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0725]植物生理概论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1 10:10:41浏览次数:1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 教 专业: 园艺技术 课程名称【编号】: 0725 【植物生理概论】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论述题(1-5 题,每题 15 分;第 6 题 25 分。回答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1、作物的需水有哪些规律?答:作物需水有如下规律: (1)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就小麦、玉米和水稻而言,水稻的需水量最大,其次是小麦,玉米的需水量最小。 (2)每种作物都有需水高峰期,一般处于作物生长旺盛阶段。如冬小麦有两个需水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分蘖期,第二个高峰期在开花至乳熟期;大豆的需水高峰期在开花结荚期;谷子的需水高峰期为开花-乳熟期;玉米为抽雄-乳熟期。 (3)作物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把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各种作物需水临界期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出现在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例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玉米在抽雄至乳熟期,水稻为孕穗至扬花期等。2、 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答: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韧皮部运输物质的主要形式,其具有以下适合进行长距离的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1)蔗糖是非还原糖,化学性质比还原糖稳定,运输中不易发生反应。  (2)蔗糖的糖苷键键能高,运输中不易分解,但水解和氧化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因而蔗糖是很好的贮能物质。(3)蔗糖分子小、水溶性高、移动性大,运输速率高。3、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要提高光能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加强光合效率等途径。 ⑴延长光合时间。 即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时间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延长光合时间的措施有: ① 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就是通过轮、间和套种。在一年内巧妙地搭配各种作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好地利用光能,缩短田地空闲时间,减少漏光率。 ② 延长生育期:如前期要求早生快发,较早就有较大的光合面积,后期要求叶片不早衰,即适当延长作物的生育期。 ③ 补充人工光照:在小面积的栽培中,当阳光不足或日照时间过短时,可用人工光照补充。 ⑵增加光合面积。 光合面积即植物的绿色面积,主要是叶面积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又是最容易控制的一个方面。 ①合理密植:合理安排作物栽植密度使群体得到最好的发展,有较合适的光合面积,充分利用日光能和地力。 ② 改变株型:培育出杆矮,叶直而小、较厚、分蘖密集的品种,使株型改善,就能增加密植程度、增大光合面积、耐肥不倒伏,以便充分利用光能而提高光能利用率。⑶加强光合效率 光、温、水、肥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影响单位叶面积的光合效率。 ①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中 CO2 的含量远低于最适 CO2 浓度,增加空气中 CO2的浓度,光合速率就会增加。主要有三个措施值得试行:控制栽植规格和肥水,因地制宜选好行向,使后期通风良好;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活动能力加强,分解有机物,放出 CO2;深施碳酸氢铵。 ② 降低光呼吸:主要有两种措施:利用光呼吸抑制剂去抑制光呼吸,提高光合效率;改变环境条件,尤其增加 CO2 浓度,使 Rubisco的羧化反应占优势,减少其氧化反应的比例,光能利用率就能大大提高。4、农业生产上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冷性?答:冷害机理:(1)膜脂发生相变:在低温下,生物膜的脂类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 (2)膜的结构改变: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 (3)代谢紊乱:低温导致植物体内的代谢有序性被打破,特别是光合速率以及呼吸速率改变。 提高植物自身抗寒性和抗冻性,改变植物生长小气候 1、低温锻炼。 2、抗寒抗冻锻炼 。 3、化学控制 。 生长延缓剂 AMO-1618、多效唑 广泛用于果树,使其矮化,促进花芽分化。 4、农业措施 。选育抗寒品种 ,加强茶树间管理,防止冻害发生。 5、合理施肥。- 1 - 5、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答: (1)人工春化,加速成花 如将萌动的冬小麦种子闷在罐中,放在 0~5℃低温下 40~50 天,可用于春天补种冬小麦;在育种工作中利用春化处理,可以在一年中培育 3~4 代冬性作物,加速育种进程;为了避免春季“倒春寒”对春小麦的低温伤害,可对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适当晚播,使之在缩短生育期的情况下正常成熟;春小麦经低温处理后,可早熟 5~10 天,既可避免不良的气候(如干热风)的影响,又有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2)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若将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控制花期 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可贮藏在高温下使其不通过春化(如当归),或在春季种植前用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如洋葱),可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6、 什么是根冠比?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根冠比?答:1.根冠比的概念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R/T)来衡量。所谓根冠比是指植物地 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 与地下部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 有变化。 2.影响根冠比的因素 (1)土壤水分 土壤中常有一定的可用水,所以根系相对不易缺水。而地上部分则依靠 根系供给水分,又因枝叶大量蒸腾,所以地上部水分容易亏缺。因而土壤水分不足对地上 部分的影响比对根系的影响更大,使根冠比增大。反之,若土壤水分过多,氧气含量减少, 则不利于根系的活动与生长,使根冠比减少。 (2)光照 在一定范围内,光强提高则光合产物增多,这对根与冠的生长都有利。但在 强光下,空气中相对湿度下降,植株地上部蒸腾增加,组织中水势下降,茎叶的生长易受 到抑制,因而使根冠比增大;光照不足时,向下输送的光合产物减少,影响根部生长,而 对地上部分的生长相对影响较小,所以根冠比降低。 (3)矿质营养 不同营养元素或不同的营养水平,对根冠比的影响有所不同。氮素少时, 首先满足根的生长,运到冠部的氮素就少,使根冠比增大;氮素充足时,大部分氮素与光 合产物用于枝叶生长,供应根部的数量相对较少,根冠比降低。磷、钾肥有调节碳水化合 物转化和运输的作用,可促进光合产物向根和贮藏器官的转移,通常能增加根冠比 . (4)温度通常根部的活动与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比地上部分低些,故在气温低的秋末至 早春,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处于停滞期时,根系仍有生长,根冠比因而加大;但当气温升 高,地上部分生长加快时,根冠比就下降。 (5)修剪与整枝 修剪与整枝去除了部分枝叶和芽,当时效应是增加了根冠比。然而其 后效应是减少根冠比。这是因为修剪和整枝刺激了侧芽和侧枝的生长,使大部分光合产物 或贮藏物用于新梢生长,削弱了对根系的供应。另一方面,因地上部分减少,留下的叶与 芽从根系得到的水分和矿质(特别是氮素)的供应相应地增加,因此地上部分生长要优于地 下部分的生长。 (6)中耕与移栽中耕引起部分断根,降低了根冠比,并暂时抑制了地上部分的生长。 但由于断根后地上部分对根系的供应相对增加,土壤又疏松通气,这样为根系生长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侧根与新根的生长,因此,其后效应是增加根冠比。 (7)生长调节剂 三碘苯甲酸、整形素、矮壮素、缩节胺等生长抑制剂或生长延缓剂对 茎的顶端或亚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有抑制作用,使节间变短,可增大植物的根冠比。-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