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9108]《区域经济学》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0 11:09:10浏览次数:6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国土资源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区域经济学【9108】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论述题1、如何进行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20 分)答:(1)区域产业结构是否与区域优势的适应 充分利用相对较多和便宜的区域内资源。适应区域优势,才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符合国家经济布局的大局。 (2)产业结构是否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  体现于主导产业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衰退主导产业能否顺利退出;新兴主导产业能否及时承担起推动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任务。主导产业功能是否充分发挥。  (3)区域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首先取决于地区专门化产业与辅助配套产业之间是否协调。其次取决于地区专门化生产与主要为区内服务的非专门化产业部门是否协调。(4)产业结构的应变能力如何随着区域内外条件变化,应变是否及时,迅速。调整是否顺利。2、怎样理解区域城市化对区域工业化的推动与促进。(20 分)答:城市化对区域工业化的推动与促进包括促进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工业化的质量。 一、城市化将通过拉动市场扩张促进工业化进程1、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2、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随着企业的集聚而聚集在城镇,能够扩张工业品市场;3、完善城市耐用消费品使用条件,是城市化拉动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路径。二、城市化必将伴随着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3、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和政策思路。(40 分)4、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40 分)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同时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高无论绝对优势理论还是相对优势理论都认为,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区域优势是区内各产业比较的结果,当然这种比较结果是动态的。因此地区主导产业首先应具备的条件就是- 1 - 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是由区内动态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产业(或产业群)其选择指标有三:(1)具有较高的区内增加值比重,一般要大于 15%。也就是说主导产业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否则难以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规模过小的、代表区域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只能作为潜在的主导产业。(2)较高的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通常要大于 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3)较高的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通常要大于 2。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反映区内资本投向最现实的指标,就是具有较高的区内资本产出率的产业。2、区外相对比较优势高 地区专门化产业主要是为区外服务,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当然专门化率越高越好。一般说来能发挥地区优势的产业,其地区专门化率也比较高,两者通常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某地区有现存资本又真想发展自己不具备优势的产业,那就应该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原则,到真正具有优势的地区去发展该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以要素收入的形式获得更大的收益。3、产业关联度高 由经济技术决定的各产业之间的中间需求构成产业关联关系。因此,一个产业的发展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该产业的发展。关于关联度的分析主要有单向关联与多向循环关联和向前关联与向后关联。关联度越大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越大,越可能性成为主导产业。一般说来当地区某产业既能发挥地区优势,,又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无疑该产业就可以选作主导产业。4、市场潜在需求率大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它决定了主导产业可能发展的规模。评价指标主要有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净调出能力(也叫多涅斯·里德尔指数)等。一般而言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 1,说明此产业可以作为备选的主导产业。5、试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40 分)答:(1)总体目标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城市;建成几个区域性的资源再生产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2)具体目标  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区域(省、市、县等)- 2 -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建设资源再生产体系。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绿色消费体系。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1)加快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多元化投资机制;(3)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4)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5)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促进国际经济技术贸易;4、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1)末端治理阶段: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重视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的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萌芽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源头治理的思想,从 1993 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开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清洁生产法也在制定中。(3)清洁生产阶段:20 世纪末以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引起人们关注,并在理论探讨,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从工业到农业乃至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全面推进。(4)试点、规划与推广阶段:当前开始重视区域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产业循环经济示范、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等。5、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1)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生态农业园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交织在一起进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正是利用农业产业模块之间的链接关系,来实现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利用。主要有:能源利用(如沼气模式、生物质能等);立体种植、种养结合、复合养殖模式;农业及农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3)区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至少 3 个题目作答,总分值等于 100 分,并且论述充分)-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