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中国传统兽医学西南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1 18:09:11浏览次数:69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畜牧兽医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传统兽医学【100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论述题(共 6 小题,任选 3 题,20 分/题,共 60 分)2.什么是六淫邪气?它们共同的致病特点是什么?答:、六淫 六淫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反常气候。只有当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六气的变化;或因自然界阴阳不调,六气出现太过或不及的反常变化时,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动物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六淫致病的特点。 (1)外感性 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动物体而发病,故六淫所致之病统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的季节性。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等。 (3)兼挟性 六淫在自然界不是单独存在的,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侵袭机体而发病,又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 (4)转化性 一年之中,四季六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六淫致病,其证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 此外,临床上除感受外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引起相应的病证之外,尚可因机体脏腑本身机能失调而产生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的病理现象。由内而生,故称为“内生五邪”,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五种。因其所引起的病证与外感五邪症状相近,故在相应的病因中一并叙述。 3.肝的生理功能。答:(1)藏血 指肝有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血供应的充足与否,与动物耐受疲劳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动物使役或运动时,若肝血供给充足,则可增加对疲劳的耐受力,否则便易于产生疲劳。 (2)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散。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调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① 协调脾胃运化 肝气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肝的疏泄功能,使全身- 1 -
气机疏通畅达,能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二者的协调;肝能输注胆汁,以帮助食物的消化,而胆汁的输注又直接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 ② 调畅气血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到气机的调畅,而气之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③ 调控精神活动 动物的精神活动,除“心藏神”外,与肝气有密切关系。 ④ 通调水液代谢 肝气疏泄还包括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通路的作用。 (3)主筋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是联系关节、约束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肝主筋,是指肝有为筋提供营养,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作用。肝主筋的功能与“肝藏血”有关。 4.论述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理论意义。答:(一)生理方面 1、按五行的特性来分别脏腑器官的属性 2、以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 (二)病理方面 疾病的发生及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学说加以说明。根据五行学说,疾病的发生是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失调的结果,五脏之间在病理上存在着生与克的传变关系。相生的传变关系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相克的传变关系包括相乘为病和相侮为病两条途径。 1、母病及子 是指疾病的传变是从母脏传及子脏 2、子病犯母 是指疾病的传变是从子脏传及母脏 3、相乘为病 即相克太过而为病,其原因一是“太过”,一是“不及”。 4、相侮为病 即反向克制而为病,其原因亦为“太过”和“不及”。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子病犯母病情较重;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诊断方面 五行学说认为,动物体的五脏、六腑与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之间是存在着五行属性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反映于体表的相应组织器官,即“有诸内,而必形诸外”,据此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 (四)治疗方面 疾病是脏腑之间生克制化关系失调,出现“太过”或“不及”而引起的,因此抑制其过亢,扶助其过衰,使其恢复协调平衡便成为治疗的关键。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若按相克规律,其治疗原则为“抑强扶弱”。二、病例分析(共 3 题,任选 2 题,20 分/题,共 40 分)1.一母猪,体重 100kg,发病后来院就诊,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低,皮紧毛乍,项脊四肢强拘,轻微咳嗽,咳声洪亮,苔薄白,脉浮紧的症状。请分析病因病机,辨别证候,提出治则,开具处方并进行方解分析。答: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 30g 防风 30g 羌活 25g 独活 25g 柴胡 25g 前胡 25g 桔梗 30g 枳壳25g 茯苓 45g 甘草 15g 川芎 20g - 2 -
[用法]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灌服。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恶寒颤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 [应用]本方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对于时疫、痢疾、疮疡而挟湿的表寒证均可酌情应用。如无湿证,可去独活;若兼气虚,可加党参。本方辛温解表作用较强,对于风热表证及湿而兼热者,不宜应用。2.一猪场 200 多头 50kg 左右的生长育肥猪大部分出现拉稀,经过近一星期的抗生素疗法,部分痊愈,部分好转,特别是原生长较差的猪效果不显,现主要表现为体质消瘦、食欲下降,粪便稀软,粪渣粗大,肛门外突,口色淡白,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验无寄生虫感染,体温无明显变化,请用中兽医理论加以分析,辨出证候,提出治则,按一头猪开中药处方,并注明使用方法。答脾气下陷(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的证候,多由脾不健运进一步发展所致。见于直肠脱, 阴道脱,子宫脱等症。 主症: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脱(或子宫下垂)或阴道脱,尿淋漓。并伴有体瘦毛焦,倦怠肯卧,多卧少立,草料迟细,口色淡白,脉虚等。 分析 脾气亏虚,中气升举无力,加之脏腑本身因脾气不足,脏气衰虚,升举无力,二者致使久泻不止,脱肛、子宫脱或阴道脱;脾主散津,脾虚气陷致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反下注膀胱,但因气虚故尿液不能一次排出,而见淋漓;脾气亏虚,运化无权,而使气虚血少,症见体瘦毛焦,倦怠肯卧,口色淡白,脉虚。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首先将脱出的组织用高锰酸钾或新 洁尔 灭或白矾水洗净,然后撒敷枯矾 末,稍后,送复;“后海穴” 用青霉素普 鲁卡因封闭,或“阴脱穴”、“肛脱穴”注射 95%的乙醇。补中益气芪术陈,参柴升草当归身。-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