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选择题
发布时间:2025-07-25 07:07:38浏览次数:1一.选择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在 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DA.李大钊 B.陈独秀 C.恽代英 D.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结合。CA.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 B.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C.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D.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C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 A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1997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C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6. 2002 年召开的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C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7.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 AA.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 在党的------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D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C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2.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 B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C.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确立的3.------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4.------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A.胡耀邦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5.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AA.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C.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不发达D.科学技术水平低6.党的十七大提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C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7.------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C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8.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 AA.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B.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得出的深切体会C.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出的重要观点D.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获得的重大收获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DA.封建社会的性质 B.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A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3.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 B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 D.《井冈山的斗争》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B.武装夺取政权问题C.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问题 D.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C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动力是 CA.工人和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和农民 D.工人阶级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委员会制 C.议会制 D.政治协商制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 C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消灭民族资本主义9.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的著作是 DA.《反对本本主义》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人〉发刊词》10.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坚持 A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D.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A.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D.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时期2.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BA.1952 年 9 月 B.1953 年 6 月 C.1953 年 9 月 D.1952 年 6 月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BA.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B.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C.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A.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D.逐步消灭非社会主义因素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是 A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B.自愿互利、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
C.阶级分析、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D.阶级分析、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 B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7.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D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8.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人工商业实行 A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采取的办法是 B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四马分肥 D.定息10.1956 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A.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转变C.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社会主义本质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发展才是硬道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始于 A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A 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 B 第一是改革,第二是开放C 第一是解放思想,第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第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4、十六大以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标志是 BA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B 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 提出了求真务实D 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A 这是周恩来 1956 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B 这是毛泽东 1958 年提出的著名论断C 这是邓小平 1988 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D 这是江泽民 2000 年提出的著名论断6、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 DA1982 年 B1983 年 C1987 年 D1992 年7、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国提出了 BA 人才强国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振兴科技战略 D 高校扩招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是 D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2、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 AA1981 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 年党的十二大C1986 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 年党的十三大3、深刻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必须 AA 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 B 进行改革开放C 坚持一个中心两基本点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AA.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1981 年初级阶段概念提出C.1982 年党的十二大 D.1987 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A.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作出规范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C.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D.1986 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提出的6、全面小康社会 BA 是和总体小康相同的 B 是党和全国人民到 2020 年的奋斗目标C 是党和全国人民到 2010 年的奋斗目标 D 是党和全国人到建国一百周年的奋斗目标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B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 CA 政治体制改革是重点 B 文化体制改革是重点C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D 教育体制改革是重点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在 DA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0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CA 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开放 B 努力加入世贸组织C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 是一个有点到面的过程4、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于_ 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A.1999 年 B.2000 年 C.2001 年 D.2002 年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C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C.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2.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4.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A.非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5.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BA 人才 B 科技 C 加强自主创新 D 引进技术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A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B 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 BA.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C.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关系 D. 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系8.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C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促进出口增长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B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建设生态文明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强水利建设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管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BA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C 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A 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BA 依法治国 B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B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 无产阶级专政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C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 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D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C 共同繁荣 D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7、我国大陆八个民主党派是 CA 执政党 B 在野党 C 参政党 D 反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邓小平在 1986 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C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 AA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B 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C 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AA 有理想,有道德 B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D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BA 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 培育“四有”公民 D 树立共同理想5、胡锦涛在__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A.2006 年 3 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 B.2004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C.2005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D.2007 年党的十七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____。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AA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B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C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D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2、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___A___作了全面部署。A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B 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的政治建设C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D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3、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___A___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A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B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C 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D 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4、2005 年 2 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__A____。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B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C 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D 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___A__。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B 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C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D 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____A__,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A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D 当代的马克思主义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__A______,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 B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目标C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个大方向 D 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举措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就是:A____。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B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9、__A___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A 党的十七大 B 党的十六大 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_A____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A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B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C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D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BA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 一国两制 D 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2、A__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A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 实现成熟的社会主义3、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南海问题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CA 实现祖国统一 B 采用和平的手段实现祖国统一C 一个中国 D 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5、实现国家统一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 DA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 坚持党的领导C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_ 提出来的 C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国家统一问题7、邓小平是在_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AA.1982 年 9 月会见英国首相时 B.1982 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C.1981 年讨论历史问题决议时 D.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8、著名的“九二共识”是 BA.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协议B.1992 年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战略,我们应该 CA.一概排斥 B.一味接受 C.利用资本主义来加速自身发展 D.坚决抵制3、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B.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
C.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 D.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结果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A.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的决心决定的B.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C.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决定的D.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决定的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A.仅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B.仅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C.仅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6、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核心是 CA.以军事联盟为基础 B.以加强军备为手段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B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DA.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C.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劳动者 D.工人农民知识分子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D.三个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均上降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少数民族 CA.人口共有 5 千万左右 B.人口共有 8 千万左右 C.人口共有 1 亿左右 D.人口共有 2 亿左右5.按照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其中 BA.现代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B.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C.正规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D.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同等重要6.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C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7.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A.民族平等 B.民族解放 C.民族独立 D.民族自治8. 我国在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则是 BA.实行政教统一的原则 B.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C.强制放弃宗教信仰原则 D.坚决反对和取缔宗教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历史上的政党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是 BA.具有全民性质的政党 B.具有阶级性的政党C.是无阶级性的政党 D.是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政党2.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包括 AA.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B.改变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C.改革党的根本性质 D.改革党的领导地位3. 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BA.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 B.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C.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D.党和军队的关系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C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5.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 D
A.文化路线和组织路线 B.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C.经济路线和文化路线 D.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6.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 DA.实行党政分家的政治改革 B.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C.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 D.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的纲领决定的8.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A.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D.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