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元检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6-26 10:06:31浏览次数:51第一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 )。A、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3、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体现了( )的思维方法。A、辩证法 B、形而上学C、可知论 D、唯物主义4、在意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意识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认识运动规律6、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D、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7、真理的本性在于( )。A、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主要是非社会主义的经济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只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最先在( )取得成功。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金门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是建设( )的纲领。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中民主制 B、民主集中制 C、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D、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9、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发展生产力 C、共同富裕 D、安定团结10、解放前,中国是一个(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A、农民 B、工人 C、小资产阶级 D、工商业者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2、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这是由( )决定的。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B、社会发展阶段
C、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D、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3、“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有( )等。A、生存权 B、经济权 C、政治权 D、文化权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C、包括按资分配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要把( )统一起来。A、 新闻自由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重点有( )等。A、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B、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C、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A、社会主义一定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C、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8、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包括( )。A、对内坚持和谐发展 B、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C、对外坚持稳定压倒一切 D、对外坚持走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9、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文化。A、工人阶级的 B、大众的
C、民族的 D、科学的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C、向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必经阶段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2、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4、党的十三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6、台湾问题具有不同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特殊性,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 )7、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之一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9、稳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推行广泛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三单元(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自测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B. 5、C.6、B. 7、A. 8、B. 9、C. 10、C.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3、A.B.C.D. 4、A.C.D. 5、B.C.D.6、A.B.C. 7、A.B. 8、A.B.D. 9、B.C.D. 10、A.C.D.三、判断题1、√ 2、 × 3、× 4、× 5、√
6、√ 7、√ 8、√ 9、× 10、×
B、直接现实性 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8、社会存在也称(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A、生产方式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经济基础 D、社会形态9、( )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上层基础10、社会形态是( )的统一体。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是( )。A、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B、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科学之科学 D、人们关于世界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的理论升华2、要求人们正确把握事物度的思想有( )。A、注意分寸 B、掌握火候C、对症下药 D、过犹不及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4、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有( )。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联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D、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5、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D、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6、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关系有( )。A、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中包含谬误,谬误中包含真理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特点有( )A、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C、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D、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8、在认识论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旧唯物主义也坚持反映论 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原因在于( )。A、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B、阶级斗争的直接动力作用、社会革命的历史火车头作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D、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在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0、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以下意思(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D、人们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形态三、判断题1、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精神关系。( )3、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生,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4、物质世界的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7、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8、客体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主体的认识程度。(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严重缺陷在于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10、真理永远处在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之中。( )第一单元(第一至第三章)自测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A. 4、D. 5、B.6、B. 7、A. 8、B. 9、C. 10、C.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 3、A.B.C.D. 4、A.B.C.D. 5、A.B. 6、A.B.D. 7、A.B. C. 8、A.C. 9、A.B.C.D. 10、A.B.C.三、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第二单元(第四章至第六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是( )的产物。A、自然经济 B、封建经济 C、商品经济 D、小农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重要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相同的所有者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全社会所有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不属于私人所有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 )。A、使用价值因素 B、价值因素 C、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D、交换价值因素4、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 )。A、劳动 B、人身全部 C、劳动力 D、劳动时间5、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是( )。A、用暴力手段剥夺工人的财产 B、用暴力手段剥夺地主的土地 C、用暴力手段剥夺手工业者的财产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6、自然经济是一种以( )为特征的经济形式A、产品交换 B、商品流通
C、自给自足 D、社会分工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过程的统一。A、使用价值增殖 B、价值增殖 C、价值形成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8、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 )阶段。A、垄断资本主义 B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商品经济9、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A、获取垄断利润 B、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C、获取平均利润 D、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紧密结合 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力价值的资本表现 D、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商品经济发展过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 )等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2、世界货币的功能主要有( )。A、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平衡国际贸易B、从国外购买商品和劳务C、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D、可以充当特殊等价物3、生产成本包括有( )。
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D、部分预付资本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6、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的输出 D、市场资本输出7、关于商品价值的正确看法是( )。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8、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9、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表现在( )。
A、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B、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10、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有计划的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进行宏观调控C、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三、判断题1、价值规律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2、简单再生产是指在扩大的生产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商品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5、生产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6、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为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以生产不足为基本特征的。( )9、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10、剩余价值是相对于不变资本而言的。( )第二单元(第四章至第六章)自测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C. 5、D.6、C. 7、B. 8、B.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B.C. 4、A.B.C.D. 5、A.B.C.D.6、A.B.C. 7、A.B.C. 8、A.B.C.D. 9、A.B.C. 10、A.C.D.三、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 第三单元(第七章至第十一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的主要观点之一。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在所有制结构上推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是( )的特点。A、苏联模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3、( )是继十月革命之后 20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A、巴黎公社起义 B、中国革命的胜利 C、越南革命的胜利 D、抗美援朝的胜利4、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知识分子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从经济上来看,就在于(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全部是社会主义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