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04 14:09:33浏览次数:45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内容摘要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金额社会稳定。当前,尽管建筑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建筑企业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对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I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安全隐患。8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3.1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有效实施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也可以降低施工不当引发伤亡事故的频率,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其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施工建筑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施工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2)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技术水平,大大丰富劳动力市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3)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向上的发展,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3.2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3.2.1 合理设计,依计行事一项工程的组织设计是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内容,不仅需要统领全局全面规划施工工程的全过程,还要保证施工项目各个环节有序地施工,为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合理组织施工应做到:在施工场所组织整个施工作业面时,应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流程,安排施工人员作业,编制作业面的技术等级,以防出现危险作业交叉施工作业互相干扰的情况,最终达到文明安全合理施工。3.2.2 落实责任,严格监督设置安全施工管理部门,并由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工作施工部门的总负责人要依法全面负责安全施工工作施工单位则要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与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制,完善安全施工的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专门负责安全施工的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安全漏洞,应立即向项目总负责人或者安全施工管理部门上报对于违反规章的落实责任,严格监督。3.2.3 预防实验,有备无患对施工设备应不定期进行预防试验,做到经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修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预防试验是指对施工场所的施工设备(包括材料工具用品等)在再次使用前,定期试验其绝缘性能与机械强度等属性,以防其因使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材料而引发故障例如,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试验混凝土的强度测试钢筋拉断力的测试等均属于预防试验施工场所的施工设备经过长期磨损,存9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在安全隐患,极易伤害周边的施工人员因此,必须对施工设备经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操纵设备人员的安全施工单位应尽量采购具有合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防护用具与机械设备,并在进入施工场所前仔细检查其安全性能施工场所的防护工具与机械设备由专人管理,同时建立定期检查维修的相关档案,严格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废。3.2.4 做好防护,提高素质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按时按需地发放个人防护用具,施工人员要合理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具来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同时,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及标准熟悉操作流程施工管理部门应免费向施工人员发放安全防护的工作服,并现场告知施工人员施工的危险环节及其操作要领,使其了解违规操作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施工管理部门要对施工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施工的培训教育,并将培训教育的具体情况详细地记录在个人工作档案内对于那些经过安全施工培训教育但考查不合格的施工人员,不得予以工作任务,应对其进行再教育,直至合格施工人员在适应新岗位新施工场地之前,也要通过安全施工的培训教育当施工过程突然发生危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事故时,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在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施工部门因施工需要采用新型设备新型技术与新型材料时,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新的安全施工教育培训。3.2.5 清理场所,合理施工在施工场所周围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一定要满足安全使用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空线及地下管线等,有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应对其设立专项的保护措施此外,施工场地的办公区作业区与生活区应分开设置,相隔一定的距离施工人员的饮食应符合卫生标准,生活区也应保持清洁施工管理部门应明令禁止在施工的建筑物内设置施工人员的集体宿舍在施工场地使用的活动板房要经过审批,必须具备合格证书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也应该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按照规定在施工场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控制并减少施工产生的三废的排放对于在市区内的施工项目,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封闭式围护。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概述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概念、发展、职能以及作用等,详细论述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应用。本章在写作过程中,要求与实际工程经验融合,措施必须结合实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1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3.3.1 安全管理概念以及重要性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为目的,其基本任务是 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它是围绕企业安全业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建筑业由于其自身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特点,使得建筑业成为事故高发的行业在我国,建筑业是继交通煤炭之后的第三大事故高发行业无论从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的角度,还是从建筑业的重要性角度,安全管理都是建筑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项目,从项目中获得利润,就必须控制成本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成本占左右,因此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3.3.2 安全管的防范措施1、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关政治的稳定、人们安居乐业,是维持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应统一思想,把施工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2、根治建筑行业“严重瘫痪”的施工管理模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逐级管理,时刻专注严管,避免政令不通,上紧下松的被动局面。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则个审查,监理健全施工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把好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3、加强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在建筑行业中,认证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让每一个人都学安全、懂安全、守安全。要切实的提高建筑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抓实抓好安全防护、救护等级别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施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加强对危险性大、事故多发点的易出现群死群伤的部分分项进行专项治理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应高度种植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措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施、有重点、有检查、有落实,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抓施工安全生产应重点,抓事故多发点,抓引发群死群伤的部位,抓高危险部位,做到标本根治。应从以下各部进行重点监管:(1)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做法,设置首部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脚手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架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2)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违规拆模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大模板的规范搭设和拆除。(3)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检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水泵用电的安全规范操作。(4)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网、安全帽和安排带。(5)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 TN——S 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和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注重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辅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4 结论虽然我国的施工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建筑企业的安全施工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规范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各种事故的安全防护对策,才能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发展观。只有正确树立和落实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观,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真抓实干,才能杜绝重大施工的发生和减少施工的损失。1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参考文献[1] 方东平,黄新宇.JimmeiHinze.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王军,浅议建筑安全工程[J].工业.2010.[4] 莫贵良,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才智,2011(20).[5] 张文琪,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年.[6] 任宏,兰定筠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目 录内容摘要·····························································································I引 言································································································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21.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的概念···························································21.2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21.3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21.3.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概述················································31.3.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3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52.1 建筑施工的基本要素·································································52.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62.2.1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62.2.2 产生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原因·············································6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93.1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93.2 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93.2.1 合理设计,依计行事·························································93.2.2 落实责任,严格监督·························································93.2.3 预防实验,有备无患·························································93.2.4 做好防护,提高素质························································103.2.5 清理场所,合理施工························································10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103.3.1 安全管理概念以及重要性··················································113.3.2 安全管的防范措施···························································114 结论·····························································································13参考文献···························································································1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引 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2004 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 9572 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7.01%,从业人员达 3900 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 1/3。建筑业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成为完成国家建设投资的社会发展阶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却一直不重视安全管理,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建筑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建设的巨大投资和从业人员规模使得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损失异常巨大,不但使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得不到体现,而且造成建筑行业本身的亏损。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安全事故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也成为建筑业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建筑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1.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的概念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衡量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把施工现场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是通过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各种缺陷进行控制实行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过程。通过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采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和管理模式,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手段和施工方式不断的增加,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措施。在当前建筑施工中,每个要素的变化若存在异常和危险都会引发事故,这些事故是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和控制模式的关键,更是影响工程施工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手段。建筑工程中每个要素存在的异常和危险得到调整和控制,这些缺陷和异常都是需要安全控股的过程,从整体上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是利用当前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对建筑安全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主要模式。1.2 建筑安全生产的特点(1)流动性。首先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而施工队伍则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建筑施工。其次是人员的流动性,施工作业人员从一个队伍换到另一个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也较大。再次是施工过程的流动性。建筑工程从基础主体到装修各阶段,因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现场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项目的流动性特点存在不确定性,要求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安全生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复杂性。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3)密集性。目前,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1.3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现状,可以从国际以及国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国内部分,论述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历史沿革、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国际部分可以挑选美国或者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等进行介绍,以及这些措施对我国建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借鉴意义。1.3.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概述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 1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 2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 3 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 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 7.9%和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总的来看,1994-2004 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 15128 人,每年平均死亡 1375 人;1994-2000 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但是,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除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004 起、死亡 1045 人,分别比 2000 年上升了7.49%和 5.98%;2002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208 起、死亡 1297 人,分别比 2001 年上升了 20.32%和 24.11%;2003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278 起、死亡 1512 人,分别比 2002 年上升 5.79%和 16.58%;2004 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 1144 起、死亡 1324 人,分别比 2003 年下降 10.49%和 12.43%。虽然2004 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 2001-2004 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表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安全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 4 倍至 50 倍之间;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3.2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他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安全生产方针。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1949-1957),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三大规程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1976),在这近二十年中,建设中盲目追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第三阶段(1977 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扩、观念更新。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工会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己经形成。近年来,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我国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十分频繁,死亡人数超过 10 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及理论研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总体上我国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多是从事故发生后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即鲜有人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制度上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2 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2.1 建筑施工的基本要素(1)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入清出脱节此外,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由于人力物力不足不可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违规生产行为,未能及时对违章责任主体实施处罚信息管理展开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市场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2)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赶工期在未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擅自开工给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少数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未能及时督促其它参建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建设单位为为了降低工程造价,不按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措施经费,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防护投入方面经费保障上的困难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3)少数勘察设计单位未能认真开展危险源调查分析,对复杂地质构造不利的自然环境和采用的施工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和从业者健康的未能提出专项安全措施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安全状况实施跟踪管理,对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也不能从技术支持上提供安全保障。(4)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只抓进度不管安全的现象持迁就态度,怕处理不好关系影响今后工程监理任务承包和其它工作的展开;有的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5)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特别是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外埠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以上为农民工,企业安全教育和施工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多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滞后,存在边施工边审批的现象大多编制的应急预案施工用电消防方案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未能有效指导施工未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如果出现险情无法按预案展开排险部分项目在高支模搭设和基坑开挖中未按施工方案实施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绝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投入违反技术标准和规范,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5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2.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2.2.1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要给安全事故下定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安全”,“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语之一,根据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2 年)的解释,是指针对人的身心和物的存在状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或者来讲的一种概念。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又与安全生产活动及其保障条件紧密相连,因此,对安全的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在劳动保护范围之内的,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理想的安全或绝对的安全是一种纯粹完美,绝对保障人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的一种境界。事实上,要实现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客观条件下,不断地提出公众或社会需要的安全目标即相对安全的标准,因而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多数人能接受的一种相对的危险性。2.2.2 产生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原因安全事故的发生,归结起来,总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建筑施工也一样,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总是人的因素与自然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下面将以建筑施工的过程为线索从这两方面对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项目规划中的安全隐患基础建筑项目,往往周期长、投资大、关系复杂,牵涉到多方利益,基建项目的规划,既是权衡利弊、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集体讨论、利益均衡的结果。主观方面,由于决策过程难以做到百分百科学决策,得到严格的监督,由于利益关系复杂,一些项目甚至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客观方面,由于基建项目过于庞大,内容过于复杂,在规则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即便由行业专家进行规划或者审查,也难以发现所有问题,再者,由于一些项目因为要赶进度或者建设工期受天气影响而赶季节,更容易使得一些项目不按正常程序而仓促上马。由于人们往往将焦点集中于施工中的安全而容易忽视规划中的安全隐患,而事实上,项目规划中的欠妥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远比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事故要严重。规划时由于考虑不慎而造成的选址不当、项目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时不当等问题是基建项目中最重大的安全隐患。规划中的安全事故带来的环境污染、施工人员损伤、财物毁损的严重程度远大于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因此,项目规划中的安全问题是整个项目中的根本安全问题,可以认为规划中的安全问题是战略问题,而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是战术问题。2、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6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项目规划解决的是基建项目的应不应该存在的问题,项目设计解决的则是项目该如何存在的问题,它是项目实施的前提。相比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一般由专业人员承担,但亦受到业主的影响。项目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a.设计人员与业主的沟通不够透彻,致使项目设计与业主的意思相背。由于项目设计专业性比较强,而业主对建筑设计一般都不是内行,容易导致项目设计违背主业的初衷。b.设计人员对项目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够。建设项目通过业主规划后,交由专业设计机构设计,由于设计机构并不清楚项目的详细情况,对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了解得不是很详尽,易导致项目与环境的不协调。c.项目设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项目设计不周全。比如设计人员不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以及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够或者为了赶进度而导致设计瑕疵。3、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项目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是人们的关注焦点,究其原因,施工过程是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地带,而项目的规划过程与设计过程一般是不会直接造成安全事故的,事故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其实深究下去,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一大部分是前两阶段的遗留事故,是项目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的集中爆发。项目规划与项目设计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施工才是真正的实战阶段,安全问题肯定是在施工及后续过程暴露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建项目施工工程复杂,设备繁多,还有许多高空作业,这些因素也导致项目施工本身也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带。这是在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施工方需要重点排除的对象,对规划阶段和设计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作为施工方也不应推卸责任,而应有事先谋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把隐患留到下一阶段。同时,施工过程本身也会遗留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爆发,也可能遗留到项目存续阶段再爆发。这类隐患主要存在工程质量方面,既有客观方面的施工工艺不成熟、技术手段不先进而造成的质量缺陷,也有主观因为偷工减料而造成的质量缺陷。4、项目存续中的安全隐患前三个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如果没在施工阶段中发现,则必然在项目的存续阶段暴露,只要有隐患,暴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来说,项目存续周期要大于前三个周期,因些相当一部分安全隐患会在项目存续阶段演变成安全事故。项目存续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前面三个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造成的,另一类是项目使用过程中由于设施老化、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这些原因就是项目存续中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