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145]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答案

发布时间:2023-06-30 10:06:43浏览次数: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当代中国公共政策【0145】A 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15 分/题,选择其中五个题目作答)1.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形式有哪些?答:1 中国共产党:a 直接形式;b 间接形式 2 人民代表大会:a 宪法;b 基本法;c 其它法律;d,地方性法规;e人大决定 3 国家行政机关: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 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4 国家审判机关:司法机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设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2.公共政策的作用是什么?答:(1)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也就是说,政策给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的、漫无目的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目标有序前进。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而所谓治理,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控制。而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导向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具有积极性管制:激励某种行为。3.目标群体抗拒政策的起因有哪些?答:1、政策社会化程度不够。“政策社会化”与“政策的社会化”不同,后者指的是“政策以社会为本位的趋势”;而前者是指人在政策方面的社会化,是社会学中所说的个人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即每个社会成员通过家庭、学校教育、大众传播媒介和自己的社会实践逐渐掌握特定的政策观念,培养政策行为的基本模式,形成对国家、政党、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及社会制度的认识,从而适应特定社会政策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如果不能在潜移默化的政策社会化过程中树立起拥护、支持和体谅现行社会政策的倾向,就会出现政策抗拒。2、对政策合理性的看法不一致。政策的创制和实施既要合法,又要合理,政策要符合道德伦理,具有基于平等、公正的道德征服力。如果社会公众认为一项政策的创制和实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那么,不管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如何宣传和要求人们认同和遵守政策,人们在内心也不会倾向于认同它,这种认同障碍常常促使人们去违背这项政策。尽管政策执行者对于不服从者和违背政策的人都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人们也可能为了避免惩罚而暂时服从政策。3、指望“搭便车”的心理。社会公众常常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权衡遵守与不遵守政策所能得到的利益与损失或者所获利益与所付代价(即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的差额之后,才决定是否认同和遵守该项政策。“搭便车”就是由利益成本衡量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接受心理,体现在政策认同障碍中就是“谁都想从遵守政策中得到利益,谁都不愿为遵守政策付出代价”。但是,在人们总要估量得失才决定是否遵守一项政策的地方,社会稳定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大多数政策的实施必然有益于一些人,而同时不利于另外一些人,这是极为显而易见的。4、出于契约式的利益或信用不牢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实际上是个人和社会、国家相互订立的一种契约,通过这种“契约”,当事人各方既可以得到某些权利(权力)和利益,也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否则相应的权利(权力)和利益也难以实现。即使一时逃避义务和责任也能得到权利(权力)和利益,但行为人的社会信用却会因此而丧失,从而不利于日后的合作和后续利益的实现。有鉴于此,社会公众有时根据利益成本分析本不愿服从某项政策,但他们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认为该项政策总体上是合理的,从而认同和遵守该项政策。反之,如果这种契约式的利益关系并不牢固,政府总是失信于民,所有的政策利益都变得不可预期,那么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用就会动摇,公众对政策就会失去信任,产生怀疑和排斥,从而出现认同障碍。(5)心理承受力超限。公众对政策的心理承受力和政策变化的幅度。如果政策变化的幅度过大,人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时难以适应和接受,那-1- 么政策执行的阻力就会加大。-2- 4.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哪些?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5.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包括什么?答: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去解释合法性这一概念。政策合法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1)合法的决策主体。决策组织的组建及其享有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授予的。(a)管理职能。(b)机构设置。(c)人员组合。(d)权责体系。(e)组织经费。(f)运行规则。2)合法的政策程序。程序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是规范决策组织行为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程序作保证,公共政策的制定就很有可能演变成随机性行为。3)政策的法律化。所谓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6.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答: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1)政策受益者;(2)政策制定者;(3)政策执行者。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又使人们在解释政策失败时,常常倾向于从环境因素中去寻找原因,而不愿检讨政策本身的失误。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2)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3. 行政机关的联盟。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4. 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结更为困难5. 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考虑终止某项政策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因此 ,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6. 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西方国家称社会舆论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种权力”。如果某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无疑会受到极强的阻力。7. 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一是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本。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但没有得到回报,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二、论述题(共 2 题,25 分/题,选择其中一个题目作答)2.阐述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答:政策执行是指执行主体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必要的政策资源政策目标无论多么明确,政策规划无论多么精细,政策方案无论多么具体,但如果负责 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们缺乏足够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执行的结果就不可能达到政策规定 的要求,就不可能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适量的资源是成就 政策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资源:经费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性物质资源,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 不行的。政策执行需要有经费方面的保证。但一定不要以为花了钱就能办成事,更不是多投 入就会多产出,政策执行中还有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2.人力资源:执行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员保证是政策执行的必要前提。但人力资源 的利用是讲求效率的,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 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本该一两个人做的工作,却偏偏让一群人来干,如果能把事情做好,那 才是怪事呢!政策实践中,我们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办好,并不是因为管事的人太少,而恰恰 是因为负责的人太多的缘故。 3.信息-3- 资源:信息同样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变量。政策执行人员不仅需要具备 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收集了一大堆信息,而不加以分类整 理,不进行分析判断,不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有再全面、再丰富的信息也是白 4、权威资源:权威乃是执行工作任务的权力来源,它作为政策执行的一种特殊资源,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