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6《学前卫生学》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1:20浏览次数:50136《学前卫生学》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防病以及心理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本次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题目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1、填空题 5 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2、名词解释 5 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3、简答题 5 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4、详答题 1 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 28 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7、生理性远视:5 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 5 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 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 1~2 cm,6 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 1~1.5岁闭合。若前囟在 1 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 10 岁。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一般在 6~7 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 1岁。乳牙共 20 颗,2 岁半左右出齐。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 A 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 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2、维生素 A 原: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 A,故称胡萝卜素为维生素 A 原。3、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 D 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4、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糖类,包括粗纤维、果胶等,叫膳食纤维。5、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合,可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因此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高,如猪肝、猪血、瘦肉、鱼类。
6、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能够维持生命和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资,叫营养素。7、“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在体内产生热能,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8、热能: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9、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10、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并非每种氨基酸都需要由食物提供,只有 8 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称必需氨基酸。婴儿多一种,为 9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都属于必需氨基酸。11、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甚微的无机盐.12、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 D 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13、碘的生理功能: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实现的。14、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1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第二条和第三条是什么内容?第 2 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第 3 条“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16、对肥胖儿进行饮食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速增,以后可使体重逐渐下降;(2)在饮食管理期间,仍需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需要;(3)设法满足小儿食欲,不致因饥饿而感到痛苦;(4)设法满足小儿食欲;(5)饮食管理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17、为什么要及时给婴儿添加辅食?及时添加辅食,可以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促进生长发育,并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18、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宜,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消化,母乳中的维生素 C 因直接喂哺不能破坏。母乳还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母乳含有牛磺酸,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
对乳母也有好处,婴儿吸吮乳汁,有利于子宫复原,以后乳母患乳腺癌的几率也少。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1、斜视:是指双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一只眼的黑眼珠在正中,另一只眼的黑眼珠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偏斜。斜视可导致弱视。2、扁豆中含有皂素,半生不熟的扁豆,其中的皂素未被破坏,可致食物中毒。3、结核病预防:结核病预防可以通过注射卡介苗实现。4、龋齿: 主要病因: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在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酸把牙齿腐蚀成了龋洞。 如何预防龋齿? ① 注意口腔卫生。3 岁前的幼儿应饭后漱口;3 岁以后学习刷牙,早晚各一次。 ② 合理营养,常晒太阳,使牙齿正常钙化 ③ 预防牙齿排列不齐。5、钩虫病:对患儿的最大危害,是使患儿贫血。6、包茎:包皮口小,不能将包皮翻起,称包茎。7、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叫隐睾。8、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10、头部冷敷: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达到降温效果。11、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12、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发骨骼发育障碍。是 3 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13、什么叫加强免疫?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重复接种疫苗,以巩固免疫效果,称加强免疫。14、功能性遗尿症:5 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15、足弓塌陷:又称扁平足16、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该症的主要特征是,婴幼儿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17、水痘皮疹的特点: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成水疱,3~4 天后水疱干扁,结成痂皮,在得病的一周之内,新的皮疹陆续出现,因此在患儿皮肤上可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18、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或携带者咳嗽、喷嚏,使病原体随同飞沫喷到空气中,使易感者因吸入飞沫而感染,称空气飞沫传播。19、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20、婴儿孤独症的主要心理障碍是什么?婴儿孤独症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主要心理障碍如下:(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障碍;行为异常;(3)其他,如感知障碍等2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第四章 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1、终末消毒: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称为终末消毒。2、口对口吹气法:口对口吹气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3、腰椎受到损伤,现场急救时需注意:由数名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起伤者的肩、腰和臀部,不使伤者的腰部弯曲,将伤者“滚”到木板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伤者身体固定在木板上,转送到医院。4、止鼻血的方法:嘱小儿静坐,头略低(不仰头),捏住鼻翼,一般压迫 10 分钟可止血。5、给腮腺炎患儿做“病号饭”的要求:不宜给患儿吃硬的或酸的食物。6、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四肢无力。中毒重者,呼吸困难、陷入昏迷。中毒者的嘴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鲜红的颜色,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应该马上通风,给中毒者保暖,灌酸菜汤、醋。7、在托幼机构,安排合理的生活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合理的生活日程,可以保护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保护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另外,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教育活动。8、在幼儿园,晨、午、晚检查的重点是什么? 检查的重点可概括为:一问、二摸、三看、四查。问幼儿在家的身体情况;摸额头,初知体温是否正常;看幼儿的精神、五官、皮肤等有无异常,查幼儿的口袋里有无不安全的小物件。9、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教育幼儿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比如运动、游戏时遵守规则;教育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让幼儿懂得“水”、“火”、“电”的危险,预防溺水、烧伤和触电、教育幼儿不要捡拾小物件。三、重点习题及答题技巧(一)填空题【答题技巧】选择题主要考查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答好选择题,要求熟记基本知识内容,要有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合情推理,优化思路。同时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选出正确答案。【重点习题】1、传染源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__________。2、钩虫对患儿的最大危害,是使患儿__________。3、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____________组成。4、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叫_____________。5、三大产热营养素为蛋白质、脂类和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主要考查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要想把名词解释题答好,只有平时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才能达到真正掌握。答题时给出完整概念即可,这里的完整指的是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涵的完整,而不是与教科书或讲义中表述的完全一致,使用的字词和顺序分毫不差。
【重点习题】1、维生素 A 原2、母婴传播 3、终末消毒 4、“精神性尿频”5、易感者(三)简答题【答题技巧】 简答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不要事无巨细地将 PPT 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重点习题】1、什么是“婴儿扶触”?2、为什么要及时给婴儿添加辅食?3、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4、什么叫功能性遗尿症?5、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四)详答题【答题技巧】 详答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
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重点习题】1、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四、重点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人或动物2、贫血3、血小板4、隐睾5、碳水化合物(二)名词解释1、维生素 A 原: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 A,故称胡萝卜素为维生素 A 原。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3、终末消毒:指当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4、“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 ”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 精神性尿频5、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三)简答题1 “、什么是 婴儿扶 ”触 ?用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2、为什么要及时给婴儿添加辅食?及时添加辅食,可以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促进生长发育,并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3、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患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4、什么叫功能性遗尿症?
5 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称为功能性遗尿症。5、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的 8 中氨基酸(婴儿为 9 种)。(四)详答题1、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宜,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小,容易消化,母乳中的维生素 C 因直接喂哺不能破坏。母乳还含有抗体,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母乳含有牛磺酸,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对乳母也有好处,婴儿吸吮乳汁,有利于子宫复原,以后乳母患乳腺癌的几率也少。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