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3年9月《矿相学》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8 07:09:16浏览次数:52 1 / 3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矿相学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1、 均质效应:等轴晶系的矿物和非晶质矿物均无方向性,对垂直入射的平面偏光没有方向性的影响,即仍按原来振动方向反射,故反射光线不能透过振动方向与之垂直的上偏光镜,所以矿物在视域中呈黑暗(消光)状态。这类现象即为均质效应。2、 内反射:指光线投射到透明或半透明矿物表面后,有部分光线透入矿物内部,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裂缝、空洞、粒间界限和包体等时,发生内反射和折射,从而使一部分光线折射出来的现象。3、 偏光色:指在白色光直射正交偏光下非均质矿物处于 45°位时,呈现的颜色。此时视域也最亮。4、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某种机械作用力(刻划、压入、研磨)等的能力。二、 判断题1、矿相学研究范围包括金属矿物学和矿石学的主要部分。( 对 )2、矿相学鉴定金属矿物主要是考虑它的光学性质而不用兼顾其他性质。( 错 )三、 问答题1、 什么是具有矿石学、矿相学特征意义的标本?答:是指具有特征矿物、典型组合、重要组构、特殊现象等的样品。能反映矿床各种矿物(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不同矿化阶段和不同世代的矿物)、典型结构构造、典型矿物组合、各种不同矿石类型和能反映各矿化阶段关系的标本。2、 物镜的放大倍数是怎么区分的?课程名称: 矿相学
2 / 3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有 5 ×;10 ×;20×;40×;50×等。其中:低倍:5×中倍:10×,20× 高倍:50×3、矿相学研究的一般工作步骤有哪些?答:(1)野外研究工作阶段(2)室内研究工作阶段(3)综合整理研究阶段(4)检查审核阶段4、哪些矿物会在正交偏光镜下出现非均质性?答:等轴晶系以外的晶质矿物。因为它们内部质点分布不均匀,对垂直入射的平面偏光有方向性的影响,即会使入射光振动方向发生改变反射,故会有部分反射光线能透过振动方向与下偏光镜垂直的上偏光镜,这样就会出现非均质效应,出现非均质性。四、 叙述题1、显微镜下刻划硬度测定法是如何进行的?答:1)采用工具:钢针(PH=5.5)、铜针(PH=3.0);2)方法:低~中倍物镜下,准焦预测矿物,右手食、中拇指握针,小指和无名指支撑于载物台上,针与光片成 30°~40°,刻划矿片;3)测定次序:先用铜针,后采用钢针;4)刻划硬度等级低、中、高三个级别 (1)低硬度:能被铜针刻动,相当于摩氏硬度 3 级以下,如辉钼矿; (2)中硬度:铜针刻不动,钢针能刻动,相当于摩氏硬度 3 至 5.5 级,如黄铜矿; (3)高硬度:钢针刻不动,在摩氏硬度 5.5 级以上,如黄铁矿。2、矿相学如何鉴定金属矿物?课程名称: 矿相学
3 / 3答:是以矿相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金属(不透明)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光学性质(颜色、反射率、反射多色性、双反射、内反射、均非性等)力学性质(解理、硬度等);化学性质(浸蚀反应)和形态特征等。3、气水热液矿石构造有哪些特征?答:气水热液矿石构造含矿的气水热液(岩浆水、火山-次火山水、地下水、变质水等)沿围岩的断裂、孔隙流动,经充填或交代方式成矿,其特点是:1) 含矿溶液进入不活动的围岩或在浅处开阔裂隙中,以充填方式成矿;含矿溶液的温度较高,溶液或围岩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以交代方式成矿;2) 充填矿石构造:其矿物集合体一般为晶质的,受构造裂隙控制,充填脉壁平整,交代溶蚀现象不明显;3) 交代矿石构造:交代脉壁不规则,界线不清晰,受岩性控制,交代溶蚀现象显著;4) 成矿多期多阶段性,矿物成份复杂,主要是金属硫化物;5) 常见构造类型:脉状、角砾状、晶洞状、块状、浸染状、残余状等构造。课程名称: 矿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