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试题
发布时间:2025-06-30 07:06:29浏览次数:7《兽医病理学》试题(A 卷)参考答案正考题 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动医2007级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三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题 号一 二 三 四五 六 七 八 九 十阅卷人题 分核分人得 分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 .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 个最佳答案,每题1 分,共30分) 1 .常引起慢性肺淤血的是( B )A.肝硬化 B.左心衰竭 C. 右心衰竭 D.大叶性肺炎肉质变2.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 A )A.渗出 B.充血 C.变质 D. 间质增生 3.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C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B 愈合时间短 C .形成明显瘢痕 D .伤口缝合严密4 .炎症的重要的标志是( C )A .变性 B .坏死 C .渗出 D .充血5. 以下哪种坏死属液化性坏死( D )A .心肌梗死 B .脾梗死 C .肾梗死 D .脑梗死6 .白肌病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性病变之一( c )A .锌缺乏 B .钙磷缺乏 C .硒缺乏 D .马立克氏病7 .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B )A .心 B .肝 C .脑 D .脾8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D )A .水肿 B .细胞肿胀 C .淀粉样变性 D .脂肪变性9 .蓄积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方法染成红色( C )
A .锇酸染色 B .H .E 染色 C .苏丹Ⅲ 染色 D .美兰染色 10.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 B )A .细胞形态 B .细胞核形态 C .核仁形态 D .染色质形态11. 上皮样细胞是由( D )细胞演变而来A.中性粒细胞 B. 酸性粒细胞 C.碱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12.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 A )A .再生 B .增生 C .化生 D .机化13.肉芽组织眼观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A )A .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 B .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聚集 C .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 D .感染、炎性水肿14.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但除( D )之外。A .肝 B .脾 C .肾 D .脑15.湿性坏疽多见于下列那些器官中( D )A .肝、胃、肠 B .胆囊、肾、胰 C .脾、子宫、肺 D .肺、子宫、小肠16.“心衰细胞”见于( A )A .左心衰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血窦内17.“槟榔肝”是由于( D )A .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 B .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 C .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D .中央静脉与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18.“绒毛心”见于( B )A . 浆液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出血性炎 D .化脓性炎19..在结肠和盲肠内产生粘膜溃疡和“扣状肿”是( D )A.猪大肠杆菌病 B. 猪巴氏杆菌病 C. 猪副伤寒 D.猪瘟20.禽霍乱时,肝脏表面出现的灰黄色针尖大病灶的病理本质为( B )A .脂肪变性 B .坏死灶 C .肉芽肿结节 D .小的化脓灶21.急性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D )A .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 .局部组织充血水肿 C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D .渗出物压迫、炎性介质刺激22.在细菌感染的炎症中,早期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 A )A .嗜中性白细胞 B .浆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23.关于萎缩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D )
A.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 B.萎缩的器官重量减轻 C .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D .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数量减少24.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 D )A .白细胞吞噬 B .炎性渗出 C 炎性漏出 D .趋化作用25.淋巴结的大理石样变是猪瘟的特征性病变之一,其基本病理变化是( D )A .化脓性炎 B .坏死性炎 C .增生性炎 D .出血性炎26.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病的特征性病变( B )A .伪结核 B .结核 C .Se缺乏 D .禽霍乱27.肾贫血性梗死的本质是( B )A 液化性坏死 B 凝固性坏死 C 脂肪坏死 D 肝性坏疽28.鸡出现特征性的“劈叉”姿势是马立克氏病( D )的表现。A .眼型 B .内脏型 C .肌肉型 D .神经型29.鸡小肠粘膜面上出现岛屿状隆起、梭形、枣核状溃疡是发生( C )A .霍乱 B .禽流感 C .新城疫 D .鸡白痢30、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 B )A 、癌 B 、肉瘤 C 、母细胞瘤 D 、黑色素瘤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 个正确答案,每题2 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 .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的原因为( ABC )A .脂蛋白合成减少 B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C .脂肪酸氧化障碍 D .脂肪显现2 .细胞变性有( ABCD )A.水泡变性 B. 颗粒变性 C.脂肪变性 D. 透明变性3.蜂窝织炎是指( A )A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B .体腔大量脓液蓄积 C .粘膜的浆液、粘液渗出 D .粘膜表面大量纤维素渗出。3 .光镜下,传染性肉芽肿内可见( ABC )A .干酪样坏死 B.多核巨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白细胞4 .下列哪些渗出成分对抗炎有利( ACD )A .血浆渗出 B .纤维蛋白原渗出 C .中性粒细胞渗出 D .单核细胞渗出5 .化脓性炎的镜下变化为( BD )A .有大量红细胞渗出 B .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C .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病灶 D .有组织坏死、液化6 .非化脓性脑炎时脑实质中胶质细胞的变化有( ABC )A .胶质细胞结节 B .卫星现象 C .噬神经元现象 D .神经细胞肿大 7 .下列疾病中属非化脓性脑炎变化的有( AC )A .新城疫 B .鸭浆膜炎 C .猪瘟 D .猪链球菌病8 .禽硒或/ 和维生素E 缺乏的主要病变有( ABD )
A .胰腺萎缩与纤维化 B .渗出性素质 C .桑葚心 D .脑软化9 .下列疾病中表现出间质性肺炎的有( AB )A .猪喘气病 B .猪瘟 C .猪肺疫 D .猪蓝耳病10、仔猪副伤寒结节含有那些细胞成分( A )A . 增生的网状细胞、浸润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B.增生的肝细胞和淋巴细胞 C.增生的网状细胞和残存的肝细胞 D.浸润的大量中性白细胞三、判断题:(正确划“ √”,错误划“×”,每小题1 分,共12分)1 .亚急性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特征。( √ ) 2 .猪蓝耳病肺脏病变是间质性肺炎。( √ )3 .坏死是指动物生命活动的终止。 ( × ).4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称为肥大。 ( √ )5 .以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为主的炎症称为普通增生性炎症。 ( √ )6.机体各组织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以修复各种因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 )7 .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脓肿。 ( × )8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 )9.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 )10.苏木紫伊红(H 、E )染色组织切片,钙盐为红色、水肿液为蓝色( × )11. 动脉性充血又称为淤血。 ( × )12. 渗出液是指富含蛋白的液体,不包括细胞成分( × )四、简述题(共38分)1.何谓炎症介质,简述组胺、前列腺素、5-HT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6 分)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组胺、前列腺素、5-HT在炎症过程中都有明显扩张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作用,且致使血管通透性升高。5 -羟色胺、前列腺素引起炎区强烈的疼痛感,具有趋化作用及参与发热过程。.2.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发生的条件及各自的特点?(6分) (1 )一期愈合:见于创伤的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血凝块少,无感染,症反应很轻,经粘合或缝合可使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其愈合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少。(2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而无法整齐对合,有感染,炎症反应明显,的伤口;愈合时间长,且形成的瘢痕较多。3 、纤维素性肺炎红色肝变与灰色肝变的镜下病变。(6 分)纤维素性肺炎红色肝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混以不等量的红细胞和少量肺泡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纤维素性肺炎灰色肝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被渗出物而致病变肺组织呈贫血状态,肺泡内渗出的纤维素数量迅速增加,中性粒细胞渗出也明显增多,于是进入灰色肝变期。在灰肝变期,小叶中隔、血管与细支气管周围、结缔组织、特别是淋巴管,为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所扩张,淋巴管内常有纤维素凝栓。4. 简述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病变特点。(6 分)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胀、充血,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漏出的红细胞及吞噬了含铁血黄素
的阻织,严重时可发生出血。长期肺淤血,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积,使肺质地变硬,并呈棕色,形成褐色硬化。5 .简述急性猪瘟与急性猪巴氏杆菌病的病理剖检变化区别?( 6 分 ) 急性猪巴氏杆菌病多散发于气候剧变的季节且以成年猪为主;下颌间隙、咽喉甚至颈部皮下有明显的浆液- 出血性渗出;剖检可见急性肺水肿或广泛性出血—纤维素性肺炎,咽及颈部淋巴结呈浆液性出血;出血性变化没有猪瘟明显;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的巴氏杆菌。五、论述题(本题8 分)试述炎症时细胞渗出过程及其意义,并分析影响这一过程的诸因素。炎症时细胞渗出构成了炎症反应的主要环节,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炎症细胞渗出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细胞输送到炎症部位,杀伤、消灭病原体,吞噬、吸收坏死物质。炎症细胞渗出经过附壁、粘附、游出、趋化,到达炎症病灶。吞噬细胞通过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杀灭病原体。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和内皮细胞受体的结合、趋化因子的趋化作用、C3b 的调理作用都在炎症细胞的渗出、运动和吞噬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