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4《财政学》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8 12:11:15浏览次数:40
0234《财政学》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试题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一、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可以使用排除法等技巧。二、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有两个及以上正确选项,不能多选少选。三、不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这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题型,正确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选项也可能有多个,不能漏选、多选,答题要慎重。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答题技巧:概念阐释要清晰准确。六、图形分析题答题技巧:列出相关知识点,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全面,简明扼要,进行必要解释,切忌长篇大论。注意,一定要画出图形,标记清晰,与文字结合表述清楚。七、简答题答题技巧:列出相关知识点,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全面,简明扼要,进行必要解释,切忌长篇大论。涉及到图形分析的,一定要画出图形,标记清晰,与文字结合表述清楚。八、论述题答题技巧:列出相关知识点并详加阐述,涉及的基本概念要先解释清楚,要点全面、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论述详细有条理,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独立思考。能结合实际的最好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写出自己的看法。以上题型仅供参考,期末考试中会涉及其中的部分题型。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财政职能 1. 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了解):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其表现是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可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与公共物品等等;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2. 财政的三个职能(了解):(1)资源配置职能。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率。⑤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1 3.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 B、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C、税收资本化 D、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参考答案:1.B、2.B、3.D(二)多项选择题1.区分和辨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盈利性和非盈利性 C、竞争性和非竞争性D、独立性和非独立性 E、可分割性和不可分割性2.转移性支出主要有( )。A、补助支出 B、国防支出 C、捐赠支出 D、国债利息支出 E、支援农业生产支出3.财政收入的其他收入包括( )。A、规费收入 B、事业收入 C、罚没收入D、国有小企业的租赁收入 E、国有资源管理收入4.国债规模包括( )。A、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B、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C、当年财政赤字总额D、中央银行债务总额 E、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5.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有(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宏观税率 E、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参考答案:1.AC 2.ACD 3.ABCE 4.ABE 5.ABCDE(三)不定项选择题1.以( )为标准,可以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A、费用类别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C、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 D、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2.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A、是否影响个人消费水平 B、是否影响社会公平C、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 D、是否换回等价物品3.下列支出中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项目有( )。A、文教行政支出 B、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支出 C、国防支出D、财政补贴支出 E、债务利息支出4.国债负担包括( )。A、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 B、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C、微观税收负担D、宏观税收负担 E、纳税人负担5.国债还本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 )。A、设立偿债基金 B、向银行透支 C、通过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 E、增加税收6.国家预算的原则是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制定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具体包括( )。A、公开性 B、可靠性 C、完整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参考答案:1.D 2.C 3.BDE 4.ABE 5.ACD 6.ABCDE(四)判断题1.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10 式筹措,但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2.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政府的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 )3.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自有资金。( )4.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5.财政补贴在各国都被当作一种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来使用。( )6.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 (五)名词解释1、财政赤字答题思路: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通常用红字表示。按预算程序,财政赤字可以分为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按财政赤字的原因和经济背景,财政赤字可以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2、财政投融资答题思路: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3、转移性支出答题思路: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其特点是,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这里不存在交换问题,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4、国债依存度答题思路: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5、要素分配答题思路:要素分配亦称功能收入分配,即要求以要素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其报酬或价格水平。6、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答题思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7、零基预算答题思路: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收支状况。8、国债负担率答题思路: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 GDP 的比重。9、国家预算答题思路: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10、税负转嫁答题思路: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1、社会消费性支出答题思路: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文科卫支出。(说明:以上回答只作为参考,此种题型还需要大家展开阐述。)11 (六)图形分析题1.用图形说明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答题思路: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注意图形分析)。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用图形说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答题思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能够分析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一般关系:(1)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2)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3)当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当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大部分税负的转嫁得以实现。(图形如下或参见(P168~170))(七)简答题1.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答题思路: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的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意义主要有: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12 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2.分析税收的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答题思路: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税收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3.简述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答题思路: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其表现是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等等;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4.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答题思路:财政赤字(即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需展开说明)。5.简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内容。答题思路:某些政策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节效果。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也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变化的政府税收:①个人所得税。②公司所得税。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①失业救济金。②各种福利支出的作用原理同失业救济金。(说明:以上回答只作为参考,此种题型还需要大家展开阐述。)(八)论述题1. 阐述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主要规定,并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答题思路: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更应该以和谐社会理论做指导,系统、规范、周到地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目标,认真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国情,努力扩大保障范围,丰富社会保障的结构内容动态设计社会保障的推动进程。可参考如下思路:(1)设定多元化、兼顾社会与经济的保障目标。(2)体现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中国特色主要应考虑:1)国有企业因素。2)城乡差别因素。 3)迁移人口因素。4)计划生育因素。5)传统保障因素。6)地域差异因素。(3)坚持一元化标准,努力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标准的统一表现在: (1)城市与农村统一。(2)居民与迁移人口统一。(3)沿海与内地统一。(4)中央与地方统一。(5)公有与非公经济主体统一。(4)丰富社会保障结构和资金筹集、实现方式。(5)动态设计社会保障推动进程。(6)加强基金监管,提高运用效率。2. 论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答题思路:(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源丰富国家提高财政收入才有可能。);(2)价格(财政收入无论是在形成过程还是运用环节都与价格有关系,因此,价格的变化对财政收入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决定 GDP 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比例。是影响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因素。包括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等。)13 3. 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及其相互配合的不同政策组合。答题思路:(1)两种不同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政策组合的可能情况。(“双松”政策;“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14 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及相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财政政策,紧松交替。②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④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3. 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了解)。4.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 财政支出中公平与效率(了解);2. 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组合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重点掌握):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便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会减少对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图形参看(P49~50))3.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了解):“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服务法”;“公共定价法”。其中“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效用比率=等额年成本/效用。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1.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了解):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2. 财政支出的分类(了解)。3.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意义(重点掌握):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的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意义主要有: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4.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2 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5. 财政投资性支出(了解):即政府预算内投资支出,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6. 规模收入分配(了解):也称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回答的问题是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7. 要素分配(了解):亦称功能收入分配,即要求以要素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其报酬或价格水平。8. 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了解):1)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9. 社会消费性支出(了解):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文科卫支出。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1. 教科文卫支出的经济性质(了解):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来确定,文科卫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按照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支出仍然应当归入非生产性支出的范围;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说,文科卫支出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有社会投资的性质。2. 财政投融资的含义(了解):财政投融资是采取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产业部门投资中的最佳途径。3. 财政投融资的特征(了解):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补充调整作用。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1. 转移性支出(重点掌握):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数量最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最显著,从而最值得我们研究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是其中的补助支出。2. 财政补贴(重点掌握):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3. 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作用(重点掌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4.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内容、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5. 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掌握):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包括: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6. 财政补贴的含义、分类,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了解):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有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家的社会福利目标;改变需求结构;改变供给结构。3 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1. 财政收入的分类、结构(了解):按财政收入的形式(项目)分类;按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部门来源分类。2.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源丰富国家提高财政收入才有可能。);价格(财政收入无论是在形成过程还是运用环节都与价格有关系,因此,价格的变化对财政收入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决定 GDP 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比例。是影响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因素。包括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等。)。3. 税费改革的含义及我国的税费改革(了解):税费改革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规范合理收费的改革。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第七章 税收原理 1. 税收负担的含义(了解):指税收收入和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对比关系。2. 拉弗曲线(会应用拉弗曲线说明问题,重点掌握):“拉弗曲线”是研究税收负担和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的。其意义是说明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经济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带来过多的减免和优惠;还说明,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3. 税负转嫁的含义(了解):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4. 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重点掌握):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能够分析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一般关系:(1)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正比。即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越大,税负前转的量越小,税负后转的量越大;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越小,税负前转的量越大,税负后转的量越小。特别地,最佳征税点禁区税收100% 税率4 当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供给方负担;当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需求方负担。(2)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即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越大,税负前转的量越大,税负后转的量越小;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的量越小,税负后转的量越大。特别地,当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供给方负担;当供给完全有弹性时,税负将全部由需求方负担。(3)当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当商品或要素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大部分税负的转嫁得以实现。(图形如下或参见(P168~170))5. 税收的效应(重点掌握):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6. 税收收入效应含义、机制(重点掌握):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注意图形分析)。7. 税收替代效应含义、机制(重点掌握):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5 8. 我国深化税制改革基本思路(了解)9. 税收的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重点掌握):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令,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税收具有法律地位的体现。强制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税收的无直接偿还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需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1. 国债的三项功能(重点掌握):弥补财政赤字从财政收支平衡看(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上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筹集建设资金从国债使用的角度看;调节经济运行从国债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国债是对 GDP 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2. 国债负担(重点掌握):主要以国债负担率来反映,即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主要包括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纳税人负担。3. 国债的种类(了解):以形式为标准;以地域为标准;以流动性为标准;以期限为标准;以性质为标准;以利率形式为标准;以付息方式为标准。4. 国债发行价格与国债利率(掌握);5. 国债市场功能(了解):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6. 国债的规模(了解)。7. 国债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了解):、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改进国债的发行审批制6 度;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恢复国债期货交易。8. 国债还本资金来源(重点掌握):一般包括设立偿债基金、通过预算列支、举借新债。9. 国债依存度(重点掌握):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第十章 国有资产管理(了解)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1.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重点掌握):我国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地方预算又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和部门(或单位)预算两类。2. 预算外资金性质及其特点(重点掌握):财政性、专用性、分散性。3. 国家预算的类别(重点掌握):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4. 国库集中收付的含义(了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监控制度。5. 零基预算(重点掌握):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收支状况。6. 我国复式预算结构中公共预算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7. 国家预算原则(重点掌握):国家预算的原则是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制定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具体包括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第十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1. 预算管理体制(重点掌握):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2. 分级预算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他的主要特征是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体制。我国在 1994 年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分级预算体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级预算体制。分级预算体制要点:①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②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范围。③分税制。即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调控权和力度;在税收划分上,或按税种划分,或按税率划分,或实行分成制或共享制。④预算调节(转移支付)制。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⑤体制相对稳定。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会有经常调整。3. 分税制改革重要内容(了解):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分设国税局和地税局;过渡时期的转移支付制度。4. 分税制改革指导思想(了解):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合理调节地区间的7 财力分配;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本国实际出发。5.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了解):(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职责。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要将原则具体化。第二,关于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待规范。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关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的选择。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我国现行税制的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均属于这类税种,而分税制将该两种税划归为地方税种只能视为权宜做法。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从支出方看,多数支出项目是由接近基层并熟悉居民偏好的地方来执行和管理,所以地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较大的比重。从收入方看则应是相反的,即为了均衡横向不平衡,贯彻中央的宏观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各国实行分级预算体制通行的分配格局,几乎没有例外。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组织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已接近目标模式的水平,但由于按既得利益向地方返还的幅度过大,转移支付后中央收入的比重基本维持原水平,明显偏低,中央支出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原水平,也明显偏低,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靠借债维持的。(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第一,目标模式的选择。第二,纵向转移的微调。第三,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6. 以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为依据,预算管理体制可分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统收统支”体制、“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7.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主要有预算、决算的审批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 1. 财政赤字(重点掌握):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在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2. 赤字财政(了解):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它的主要标志是连年的(经常性的)、巨额赤字。3. 财政平衡和总量平衡(重点掌握):(1)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而言。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2)对财政平衡不可以作绝对的理解。①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②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③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8 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④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4. 赤字的排挤效应(了解):一般是指财政赤字(即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5. 结构性赤字(了解):是指发生在已经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的。这种赤字会直接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1. 财政政策的含义(重点掌握):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2. 自动稳定财政政策(重点掌握):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节效果。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也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自动变化的政府税收:①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累进税制。在萧条时,个人收入会减少,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金会相对缩小,税收会自动减少,由此产生一种推力,防止消费与投资需求过度紧缩,收到刺激经济复苏之效。在经济膨胀时期其作用恰好相反。②公司所得税的作用原理同个人所得税。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①失业救济金。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救济金的发放就倾向于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严重化。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恰好相反。②各种福利支出的作用原理同失业救济金。3. 货币政策(了解):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同的政策组合(重点掌握):“双松”政策;“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6. 扩张性财政政策(重点掌握):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7. 紧缩性财政政策(重点掌握):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三、重点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复式预算结构中公共预算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债务收入 B、税收收入 C、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 D、其他收入2.1994 年我国分税制改革方案中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递增率,按本地区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率的( )系数确定。A、1:0.2 B、1:0.3 C、1:0.5 D、1:0.79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