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考试[9092]《社会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0 11:09:11浏览次数:45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社会学【9092】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 问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 题,共 20 分)1、最常见的社会化类型有哪些?答:最常见的社会化类型划分是分为初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个人生命早期的社会化,是从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初级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获得基本生活知识,培养适应和接受社会习俗、规范以及文化价值观的能力,正确理解某些角色期望和要求,等等。继续社会化也称为发展社会化,发生在人的成年阶段,主要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角色要求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例如个人工作以后,继续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进行职业角色的学习,等等。因此,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扮演新的社会角色,掌握新的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等等。再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全面放弃以前习得的角色、知识技能、价值标准等,重新来过。例如罪犯信洗心革面、移民适应新环境,等等。再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扮演新的角色,新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等等。2、科层制的特点有哪些?答:(1)明确的分工和权责;科层制组织内部有清楚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权利和责任,这些往往是由成文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 (2 )明确的职权 等级 ; 科层制组 织中,存在着纵向 的职位等级, 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下级接受上级的指挥。 (3)明确的规章制度; (4)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的分离;科层制组织中,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是互不干扰的,在科层制的职位任职和日常运作中,人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讲人情。 (5)量才用人;科层制组织中,其职位任用,根据的是其人是否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其升迁罢黜也是根据的成绩或年资,而不是私人关系。 (6)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科层制中的权力是非人格化的,权力来源- 1 -
于职位本身,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即获得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一旦职位变化或失去职位,则权利和责任也发生变化。二、 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2 题,共 50 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会,你认为这一判断还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吗?答:不适合,一般来说,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延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制度是永恒不变的,每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都有其产生、变迁和消失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在各民族的历史中,社会制度都经历了复杂的变迁。首先,社会制度随着人们社会行动的变化而变迁,而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变化与其指向对象、手段、意识、目标等相联系; 其次,社会制度随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社会行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这些环境中的资源、信息、位置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例如,资源、信息贫乏的乡村与资源、信息相对丰富的乡村,制约人们行动的社会制度是不同的。 最后,社会制度随着人们的认识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制度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结晶,当人们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发生变化时,社会制度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中国传统婚姻中表兄妹结婚现象一直存在,而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这种近亲结婚已经不被法律和习俗所接受。2、如何理解城乡二元结构及其问题,并谈一谈你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看法。答: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格局由来已久,至今未能完全取消,所以程序爱你个关系上犹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工农业发展和失调并存,没有形成功能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城乡差距扩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但改革开放的成果城乡并没有均等地享受到,农村在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 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单向地从农村流三、分析题(每小题 30 分,共 1 题,共 30 分)材料:“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 2 -
“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 MP3,不知道什么是 walkman,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 2000 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 18 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问题:以上文字节选自 2007 年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我花了 18 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中所叙述的这种社会现象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进行解读,请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例如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的类型、功能等角度)来分析,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问题。答:什么是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上的人或人群社会地位、社会位置的变化。包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例如从工人到国家机关领导人;也包括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例如从广州到山东。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从总体上来说,社会流动意味着社会阶层构成的改变,可以维护社会公平,让有才能的人有希望有动力,也可以让其流动到他适合的位置,发挥个体的才能,鼓励个体的奋斗。社会流动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上的横向流动。 水平流动又分为地理空间上的变动,例如从广州到山东,以及在相似阶层或同一阶层内部的移动,例如从公安局长到财政局长。 一般而言,水平流动对于社会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 3 -
(1)对个人来说,有利于改善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微观环境; (2)对社会来说,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性。 而垂直流动对于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1)能够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以获得较好的社会奖赏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2)有利于维持和提供社会管理层的质量; (3)有利于形成一种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促进社会分层结构合理化。 2、按照流动的主体来分,分为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 个人流动指的是个人地位的变化; 群体流动指的是社会集团、社会阶级、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比如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末期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是有变化的。 3、按照流动的原因,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迁。例如改革开放引起的社会阶层变迁中,一些人从农民成为了企业家即是典型。 非结构性流动是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4、按照流动的参照点不同,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代际流动是指同一家庭中两代人之间或几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 代内流动指个人在自身的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一般而言,代际流动一方面可以反映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另一方面可以反映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状况。而代内流动方向、速度和比率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变迁的程度和社会分化的方向和速度。 5、按照流动中社会位置变动的程度大小,分为短距离流动和长距离流动。 长距离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变化跨越了比较多的阶层,变化程度较大。短距离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变化跨越的阶层较少,变化程度较小。 一般而言,长期来看,在社会中短距离流动是常态。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