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风险管理现状论企业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06 09:06:39浏览次数:38结合我国风险管理现状论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一门学科。它提供系统的识别和衡量企业所面临的损失风险的知识,以及对付风险的方法,各部门通过识别 、衡量、评价和处理,对企业将要发生的风险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时刻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再加上企业内部的一些原因,就构成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风险,使企业所承受的风险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边缘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逐渐传播到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人们的风险认识方面获得了高度重视和发展。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学术界才逐步从引进、吸收到综合深入研究,目前,风险管理正向新的阶段发展,但还缺乏系统性,主要侧重在理论和数理分析上,而对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经过近 30 年的风险管理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但在风险管理的应用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在保险、银行和能源等关系到国家稳定的行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其他企业很少应用风险管理的知识来规避风险,在实施战略控制中也缺少风险管理的控制系统。我国风险管理应用还不够,只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仅仅在有限的行业和领域进行尝试应用。实际上,理论和实践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实践经验的不足、实践数据的缺乏阻碍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反之,理论支持力度的不足也影响实践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管理也相对滞后,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更多侧重于风险发生后的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方面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目前,我国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从事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人才;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大部分企业都习惯性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好的运气和好的管理往往没有得到非常明显的区分,当问题出现后,企业往往将其归咎于无意,而没有从管理的角度找原因,另外,很多人不太了解风险管理的后期效果。人们没有足够的说明风险管理避免了多少损失,间接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是指对全生命周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分类整理和确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产生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对各种趋势进行推测,得
出判断。风险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人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风险,其前提是经济环境未发生变化,与静态风险有关的损失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一般情况具有可预测性。而动态风险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如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其缺乏规律性而难以预测。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地分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估算出其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导致损失的大小,并对各种风险进行排序,找到关键风险。风险应对,就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为降低风险而提出的处置意见和办法。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的回避、风险的转移、损失管理、自担风险等。最后是贯彻和执行风险管理的决策,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价。二、企业风险的原因分析一般来说,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风险的大小随时间延续而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企业追求利润和面对风险是分不开。所谓无利不起早,然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伴随着风险,任何因厌恶风险而谋求逃避风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不客观的。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正视企业面对的经营风险,寻求对经营风险的最 优管理,以降低其风险程度,减少其风险损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从产生的原因看来自,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筹资活动。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投资者投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及商业信用等。但每一来源都有各自的风险。如投资者投入资金,可能会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而使资金不到位,而外商投资企业更会由于汇率变动造成资金投入的损失。银行贷款方面,可能会因为国家宏观调控因素或银行本身投资方向的变化而使贷款落空。从发行债券来说,也会受到市场投资方向多元化的竟争冲击。使资金的筹措受到影响 。商业信用是企业生产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果企业生产积压滞销就会影响企业商业信用的正常利用。(二).投资活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从企业本身来说,可能由于过高估计预期投资回报,而未来投资回收期延长,甚至最终无法收回全部投资的可能性。这就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直接影响 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 (三).经营活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风险。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销售,如市场需求、市场价格、企业可能生产的数量不确定而产生风险生产成本,如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工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等都是不确定因素,因而产生风险生产技术,如设备事故、产品质量发生问题、新技术的出现等情况不好预见,产生风险另外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等也 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
三、企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选择科学的风险预测方法,如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分析法等等,对各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及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企业应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各种经营性风险,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企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主要有: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 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降低企业风险。2. 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企业进行多角经营。即将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由于它们景气程度不同,盈利和亏损可以相互补充,减少风险。3. 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4. 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促使风险合理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业等经济事项逐渐出现和被社会认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转变传统的经济观念,学会通过保险、合同、担保、承包和租赁等方式,转移部分风险,达到风险社会化分担的目的。在这些方式中,保险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风险转移方式,它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保险不可能转移所有的风险,某些风险只能通过签订免责约定、保证合同等非保险转移风险途径来转移风险。 参考文献: 晓 林,何文炯.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武 晶,贾洪雁. 论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曾国安《战略市场营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