵消被试的反应倾向。()缺点:) 尽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的被试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的可能;* 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 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被试匹配的过程有前提条件,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组间实验设计消除误差的方法()完全随机化分配被试。完全随机化的方法适合被试量比较大的实验,可以降低被试间的差异。()等组匹配法。适合于被试量少的实验设计中。、组内实验设计的优点()在实验设计方面:只需要少量的被试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由于节省大量的被试;组内实验设计可以避免由于实验过程中练习因素的作用,导致的被试表现或成绩迅速提高的现象给实验结果带来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每组被试接受的若干个实验处理之前,加入练习实验或准备实验,作为被试在正式实验前的准备(被试不知道是准备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练习实验结果剔除;组内实验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的实验。()在结果的统计分析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不同实验处理组被试不等组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实验结果的差异更多地反映了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组内实验设计获得的数据避免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组内实验设计中系统误差的平衡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包括 5665 法和拉丁方法5 ()5665 法就是在被试内把误差平衡掉。()拉丁方法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变式很多。第六章 真实验(二)两因素实验设计、两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如果一个自变量有  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有 7 个水平,实验中含有 87 个处理水平结合。()被试被随机分配给各处理水平结合,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处理水平结合(而不是一个处理水平)。第七章 小样本研究、小样本研究的意义()充分考虑到了被试的不同质性。它把那些原本不同质的被试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被试组(甚至有时一个被试组只有一个被试),以确保每个被试组内的被试相对一致,所以各组被试的成绩基本上反应了被试的实际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因被试不同质而带来的误差。()探讨稀有现象的有效方法三、答题技巧、名词解释: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2、简答题:对于学科中的基本问题与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四、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方便取样( )、科学欺骗(&)、全距限制(.)"、自变量( )(二)简答题、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额外变量的来源有哪些。、以人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来公正地对待实验对象。、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特点有哪些。%、小样本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何意义、组间实验设计的缺点有哪些。、组内实验设计中系统误差的平衡方法有哪些。、在一个 8 的实验设计中,共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几个水平? 该设计共有几个处理水平结合?共有几个主效应?五、参考答案6 (一)名词解释、方便取样( ):选取那些最方便得到的被试,但必须随机将被试分配到处理中去。、科学欺骗(&):科学欺骗是指有意歪曲事例,包括捏造和篡改数据,即操纵结果以使之看起来更好,更有甚者,则完全伪造数据,所报告的观测结果根本不是实际做出来的。、全距限制(.):在相关研究中,为了能够计算出真正有意义的相关系数,要求每个变量内各个分数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差异,数值之间也必须有显著的分布跨度或变异性。当数值之间的变异很小时,可能导致两个变量本来存在高相关,但实际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较低,这就是所谓的全距限制。"、自变量( ):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实验环境()主试者(")被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2、答案要点:(1)知情同意。(2)退出研究的自由。(3)免遭伤害的保护、信息咨询,消除有害后果。(3)保护个人隐私。(4)其它方面。3、答案要点:(1)使实验处理的变化最大。(2)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4、答案要点:(1)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于两个水平(P≥ 2)。(2)分配被试时,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3)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5、答案要点:(1)充分考虑到了被试的不同质性,它把那些原本不同质的被试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被试组(甚至有时一个被试组只有一个被试),以确保每个被试组内的被试相对一致,所以各组被试的成绩基本上反应了被试的实际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因被试不同质而带来的误差。(2)探讨稀有现象的有效方法。6、答案要点:(1)尽管组间实验设计对组间被试进行了匹配和随机化分配,但是,分配给各实验处理的被试之间的仍然有存在差异可能;(2)组间实验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3)组间实验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7 (4)被试匹配的过程有前提条件的,即匹配过程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匹配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7、答案要点:(1)ABBA 法 (2)拉丁方法8、答案要点:共有2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有  的水平,第二个自变量有  个水平,共有6个处理水平结合和2个主效应。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8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