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

发布时间:2024-02-03 19:02:09浏览次数:67
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与环境到 20 世纪 50~60 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人们开始从“大自然的报复”中觉醒。1998 年 7 月 18 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指出:“十大环境祸患威胁人类”。其中:1、土壤遭到破坏。110 个国家,承载 10 亿人口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2、能源浪费。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仍在继续增加。1990~2001 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增加 1 倍,拉丁美洲能源消费将增加 30%~77%。3、森林面积减少。在过去数百年中,温带国家和地区失去了大部分的森林,1980-1990 年世界上 1.5亿公顷森林(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 12%)消失。4、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估计 21 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 1/4 的地方长期缺水。5、沿海地带被污染。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 60%的人口拥挤在沿海 100 公里内的地带,生态失去平衡。以上主要是与建筑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也是关系建筑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现代建筑的设计要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环境,创造环境,使建筑恰如其分的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与城市人类为了生存,不仅要盖房子以栖身,还要聚居在一起,谋求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要经营其聚居地,从穴居野处到大小聚落、村镇以至城市,而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之路。人口集中产生“聚集效应”,集中科学文化、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未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将为城市所弘扬,但另一方面城市又带来诸多难题和困扰。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化兴起,20 世纪中叶,城市问题日益困扰人们的生活,严重到惊呼“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市问题更为严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把“混乱的城市化”,即人口爆炸、农用土地退化、贫穷等,也列为威胁人类的十大环境祸患之一,所有这些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20 世纪的 1950~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 10 倍,从 2 亿到 20 亿。到 1990 年有 500 万人口的城市 35 个,其中 22 个在发展中国家。截止1997 年,中国 100 万以上特大城市已有 34 个,城镇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 32%左右。现在城市消耗 3/4 的世界能源,生成 3/4 的世界污染。尤其大城市中生存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如拥挤、水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等。城市化急剧发展,已经不能就建筑论建筑,迫切需要用城市的观念来从事建筑活动。即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综合,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到城市与乡村规划的结合、融合,以至区域的协调发展。探索适应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城市与乡村的建筑形态,将是 21 世纪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建筑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也是建筑发展的动力、达到建筑实用目的的主要手段,以及创造新的形式的活跃因素。正因为建筑技术上的提高,才使人类祖先由天然的穴居,得以伐木垒土,营建宫室……直到现代建筑。当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直接、间接地对建筑发展产生影响,人类正在向信息社会、生物遗传、外太空探索等诸多新领域发展,这些科学技术上的变革,都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和思想价值观念,同时也必将带来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上的深刻变革。建筑与文化艺术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也存在着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艺术风格。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巨大作用,决定着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建筑之魂。21 世纪将是文化的世纪;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复萌应当被看作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综上所述,21 世纪建筑发展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生态观:正视生态的困境,加强生态意识;(2)经济观: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3)科技观;正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4)社会观:关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5)文化观:在上述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进人 21 世纪,现代的科学技术将全人类推向了资讯时代,世界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和越来越快的速度互相交流与融合,建筑领域也同样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革。所以要求未来的建筑师更加放眼世界,从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去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