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243]《学前游戏论》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08 15:07:20浏览次数:49
 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游戏论》【0243】 A 卷考试形式: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道题 3.0 分,共 21.0 分) 1.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过程的是()A.“复演”说B.精力过剩论C.剩余精力论D.娱乐论2.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A.结构造型玩具B.体育玩具C.音乐玩具D.智力玩具3.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A.学习B.自我服务性劳动C.游戏D.作业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道题 4.0 分,共 24.0 分) 前练习”说: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认为游戏是一种练习本能的普遍冲动,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 A.剩余精力说B.游戏的元交际说C.松弛说D.生长说5.当儿童个体发现用手挤压橡皮鸭会使其发出叫声,处于第四循环反应的儿童会() A.连续不断地用手挤压鸭子B.将这个行为仪式化C.停止挤压鸭子D.探索另外一些使橡皮鸭发声的方法6.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A.角色动机说B.精神分析理论C.游戏宣泄论D.游戏的认知结构说7.室内游戏区中图书区的设置应注意()A.可考虑与娃娃家临近B.要避免干扰,采光良好C.靠近盥洗室D.设置在楼梯或过道旁,以便儿童取书1.“前练习”说2.低级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 ا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6.0 分,共 30.0 分) (1)自发性(2)自主性(3)虚拟性(4)体验性(5)非功利性游戏的上述几个基本特征,是从整体上就游戏的一般情况而言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并非一定都具备以上所有特征,在每一个游戏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倾向。(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难度或任务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让儿童感受游戏活动的满足和快乐。(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把对儿童的活动的直接的、外部的控制降低到最小程度比勒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不同体验形式,将游戏分为四大类:3.指导游戏法4.生活预备说5.角色游戏6.游戏性体验1.简述儿童游戏活动的动机的特征。2.简述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特征。3.简述儿童游戏的情绪体验的分类。 (1)机能性游戏它是一种由身体运动本身产生快感的游戏。婴儿期的游戏多属于这种游戏,三四岁后完全消失。如动手脚、上下楼梯、捉迷藏等。(2)想象性游戏也称为模拟游戏,指利用玩具来模仿各种人和事物的游戏,一般从 2 岁左右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如烧饭、木偶戏等。(3)接受性游戏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4)制作性游戏儿童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从 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等。答: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是:(1)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并从中能重现过去,表现和更新现在,并预期未来,即使原始的本能冲动和社会的规范要求都可实现对时空限制的跨越。所以,游戏作为自我积极主动的机能发挥的途径,以此实现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的同步并达成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2)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3)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埃里克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儿童如何通过游戏实现正常的自我发展的。他从弗洛伊德关于创伤性事件的理论立场出发,既承认了游戏对本能欲望的宣泄作用能够,即对本我冲动的调节,又比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更强调游戏对接纳社会要求,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推进自我发展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并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不仅在理论上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在肯定发展中生物本能作用的基础上,引进了社会文化因素或社会性因素,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他运用上世纪 40 年代较流行的“娃娃游戏”研究技术,既注重个案分析的方法运用,也试图从中揭示游戏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所以,他的研究方法已介于典型的精神分析方法与统计方法之间。答:(1)关注实践,认真审视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活动,发现真问题,解决游戏面对的困境势在必行。(2)关注幼儿教师对游戏的态度研究。(3)研究方法多进行幼儿园真实的游戏活动进行实证研究。(4)不断的进行深入地研究。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道题 11.0 分,共 11.0 分) 4.简述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5.简述未来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展望。 答:这里的同伴是指儿童在游戏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会产生影响。其中有无同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会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同伴组成了一个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环境,加上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强化他们过去已经掌握的各项技能,以便在更为复杂的行为水平上综合化和精细化。这里充分表明了儿童共同游戏的重要性。皮亚杰曾说过,认知发展的进步随直接与同伴接触的多少而变化。事实上,儿童需要同伴来迫使自己检查自己,在共同游戏中,儿童之间自发地在进行着比较、模仿、验证,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同时儿童有了玩伴还增加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第二,玩伴关系是否熟悉也将对游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社会性装扮游戏较多地发生在熟悉的玩伴之间,不熟悉的玩伴之间更多开展平行的机能性游戏,而且,熟悉的玩伴间的游戏水平更高,更趋向于复杂。这是由于熟悉的玩伴之间对游戏的情景有同样的感觉,同样的体验,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容易理解对方,这样就导致了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游戏中较少有被动观望和独自活动的现象。第三,同伴的年龄也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影响。同龄儿童的共同游戏和混龄儿童的共同游戏,对游戏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同龄儿童由于共同的年龄特征,共同的知识经验,对客体能产生共同的理解和体验,相互之间的游戏技能相当(主要指运动技能、操作技能、交往技能),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而混龄儿童一起游戏则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行为的发生,使他们在跨年龄的游戏情景中整合自己的行为。完善的儿童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玩伴和混龄玩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交往,将减少游戏技能和经验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玩伴的交往,共同的知识经验和共同的快乐体验就失去比较的机会和社会合作的可能。因此,在儿童游戏过程中,要提供儿童各种年龄玩伴的机会。第四,玩伴的性别也对儿童的游戏产生影响。观察发现,同性玩伴一起游戏时,较多地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玩具和游戏,并更多地使用熟悉的物体。当异性玩伴一起游戏时,他们玩的玩具和游戏是中性的,较多地出现与自己性别不符的游戏,更多地探索新异物。但同性多于异性时,倾向于同性的游戏。可见,异性同伴游戏时有助于性别角色的互补,促进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总之,同伴因素是儿童游戏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充分重视它。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道题 14.0 分,共 14.0 分)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圆凳乐一、创编意图:椅子、凳子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但由于考虑到教室内活动空间狭小,不安全,不允许幼儿开展,但孩子们玩椅子的兴趣始终浓厚。我就利用安全的小圆凳子并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这个游戏活动。二、活动名称:圆凳乐三、适合班级:中班四、参加人数:30 人五、适用季节:四季1.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1.请根据中班幼儿特点,设计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六、活动时间:8-10 分钟七、活动目标:1、发展平衡、跳跃等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2、自主探索椅子的不同玩法,发展创造性思维。3、与同伴合作克服困难,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八、活动准备:小圆凳、操场九、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用圆凳围圈(2)幼儿绕大圆走。(动物模仿)(3)幼儿绕大圆跑。(猫抓老鼠)(二)、基础部分。(1)依次用凳子从高出往下跳(2)依次用凳子搭成小桥来练习走平衡(3)幼儿做滚凳子游戏(三)、放松运动坐在凳子上做放松运动十、活动自我评价: 设计上针对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凳子都是幼儿所自己熟悉,但凳子平时都是用来坐的,而没有用来玩游戏,所以幼儿都很好奇或感兴趣,所以幼儿参与积极。活动由简单的站、蹲、跨、跳等,慢慢过度到在凳子上走、跨、跳等动作,让幼儿对凳子有了新的认识,再发展到凳子上的平衡以及比较难的从高处往下跳等,流程清晰简洁。十一、活动规则:幼儿每人一把小圆凳,围成圆圈一起活动。十二、活动保障:干净平整的塑胶或草坪操场。十三、活动建议:适合四季整个班一起活动,可以配上音乐。也可以创编成小凳操。
文档格式: doc,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