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1287]中国礼乐教化要略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3 16:09:28浏览次数:4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礼乐教化要略【128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1. 你如何理解“仁者,人也”的说法?(20 分)答: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属于仁,换一句话说,仁所涵盖的美德是仁的外延。反之,“人者仁也”,“仁”又是属于“人”的范畴。“仁”与“人”,如影随形,互相依存所归之“仁”,其核心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又与“天地之大德曰生”,形成了道统上的 “一也”。也就是,其最关键的是,无论对人、对物,生,是第一位的。仁是礼的核心,而教化则是使“天下归仁”的关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因此,礼教的本质是让人在其空间的天地之中,在其上承先祖,下启子孙的时间之中,靠君之治,师之教而“归仁”,而“仁者,人也”。也即是归于人自身。2. 理解“唯乐不可以为伪”的说法?(20 分)答:“唯乐不可以为伪”出自《乐记・乐象》篇,是《乐记》中的一个重要美学命题。“唯乐不可以为伪”就是指只有音乐是不可以作假的。音乐的产生是源自于每个创作者的内心的,所以作为内心的反映的音乐就是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写照,所以说“唯乐不可以为伪”。我认为《乐记》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是有两方面原因的,一是从单纯的艺术创作角度来说的,另一方面则是从音乐的社会意义来说的。第一,《乐记》从单纯的艺术创作的角度提出了“唯乐不可以为伪”的美学命题。可以看出对于音乐创作要求重视艺术创作情感的真实性,追求音乐创作的至真性。“唯乐不可以为伪”揭示了音乐极其真诚而高尚的境界,强调音乐是作者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一点不能弄虚作假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所说的:“乐的表现人生,不可以为伪,就像数学能够表现自然规律里的真的那样,音乐表现生活里的真。” i 同时,也是在对于艺术创作情感的真的追求时,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正如,贝多芬谈音乐灵感时,认为自己的乐思是不请自来的,通常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树林里、在漫游时、在夜阑人静时、在天方破晓时,是应情应景而生,在自己心中化为乐音,发响、咆哮、兴风作浪,直到最后具体化为一个个音符。ii 这样,《乐记》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体现了乐的真,也- 1 -
集中表达了人们对“乐”的本质属性的理解。第二,《乐记》的思想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所以《乐记》中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的美学命题,更重要的要求可以说是从音乐的社会意义来说的。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感情在心中激荡,因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声音组成和谐的条理,叫做音乐。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政治和谐的表现;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即将灭亡的国家,音乐充满乐悲哀和忧思,这是人民生活处境艰难的表现。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息息相通的。可以看出,一方面,作者把音乐看作是由创作者内心所产生,另一方面,把音乐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了,具有浓烈的儒家思想色彩。《乐记・乐象篇》中提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在这里“德”是人的本性,是每一个创作者共同追求的境界。《乐记》中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就是表达对“德”的追求,“乐无伪”是这种追求下的“无伪”。《乐记》之中多处提到了音乐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唯乐不可以为伪”还是一种把音乐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了的美学命题。3. 为什么选贤举能要从举荐制向考黜制发展?(20 分)举荐是地向朝廷推荐人才,最终达到做官,这只是地方权贵之间的游戏而已,而考黜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事实和时间证明科举制才是最适合使用与在古代选拔官员和人才的一种最有力的制度。相对举荐制而言,考黜制具有极为重要的进步意义。首先,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其次,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4. 简要概述道教为何能成为地道的本土宗教?(20 分)答:道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 2 -
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道教能成为中国本土宗教和其起源也密不可分,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如下:第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第二来源于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第三来源于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第四来源于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第五来源于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因此,道教是地道的本土宗教。5. 你如何理解神造万物,与神引出万物的区别?(20 分)答:神造万物是指除了神自身以外的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事物,即神在创世的 7 天(6 天)里创造的一切。截止到休息日,休息日以后的所有发明创造与神无关。神引出万物神也可以指我们的内在思维,也就是精神里神的意思,精神的意思是我们思维当中的精华。在某些方面,有说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神,其实是指其内在思维,比如犬神就是指犬的内在思维性格。犬的天性与思维性格是忠诚的。像古埃及崇拜犬神,其实是古埃及的领导者--法老,对忠诚精神的崇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某种动物神也可以指研究某种动物的神。-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