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8秋社会学概论 ( 第3次 )

发布时间:2023-08-11 07:08:05浏览次数:19
第 3 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1. 南北两条丝绸之路是何时开通的()。A. 西汉B. 东汉C. 唐朝D. 宋朝2. 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是()。A. 思想觉悟的提高B. 综合素质的提高C. 人的全面发展D. 社会的发展3. 最初的社会化途径是()。A. 学校教育B. 伙伴影响C. 父母施教D. 工作熏陶4. 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 ) A. 社会干预中心B. 社会支持网C. 警示教育体系D. 监测系统5. A•G•弗兰克提出了()。A. 增长极限论B. 后工业论C. 依附论D. 世界体系论6.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 1871 年出版了一部著作,第一个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这部著作是()。A. 《普通文化学史》B. 《普通文化》C. 《原始文化》D. 《文化论》7. 研究社会的逻辑起点是()A. 社会角色B. 社会群体C. 社会组织D. 社区8.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A. 1950 年B. 1951 年C. 1952 年D. 1953 年9. 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 A. 魅力型B. 传统型C. 法理型D. 法治型10. 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A. 奥古斯特•孔德B. 赫伯特•斯宾塞C. 埃米尔•涂尔干D. 马克思•韦伯11. 批评并不一定就是反对意见,它是一种分析和批判某种事物的特性的行为和艺术。这是指社会学的哪种功能()。A. 教育功能B. 社会管理功能C. 研究功能D. 社会批评功能12. 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A. 15 世纪末期到 18 世纪中期B. 18 世纪中叶直到 19 世纪 70 年代C.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D. 20 世纪初到 20世纪 60 年代13. 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A. 民主化B. 多党制C. 世俗化D. 议会制14. 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 齐美尔B. 达伦多夫C. 韦伯D.孔德15. 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文化特征包括()。A. 创造性B. 习得性C. 共享性D. 累积性E. 特殊性和共性2. 提出“内部殖民主义”理论的人是()。A. 拉莫斯B. 卡萨诺瓦C. 施塔芬哈根D. 桑托斯E. 卡多索3. 社会化的内涵包括()。A. 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B. 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C.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D.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社会化的结果E. 个人社会化注重 个人与社会的特殊性和共同性4. 社会管理功能包括()。A. 监督指导B. 宣传引导C. 建立规范D. 提供模式E. 反馈信息5. 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A. 整体性B. 综合性C. 实证性D. 应用性E. 全面性6. 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社会学在中国初步实现制度化,主要表现为()。A. 社会学课程逐步扩充B. 建立社会学系C. 建立社会学组织D.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中国社会问题E. 一批社会学译著出版发行7. 文化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 文化杂交阶段B. 冲突阶段C. 接触与显示阶段D. 选择阶段E. 采纳融合阶段8.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包括()。A.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B. 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C. 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D.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E.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9. 社会导向功能主要包括()。A. 宣传引导B. 提供知识C. 发现问题D. 积累成果E. 整合结构10. 结合关系可以分为()。A. 竞争关系B. 和睦关系C. 协作关系D. 共同关系E. 强制关系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15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1. 文化传播2. 区位学理论3. 结构性问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1. 简述文化传播的过程。2. 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5 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15 分)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思想和实践是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 分,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1. A 2. C 3. C 4. C 5. D 6. C 7. A 8. D 9. B 10. A 11. D 12. B 13. A 14. B 15. B 二、多项选择题(30 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1. ABCDE 2. BC 3. ABCD 4. CDE 5. ABCD 6. ABCDE 7. CDE 8. ABCDE 9. BC 10. BCDE 三、名词解释题(15 分,共 3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解题方案: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评分标准:2. 参考答案:区位学把社会视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特殊的空间现象,其中城市社区中的空间位置属于一项重要的稀缺资源,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城市里占据的空间位置反映了他们对利益的追逐,同时也是他们追逐利益的社会性后果。解题方案:理解社区研究中区位学理论。评分标准:3. 参考答案:结构性问题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解题方案:理解结构性问题的定义。评分标准:四、简答题(10 分,共 2 题,每小题 5 分)1. 参考答案:文化传播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三个阶段:(1)接触与显示阶段。一种文化特质传入后,在传入地区显示出来,被人们发现。(2)选择阶段。人们对于显示出来的文化特质进行观察、批判、选择其中合乎自己价值的部分予以采纳。(6)采纳融合阶段。把决定采纳的文化特质与本民族的文化结合起来,开始并不和谐,经过长时间的撞击与整合,外来文化逐渐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一体。解题方案:文化传播的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在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两者的不同点有:(1)着重点不同。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的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6)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是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但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解题方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经常配合使用。评分标准:五、论述题(15 分,共 1 题,每小题 15 分)0.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1)许仕廉,反对在社会学教学中对外国教材的抄袭,明确提出建设“本国社会学”的概念和办法。(2)孙本文,主张采用欧美社会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思想和制度,并依据全国社会实际情况,综合而且系统并有组织地建设中国化的社会学。(3)吴文藻,主张把人类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进行中国的社区研究。(4)费孝通,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实践:社会学中国化的提出,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社会学家的愿望,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深感照抄欧美社会学无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他们努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如从事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力图联系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来理解欧美社会学理论;从事现实状况和问题研究的学者,则深入到工厂、农村、边陲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用欧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 析中国现实的社会生活,并试图对其存在、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在八年抗战期间,由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内迁至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 10 余所大学的社会学家们,不顾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持深入工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其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有数十种之多,积累了社区研究的资料,为社会学中国化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同时,这些社会学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概括,在社会学理论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其中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理论、潘光旦的“位育”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已经成为具有影响的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解题方案:老一辈的社会学家为此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评分标准: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