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进入障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09:05:40浏览次数:30
市场进入障碍分析摘要:市场进入的本质就是企业以其所拥有的资本、劳动或技术等要素资源,受到利益诱导,在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之间的转移。因而进入对产业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促使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经营的领域。另外,现实和潜在的进入能够使在位企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创造了使现有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并使福利增强。关键词:市场;产业;进入障碍一、进入和进入条件进入是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结构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产业中的一家新企业通过建立新的生产能力,或者将原先在其他产业中使用的工厂转移到该产业中来,或者把以往关闭的生产能力再次开动起来。一个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进入的方式在技术上有模仿和创新两种,主要由在位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收购和新企业启动所构成。市场的进入,其本质就是企业以其所拥有的资本、劳动或技术等要素资源,受到利益诱导,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域或不同行业之间的转移。因而进入对产业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促使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经营的领域。另外,现实和潜在的进入能够使在位企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创造了使现有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并且,新进入者往往可能会带入福利增强型的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或新的服务。在关于竞争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进入和退出长期以来被视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传统理论告诉 我们进入可以需求和产品价格的调节,增加在位企业的竞争压力以最大可能地提高效率,通过进入新的产品和技术也会被带进来。在动态的竞争过程中,一些企业进入并成长起来,另一些企业停滞或衰退,新企业的进入对市场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老企业的衰退则为新企业提供了空间,竞争过程有推动着进入。当一个企业决定进入一个产业,它的动机首先来自于利润,至少从长期看来,它的进入成本要低于进入之后的收益,否则该企业将没有进入该产业动力,相反, 如果某个行业的企业如果发现他正在损失货币,我们认为他会退出该行业。经济学家也发现,潜在进入者不仅关心现行的利润水平,也关心最近几年该产业利润的变化趋势,下降的可能利润阻碍进入,即使现行在位企业的利润是高的。’第二个动机在于市场的成长,市场的成长和企业的进入有着正的相关关系,较高的市场产品的增长率对新进入者来说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二、进入障碍在潜在的进入者进入一个产业变困难的时候意味着该产业存在着进入障碍,潜在进入者是那些市场外部的厂商,他们可能进入某产业变成真实的竞争者。然而一些因素会减少这种可能性,这些因素是一种进入障碍。进入障碍的概念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经济学家们试图寻找未能直接包含在完全竞争模型中的关于垄断力量的解释。如果一些产业存在着其他产业所不存在的高的利润率,说明该产业存在进入障碍,特别是该产业存在着高水平的结构集中。进入障碍的概念首先由贝恩(JoeBain,1956)提出,随着市场扩展、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变迁,在跟随其后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将定义进一步扩展。进入障碍这一概念己经在经济理论和反托拉斯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进入障碍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引起进入障碍原因的分析上尤其复杂,它不仅会由于基本的市场条件引起,也会因为政府的法律设置而带来。贝恩认为进入障碍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进入障碍高可使原有企业即使在很长时期也能不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反之,这种超额垄断利润也能反映借此可以维持超额垄断利润的障碍程度。贝恩认为市场的类型可以由市场条件来描述,等同于来自于可能的新的进入者潜在的竞争状态,这个进入条件可以被观察为在某一产业内在位企业超过潜在进入者的一种优势,进一步来说,这种优势又可以转化为在位企业能够提高的价格超过理论上竞争均衡价格的程度而没有吸引新企业的进入该产业,因此新的进入障碍将阻止新的进入,因而允许在位企业有高于平均利润的市场绩效。三、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一)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限制进入障碍是限制个体或集体企业开始营运的首要障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水火不容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理论是取得了明显的突破,认为我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明确提出了“社会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和集贸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1982 年个体经济第一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87 年十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申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 补充;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予以确定。明确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1998 年之后开始明显浮现出来,恢复了私营经济的真实身份。2001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不再对独资企业的雇工人数、注册资本金设置最低进入限制,私人投资领域的改革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二)民营经济的产业的进入限制政策规定私营企业在市场进入上有许多限制:不得参与使用稀缺资源的生产;不得从事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活动;不得参与可能对公共安全产生影响的活动。还有些地方政府对私企设有特别限制民营经济在将近 30 个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有些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却不允许国内私有资本的进入)。这些产业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行业、新型服务业、大型制造业领域三个领域。基础设施行业包括基础工业中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此外还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仓储业。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民营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的扩张的产业领域,是发展民营投资进入最为不足的领域;新型服务业领域中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新型服务业产业领域己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虽然 1998 年以来民营经济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教育等新型服务领域的投资均接近或超过了 20% , 与在一般服务业领域相比仍然较 低;银行业、旅游业、教育和卫生等新型服务业目前仍是国家控制,民营还没有真正进入;大型制造业领域也是难以进入的领域,尽管民营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已经普遍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但是主要的进入产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如服装、食品、玩具和家具等,很少有机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如大型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大型集成电路、民用卫星和民用飞机等。(三)民营经济的筹资障碍企业通常通过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来获得资金来源。由于受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能力的制约,内部融资难以满足企业快速扩张对资金的需求,所以在现代企业融资活动中,外部融资非常重要。进行外部融资时,由于资金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企业在融资过程前后存在的逆向选择、败德行为的可能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所以,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所选择融资方式能获取多少资金,取决于企业能否成功地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无论是股权式直接融资还是债权式间接融资方式,都要求企业通过中介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方面的透明度,以供投资者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进而决定是否投资和投资多少。一般而言,由于企业为达到较高透明度而支付的信息披露、社会公证等费用不会因企业规模大小而同比例变化,导致中小企业因所筹资金的规模较小使支付单位外来资金的成本要比大企业高出很多。参考文献 1 杨葱馨,《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0.42 原毅军,丁永健《产业过度进入问题研究评述》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33 沈志渔,《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分析》学术研究 20 084 王小广,《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失利的原因分析》经济改革与发展,1997 年 5 期
文档格式: doc,价格: 3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