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细胞
发布时间:2025-02-15 09:02:53浏览次数:20 考纲第二单元 细胞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物质是怎么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扩散)是否需由细胞提供能量 需 不需转运方向 逆电-化学势差 顺电-化学势差转运效果 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更大 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变小 (一)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转运物质:除 O2、CO2、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C 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Cl-『正确答案』C ——知识点整合——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 即:突触传递(细胞间兴奋传递) ↓ 即: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多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的特点: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 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多突触传递)电-化学-电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过程时间延搁 中枢延搁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易疲劳性 易疲劳性 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即:多突触传递。 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反射弧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正确答案』C 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单向传递 B.突触延搁 C.总和 D.不易疲劳 E.后发放『正确答案』D
特点: ①顺浓度差,不耗能; ②无需膜蛋白帮助; 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 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载体转运——载体蛋白 通道转运——通道蛋白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 ◇特点: (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例子:Na+、 K +、 Ca 2+等,经通道转运。 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
◇特点: (1)相对特异性; (2)无饱和性; (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4)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三)主动转运 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最典型的例子:“钠泵” 钠泵: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 ATP 酶】。
【Na+-K+依赖式 ATP 酶】——钠泵 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 +,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细胞内低 Na +能阻止细胞外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③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如为小肠和肾小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提供条件)。 ④ Na+和 K+的跨膜浓度梯度是细胞产生电活动的基础; ⑤钠泵对 Na+和 K +在数量上的不对等具有一定的生电效应,使膜发生一定程度的超极化。 4.主动转运的类型 (四)膜泡运输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吞噬作用 ※出胞:如递质释放; 激素分泌 ◎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
被转运的物质 跨膜转运方式膜蛋白耗能跨膜转运特点O2、CO2单纯扩散无需势能与浓度差正相关K+、Na+、Ca2+、Cl-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势能“启闭”功能 门控特性葡萄糖、氨基酸(血液中的 G/AA进细胞)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势能顺电-化学梯度Na+、K+、Ca2+原发性主动转运生物泵ATP供能逆电-化学梯度葡萄糖、氨基酸(肾、肠吸收G/AA)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体势能逆电-化学梯度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膜泡转运(出胞和入胞)细胞骨架ATP供能形成囊泡 葡萄糖跨膜转运的方式有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正确答案』C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是通过什么方式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作用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正确答案』E 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正确答案』B 细胞膜内外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 K+的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 Na+ - 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 ATP 的作用『正确答案』D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活动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二)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出力不讨好…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快刀斩乱麻、四两拨千斤” ◆Na+内流——兴奋——去极化 ◆Cl-内流——抑制——超极化 ◆其它情况—— 一律 K +外流 (1~2 题共用备选答案) A.K+ B.Na+ C.Ca2+ D.Cl- E.H+ 1.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2.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正确答案』D、B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 A.去极化局部电位 B.超极化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特性 D.突触后膜 Na+通透性增加所致 E.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正确答案』B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正确答案』B 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兴奋-收缩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