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
发布时间:2023-08-04 00:08:23浏览次数: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C2.金融资本是()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融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的资本形态.B.银行垄断资本.C.工业垄断资本.D.一般的资本.[答案]:A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质[答案]:C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B.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答案]:A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答案]:A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答案]:D第 1 页(共 6 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A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C1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答案]:C11.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消灭竞争.B.垄断产生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C.竞争减弱.D.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更加剧烈,更加深刻,更带有破坏性.[答案]:D12.跨国公司是()A.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B.国际卡特尔.C.在流通领域结成的国际垄断同盟.D.新科技革命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答案]:D13.资本输出的基础是()A.大量的过剩资本第 2 页(共 6 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B.垄断.C.许多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瓦解,并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D.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答案]:B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答案]:A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答案]:C1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答案]:B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答案]:C1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答案]:B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第 3 页(共 6 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答案]:A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B.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D21.生产关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者的分工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答案]:B22.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B.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政府组织部门C.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答案]:D2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答案]:C2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答案]:D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答案]:C第 4 页(共 6 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矛盾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答案]:A27.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答案]:A28.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积聚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C.资本集中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答案]:B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答案]:C3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答案]:B二.简答题1.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答案]:150 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虽有曲折,但基本上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特别是二战以后,更是这样.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惊呼:时间不是我们的朋友.然而,到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曲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人低谷,危机重重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的变第 5 页(共 6 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化.面对这一现象,两个必然还是否成立?回答是肯定的,这仍然取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两种制度,两种运动进行现实较量所产生的历史现象,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现实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每一次自我调节,都使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社会生产力的发挥则可能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带来某种炫耀的资本;现实中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失误,同样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暂时受阻无疑会使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蒙受尘垢.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上述两种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两个必然的实现进程不是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但是,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却是另一种形式.什么是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呢?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挥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成熟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从世界历史性的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同步的渐进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挥一分,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成熟一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挥,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就越是趋于成熟;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之日,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完全成熟之时,当然也就是两个必然全面实现之秋.这就告诉我们,同世界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的演进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大尺度的历史时代.至少从 1825 年欧洲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那时起,一直到两个必然彻底实现之日止,都属于这个历史过程.在这个大时代里,无论历史演进的箭头发生怎样的偏斜,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站在这样的历史制高点上看去,当前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这点儿变化,就实在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是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一个插曲;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无非是把两个必然实现的进程推进了一步.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