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896]兽医寄生虫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4 15:10:08浏览次数:1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动物医学 课程名称【编号】: 兽医寄生虫学【0896】 A 卷选择 2 个题目作答, 1.论述兔球虫病的病原种类及球虫的致病作用,兔球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诊断,及兔球虫病的防治措施。(50 分)(重要提示 : 防治中必须提出 2 种以上的防 治药物 , 并不能使用农业部已淘汰的药物 )。2.试述寄生山羊呼吸道的重要线虫种类、其生活史特点及危害,以及羊呼吸道寄生线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50 分)(重要提示 : 防治中必须提出 2 种以上的防治药物 , 并不能使用农业部已淘汰的药物)。3.阐述猪蛔虫的生活史与致病机制,猪蛔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流行原因,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50 分)(重要提示 : 防治中必须提出 2 种以上的防治药物 , 并不能使用农业部 已淘汰的药物)。4.试述牛、羊双腔吸虫和阔盘吸虫的生活发育史,双腔吸虫和阔盘吸虫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50 分)(重要提示 : 防治中必须提出 2 种以上的防治药物 , 并不能使用农业 部已淘汰的药物)。5.论述猪带绦虫的发育生活史、传播途径,猪囊尾蚴病的流行与危害、诊断防治措施。(50 分)6.阐述鸡住白细胞虫的发育生活史,住白细胞病的传播与流行特点、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诊断防治措施。(50 分)(重要提示 : 防治中必须提出 2 种以上的防治药物 , 并不能使用农业部已淘汰的药物)。1.论述兔球虫病的病原种类及球虫的致病作用,兔球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诊断,及兔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答: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兔的小肠或胆管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病原体是艾美耳球虫。目前我国已发现 7 种艾美耳球虫可寄生于兔的小肠和胆管。兔球虫卵囊在温度 20℃,湿度55%~75%的外界环境中,经 2~3 天即可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囊。卵囊对化学消毒药物及低温的抵抗力很强,大多数卵囊可以越冬。但对日光和干燥很敏感,直射阳光在数小时内能杀死卵囊。(一)流行病学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兔都可感染,但以 1~3 月龄的兔最易感而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兔发病轻微,多为带虫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本病感染途径是经口食入含有孢子化卵囊的水或饲料。饲养员、工具、苍蝇等也可机械性搬运球虫卵囊而传播本病。发病季节多在春暖多雨时期,如兔舍内经常保持在 10℃以上,随时可能发病。该病不与其他物种交叉感染。(二)临床症状根据球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种。开始时病兔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生长停滞。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腹部胀大,臌气,下痢,肛门沾污,排粪频繁。肠球虫有顽固性下痢,甚至拉血痢,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肝球虫病则肝脏肿大,肿区触诊疼痛,黏膜黄染。家兔球虫病的后期往往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麻痹,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肠型死亡快,肝型较慢。(三)病理变化肠型球虫病见十二指肠壁厚,内腔扩张,黏膜炎症。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微红色黏液,肠黏膜- 1 - 充血并有出血点。慢性者,肠黏膜呈灰色,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小结节,内含有卵囊。肝球虫病则肝肿大,肝表面与实质内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取结节压碎镜检,可见到各个发育阶段的球虫。日久的病灶,其内容物变为粉粒样钙化物。剖检所见多数为肠球虫和肝球虫混合感染。(四)剖检信息1、肠球虫急性死亡,肠壁血管出血、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粘膜、发炎、肿胀、充血、出血,小肠充气,内积红色粘液。慢性兔肠粘膜呈淡灰色,并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和小的化脓性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膀胱积有黄色浑浊性尿液。膀胱粘膜脱落。2、肝球虫,可见肝肿大,表面有数量不等和大小不一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呈圆形,如栗粒,大至豌豆,沿小胆管分布。慢性者胆管周围和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增生,使肝细胞萎缩,肝脏体积缩小,肝硬化。胆囊粘膜发炎充满浓稠色淡的胆汁,腹腔积液等。3、肝、肠混合感染,其两种病变都有,并且显现轻、重或多、少之分,无疑给诊断带来困难,同时易混淆或误诊,实践证明,球虫病最易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肝片吸虫、拴尾蚴虫等混合感染,尤以大肠杆菌为甚,因此,应做好类症鉴别,依症辨别,综合分析,对症论病,最后确诊,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五)诊断信息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2、 实验室诊断镜检卵囊可采取肠黏膜的白色小结节、肝脏的白色结节压片检查,或取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必要时采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卵囊。(六)防治信息加强兔场管理,成年兔和小兔分开饲养,断乳后的幼兔要立即分群,单独饲养。保证饲料新鲜及清洁卫生,饲料应避免粪便污染,每天清扫兔笼及运动场上的粪便,定期消毒。可采用莫能霉素等药物预防本病发生。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治疗药物可用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等。发现病兔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兔应隔离、治疗或扑杀,病死兔的尸体、内脏等应深埋或焚烧。兔笼、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兔粪堆积发酵。消灭兔场内的鼠类、蝇类及其他昆虫。1、兔舍建筑应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并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2、食具要勤清洗消毒,兔笼尤其是笼底板要定期用火焰消毒,以杀死卵囊。3、断奶以后至 3 月龄的兔应用药物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且不分季节。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采用几种抗球虫药物轮换使用。常用预防球虫病的药物及用法:兔球速杀广谱类粉剂抗球虫药,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 100 克饲喂。氯羟吡啶以每百公斤饲料混药 20 克-25 克饲喂。(效果不明显)氯苯胍每日每公斤体重 15 毫克拌料。(一般会产生耐药性)上述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般用预防剂量的 2-3 倍,毒性强的药物除外。不完全喂料时应在料中增加用药量。在众多抗球虫药中,含有马杜霉素的各种剂型的药,不能用于兔,否则会发生中毒死亡。5.论述猪带绦虫的发育生活史、传播途径,猪囊尾蚴病的流行与危害、诊断防治措施。(50 分)答:1.病原生活史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包含虫卵、六钩蚴、幼虫和成虫 4 个阶段,是由于人 吃了生的或未经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 的猪肉而感染,在小肠中发育为成虫。 孕节不断脱落,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 和饮水。当猪或人等中间宿主吞食了孕卵节片或虫卵,在消化道中逸出六钩蚴钻入肠粘膜的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液带到机体各组织器官,成熟为囊尾蚴。人和猪之间相互传染, 恶性循环。2.主要危害猪囊尾蚴病的危害取决于寄生部位和数量,寄生在脑可引起神经机能 的某种障碍。寄生于肌肉一般不表现 明显的致病作用,但大量寄生初期,常在短期内发生寄生部位的肌肉疼痛、跛行和食欲不振等。 幼年猪大量寄生 时,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屠宰猪大量 寄生时,整个肉尸不能食用,只能进行化制处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猪囊尾蚴病可使人得绦虫病,出现贫血、消瘦、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 症状。也可让人感染囊尾蚴,囊尾蚴对 人体的危害远较成虫为大,其危害程 度同样取决于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寄生于脑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以及 癫痫等症状 ;寄生于眼部,可导致视力 下降甚至失眠; 寄生于肌肉组织则引 起局部肌肉疼痛。2.防治措施1)改变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认真做好生前检疫及其宰后肉品的检疫4) 定期监测:在有钩绦虫病人较多的地方,开展定期普查和监测,对病人 和病猪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