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8 09:07:09浏览次数:47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动物医学 课程名称【编号】: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0885】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 解释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 30.0 分) 1.卵胎生 卵胎生(又称伪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但其发育时所需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与母体没有物质交换关系,或只在胚胎发育的后期才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有很少营养的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生殖方式。2.中间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和成虫,其寄主不是同一个种时,则幼虫的寄主称为中间宿主或中间寄主。3.成熟前驱虫 指某些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在它未发育到性成熟前用药物驱除。优点有二:第一是减轻对宿主的损伤;第二是不可能繁殖后一代,从而减轻污染。 4.继发感染 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又称次发性感染。5.间接传播 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 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6.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二、问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2.3.4 小题每题 10.0 分,第 5.6 小题每题 15 分,共 70.0 分)1.捻转血矛线虫寄生部位在哪儿,有何形态特点? 答:病原为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胃虫寄生于羊的第四胃,是胃寄生虫中最大的一种。有时由于数目太多,也可在小肠内发现。雄虫长 10~20mm,为浅红色。雌虫长 18~30mm,从体表可见红白两色相扭缠,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红色为充满血液的消化管 ,白色为生殖管,因此有些群众称之为“麻花虫”。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拇指状阴门盖。 虫卵呈卵圆形,为淡黄色,长为 75~95μn,宽 40~50μm,初排出的卵中有 24个以上的卵细胞。2.简述鸡新城疫的主要症状。- 1 -
答:(1)症状:呼吸困难、下痢,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产蛋量和蛋品质下降,有的鸡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的麻痹、观星状。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 100%(2)病理变化:腺胃乳头出血或溃疡;十二指肠和泄殖腔充血出血,病程长可见肠道粘膜枣核状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甚至形成溃疡: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蛋鸡输卵管和卵泡充血、出血;心冠和腹腔脂肪出血 3.鸡球虫的生活史分为几个阶段?简述鸡球虫对鸡危害最大是哪个阶段?答:艾美尔科球虫是单宿主性寄生虫,生活史属直接发育,完成其生活史需在宿主体内和外界环境经过球虫的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在宿主体内进行的生殖,称之为内生性发育,包括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两个阶段;在外界环境进行的生殖,称为外生性发育,即完成孢子生殖阶段。① 裂体生殖当鸡通过饲料或饮水摄入孢子化卵囊,卵囊在胃肠道发生脱囊而释出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变为滋养体,滋养体迅速长大,虫体行裂体生殖,一般在感染后的第 3 天,第一代裂殖体出现,裂殖体内约 900 个裂殖子,裂殖子成熟后,破坏寄生的肠上皮细胞被,释放出的第一代裂殖子,裂殖子侵入相邻肠上皮细胞重复进行裂体生殖,形成第二代裂殖体和裂殖子。② 配子生殖一般而言,球虫的裂体生殖具有自限性,球虫经 2~3 次裂体生殖后,所产生的裂殖子大部分可能转为雌性(大)配子母细胞,然后长为雌(大)配子;一些发育为雄性(小)配子母细胞,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雄(小)配子,小配子与大配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形成一层被膜即为卵囊,卵囊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③ 孢子生殖当排出的卵囊在外界环境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约 24~72 小时),卵囊内的原生质发育成四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 2 个子孢子,这种孢子化卵囊具有感染性。4.写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答: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并由他们传给人和其他家畜。各种动物的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临床上主要以流产,生殖器和胎膜发炎,不育及各种组织局部病状为特征。5. 某生猪养殖场猪肺虫发病严重,请根据猪肺虫生活史,制订出该猪场猪肺虫病的综合防治计划。 答:蚯蚓是猪肺虫的中间宿主,猪因吞食其而感染。① 猪场保持干燥,猪舍运动场应铺水泥地,防蚯蚓生存繁殖。② 粪便堆积发酵③ 预防性驱虫④ 地面消毒6. 某鸡场 70 日龄蛋鸡 5000 只,由于气候突变引起发病。部分鸡出现流鼻液,打喷嚏,眼结膜发红,咳嗽,喘气并有啰音等症状,每天有 3-4 只鸡死亡。部分鸡眼脸肿胀,流眼泪。剖检发现,气囊壁增厚、混浊,有奶酪样分泌物;鼻腔、气管有淡黄色稍混浊的粘稠分泌物;肺轻度淤血,肝脏肿大,心包腔积水,有明显的肝周炎、心包炎及腹膜炎。请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并写出治疗控制方案。 答: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进一步确诊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2 -
作病原分离时,可取气管或气囊的渗出物制成悬液,直接接种,加有 1:4000 醋酸铊和 2000IU/ml 青霉素的支原体肉汤或琼脂培养基;血清学方法主要用于 MG 控制计划的鸡群监测和怀疑有感染时的辅助诊断,以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最常用,其他还有 HI 和 ELISA。禽毒支原体病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极易混淆。防治:一些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目前认为泰乐菌素、壮观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对本病有相当疗效。抗生素治疗时,停药后往往复发,因此应考虑几种药轮换使用。 建立无支原体病的种鸡群。在引种时,必须从无本病鸡场购买。从 MG 感染阳性场建立无 MG 鸡群比较困难,但通过用灭活疫苗免疫,收集种蛋前种鸡连续服用恩诺沙星一类高效抗支原体药物,结合种蛋的药物浸泡或将种蛋在最初 12~14h 进行 46、1℃(蛋内温度)高温孵化,可大大减少 MG 经蛋传递的百分率。用这种方法培养出不带支原体的健雏,以后在 2、4、6 月龄时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鸡,留下阴性群隔离饲养作为种用,并对后代继续观察,确认是健康鸡群后,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定期作血清学检查,以保安全。控制 MG 感染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大类。灭活疫苗为油乳剂,可用于幼龄鸡和产蛋鸡。活疫苗主要源于 F 株和温度敏感突变种 S6 株,据报道其免疫保护效果确实,比未免疫的对照鸡病变轻,生产性能较好。-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