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2013

发布时间:2025-09-07 08:09:13浏览次数:25
2013 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 120 分)第Ⅰ卷 (选择题 30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蓦然 拮据(jié) 与日俱增 栩栩如生(xǔ)B.愧怍 秀颀(qí) 鸦雀无声 眼花缭乱(liáo)C.浮燥 尴尬(ɡǎn) 莫明其妙 屏气凝神(pínɡ)D.匮乏 濡染(rú) 众目睽睽 稍纵即逝(shì)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   ,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   。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   ,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安身立命。ÂA.丰富 自强不息 财富   B.富裕 坚强不屈 财富C.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丰富 坚强不屈 财宝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B.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随着直饮水设备和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环保、健康的直饮水会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4.将“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隐心,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A)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B)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颐养情志、寄托理想。(C)陶渊明就有过“贫富常交战”的切身感受,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D)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其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5—7 题。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塑具有不同的风格。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形,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 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注]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改写。5.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7.同学们要排练一出以清朝为背景的课本剧,大家为剧中的道具——“狮子雕塑”的设计出主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小华说:“让狮子的嘴张大一些,让它的牙齿尖一点,露出来。”B.小鹏说:“设计得酷一点,让它头上的卷毛夸张一些,不那么写实。”C.小莉说:“这个狮子呀,给它打扮一下,最好镶嵌一些宝石。”D.小燕说:“别忘了,还要在它的脖子上配个铃铛。”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①。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 , 吏执以 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詟②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版)[注] ①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②詟:zhé,恐惧。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C.何足为异          足:值得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A.吾欲之南海B.属予作文以记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公与之乘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第Ⅱ卷 (非选择题 90 分)四、(14 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译文:Â12.填空。(共 10 分,每空 2 分)(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Â(2)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Â(3)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Â(4)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中的“汗青”指的是 ,该句表现了诗人     。Â五、(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① 1980 年,我在一所 20 世纪早期创立的大学读中文系。大学的主楼是法国人设计的,位于一座小山的山顶。我们的教学楼,有着希腊式的圆柱和巴洛克风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包括落日和新月。那时候青年知识分子谈论最多的就是未来,我们都是未来主义者。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这个未来正是在我们曾经历过的“文革”的黑暗里逐渐清晰起来的,“文革”那噩梦般的记忆让人不忍回首。在那个年代,最得人心的口号就是“面向现代化”,人们渴望借此获得光明,得到拯救。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道:“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②记得有一天我和一群同学看“世界杯“直播,比赛之前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一个东京大街被小汽车堵塞的镜头,大家发出了一阵惊讶羡慕的欢呼声。散场时,我们在路灯昏暗的街道上走着,憧憬着未来。如果说 , 未来曾经虚无缥缈 , 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 , 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 , 正从大 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 ③如今,中国的街道已经跟我们在那个夜晚见到的大街一模一样,我们已经置身未来。未来就这么简单,让历史、故乡、记忆全部成为废墟。未来清楚、明白、实际得令人厌倦,令人惧怕,令人无奈。④未来不过是技术、物品、消费水平一次次的更新换代,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而且是无休无止地更快、更宽、更长、更……这种物质世界的焕然一新几乎波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被升级换代了,而且正在次第进入新一轮升级换代。这个未来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⑤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如今正在全面侵占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煳味、馊味。空气中到处悬浮着细小的颗粒物,雾霾让我们无法自由地呼吸。我们曾经憧憬的未来,如今正在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废料、工业污染带来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毒化,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未来让我们无法安全地生存。⑥这个未来,就是我们几十年前欢呼的那一个吗?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为之举手鼓掌。如果这个未来终于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那么每个人都难辞其咎。曾几何时,金钱和速度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使我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对物质的全民性的狂热追求,使我们的头脑没有为精神世界留下任何空间。我们的传统道德、精神家园已经被未来的推土机清除殆尽。我们只剩下一种知道结果却无法改变的无奈。⑦幸运的是,我们还在使用已经使用了五千年之久的汉语。这种农耕文明创造 的语言沉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曾养育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引领我们前行。应该让历史创造未来,而不是让未来自己去创造未来。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任何力量都将无法驾驭。⑧我们曾经感叹“天地有大美”、“世界美如斯”,这一美好历史还在我们的记忆里,还在我们的语言中。趁着还能记得汉字的这会儿,我们应该重新想想:我们从哪里来,要去何处?如今这个未来真的是我们向往的吗?[注] 基于命题的需要根据于坚作品改写。13.在那个年代,“我们”为什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请依据第①段内容作简要概括。(4 分)答:14.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巧妙地表达出“我们”当时的心情的。(4 分)如果说,未来曾经虚无缥缈,只是一些标语口号的话,那个夜晚我们感到未来长出了双脚,正从大地上走过来——我们盼望着推土机。答:15.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已置身其中的“未来”像一匹野马?请依据④—⑥段内容分条作答。(6 分)答:16.作者在反思“未来”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4 分)答:六、(8 分) 根据要求完成 17—19 题。在全国各地打造“城市形象”的背景下,武汉市积极投入其中。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武汉的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你们小组确定的选题为“武汉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现在准备开始搜集资料,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查项目。(2 分)答: 18.下面是某小组在调查武汉市的交通现状时整理的资料,请你充分利用下面图表包含的信息,针对影响市民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用简明的语言为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建议。(4 分)资料一:影响市民快捷出行因素的调查 资料二:解决交通问题措施的调查项 目 比 率(%)硬 件加快地铁及环线建设的进程24.09增加便民自行车的投放数量13.42增加公交车的数量 4.01增加出租车的数量 5.45其他措施 3.03软 件规范出租车服务的管理 16.58科学规划公交线路站点 8.6规范便民自行车的管理 4.04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16.48其他措施 4.3答:19.在“维护交通秩序,提升武汉形象”的活动中,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学校附近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当绿灯已转为红灯时,一个阿姨牵着孩子准备横穿马路,你认为这样做既不文明又很危险,就拦住这位阿姨说:“ 。”Â阿姨听完后微微一笑,停了下来。(2 分)七、(50 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请以“看见”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 C “燥”应为“躁”,“尴”应读“gān”,“屏”应读“bǐng”。2.答案 A 第一空可根据下文的对应词语“单调”来选择其反义词;“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坚强不屈”的意思是“坚韧、刚毅,毫不屈服”,一般指面对恶势力、强权时候的态度;“财宝”一般指物质方面的财富珍宝,精神方面要用“财富”。3.答案 D 第二个分句主宾搭配不当,可通过提取主干来辨析,“刻文……成了……场所”搭配不当。4.答案 C 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文本的中心论点,理清其思路、层次;然后根据所缺句子中“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可知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能引出下文隐者对“富贵”的态度的阐述。据此可以断定应该放在陶渊明的事例之前。5.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前三项的概括都不全面,本文第⑥段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风格形成的原因。6.答案 B “宋代石狮……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有误,文中原句为“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那么威武有力了”。7.答案 B 从文中第⑤段可知:明清石狮子的形象更写实,而 B 项中“不那么写实”不符合历史风格。8.答案 B 此处的“轻”应是“轻视”之意。9.答案 C 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A 句中是动词,有“去、到、往”的意思。B 句中是代词,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D 句中也是代词,代曹刿。10.答案 D 简单疏通文意,文中结尾解释了王旦推荐李及的原因: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11.答案 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二是关键词翻译准确。本句的第一个分句是一个长句,首先要反复诵读,划清节奏,然后再着手逐字翻译,关键词是“会”“掣”“执”“以”;同时要注意第一个分句中的“于市”是后置的状语,翻译时要放回原位,第二个分句省略了“执”和“以”的宾语,要补上。  [参考译文]宋朝人曹玮(字宝臣)在关中已经很久,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真宗问王旦:“有谁可以代替曹玮的?”王旦推荐李及,获得批准。众臣中有人疑虑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不是防守边塞的人才。韩亿将这些疑虑告诉王旦,王旦也不说话。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正好有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有关官吏将他逮捕,来报告李及。李及正坐着看书,命人将士兵带上前来稍加审问,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将他交给官吏,立即下令将其处死,然后继续看书。从此之后,边将、官吏都对李及非常畏服。不久,这件事传到京师,韩亿听到了,又来见王旦,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并称赞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着说:“士卒做强盗,主将予以处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赞扬?我用李及,不是基于这个原因。曹玮治理秦州已经七年,连羌人都畏惧心服,他治理边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别人去接替,一定会自恃聪明,改变作风,败坏曹玮已经取得的政绩。这是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模而已。”韩亿听了,更加叹服王旦的见识。 12.答案 (1)烈士暮年 (2)只有香如故 (3)先天下之忧而忧 (4)第一空:语意与“史册”相近即可。第二空围绕着诗人在此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内容切合诗句的解读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能力。默写古诗文名句,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同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也不能错字、漏字。13.答案 (1)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文革的黑暗(噩梦)。(2)未来能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获得拯救。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把握能力。细读第①段,找出关键句子概括作答。如“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这个未来正是在“文革”的黑暗里清晰起来的,只有未来才能彻底摆脱“文革”的漫长噩梦。14.答案 此题从文字表达中有特色的部分入手进行分析,分析与结论相匹配,言之成理即可。(示例 1)“未来长出了双脚”写出了那个曾经缥缈的“未来”变得实在可感,“正从大地上走过来”写出了“未来”越来越清晰的状态,表达了“我们”的欣喜之情。(示例 2)“我们盼望着推土机”这句话中“推土机”指的是创造未来的行动,表达了“我们”为了未来的早日到来渴望行动起来的急切心情。解析 抓住题干中“如何巧妙地”和“‘我们’当时的心情”这两点,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去组织答案。本句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为形象生动,要理解“未来长出了双脚”与“推土机”的真正含义。评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有一定难度。15.答案 要点:(1)这个未来只有物质世界的发展,而且其速度越来越快,让我们无法控制。(2)这个未来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让我们无法生存。(3)这个未来缺失精神世界,让我们无可奈何。解析 细读第④到第⑥段,找出相关语句,比如“(未来)不过是摩天大楼里的电梯速度更快,高速公路更长、更宽……”“这个未来已经不能被拒绝了,不再是我们奔向它,而是它裹挟着我们呼啸前进——未来的快车已经没有刹车了”“我们曾经无限向往的未来,如今正在全面侵占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出某种橡胶轮胎和汽车废气混合而成的煳味、馊味”“我们的传统道德、精神家园已经被未来的推土机清除殆尽”等,概括作答即可。16.答案 围绕真正向往的未来“是怎样的”和“如何获得”两点回答。(示例)(1)希望我们创造的未来不只是追求物质世界的发展,更要有精神世界的引领。(2)希望我们从历史(或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中找回我们的传统道德(精神世界)来引领我们去创造未来。解析 整体把握文本,最不应该忽视的是文章的题目,“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这一题目本身就表达了作者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忧虑。什么是“没有历史的未来”?“野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把它比作一匹“野马”?是否传递着作者的某种忧虑?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提炼出作者最想表达的愿望,也就是全文的主旨。 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难度较大。17.答案 此题围绕“公共场所”或“卫生状况”做分解,言之成理即可。(示例 1)电影院的卫生状况(示例 2)公园的垃圾回收情况(示例 3)购物广场的保洁状况解析 要求是具体的调查项目,实际上也是问“公共场所”包含哪些场所,相应场所存在的卫生状况。18.答案 此题针对“影响快捷出行的主要因素——道路拥堵”,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提建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 1)加快地铁及环线建设的进程。(示例 2)多投放便民自行车。(示例 3)规范出租车管理。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筛选能力,首先要从图表中找出集中反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19.答案 此题围绕“文明过马路”和“闯红灯的危害”得体地劝说,言之成理即可。(示例)阿姨,‘红灯停,绿灯行’,请您给孩子们做好榜样解析 首先要注意话语中包含“闯红灯很危险”和“闯红灯不文明”两层意思;其次用语要委婉,要礼貌、得体。20.[写作指导]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动词“看见”,但是命题者也给了一段材料:“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命题内容强调关注现实生活,可引导考生从人、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入手,选择自己熟悉的切入点,如亲情、友情、幸福、传统、礼仪、道德和环境等,围绕“我们看什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看见”“看见了会怎样”等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可以以小见大,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的探究和多元思考,命题者为考生写作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开放有度,探究可控。 首先,在审题扣题上作出努力。包括读懂导语,认真分析导语关键词——“看”与“看见”,命题者为我们呈现出用眼睛看和用头脑与灵魂看见两种境界,而命题者给出的主题是“看见”,这说明有人只会看,而不会用心去看见,对此我们的文章应该将此明示出来,以此作为背景或“靶子”,增强文章表达的针对性。其次,在选材上打开思路。此文题看似很有话说,但是考生由于对生活不够留心,面对此题,要选取新颖、切题、有深度的材料很难,甚至会走入误区,而不能扣住如何看见这一主题,写出人们之所为,写出其为何而为。所以考生要静下心来,抓住主题回忆生活中的点滴,从“看见”的行为入手,选取可用素材。比如可以以很多同学忽视家人的关爱为例,找到用心看见的反面例子,也可以从柴静的“看见”的故事中找到正面的素材,在人们对待“看”的不同做法和心理对比中阐释主题。第三,在文体选择上找对方向。根据考生们的写作习惯,在文体选择上,最好写议论文或散文。写议论文,在“用头脑和灵魂看见”这个观点下,或确立 2~3 个分论点,或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文章中规中矩,容易得高分;写散文,若能确立主线,打开视野,选出合乎主题的材料,倾注真情,文章也可打动人心。[优秀例文]看 见曾经有一个以“哭”与“笑”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认为笑比哭好,反方则认为哭比笑好。对于这个辩论赛,我的观点一直立足于前者,更何况雨果都说了:“微笑是阳光。”是啊,微笑是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表情,生活少不了微笑。可如今,我却发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生活日益方便快捷的时代,人们的笑容也随之一点一点“收敛”了。城市中,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繁华与热闹。在这么现代化的都市里,人们的生活是美好富足的,那么脸上应该少不了轻松和微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街小巷,迎面而来的脸上写满了忧郁、难过、愤怒、焦躁……接待宾客时脸上的笑容多么僵硬,坐在车上的人们不会对彼此不熟悉的人多一句“你好”,多一个微笑。时代前进得太快了,快得忘掉了“礼仪”,快得使人们忘却了怎样微笑。即使人们有再发达的头脑、再先进的科技,也创造不出最真诚的微笑。人类啊,笑一笑吧,我想看见你的笑!转眼看看乡下,虽然房屋简陋,生活贫穷,可是,每当夜晚,大人们总是三五成群,聊家常、话农桑;孩子们你追我赶,捉蚂蚱、寻泥鳅。哪一个脸上不挂着幸福的笑容啊!他们虽然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精神食粮却十分充实。他们坦率真诚、知足常乐,笑着播种,笑着农耕,笑着收割…… 城市中的人们啊,快乐幸福无关财产,无关地位,无关贵贱,只需要用心去体验生活,用心去接纳他人,用心去做你的工作。唇角微提,眼眉稍弯,在脸上印一个最真诚的微笑。生活少不了微笑!人类啊,笑一笑吧,我想看见你的笑![点评] 本文的作者有感于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以及工作重压下逐渐失去笑容这一现象,提出了“生活不能没有微笑”的观点,真诚的呼唤:“人类啊,笑一笑吧,我想看见你的笑!”取材当下,能激发很多人的情感共鸣,就其取材来说,是成功的。“看见”只是一个动词,可以看见的事物有很多,如果泛泛而谈,势必流于平庸。作者很巧妙地添加了“看见”的宾语“微笑”,仿佛攥紧了拳头,集中了力量,使得论述更为有力。文章从一个辩论赛的论题引出作者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微笑逐渐从都市人脸上消失的社会原因,然后笔锋一转,写物质条件不够优越的农人反而是那么的快乐满足,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快乐的根源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用心去生活,去接纳他人,去工作,微笑源于内心。纵观全文,论点明确,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对比手法也使用得当,所以本文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议论文。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