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考试[0027]文艺美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29 08:09:15浏览次数:5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教育 ) 课程名称【编号】: 文艺美学 【002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论述题:在以下 5 个题目中选择其中 2 道题作答,每小题 50 分,共 100 分。要求:没有科学性错误,观点明确,答题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字数每小题不少于 500 字。不抄袭。一、请结合文学史上的具体作品,谈谈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0 分)二、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什么是意境?(50 分)三、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崇高美的特征是什么?(50 分)四、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种种看法,谈谈作家创作时应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心态?(50 分)五、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文艺功用的论述,谈谈你对文艺的功用与美的非功利性之间关系的理解?(50 分)一、请结合文学史上的具体作品,谈谈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内部成员之间的见解有着很大的分歧,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大致有这样一些共同点: 1、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指作家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浪漫主义注重的是作家主观心灵的表现,以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为其主要特征。 塑造艺术形象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虽说表现主观情感是各种文学类型共有的特点,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对情感的抒发上,浪漫主义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和现实主义比较一下,可以说在处理感情和生活的关系上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区别,浪漫主义是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而现实主义则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观感情的表现要受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制约 ,把主观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在<缭绫>中也抒情,“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表现了对织女的同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在陈述事实、对比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景色的描写,却是在激情中的想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2、从创作思想来看,浪漫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创作方法,它强调表现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按照作家认为应该有的或可能有的生活式样来表现生活。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可以死而复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动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所有这些形象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种可能有的,而是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最狭义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他的心灵的隐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内心里,潜伏者浪漫主义的秘密源泉。”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因此,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然人性的- 1 -
歌颂,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以此来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3、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常常采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强烈的对比,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作者激越的情感。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语言形式,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揉合起来,以表现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现出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现实主义创作的冷静刻画和细节真实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是极少见的,即使是写实的场面,浪漫主义也把笔墨用在对奇异新鲜事物的表现上,尽力表现主观感觉和思想感情。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进取的特点,它表现的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并以这种理想来批判一切丑恶的现实。而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则是指那种把已经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极浪漫主义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绪,其艺术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气息。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浪漫主义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被历史发展所遗弃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并非都是毫无可取的,历史的发展有时候也会以美好事物的丧失作为代价。二、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什么是意境? 1、意境的生成和内涵层次意境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是中国古代美学重要的范畴。 2、中国艺术的虚化价值取向是意境的基础而从中国艺术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艺术是越来越更多地追求那种“虚化”的超越空灵的境界的。从“形”“神”这对传统的审美范畴来看,中唐以前都是比较注重具体可感的“形”的,即使以传神为目的,也是主张通过“形”来传“神”的。 3、意境的实质 要想真正理解中国艺术的真意,读者就要自觉地越过有限的、有形的、眼前具体的实象去追寻那看不见的、无限的、无形的的“象外之境”那些“深文隐蔚”的“文外之重旨”,追求那种绝对的“大美”,才能明白艺术家“寄托”之所在,才能与中国艺术“不隔,才能真正触摸到中国艺术的精义与真谛,才能成为中国文学的“知音”。 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境”就是边界、界限的意思,“意境”就是“意思”的边界有多大、有多远,如果意境所提供的是一个辽远的空间,允许意思有无限的延展,我们就说它很有意境;而如果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一个唯一的解释,再没有任何其他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往往觉得索然无味,认为其没有意境。所以,意境就是提供给人的可以再想象、再创造的空间的大小,就是审美意象运载量伸缩“张力”的大小,如果“言外”、“画外”还有无穷的意蕴,自然意境就很大。因此,意境的核心就是在有限的意象中“寄托”无限的情思。可罗列出来眼见的“象”总是有限的,而人的情感、思想却总是有无限的期待,在有限的“象”中熔铸无限的期待,这就是意境。 从宋人所心慕的“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的“八景”来看,就是以一种淡然无奇的心境与风景来意会那无限深情厚意和神奇的人生况味。以“有限”追寻“无限”,这就是意境的根本,就是意境的核心精神。-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