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信息管理概论》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23 22:11:15浏览次数:26
0901《信息管理概论》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门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以下几种题型组成,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2、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15 分)3、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4、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答题技巧:回答问题,抓住要点详细论述。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管理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通俗地讲 ,信息就是有用的消息。信息管理中的信息泛指包含于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图像、信号等形式之中的新的知识和内容。二、信息与知识、数据的区别 数据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图像;信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知识用于生产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第二节 信息化的概念1.信息化概念的要点1)信息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2)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的基础。3)信息化的全面性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4)信息化的核心信息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5)信息化的成果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大幅度地提高。6)信息化的目标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水平的过程。2、信息化的层次 信息化包含五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 3、 信息化的特点  信息的数量激增 信息应用的泛化:信息用户的广泛性、信息服务的多样性、信息工具的大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信息意识的强化  信息职业的扩大1 三、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信息是传输的内容,传输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拉斯韦尔 5W 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研究的 5 项内容:控制分析(传播者)、内容分析(信息)、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监控。信息传播行为分为 5 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受众理论:1)个人差异论:对同一信息,不同受众会产生不同反应。2)社会分类论:受众可以根据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因素划分为不同社会群体。3)社会关系论:社会关系对于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4)文化规范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不一定能直接改变受众,但由于受众是在社会文化之中生活的,因此,大众传播可以先改变社会文化,从而间接地实现对受众的改变。四、信息传输信息传输就是把人们需要的信息从空间中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准确、迅速、安全、可靠地完成传输任务。信息传输的实质:某信息脱离源事物而附着于一个事物(物理载体)并通过载体的运动将信息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送到另一点。 信源:产生某种运动状态和方式(即信息)的源事物,在信息理论中称为信息源。 载体: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脱离源事物而附着于另一事物,信息传输所依附的事物即携带信息的该事物称为载体。 变换:在信息理论中,把“运动状态和方式”映射为信号的过程称为变换。 信道:载体能在其中进行时空移动的媒质(媒体)或设施称为信道。 信宿:信息的接受者或使用者称为信息宿,简称信宿。它是信息传输的目的地。五、信息的存储1.信息存储的含义信息存储指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有序的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1) 将所采集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 (2) 将这些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 (3) 应用计算机等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存储效率和利用水平。 2.信息存储作用(1)在企业或组织需要信息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获取这些信息,并经加工处理后为控制、管理与决策服务;(2)存储的信息可以供企业或组织的全体人员共享,并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信息的利用率;(3)信息的历史性特点也要求将信息予以保存,以便从同一事物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中分析、探讨该事物的发展规律,供管理决策时使用。六、信息的加工1.信息加工的定义是:把原始信息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计算、研究、著录、标引、编目和组织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信息加工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归并到复杂的模型调试及预测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大缩短了信息的加工时间,满足了各种需求。10 2.信息加工的层次,按处理功能的深浅可把处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简单的整理,作为业务信息给“ 业务层” 使用。 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出辅助决策的信息,供“ 战术层” 使用。 进行统计推断,产生决策信息,供“ 战略层” 使用。3.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 信息的筛选和判别:判断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信息的分类和排序:成为规则、有序、系统的二次信息。 信息的计算和研究:推理判断,创造出更具价值的新信息。 信息的著录和标引:方便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 信息的编目和组织:给信息需求者作为查找信息的工具。七、信息分析流程1.信息分析流程就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收集、加工、分析和传播信息 (包括结论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一个信息分析工作周期包括问题规划、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结论信息 5 个过程。2 信息分析方法从性质上划分: 定性分析方法:指信息分析人员针对目标、运用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分析的一类方法。 小组座谈、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法、投射法、头脑风暴法、鱼刺图法 定量分析方法:指运用统计技术、系统建模、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具体问题做出客观分析的信息分析方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统计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方法、评价分析、运筹学方法、决策方法、系统模拟等。3.内容分析的概念:(1)内容分析是对信息交流媒体的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分析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主要是从公开的信息资料中萃取隐蔽信息。(2)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目标、选择样本、定义分析单元、制定分析框架、频数统计、结论汇总。类型上包括主题词词频分析和指示词词频分析。(3)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社会情势调查、军事、政治等领域。局限在于对分析对象要求较高,不太适应需要发挥想象或变化迅速的新兴领域。八、信息的输出信息输出是指按照需要,将信息显示和提供给用户。在计算机中,信息的输出可以采用显示、打印、播放等方式,形式可分为表格、文字、图形和声音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输出的形式将更加丰富、更加直观。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任务1. 信息管理的任务 建设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全国性的宏观信息系统、国际性的信息交流系统。 管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包括经济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图书馆、博物馆的管理等。 传播信息时代的理念和技术:包括专业人员培训、领导和管理人员培训、全员培训等。 研究信息时代的理论和政策课题:包括基础研究、方法论研究、现实政策研究和咨询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软件支持。2.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其两种基本模式11 (1)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运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保证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的统一体。其中 ,管理机制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动力和约束力,包括运用何种社会动力,采取何种方法或手段,来推动信息产业各部门活动的进行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包括两种基本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其中,集中式是指由国家按照既定计划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协调,使信息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实行统一的计划、分工和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分散式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自发地对信息产业各部门进行协调,政府一般不作干预。(3)集中式的好处:有利于统一调用信息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大系统的功效。缺点:容易导致机构庞大、导致管理体制僵化、无法适应变化。(4)分散式的好处: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达到信息产业各部门的相对平衡。缺点:缺乏统筹安排,过度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5)实际中需要切实考虑国情,比如我国,可能需要宏观上的集中式,而微观层的分散式 ,两者综合运用。第三节 信息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特点 MIS DSS ERP CRM SCM KM 物流系统(Logistics) E-commerce E-government第六章 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的对象第一节 科学的资源观(物质、能量、信息) 一、资源定义《大英百科全书》把资源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辞海》(1999 年普及本)对资源的定义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联合国环境署则把资源定义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社会资源指一切能用来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资源”是通过人类参与而获得的(或可获得的)可利用的物资、能量与信息的总和,是一种附加了人类劳动智慧的信息的总和;或者说“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客观存在的形态。二、资源的特征 1、资源的系统性2、资源的辨证性3、资源量与质的统一4、资源的层次多元性5、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性6、资源的宏观开放性12 三、资源系统的组成1、自然资源子系统2、社会资源子系统3、经济资源子系统四、科学的资源观所谓资源观,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资源的构成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对开发利用所持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涵义和范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发现和认识资源的历史。因此,了解资源观的发展对我们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代资源观主要由下面几个观点构成:1、信息是现代社会资源体系中的重要资源,它与其他物质、能量资源一起构成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条件,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信息资源对其他资源能够起到节约、替代、拓展、创新等巨大作用。人们对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决定人们对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4、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一个国家的信息能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5、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核心问题。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其他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6、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信息加工、生产和服务的广义的“信息内容产业”将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庞大的产业。7、对待其他资源那样,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及统筹规划,要有适当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8、如同对待其他资源那样加大全社会对信息资源开发的投入。可以说,现代的资源观,就是把信息资源视为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 五、信息资源的概念我国乌家培先生认为对信息资源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指信息内容本身 。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 、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还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 《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草案,1997)中信息资源是指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国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产生和使用的信息内容。信息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第二节 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一、信息资源的特征1.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生产性,效用性,稀缺性,可选择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质量差异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特征:非物质性,易流动性,共享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不可分性,基础性,意义多样性,易转换性,使用的挑剔性。13 二、信息资源的分类 1.按信息资源的运营和政策机制划分:政府信息资源、商业性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2.按信息资源增值状况划分:基础性信息资源、增值性信息资源。3.按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划分:公共信息资源(简称公共信息)、私有信息资源(简称私有信息)和个人信息 三、信息资源的一般价值 1、信息资源的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值,信息的产生成本高,而再产生的成本却极低。2、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单位 GDP 能耗)  资源不同,对某个国家意义也不同。作为战略资源,它必然与该国的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 国家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 信息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焦点之一。信息资源禀赋和存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  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很普遍,各个信息系统迫切需要注入充足的信息资源,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和发挥更大的效益。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定义: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二、信息资源的增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最后加以运用,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使得信息资源在多方面得以增值,主要体现在: 提高信息质量; 格式化、标准化; 有序化,组织化; 浓缩化和集成化; 易获得性:快速远程存取,本地化; 易用性:友好性,交互性,机动性; 适用性:本地化,客户定制化; 节省时间和费用 三、网格计算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 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应用。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 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其中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 第四节 信息服务业与信息资源产业 一、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 。信息服务的生产过程是信息服务产品和特定服务的生产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以信息和信息产品为劳动对象,借助信息技术等劳动资料,经过调查研究、增值处理等环节,形成信息服务产品,并通过提供、咨询或经纪等特定的行为方式,确保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用于用户的问题解决活动的全过程。 14 二、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隐性的信息市场阶段(1978 年以前):信息服务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信息市场与信息服务业 信息服务产业的形成阶段(1978-1993):信息商品化有所发展,信息中心和信息公司不断涌现,信息产品进入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业开始走法制化道路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阶段:金卡、金桥、金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商务部 2006 年外包服务业“千百十”工程三、信息商品化(1)基本概念:信息商品化就是把信息当作商品出售、购买和转让,通过信息商品的交换实现信息本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对商品化背景简要介绍:信息商品化是随着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取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二、信息资源产业广义地说,“信息资源产业”是指从事信息资源生产加工,以信息资源的内容为基础,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种产业。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介质的印刷品(书报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服务、光盘服务和游戏软件等)和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和广播等)。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新闻代理业,广播电视业,电影放映业,电影、录像生产和发行业,报纸 、杂志、期刊出版业,图书、小册子和其他公开出版物出版业,音乐出版业等等也都属于信息资源产业的范畴。信息资源产业的特征  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产品的价值存在于讯息、教育、文化或娱乐的内容之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们发布的形式中。 与传统物质产品不同,一种信息或文化产品,如在线报纸或电视节目,不一定是有形的,也不必与某种特定载体形式相关联。 与传统服务不同,这些产品的传递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直接传送给消费者,而不经过供货商或中间商。 其中大多数的产品受知识产权的保护,未经授权,不能任意的发布、复制、修改等。 在发布和传送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容易通过加载其他产品和服务,来使这些产品增值 ,如加载广告等。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建设方法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一、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面向管理决策:目标性 综合性:集成性 人机系统:交互性,重视人的因素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要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而非单纯地改进技术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广泛学习与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15 第二节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作用看,信息系统是为组织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以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 ,稳定可靠的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为目的; 从概念结构组成上看,信息系统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机构、人员和设备。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提供。第三节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种类一、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1.EDP又叫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 System,DPS),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 Systems,TPS)功能是处理日常业务和产生报告,使日常事务处理自动化,支持日常的运行工作。它是进行日常业务的记录、汇总、综合、分类的系统。它的输入往往是原始单据,它的输出往往是分类或汇总的报表。2.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它强调信息系统功能的集成和有一个集成的数据库。把若干数据处理任务按照业务职能集成起来,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脱胎于传统的业务信息处理,这是最根本的,由于这一特点而随之产生出下列各点。 面向有结构的问题,即自动化的管理决策过程,不需人的判断。 模型基本上是会计式的,即定义性的等式,如,利润=价格-成本。 提供的信息都是关于已经发生的情况,用一套汇总数据来表示。 系统是静态的,即定期向主管人员提供一套格式固定的报表。 偏向于收集与处理组织的内部数据以提供汇总报告,主要供操作控制与中层管理控制之用。3.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 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断。因此,系统并不提供所谓“最优”解,而是给出一类满意解,让用户自行决断。同时,系统并不要求用户给出一个预先定义好的决策过程。系统所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即不能完全用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来求解的决策)。它的一部分分析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但需要用户的监视和及时参与。采用人机对话的有效形式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人的丰富经验,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及存贮量大的特点,各取所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发方法 一、诺兰模型提出了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的诺兰模型。Nolan 模型各阶段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规律,各个阶段不能超越。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扩展阶段 ,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  第三个阶段是控制阶段 ,使用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  第四个阶段是集成阶段,  第五个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  第六个阶段是成熟阶段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 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16 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阶段优点: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出现混乱状态。缺点: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预算超支,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系统难以做出调整。2. 原型法 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协商,反复修改原型直至用户满意。 原型法的应用使人们对需求有了渐进的认识,从而使系统开发更有针对性。原型法的应用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使系统开发效率大为提高。 3. 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是构建信息系统的功能、确立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的过程。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非常复杂,涉及许多工作人员,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以及多种多样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之一:根据系统设计目标,综合协调人、工作和技术之间关系,形成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4. 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 系统思考:从全局整体出发,注意考察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运用综合手段谋求最满意的整体优化效果。 规范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管理水平,除了注意考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注意建设过程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也就是要实现信息的标准化。 参与协同:系统建设不仅是开发人员的工作,需要从单位领导到全体业务人员都应当加以重视。大量实践也证明,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缺乏领导重视、团队合作,难以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完成。第五节信息系统工程一、系统方法的要点 目标观念:属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全局观念: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层次观念:各层次的合理分工(决策权力,信息管理) 动态观念: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二、工程方法的要点 规范化:工程 VS。科研和艺术 工作程序的规范化: 必要的起点和条件 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可检查的成果 确切的终点 表达方式的规范化:DFD,数据字典,处理规范。17 第六节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管理其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日常运行的管理;(2)运行情况的记录;(3)对系统进行修改与扩充;(4)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第七节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文档资料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文档资料第八章 信息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第一节 技术与管理的统一是信息管理成功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1、通过计算机网络, 部门之间的交流、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 上下层之间的信息传输会更加迅速。2、总部能更加容易控制分公司的业务活动, 分公司的不透明性因素在减少、决策失误在减少。3、更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其它市场信息, 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定。4、促使把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5、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改善物流各环节, 迈向零库存管理。6、各种参考数据唾手可得。领导的决策水平空前提高, 能做到“运筹帷幄之内, 决胜千里之外”。第二节 信息管理的经济意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市场信息 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有信息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 信息管理是企业运作管理必须的、必然的需要,也是大中型企业决策、经营、管理中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中的法制因素一、信息法律的特点:时代性、关联性、综合性二、信息法律的内容:信息传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三、存在问题:信息法制观念淡薄,现有的信息法律不完善,行政干预严重,执法不严四、应对策略:完善信息法律体系,加强宣传工作,加强执法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第四节 信息管理中的政策因素 一、国家信息政策的内涵(一)运用信息政策宏观调控,实现某种目标。(二)运用信息政策解决冲突。二、信息政策的内容:信息机构管理政策。信息资金投入政策。信息资源政策。信息服务政策。信息市场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人才政策。第五节 信息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18 体系; 行为文化,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或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第九章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培养信息管理的人才需求 2005 年 4 月,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普及教育人才是信息化社会的最急需的 4 种人才。未来 5 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 1500 万到 2000 万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仍是 100%。  信息化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  普及型的信息化人才 专业性的信息化人才 各单位或系统的高级信息主管,或叫首席信息官(CIO)  信息化人才应当具有综合全面的个人素质  信息化人才不是纸上谈兵的人才,而是富于实践性的人才 一、分析 IT 工作所需的能力:Gartner 的 25 种基本能力模型。二、中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特点:人才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方面呈现数字鸿沟。三、中国当前需要培养五方面的信息人才:一是适应发展战略研究中信息分析工作需要的高级信息决策专家;1.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与经营方面的专家;2. 三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方面的信息应用专家;3. 四是适应实现信息产业强国目标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4. 五是适应有广泛就业前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信息劳动者。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和 CIO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对 CIO(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定义是“负责一个公司或组织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的使命是为组织贡献技术远见和领导能力,主动开发和实施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应用,在持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创建并保持企业的领导地位。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 到 2000 年底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有 52%以上实行了 CIO 体制。 五、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观念更新  知识结构 能力培养 六、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途径  综合教育  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 第十章、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展望19  信息经济的存在4、信息经济的特点: 全天候运作的经济 全球化经济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经济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 速度型经济创新型经济 5、 信息化的负面影响  信息安全与相关权益的保证(国家、企业、公民) 计算机犯罪的防范 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健康 计算机病毒第三节 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的意义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2.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一种资源,它有着其它资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作为一种专门的资源,它具有:获取具有一定成本、价值可衡量、可商品化、可消费 、可转让、可投资、可加工处理、可替代等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又拥有自己的个性:无限性、共享性、高效性(可开发和部分代替其他资源)、无耗性(不会因为被使用而减少或消失)等。3.信息管理的概念 第四节、信息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是整个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信息管理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方面。 信息管理是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基础。 信息管理是信息人才需求的最大市场。2.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1)信息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2)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管理科学也不例外。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掌握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掌握信息的运动规律、充分利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节 信息管理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信息科学是人类对信息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处理方法,信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有关问题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方法和技术。  信息管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是信息技术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方面。 信息管理是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基础。 信息管理的实践中,孕育着信息理论 第六节 信息管理在中国 2 一、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历程 1.美国 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  消除限制,倡导竞争,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 制定一系列战略计划,加强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 确立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逐步完善各项服务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 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研究建立可靠的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英国  兴建各类中心,网上开课,降低费用,加大投入  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律建设 开展专项计划,与企业界充分合作,开设专门网站  制定优惠政策,加强研究工作3.日本 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信息化战略 引入自由竞争机制,推进超高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行政业务和修改相关制度,推进“电子政府工程” 制定并健全电子商务规则和创造新环境 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多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4.新加坡  实施“智能岛计划” 大力推行电子政府 实行开放政策,鼓励自由竞争 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回顾 准备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 起步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 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 发展阶段(21 世纪) “ 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  “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 “两网”是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四库”即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 金办、金宏、金关、金税、金卡、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 1993 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金桥”工程又称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它是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这项工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水平以及信息资源20 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关”工程又称为海关联网工程,其目标是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国际贸易无纸化。“金卡”工程又称电子货币工程,它是借以实现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 )中专门研究的。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信息管理论2、信息交流模式中,( )提出的交流模式也为传播学研究建立了基本框架。A.米哈依洛夫 B.哈特莱 C.申农 D.拉斯韦尔3、对查寻过程和查寻结果的优化称为( )行为。A.信息查寻 B.信息使用 C.信息利用 D.信息选择4、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向下地逐级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这种方法就是( )。A.用户模型法 B.快速原型法 C.面向对象法 D.生命周期法5、企业中流传的小道消息是一种( )。A.大众信息流 B.正规组织信息流 C.非正规组织信息流 D.舆论性信息流6、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络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以覆盖全国 30 个省市和地区。这一伟大工程称为( )。A.金桥工程 B.金卡工程 C.金关工程 D.金信工程7、在人类工作、消费、教育、医疗、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等一切社会活动领域里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是信息化进程的(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 D.以上答案均不对8、为了适应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经营管理的需要,组织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革。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模式有( )。A.IRM B.EDPS C.MIS D.DSS9、咨询服务机构向用户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属于( )。A.一次信息商品 B.二次信息商品 C.零次信息产品 D.三次信息商品 10、下列信息采集常用方法中,一般用于对动态的、公开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为( )。A.访问交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信息检索法 D.敲诈利诱法参考答案:A D D D C , A C A D B(二)填空题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943 年出版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将人们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生理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2、在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开创性的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3、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技术之一是通信技术,它大体上相当于人体信息器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参考答案:1、安全需求2、马克卢普3、神经器官4、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三)名词解释1、信息资源2、用户信息选择行为标准3、内容分析参考答案:1、信息资源1)狭义:将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信息,也就是信息本身的采集,无论是以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是以文献、实物、数据库等载体记录下来的,其信息内容是一样的,都是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效的数据。2)广义:是指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涉及到信息生产、处理、传播、利用等整个信息劳动过程的多要素的概念。2、用户信息选择行为标准1)基本概念:信息选择是对查寻过程和查寻结果的优化,所谓信息选择就是从某一集合中把符合用户需要的那一部分挑选出来。2)用户的信息需要复杂多变,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信息选择标准。核心标准主要有两个:相关性和适用性。3)相关性是对信息交流过程中来源与终点之间接触效率的度量,也就是说某一篇文献在主题上与用户的提问相吻合,那么就认为这篇文献是相关的,在此并不考虑相关水平的高低。4)适用性表示的是最终用户对查寻结果的价值判定,反映了特定时间内查寻结果满足用户客观信息需要的程度。适用选择是在相关基础上深入一个层次的优选活动,一般以信息元为单位,最终必须由用户自己完成。3、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是对信息交流媒体的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分析的一种专门研究方法,主要是从公开的信息资料中萃取隐蔽信息。2)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目标、选择样本、定义分析单元、制定分析框架、频数统计、结论汇总。类型上包括主题词词频分析和指示词词频分析。3)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社会情势调查、军事、政治等领域。局限在于对分析对象要求较高,不太适应需要发挥想象或变化迅速的新兴领域。(四)论述题1、CIO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职业,请谈谈对 CIO 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以及作为 CIO 需要具备的能力的看法。回答要点:1)CIO 是 Chief Information O%cer 的缩写,中文意思为首席信息官,又称为信息主管,是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热潮而兴起诞生的。2)CIO 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传统组织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大多处于从属或者配角地位,CIO 职位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变了这一局面,CIO 人员甚至可以处于总裁、总经理的位22 置。因为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组织信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CIO 负责牵头、召集进行并组织,需要赋予其高层管理者的角色。CIO 需要充分利用组织内外可加控制的信息资源来不断完善组织的信息基础结构,并注意协调好组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3)CIO 的职能:参与高层决策、制定组织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活动规划、管理组织的信息流程、负责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宏观管理、为组织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评估信息技术的投资回报问题、宣传、咨询与培训,以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4)CIO 的基本素质要求:管理经验、技术才能、经营头脑、信息素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2、什么是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并对信息管理体制的两种基本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体制进行说明和比较。回答要点:1)信息产业管理体制的概念: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运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保证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的统一体。其中 ,管理机制是指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动力和约束力,包括运用何种社会动力,采取何种方法或手段,来推动信息产业各部门活动的进行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包括两种基本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其中,集中式是指由国家按照既定计划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协调,使信息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实行统一的计划、分工和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分散式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自发地对信息产业各部门进行协调,政府一般不作干预。3)集中式的好处:有利于统一调用信息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大系统的功效。缺点:容易导致机构庞大、导致管理体制僵化、无法适应变化。4)分散式的好处: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达到信息产业各部门的相对平衡。缺点:缺乏统筹安排,过度竞争容易导致资源浪费。5)实际中需要切实考虑国情,比如我国,可能需要宏观上的集中式,而微观层的分散式,两者综合运用。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23  涉及的范围扩大  从企业规模的信息系统为主,转向更多地考虑全社会规模的信息系统  从处理日常工作为主,转向更多地考虑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经营决策服务  从企业为主,转向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单位和部门  功能趋向于复杂:开放性、层次性、综合性 技术不断的更新  影响日益深远 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手段信息技术 第一节、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可以分以下三种:第一种: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的技术,因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Computer)技术。第二种: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的 C&C(Computer andCommunication)。第三种:信 息技术是计算 机技术加通信技术加 控 制技术。这就是所 谓的“ 3c” 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二、信息技术的特点: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贸易电子化,政府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生活便捷化。第二节、计算机技术简介 一、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依靠执行程序来完成指定的任务程序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 计算机不需要人的干预而自动执行程序程序控制;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二、计算机硬件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可以分为三大类(或子系统):中央处理单元、主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子系统。 三、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使得硬件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序的集合。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本身和应用程序的一组通用程序。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和系统工具软件构成了系统软件。  应用软件是指应用于应用领域的各种应用程序及其文档资料,是各领域为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而编写的软件。应用软件包括:1.定制软件,2.应用程序包,3.通用软件。3 四、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包括:主机、通信处理机 、终端、联网部件和网络传输介质等组成。(1)主机(Host)(2)通信处理机( Communication Processor)(3)终端(Terminal)(4)联网部件(5)网络的传输介质五、参考模型OSI/ISO 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的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 参考模型TCP/IP 参考模型的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六、IP 地址和域名1.IP 地址IP 地址是网上计算机的标识符,IP 地址唯一的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和网络中位置的编号。IP 地址是由 32 位二进制数,即 4 个字节组成的(这里介绍的是 IPv4 版本的 IP 地址,而IPv6 版本的 IP 地址将是 128 位,16 个字节),它与硬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也称为逻辑地址。它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字段组成, IP 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很方便地迸行寻址,这就是:先按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Net-id)把网络找到,再按主机号队(Host-id)把主机找到。所以 IP 地址井不只是一个计算机的代号,而是指出了连接到某网络上的某台计算机。 2.域名系统每个主机都有一个 IP 地址,但是 IP 地址由数字组成,不便于用户记忆和使用,所以每个主机应该有一个容易记忆助名。在主机名和 IP 地址之间有一个映射, DNS(Domain NameSystem)是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系统,主要用来把主机名和电子邮件地址(用字符命名的)映射为 IP 地址。运行域名服务器程序的主机叫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分为三类;国家顶级域名:如 cn 表示中国。国际顶级域名;int。通用顶级域名:com、net、edu、gov、mil、Org、firm、stop、web、arts、info、nom。第三节、现代通信技术简介一、通信的定义 通信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当今的通信不仅要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存储、处理、采集及显示等功能,通信已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通信的分类1.按传输媒质分:一类称为有线通信,另一类称为无线通信。2.按信道中所传信号的不同分:可分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3.按工作频段分4 4.按调制方式分: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5.按业务的不同分:可分为电报、电话、传真、数据传输、可视电话、无线寻呼等。6.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分为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三、通信方式的分类1.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2.按数字信号排序分:串行传输方式、并行传输方式3.按通信网络形式分:两点间直通方式、分支方式、交换方式四、模拟与数码信号的比较模拟:连续变量数码:离散变量, 通常二进制 (开或关, 1 或 0, 等)数字信号传输的优点:1.因噪声和电磁干扰导致的错误更少2.设备费用更低缺点:如果在相同的距离内传输,数字信号的衰减比模拟信号大得多。模拟信号传输的优点:1.相同距离内的信号衰减程度没有数字信号大2.可通过多路复用技术提高带宽缺点:模拟信号的一个缺点是它更容易受到噪声和电磁波的干扰。五、传输介质: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通路,把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互连在一起。有线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无线介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1.同轴电缆2.双绞线: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按一定扭距扭绞而成,成对线的扭绞是为了使电磁辐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3.光缆: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其传输带宽很大,并且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4.光纤:多模光纤:纤芯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光沿直线传。5.无线传输:使用无线电波为传是介质。优点:费用低廉,机动灵活六、数字化的优势:很少或没有失真,简单和快速传播,可做到更安全,方便加工处理以提供增值或新的服务。第四节、遥感遥测技术 一、遥感1.定义: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2.现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 :在距目标物几米至几千公里的距离以外,以汽车、飞机和卫星等为观测平台,使用光学、电子学或电子光学等探测仪器,接收目标物反射、散射和发射来的电磁辐射能量,以图像胶片或数字磁带形式进行记录;然后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站,接收站把这些遥感数据和胶片进一步加工成遥感资料产品;最后结合已知物体的波谱特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识别目标物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说遥感是一个接收、传送、处理和分析遥感信息,并最后识别目标的复杂5 技术过程。 现代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二、缩微摄影技术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通常是胶片)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记录了影像的缩微胶片叫做"缩微品"。制作、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则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缩微摄影技术是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文献资料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和使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保护文献原件 、提高文献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缩微技术的特点: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第三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科学第一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管理的定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管理就是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发挥系统的功能。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管理内涵,管理就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下 ,设法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类资源,来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全部过程。 二、管理科学的基本内涵第一个层次是,当管理活动充分运用了数学这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后便成为了管理科学,它把许多管理活动构造成一个个的数学模型,找出函数中的变量,努力来控制这个变量,求得数学解,再运用到管理实践中,这是管理科学最狭义的理解;第二个层次是,管理科学是在一般管理学论述的管理的本质、职能、手段、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加上数学的、统计学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手段,如信息技术的运用; 第三个层次是管理科学是围绕管理的目的与特征,综合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数学、经济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学科,这是管理科学最广义的理解。 第二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思想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项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和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这种谋划主要包括确定企业总体方向并为实现方向制定行动方案两大部分。战略管理即企业对自身的战略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全过程。 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方向,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第三节 现代管理科学的特点一、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组织决策的特点:首先是目标性;其次是可行性;再次是选择性;第四是满意性;第五是过程性;最后是动态性。 二、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据处理系统(DPS,Date Processing System)阶段,它面向数据处理,不考6 虑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共享; 然后是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阶段,它面向信息管理,追求整个组织的、周期性的报表信息流通体系,解决例行的、程序化的决策问题; 第三便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阶段,它面向决策,支持决策者进行非程序化决策,即帮助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但不着眼于结构化数据处理或信息管理问题。 第四节 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促使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其次,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它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次,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第四,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 第五,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第四章 信息管理的思想基础现代系统科学一、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以某种分布形式结合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系统”的五要点: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成。  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各元素协同运作,使“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各组成元素单独存在时所没有的某种特定功能。 系统是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系统”的运动具有明确的特定目标。二、系统科学 1.什么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规律的认识的总结;它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大量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人类认识、描述、设计、管理、控制复杂系统的一般性的理念 、方法与具体步骤。三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系统科学是一门跨领域的,研究一般性的、方法论的科学。其次,系统科学包括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方面。系统科学强调的可操作性。2.系统科学的对象与内容系统科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做事的方法。 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从人们认识事物、管理事物的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复杂系统的状态和描述方法; 复杂系统的动态属性与演化规律; 人们管理与控制复杂系统的方法。 三、系统科学理论1.信息论 香农(美国数学家)创立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7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信息论的内容: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 作用是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2.控制论创始人维纳(Wiener N),控制论是在机构、有机体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3.系统论 贝塔郎菲(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创立,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目的是企图确定适用于普遍系统的一般原则,研究一切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本质、原理和规律 。系统论的内容: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 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四、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1.反馈原理: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信息的改变,反送到输入端时,称为反馈信息 2.有序原理:重视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重视系统的有序程度,发挥系统可能的功能。3.整体原理: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整体原理要求人们在研究问题时,要牢固树立全局、整体的观念,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五、系统思维:整体观念,演化观念,层次观念,活体观念。六、系统方法系统方法 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根本目的是最优化。七、系统工程的理念一方面,工程师的工作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工作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的,这些工作步骤是明确规定的、可检查的、可验证的。另一方面,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法是有统一的、同行之间形成共识的、规范化的表达方式的。 八、标准化及其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所谓标准化,就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制定标准、贯彻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来说 ,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化尤其重要。第一,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第二,表达方式的标准化。第三,工作程序的标准化。九、系统科学与信息管理的关系8 学习系统科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系统科学就是为了从根本上纠正片面强调还原论的偏颇,树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的做事方法,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迫切需要,人们超越分工带来的“隔行如隔山”的状态,迫切需要新一代的科学家、管理者、劳动者从总体上、从做事情想问题的方法上超越前人,达到一个新的文化的高度。这就是我们认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需要学习和研究现代系统科学的根本原因。 第五章 信息管理内容和地位第一节 信息管理的内容 一、信息管理的内容1.信息管理的含义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使无序的信息流成为有序的、方便人们使用的信息。现代信息管理工作无论从服务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服务的手段、服务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信息管理的内容信息管理就是有关获取、组织、管理、传播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流程、方法和技能等。信息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信息输出这五个环节。 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将分散蕴涵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它是指一切信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包括企业和组织的管理者们为了实现决策、管理和控制等目标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一般可分为两个子阶段:信息的感知,信息的识别。1.信息采集来源 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将信息来源分为自然、经济、科技、政策法规、哲学艺术、生活娱乐等类。 按照表达的形式划分,可以将信息来源划分为文本、图像、声像、多媒体信息来源等。 按照载体划分,可以将信息源分为实物、文献、电子、网络等。 依据加工和集约程度划分,信息来源可分为 4 类: 所有物质均为一次信息源,也称本体论信息源; 二次信息源也称感知信息源,主要储存于人的大脑中; 三次信息源又称再生信息源,主要包括口头、身体语言、文献和实物信息资源四种类型,其中以文献信息源最为重要; 四次信息资源也称集约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资源和实物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和系统化,前者如档案馆、图书馆、数据库,后者如博物馆、样品室、展览馆等。2.信息采集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3.信息收集的方法:观察(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和综合抽样,实验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网络方法。4.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方法之一。2)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是在对总体进行编号排序的基础上按照固定间隔抽取样本。3)两个被抽出的个体之间的标准距离称为抽样距离,用总体数除以样本数就可以得到抽样间距。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