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课程[0357]《行为疗法》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03 14:10:38浏览次数:16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应用心理学 课程名称【编号】:行为疗法 【035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大作业命题和要求:(注:教师命 5 个以上题目,规定学生选择至少 2 个题目作答,并对答题提出要求)二、大作业提交方式(注:1、网络课程由网继院考务办在试题卷和管理系统中填写;2、面授课程由命题教师在试题卷上填写)一、题目:(注:至少选择其中 2 个题目作答)1. 矫正个体不良行为的行为矫正(行为疗法)技术。2. 行为矫正(行为疗法)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3. 针对代币疗法技术及其运用进行论述。  一、 代币疗法的界定和构成  代币管理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中的条件强化物成为代币,用它来增加参加治疗或教育程序的个体的期待性行为。  代币疗法的基本构成:  1. 加强期待的目标行为。  2. 代币作为条件强化物使用。  3. 代币兑换成后援强化物。  4. 获得代币强化的日程表。  5. 用代币兑换后援强化物的数额。  6. 将代币兑换后援物的时间、地点。  7. 在一些例子中,还有一种“反应代价”的步骤,要求确认待消除的不良靶行为,以及它们每次出现时代币丢失的数额。  二、实施代币治疗的步骤  当决定采用代币治疗来增加被管制者的期望行为后,必须认真规划代币疗法的步骤,以确保治疗成功。  1.确定靶行为  代币治疗的目的是增加被管制者的期望行为,因此,代币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在治疗中将要强化的期望行为。只有在界定靶行为后,施治者才可以记录- 1 - 这些行为并采取可靠的代币强化。  把行为可以有许多种,主要标准是他们的社会意义及对被管制者自身的意义。一旦确定了靶行为,就要确使被管制者明白什么是他们的期待行为。  2.确定用作“代币”的项目  作为“代币”的东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必须是确实的东西,以便可以给予;其次,必须方便施治者实施或携带;再次,必须是可以积累的。最后,选择的代币应该保证只能从施治者那里获得,否则,代币就不能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  3.确定后援强化物  代币之所以起作用的原因在于它是和条件强化物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代币管制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后援强化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明确选择后援强化物。这些强化物可以包括消耗品(蛋糕、饮料);玩具或其它东西;活动强化物(游戏、看电视);或一些特权。  在治疗过程中后援强化物对被管制者来说,用代币来购买以外是得不到的。这种相对“剥夺”增加了他们的强化价值。但被管制者的基本权利和需要是不能剥夺的,如饮食、休息等。  4.确定适当的强化日程  一般来说,治疗程序开始时使用连续强化,即每个靶行为的出现都会得到一个代币。用这种方法,代币迅速成为条件强化物而获得它的价值,并且也使靶行为得到确实的强化。  随着靶行为比较规律的出现,就要进行“间歇强化日程”来维持这种行为。  5.建立代币的兑换率  每种后援强化物都必须有一个价格,即确定代币兑换的比率。小项目用少一点的代币兑换,而大项目要用更多的代币。  为了避免后援强化物太多而产生厌腻,一方面,必须规定每天能争得代币的最大数额;另一方面,还要经常调整兑换率。  6.建立兑换代币的实践和地点  要保证被管理者积累一定的代币后,可以定期的用他们的代币兑换后援强化物。因此,兑换的时间及地点必须提前计划好。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 2 - 才可以用代币兑换后援强化物。  7.决定是否采用“反应代价”  反应代价是指当出现与期待行为相反的行为时,将会失去代币。这个步骤不是必须的,如果代币管理的目的只是增加期待行为,没有对抗性问题行为的话,就没有必要使用“反应代价”。  当包含有反应代价程序时,它应该在代币管制后一段时间被引入,确保其效果。反应代价的应用要考虑监管者能否收回代币,否则就要采取其它取消代币的方法。实施反应代价同样需要确定靶行为非期待目标行为,并且确定每次问题行为出现将失去的代币数量。  8.相关人员的训练和管理  在第一次事实代币管制前,监管者必须为能正确使用该项治疗程序而接受训练。这就需要写出该程序的所有步骤、行为技能训练及以计划来指导该程序。  三、代币疗法的应用  代币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不同的代币法被用于住院的精神病人、学校中的多动儿童、中学生、监狱中的被管制者、在矫正措施或治疗过程中的犯罪少年、工厂的工人及医院的病人等。  当考虑使用代币疗法前,应该注意三个问题。首先,监管者能否在日常活动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个程序?第二,是否有充足的财力资源实施这个程序?最后,实施这个程序的时间、效果和花费能否达到与其的效果(行为改善)?  除按照上述步骤执行外,成功地实施一项代币管制还取决于一些其它因素。  首先,监管者要经常在期望的靶行为出现之后立即给予代币。  其次,监管者要在对被管制者的期望行为给予代币的同时,给予表扬。  最后,代币管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场合,所以在被管制者离开疗程前,要逐渐减少使用代币。4. 针对行为技能训练技术及其运用进行论述。 一、为技能训练的步骤  行为技能训练分为四个步骤:示范、指导、演习和反馈。  1.示范  训练者首先要向学习者示范正确的行为。示范可以是生动的,即在适当的情- 3 - 境中表现出正确的行为;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即通过录像带、录音、卡通片或电影的形式表现正确的行为。下列因素会影响示范效果:  ① 当示范正确的行为时,应示范出一个成功的结果;  ② 示范者和观看者地位相似或具有较高的地位;  ③ 示范行为的复杂程度要和学习者的精神发育水平或能力相当;  ④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示范行为,必须设法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示范者身上;  ⑤ 示范行为要在适当的情境下发生,即在真实的情境中示范或在对真实情境的角色扮演中示范;  ⑥ 为了使学习者能正确模仿,应尽可能多的重复示范行为;  ⑦ 为了促进行为的泛化,应当用各种方法,示范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运用该行为;  ⑧ 看过示范后,应尽快给学习者一个演习模仿的机会,并对正确的模仿立即强化。  2.指导  指导就是向学习者恰当地描述某种行为。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指导应是特异性的,应当对你期望学习者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准确地描述;对行为链行为指导,要按照顺序对行为链的每一步都进行特异描述;还应当对产生行为的情境给予特异性描述。下列因素可能会影响指导的效果:  ① 指导所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学习者的理解水平;  ② 指导者应当是学习者信任的人;  ③ 接受指导后,应尽快地给他们实践这种行为的机会;  ④ 只要观察别人的行为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指导就应该和示范结合使用;  ⑤ 只有当学习者注意力集中时才能给予指导;  ⑥ 学习者应当重复指导语,以保证已准确地听到了指导语。  3.演习  演习是指在接受指导和观察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进行实践。演习是行为技能训练的重要部分,因为,只有看到学习者表现出正确地行为,老师才能确定学习- 4 - 者已经学会了这种行为;并且它提供了一个对行为进行强化的机会以及对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下列因素可能会影响演习的效果:  ① 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演习,即在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在一个可以激发类似情境的角色扮演中。  ② 设计演习时,应当使演习容易成功。  ③ 正确的演习应当立即给与强化。  ④ 不完全正确或错误的演习,应当给予正性的反馈;  ⑤ 指导行为表现正确或至少能偶尔有正确表现的时候,才能停止演习。  4.反馈  学习者进行行为演习后,训练者应当立即给与反馈。反馈包括表扬或其它的正性强化,必要时还应包括对错误的更正,以及如何进行改善的进一步指导。在行为训练中,反馈特指对正确的行为表现进行表扬,对不正确的表现进行进一步指导。  下列因素会影响反馈的效果:  ① 应当在行为完成后立即给与反馈;  ② 反馈时,应当对行为的进行表扬;如果完全没有正确的地方,至少应表扬学者的努力参与;  ③ 表扬是描述性的,应对学习者所说的或正确的地方进行描述;  ④ 进行更正性反馈时,不要用否定的方式,而应着眼于怎样做的更好或怎样改善行为;  ⑤ 进行更正性反馈前,要首先对某些方面进行表扬;  ⑥ 一次只对行为的一个方面进行更正性反馈。  二、行为技能训练和三项因果关系  行为技能训练通过示范、指导、演习和反馈,包括了三项因果关系的所有方面,即前提、行为和后果。示范和指导是引起正确行为的前提,也是正确行为有效的分化刺激。演习是的示范国的行为或在指导中描述过的行为的实践。如果演习成功,反馈应当强化正确- 5 - 的部分。如果不成功,应以指导的方式给予正性反馈以改善行为表现。     前提→   行为→     后果   角色扮演情境   行为技能的演习   反馈(表扬正确    示范和指导              的表现)  行为技能训练最好的方法是首先进行指导和示范,并要求学者演习这种行为技巧,以便进行强化。虽然,指导和示范本身在适当情况下就可以激发正确的行为,但演习和强化对行为的持续性以及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三、集体行为技能训练  对一些学习类似行为技能的人,可以进行集体行为技能训练。和单独行为技能训练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行为技能进行演习,指导能在各种刺激情境中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集体行为技能训练的好处在于:首先,比单独训练的效率高;其次,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观看其他成员的演习及接受其它成员的反馈中学到东西;第三、小组成员可以从对其它人的表现进行评估及对其它人提出反馈意见中学到东西;第四、由于小组成员都参加角色扮演,可以促进行为的泛化;最后,当小组成员和训练者都表扬一个成员时,对成功演习的强化作用增强。  集体行为技能的缺点在于:每个成员无法得到训练者全部的注意力;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成员或者不能积极参与,或者支配训练,或者限制其它成员参与。训练者可以通过在训练中以积极主动的角色出现和促使所有的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的方式来避免这种问题出现。  四、行为技能训练的应用  研究表明,行为技能训练是教授各种行为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儿童的训练,如儿童防诱拐和防虐待技巧;儿童进行火警应急技能的训练。行为技能训练也广泛应用于具有社会技能缺陷的个体,如教给他们如何减少攻击行为和改善社会技能。最后,研究表明,行为技能训练对成人也很有效。- 6 -   五、怎样应用行为技能训练法  1.对所教的技能进行区分和定义:对技能中所包含的所有行为进行清楚的描述。  2.区分出需要这些技能的所有相关的刺激情境;  3.训练前,在刺激情境中对学习者的技能进行评估,以确定学习者的基线;  4.要从最简单的技巧或最容易的刺激情境开始训练;  5.要从示范和指导的重点开始训练;  6.指导和示范后,要给学习者演习的机会:模拟行为出现的情境并时间学过的行为;  7.演习后立即给与反馈:对学习者表现的某些方面进行描述性表扬,然后对需要纠正的地方给予指导;  8.反复进行演习和反馈,指导学习者出现一些正确的行为;  9.当一种情境下的训练完成后,再继续另一种情境下的训练;  10.一旦学习者掌握了各种模拟情境下的所有技能,就要设法将这些技能泛化到所需要的自然情境中去。5. 针对塑造技术及其运用展开论述。塑造技术及其运用关键词:塑造技术 运用 举例摘要:本文从塑造技术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塑造技术的运用步骤,并举例说明了误用塑造技术的后果,最后给予警示,塑造技术不可乱用。一、塑造的定义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作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并最终作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行为目标细化,从个体最易出现的与目标行为距离最远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通过差别强化的方式,使个体具备越来越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并最终达到目标行为。如有一位做过髋关节手术的 75 岁老太太,为了能够恢复独立行走,需要对其进行物理治疗,但老太太拒绝接受物理治疗,研究者对其实施了行为塑造,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老太太来物理治疗室- 7 -   (2)老太太在平行栏杆间站 1 秒钟  (3)老太太在平行栏杆间站 15 秒钟  (4)老太太扶着平行栏杆走上几步  (5)老太太扶着平行栏杆走得更多  (6)老太太能完全走过栏杆之间的路程  (7)老太太能够拄着拐杖独立行走  二、塑造的运用步骤  1.定义目标行为  2.判断塑造对于治疗对象是否是最合适的方法  这牵涉到了塑造的适用条件的问题。塑造是用来使治疗对象做出新的举动或是对象已有行为中的一个新层面,或者是使治疗对象恢复作出以前做过但目前未做的动作。  3.确认初始行为  初始行为或是第一个趋近行为必须是个体已经在做的动作,至少是偶尔做过。初始行为还必须和目标行为有关联。  4.选择塑造步骤  塑造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必须比前一个步骤更靠近目标行为。个体在进行下一个步骤前,一定要掌握前面训练的每一步。  5.选定塑造计划中使用的强化刺激及时强化是行为疗法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为塑造计划的治疗对象选定一个可作为其强化刺激的结果。治疗对象一做出正确的举动,训练人员要马上提供强化刺激。  6.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对塑造中的每一步都要进行差别强化,指在个体掌握了上一步行为,而开始训练下一步行为时,要注意对下一步行为实施强化,而对上一步行为不再强化,以利于新行为目标的形成。  7.按照合理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在塑造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趋近行为都是下一步骤的铺路石。一旦作用对象掌握了一部趋近行为,(至少有几次成功地做出该行为),即要马上进入下一步的训练。  8.结束训练  (1)达到最终的行为目标后,仍继续实施下去,但强化方式改为间歇强化。- 8 -   (2)间歇强化应逐步增加间隔,当间隔无限大时,就结束训练。  三、塑造的误用问题行为的塑造  主要指的在某些环境下,人们不小心对个体塑造出了没有益处的问题行为。例如:  A:    前提→       行为→       后果  妈妈在工作   汤米打断工作并要求妈妈和他一起玩   妈妈陪汤米玩  结果:当妈妈在工作的时候,汤米更有可能要求妈妈陪他玩。  B:    前提→       行为→      后果  汤米打断工作并  要求 妈妈和他一起    汤米大哭大闹     妈妈陪汤米玩  玩,妈妈不同意  结果:妈妈若不停下来陪汤米玩,他将会发更大的脾气。  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行为可能是通过塑造作用培养出来的。其他行为如炫耀、自伤行为等。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思考,避免无意中塑造出问题行为。 二、大作业要求(包括格式、字数、字体等):1.格式请参照《心理科学进展》的格式,包含题目、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参考文献等。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该期刊的方式标注。2.字数:每个题目少于 1000 字3.字体:宋体。题目四号,标题小四加粗,正文五号;行间距 1.5 倍。- 9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