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考试[0556]《儿童文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7 12:07:16浏览次数:5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儿童文学【055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答题要求:1.第一、二、三题选做二题,第四、五题选做一题。2.认真审题,按要求回答。3.表明要点、阐明理由;每个要点要用番号标明。4.字迹清楚、卷面清晰干净。一、试述童话的审美特征。(30 分)答:(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如: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等都反映了当时人民被压制在心底的强烈呼声,触及时弊,抨击专制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鼓励受难者觉醒、起来反抗和斗争。葛翠琳《翻跟头的小木偶》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心灵的戕害。幻想世界产生于现实世界之上,现实世界映照在幻想世界之中。 (三)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如:周锐的《扣子老三》以一枚扣子身不由己的历险故事向小读者讲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来不及体验的人生沧桑和人生真谛。 (四)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小女孩除夕夜晚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正是当时丹麦社会中贫富悬殊、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现实写照;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既表现了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生活的企求,又与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是幻想与现实的异常结合,其主要待点是幻想以离奇夸张的形式使现实生活变形,其结合效果是幻想十分大胆、新颖,总是出人意料。(五)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如:郑渊洁的《红沙发音乐城》,作者首先假定了皮皮鲁和鲁西西总是碰到好玩的事情,并由此进一步假定了红沙发是一座秘密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奇异的音乐城,于是离奇的故事出人意料地发生。二、试述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及其特征。(30 分)答:1.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 儿童科学文艺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科学、文艺的有机结合,就是用文艺的手法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寓科学内容于文艺形式之中,既严谨又浪漫。通过生动有趣的文艺形式把科学知识介绍给儿童。科学文艺作品,来自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一种是文艺工作者深入科学领域进行创作;一种是科学工作者深入文艺领域进行创作;还有一种是科学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相结合,共同创作。 2.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 1 -
(1)科学性 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指儿童科学文艺以科学实验为依据,揭示事物的本质,并符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之规律的特性。它要介绍科学知识,向孩子们传播普通的科学道理,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认识人类征服自然掌握科学的艰难过程和伟大力量,为他们今后叩开科学的大门、走进科学的殿堂做准备因此,儿童科学文艺涉及的科学知识要准确无误。而严格的科学性,也就成了儿童科学文艺最显著的特点。即使是是科幻小说,也需要有科学依据的支撑。严格的科学性不仅是儿童科幻小说艺术真实的保证,也是对它与一般幻想小说、荒诞小说进行界定的基准就此而言,严格的科学性是科学文艺的灵魂。如果一篇儿童科学文艺的知识内容是错误的,就必然会带来极坏的影响。(2)文学性 科学文艺作品要用栩栩如生的形象、典型的人物故事情节、完整的构思、活泼的语言等艺术表现方法,向儿童传播科学知识,使科学自身的美得到发掘,并有效地调动各种文学手段,把科学知识有声有色地奉献给小读者。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高士其说:“科学文艺……失去了文艺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3)适龄性 儿童认知客观世界是一个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科学文艺作品作为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应该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近至远,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李彩霞创作的幼儿科学童话《甜甜的玻璃》是一个生活情趣浓厚的科学童话。它通过白兔甜甜为自己的小木屋配玻璃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想象境界。根据幼儿期的认知特点,科学文艺的创作应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多以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为题。如冰为什么遇热成水?为什么会有彩虹?……以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为内容,加以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创作出能够紧紧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品。 (4)生动性儿童科学文艺将科学知识融汇在生动、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启迪智慧激发他们探求世界奥秘的兴致。如伊林的《几点钟》、《黑白》等作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计时工具和书的历史,讲述了它们演变过程中种种有趣的故事,而且让孩子们看到了社会的进化,听到了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声。而高士其的科普短文,则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读来饶有兴致。被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以《昆虫记》饮誉全球当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蜘蛛、蜜蜂、蟑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小生灵在这部巨著中呈现出与人相通的智慧和灵性时,昆虫世界便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一个色彩缤纷的天地了。三、试述学前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文学的方式。(30 分)四、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创作视角。(40 分)任何创作都是为了产生影响说服、劝诫、告知、控制,或感染受众。为了取得预期的影响效果,作家作为文本故事的叙事者,必然会选择特定的立场、语气、语言、结构等进行叙事,这就是创作视角,即“我们通过谁的眼光来观察故事事件”。创作视- 2 -
角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少儿小说、童话、少儿散文等叙事性文学中。创作视角既是统一作品形象的枢纽,又是显示作家艺术个性与写作立场的手段。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种创作视角:(1)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者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到纯真的儿童状态。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2)成人视角采用成人视角的叙事者显然是成人作家。成人视角的特点是:叙事者站在成人经验世界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现实世界,叙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与建构少年儿童的经验世界,重在体现作家的主体意识体现成年人的人生感悟与生命经验并以此来引导、影响乃至规范小读者.(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儿童文学实质上是两代人进行精神对话和文化传递的途径之一,因而两代人进行对话和对比也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叙事视角。两代人之间,由于生活兴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常常会出现观念上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就成为沟通“代沟”的最好途径。如陈丹燕的小说《上锁的抽屉》,写的就是因为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我”锁上了自己的日记本而和母亲发生的“冲突”小说以“我”和母亲的和解而结束。(4)少年作者的视角这是近年来儿童文学界出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叙事视角,作者多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也有一小部分儿童)。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同龄人,观察世界,来写同龄人,写世界。例如广东深圳高中女生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又如有多位北京少年作者参与写作的“自画青春”系列小说。这些作品常常直接描写少年作者自身或同龄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描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烦恼和体悟。因此,他们的作品大都显得比较真实。也因为他们表达的是大多数同龄人的实在感受,具有亲历性和亲和性的特点,所以很能引起同龄读者的共鸣。但由于这类作品缺乏成人作家厚重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因而也常会得之直率而失之“轻浅”。五、分析儿童故事《珍珍唱歌》的艺术特色。(40 分)附:珍珍唱歌 任哥舒一天晚上,妈妈带珍珍到陈阿姨家玩。屋里来了很多客人,又唱又笑。陈阿姨看见珍珍对客人们说:“这孩子唱歌唱的挺好。”客人们就欢迎她唱一个。珍珍心里很想唱,可是觉得屋里人多,怪不好意思的。她就扭着腰说:“嗯,嗯,我不- 3 -
唱。”妈妈把她往屋子中间推:“别装腔,快唱一个。”珍珍直往妈妈身后逃,噘着嘴说:“你越推,我越不唱。”客人拍了几次手,珍珍还是在扭腰。这时,隔壁的石娃也来了。陈阿姨说:“好,叫石娃唱吧!”石娃红着脸说:“我不会唱,幼儿园老师说,我一唱就走调儿,不信问珍珍。”客人们说:“走调儿也不要紧,唱吧!”石娃就唱了起来。他刚唱两句,大家哄地一下笑开了,他真的走调儿了。珍珍学着老师的样儿喊:“走调儿啦……”可是石娃还是咿咿呀呀唱下去,还挺认真呢!一唱完,大家哗哗地朝他鼓掌。接着,大家又要珍珍唱。珍珍说:“你们统统闭上眼睛,我就唱。”大家全都闭上了眼睛。有几位客人眼睛睁开一条缝。珍珍忙嚷:“不行不行,你们朝墙坐,不准回头瞧,我就唱。”妈妈轻轻打她一下,说:“快唱,小孩子要大方。”珍珍一扭身拖着陈阿姨,躲到隔壁屋里去了。陈阿姨喊道:“珍珍在这屋子里唱,你们大家听好啊!”可是珍珍还不唱,她在想:唱什么歌好呢?正想着,忽然听见石娃又在唱了,还有人替他打拍子。珍珍赶紧捂上耳朵说:“真难听,真难听!”等石娃唱完了,客人们又哗哗地鼓掌,还叫石娃再唱一个。珍珍想,你们到底还听不听我唱呀?两颗大大的泪珠,啪啪地落到了地板上……-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