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20 08:11:47浏览次数:23045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该课程为开卷考试,本课程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题型如下:1、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多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3、问答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四、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第二,它倡导了科学的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三,它奠定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1976 毛泽东思想2.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1978----1992 邓小平理论(2)1992-----200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2002——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六、1938 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毛泽东。七、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八、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事业的根本问题。第二,它是正确制定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四,它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把握和运用这一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2)解放思想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如何才能坚持“实事求是”在新时代,把握“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必须紧密结合江泽民同志赋予思想路线的新的时代内涵,以新实践丰富我们的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具体说: 第一,要随着“事实”和“是”的变化进行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关键是把握好时代、条件发生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我们的认识、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坚持真理中发展真理。只有大胆探索,才能摆脱和克服那些不切实际的、落后的或超越现实、时代的种种空想、假想。我们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实践标准,必须把坚持“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统一起来,使我们的认识、理论以及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实践不断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失时机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着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条件的不断变化,以及面对着种种的挑战、考验、矛盾、问题、风险等等。在新时期,我们特别要注意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作出清醒准确的判断,不失时机地进行选择和决策,抓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关键,而根本的途径在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第四,要不断革新我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体制和制度,努力跟上日新月异的世界和时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看到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崭新课题和新的实践要求。实践无止境,真理无穷尽。只有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开创前人没有开创的事业,创造前人没有创造的理论。我们党才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讲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二、如何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
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第四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 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尽力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持续一百年,主要是因为:(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 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 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第五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1980 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两个重要观点。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三、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四、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第六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极其相互关系。 所有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1. 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各种生产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要素所有者要据此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3)资产收益和资本利得 (4)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四、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七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政治1.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2.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十六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十七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三、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八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解决国内现实矛盾和问题的需求。 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 (2) 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仅要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还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第九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 (6)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科技。五、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观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讲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一、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1)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二、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三、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的内政问题。第十一讲我国的外交战略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二、试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三、重点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C.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3.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时代主题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战争与革命转向冷战和对峙C.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D.两极对立转向苏东解体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经济快速发展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C.市场化进程加快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D.依法治国与民主法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 社会主义本质学说 C.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 D.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靠自己的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8.改革的重点是( )。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9. 按劳分配是(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10.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 A.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 D.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1.C 2.A 3.C 4.A 5.B 6.D 7.A 8.B 9.B 10.A(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2.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权力制衡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台湾问题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权力制衡 C.民主监督 D.参政议政参考答案:1. B C D 2. A C D 3. A B C D 4. B D5. B D 6. A C D(三)问答题1. 试述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2. 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3. 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4.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