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儿童心理学》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6 11:11:08浏览次数:190024《儿童心理学》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儿童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人类心理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种系心理的演变到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共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主要是介绍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命全程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其中着重论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这一发展阶段中的心理变化特点。《儿童心理学》考试是闭卷考试,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题型的构成如下所示:1、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还可以借助以下方法,比如排除法、倒推法、相互矛盾法等。2、名词解释: 答题技巧: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个概念出现于课程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只有抓住了该概念所属的范畴 ,那么就不会出现答题方向性的错误了。一旦知道这个概念是属于哪个范畴,那么就可以围绕这一范畴对其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回顾,进而概括出主要的内容或观点即可。至于对具体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则需要看个人平时下的功夫和概括能力了。3、简答题: 答题技巧: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简答题不同于论述题。简答题并不需要对内容进行具体而详细地阐述,只需要简明扼要地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即可。同时,在解答过程中,最好对所述内容进行分纲列条,这样既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而且显得做答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这样自然能够拿高分。此外,由于阅卷的工作量相当大,阅卷者不免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这样逐条分点进行做答,可以使阅卷者在短时间内抓住你做答内容的重点,有时甚至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条目来给出该题的得分。4、论述题: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 ,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第二部分 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绪论1. 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2. 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1
3. 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4.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 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7. 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8. 婴儿的动作最早发生于新生儿期。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行走动作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主要有预先成熟说、可能成熟说、诱导论与助长论这几种观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9. 关于言语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巴甫洛夫的强化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阿尔波特的模仿说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学说(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10. 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问题,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与社会化言语相对立的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表现;维果斯基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社会性的言语,而不是什么自我中心的表现。是思维的有声表现,是一种言语的自我调节的机能。(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11. 气质的定义: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较为明显且稳定的个人特征。关于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布雷泽尔顿的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情绪性2
活动性、社交性和冲动性)以及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2. 依恋的定义:婴儿与母亲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情感联结,即母婴依恋。鲍尔比和艾斯沃斯认为依恋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以及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艾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法研究认为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13. 婴儿的气质特点表现为气质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14. 关于游戏的几种主要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彪勒的机能快乐说、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精神分析理论则认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认知动力说认为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学习理论则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15. 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词汇的发展,语法的掌握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形象性占主导,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皮亚杰用“三座山实验”研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即属于前运算阶段。(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16. 社会化的定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皮亚杰用临床谈话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认为是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的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的定义。(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17. 守恒:这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18. 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的作用。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9.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20. 学习障碍的定义: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本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症状表现主要有: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品行障碍。产生的可能原因有:胎儿期以及出生前后的轻度损伤;脑功能发育迟缓的遗传素质假说;轻度脑功能失调的生物学假设。(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1. 角色采择的定义: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观点、社会-信息角色采择、自我反省角色采择、相互性角色采择、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2. 小学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特点:水平):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与权威的要求;水平 1: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水平 2(9 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3
可以是被迫的。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23.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主要是: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常见题型:论述题)24.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其思维品质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创造性和批判性增强;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初中生个性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我意识的再次高涨;普遍存在着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等。总之,可以概括为不平衡性和偏执性(常见题型:简答题、论述题)。25.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进入成熟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自我意识中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地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自尊心较强以及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常见题型:简答题或论述题)。第九章、第十章26. 成年人思维发展特点: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具体包括: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在成年初期的后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性思维,最佳年龄区为 25—45岁(常见题型:简答题)。第三部分 重点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以普莱尔 1882 年发表( )为标志。 A《一个婴儿的传略》 B《儿童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儿童心理之研究》2、霍尔在理论上运用( )来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A 白板说 B 成熟势力说 C 格式塔 D 复演说3、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心理发展的动力理论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C 生物进化论 D 遗传决定论4、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以 1882 年法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A 鲍得温 B 皮亚杰 C 普莱尔 D 弗洛伊德5、大脑的( )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A 重量 B 体积 C 髓鞘化程度 D 形状6、关于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一般认为在( ) A 3 岁 B 4 岁 C 5 岁 D 6 岁4
7、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最早出现于( )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期 D 少年期 8、主张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本能在儿童身上的重演的是( ) A 皮亚杰 B 格罗斯 C 霍尔 D 弗洛伊德 9、“三座山测验”是用来证明儿童思维的( )A 具体性 B 不可逆性 C 自我中心性 D 刻板性10、幼儿期是儿童( )发展的关键期。A 感知觉 B 记忆 C 思维 D 口语二、 名词解释1、回避型依恋 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关键期4、成熟 5、亲社会行为6、发展任务7、假装游戏三、 简答题1、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 简述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四、 论述题1、请结合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影响人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试依据幼儿(3-6 岁)的心理特点,说明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以及这一原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 习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B 2、D 3、B 4、C 5、C 6、C 7、A 8、C 9、C 10、D 二、 名词解释1、回避型依恋亲自依恋中的一种。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再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现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表示忽视而不是高兴。这个类型的婴儿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这类婴儿约占百分之二十。回避型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形式。2、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5
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去习惯化是指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个体不再对已经建立联系的事物形成稳定的反应,而是逐渐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的现象。随着去习惯化的形成,个体的兴趣等社会化能力得到提高。3、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 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到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叫做“印刻”。这段时间很短,叫做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 2-3 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消失。4、成熟 指由个体内部的(如遗传密码)时间表面非经验引起的身体和行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的成熟 ,与学习相对。生理成熟包括个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心理成熟指个体智力、语言、情绪和社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二者并未同步。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机体在生理上处于准备状态,即成熟时能容易地习得某种行为,在未达到成熟时,学习无效或事倍功半。良好的环境是个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5、亲社会行为指任何对他人有意的行为。通常包括友谊、同情心、助人为乐、利他主义等等。在利他行为背后,个体可能性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机,可以是大公无私的,也可以是想得到个人利益或报答某人。对亲社会行为的归因,各学派看法不一致。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可确保物种生存基因的天生特质,是人类本质的基本成分。R·特利威尔认为,只有互惠的利他行为才具有生态学基础。如双亲对后代的保护、个体间彼此的互助等。社会进化论则相反,D.T.坎贝尔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积淀下来的社会规范如互惠、社会公正、社会责任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经过观察学习和强化而习得的经验,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教化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6、发展任务:发展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个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其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特征。心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下,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了就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心理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 3 岁儿童左右的儿童的语言等发展是其主要任务。3-6 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体验并培养目标感、自主性、创造性等。动作、语言、思维等都有其发展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其关键期,某些心理能力错过关键期难以弥补,因此要重视各个时期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与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学校、学校、社会要制定合适的目标,共同推进儿童发展任务的实现。7、假装游戏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只是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三、 简答题1、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1)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6
(2)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着,这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也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3)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是,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4)同时,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幼儿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同伴或成人相处。2、 简述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答案要点】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强。(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表里一致,谦虚,热情,诚实等)仍然不多。(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四、 论述题 1、请结合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影响人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要点】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来解释。即四个关系: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1)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发展心理学理论,重视潜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2)行为主义者,不管是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都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发展的。华生承认人的心理结构来自于遗传,但他认为结构上的遗传并不能代表功能上的遗传,机体功能如何完全取决于环境。斯金纳更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和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他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他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教育和环境饿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一个过程。同时,他着重研究了教学与发展,尤其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思想。维果斯基还是智力发展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4)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他反对行为主义过分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到达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总之,人生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7
2、试依据幼儿(3-6 岁)的心理特点,说明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以及这一原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答案要点】答: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方面,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个体总是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先前的发展总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发展也为前面的发展做了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个体的心理发展在随着年龄,由童年、青少年、中年和老年逐渐的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差异,形成了各个阶段的独特结构,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幼儿(3-6 岁)的心理特点是:(1)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量相应增大,对信息的接受和编码方式也在不断改进,记忆的元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幼儿的思维是在婴儿时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以语言发展为前提逐渐发展起来的。( 2)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进入幼儿期后,儿童的品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儿童在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认同、同伴关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其发展是建立在婴儿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相对于个体其他阶段来说,幼儿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那么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需要重视这些特点,合理引导,正确地给以教育,促进发展。比如,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学活动中主要还是以直观具体的材料为主,同时可以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简单思维的练习,在这个过程只能中要充分利用语言反馈的作用。第五部分 课程复习建议儿童心理学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儿童(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即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以及成年人这几个发展阶段)心理的发展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各个发展阶段中个体的发展特点,即新生儿的发展特点、幼儿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具体的发展特点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理方面、认知方面、社会性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则是认知方面的发展,比如言语、思维的年龄发展特点;社会性方面则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一旦抓住了课程的主线,然后根据上面列出的各章节重点内容,结合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做一些必要的练习和记忆即可迅速有效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要点。希望在复习的时候能够结合网络上的课程导学资料,以考试指导中的内容为重点。如果有任何疑难问题,可在网上提交问题以便及时得到合理解决。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