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考试[049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7 13:07:24浏览次数:47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049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在下列题目中选择任意 2 个题目作答,需展开陈述(每题 50 分)1.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它是三级管理的课程。2.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及其发挥。答:(一)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般作用(1)、知识传授者(2)、学习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中一个飞跃与突变。(3)、合作者与引导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是一个师生参与、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4)、资源开发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教师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做一个开拓者的机遇。作为建设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有:开发资源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隐性与显性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既是课程的开发研制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评价者,实现了角色职能的统一;此外教师又是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已由“教学设计”转向“教学环境设计”,强调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互动性。(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作用(1)、激发、维持和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2)、科学方法的引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杜绝和避免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的做法。其次要指导学生在理性思考下主动探究,而不是在好奇心支配下的盲目实践。(3)、专业知识的支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途径寻找进行专题研究所需的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帮助他们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解决研究专题中的问题。(4)、协调和组织管理。需要教师在各种资源间作以协调,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但也不是监视或督查,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自主管理体系,提倡学生自律,引导学生在文明、安全、有序、科学的理念下开展自主性学习。3.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学生扮演的角色。答:(1)学生是问题发现者和探索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逻辑起点。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自- 1 - 然世界的问题为核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展开。当然如果更确切地讲,应该不是围绕学生发现问题,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世界和兴趣自己发现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研究。(2)学生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建构者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学生在考虑“学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怎样学”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权威,而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性很强的课程,有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研究不可能完全沿着设计者的预设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从这些方面来看,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建构者。(3)学生是活动的实践者和体验者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的"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操作、考察、实验或调查”等直接进入现实生活,在探究和研究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身临其景,在亲自经历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反思。(4)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和自我的超越者毋庸质疑,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够自主学习。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把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既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与学校之外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之中”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4.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答: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反馈与指引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良好的评价能够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其评价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了做到有效地评价我们要做到评价理念明确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评价指标详细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围绕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讲,要坚持以下几点:(一)发展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性评价,它应贯穿在整个主题活动过程中。师生在共同选定主题活动后,确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学习评价同时就围绕着教育目标开始了。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的整体化是在评价中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统整,然后贯彻到活动进行过程中。发展性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注重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的发展性不仅表现在促进学生价值观、情感的形成上,而且表现在社会性发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上,- 2 - 使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潜能得到更深的挖掘。(二)多元性。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学生、教师、学者、专家或家长,涉及面相当广。第二,评价内容多样化。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很容易只把学生活动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全部内容。但是实质上,从不同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很广泛。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看,分为活动设计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评价。从实践活动结果而论,可以分为学生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学校整体发展评价、课程发展评价。从方法论意义上讲,可以分为评价手段和工具的质量评价、评价者的评价。第三,评价标准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均具有多元性,评价的价值和标准相对的也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三)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认为学习成果不在于学习的结果和获得的知识、能力水平,而是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探究愿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重视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对活动的结果做出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对活动的过程做出评价。(四)主体性每个学生由于在心理、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要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基于学生原有学习水平,而非学习结果。第二,突出自我评价,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小组内对自己的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的表现性学习评价。表现性学习评价是一种反映学生整体学习成就的评价方式,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作品,使评价建立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上。因此,在对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时,要坚持以下几种取向:(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取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的,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校外的专家、行政部门的督学、学校管理者,也可以是教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从各自的背景、需要和立场出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以便提出更全面的建议。这些评价应做到有机结合,形成评价的“共识”与“互识”。(二)、评价过程的生成取向评价过程的生成取向强调的是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主体间性”的关系,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对话与协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评价的标准应挣脱评价者预设的评价标准的藩篱,即评价标准不是固定的,在评价开始前只能是个大致的标准,随着评价的展开,评价标准也应作动态的调整。生成取向的评价体现了一种动态的评价思想。(三)、评价对象的“全景”取向与学生为本取向- 3 - 评价对象的“全景”取向强调的是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评价,即既要评价课程设计评价又要评价课程实施,既要评价对教师又要评价学生。总之, “全景”取向的目的是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全面评价,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评价。评价对象的学生为本取向是指课程评价的终极标准是学生、终极目的为了学生,课程评价对象的核心也是学生。即整个评价是始终要围绕学生,把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与中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5.评析观点: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答:正确。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上所述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