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7]《公共经济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8-20 16:08:23浏览次数:48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公共经济学【027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1.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答一 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二 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求公共产品:一、生产必须有公共支出予以保证;二、经营管理必须由非盈利组织承担。2. 公共经济决策的特征答:1、公共经济决策具有广泛的参与主体。2、公共经济决策的目的具有多样性。3、公共经济决策的执行具有滞后性。4、决策执行结果的重大影响性。3.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经济意义 答:1、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4、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4. 寻租行为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答:寻租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寻租活动总是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相关的。寻租行为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异化和蜕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对于政府来说,它也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毒瘤,如果任腐败发展,将会导致政府的灭亡。5. 不同类型政府的偏好产生的各种结果答:①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政府官僚的偏好取代了全体选民的偏好;②集权国家中,统治者偏好取代全民偏好;③专制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取代整个社会的偏好。二、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2 题,总分 50 分。1. 结合我国实际,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进一步阐释答:(一)效率优先我国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效率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平等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所保障的市场竞争机制,必然带来利益占有量的结果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比起“粗鄙的平均主义”来,大大有利于调动- 1 - 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二)兼顾公平市场经济的自发倾向,是两极分化。收入差距如任其扩大,必然造成巨大的社会振荡。因此,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必须兼顾公平。(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领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这一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分清楚合理致富与非法致富的界限,使这一原则真正达到那种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真正形成先富促后富,后富赶先富,最终达到共富的效果。2. 论述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答: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者都能够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人们愿意接受比现行工资更低的工资仍然找不到工作引起的失业。在充分就业时,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仍然存在。按照国际惯例,失业率在 4%~5%即为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一般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不变,即没有通货膨胀。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它是指在平和消除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贸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平衡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平衡。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6、控制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7、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保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8、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是前四个目标。-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