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340]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25 14:10:54浏览次数:24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旅游管理 课程名称【编号】: 中国历史文化 【0340】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题目1. 分析阐述古代农业经济给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带来的显著特征?答:农耕经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直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1.爱好和平,追求和谐 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发展的前提。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中国民众安天乐土的生活情趣。农民希望固守在土地上,起居有定,耕作有时。他们追求安宁和稳定,以“耕读传家”自豪,以穷兵黩武为戒。2.务实精神 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与农耕经济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民众在农业劳作中领悟到:利不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无补于事,实心做事必有所获。这种农人的务实作风也感染了士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3.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有着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因此,在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不断繁衍生存,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促进两者之间经济文化互补和民族的融合。一方面北方民族的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另一方面农耕民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游牧民族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切形成了古代中国不同区域文化格局,如秦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宋文化,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多样化特点。4.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崇尚中庸。“看中和谐,坚持中道,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着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道承认对立面的对立、统一,强调用缓和、和谐、适度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在中国古代,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它把无过无不及的庸常之道作为天下的定理、正道,它要求人们凡事要适中、适度,不偏不倚,保持均衡。这种人生智慧,源自农耕经济的土壤。5.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 - 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集权政治是相反相成的,这是由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特色形成的。中国农业社会比较分散,为抵御外敌,维持社会安定,就需要君主集权政体,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在中国古代,多数学派的思想家都有程度不同的尊君思想。与集权主义相伴而生的就是民本主义。一个集权政体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都要由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生产出来。民众安居乐业,农业宗法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稷家国才得以保全。一个以农业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必然产生尚农、重农的社会共识,统治者要求得社会的安定,首先必须懂得农耕的重要和农人的艰辛,体民恤民。2. 阐述 16 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说明中国文化对西方世界的积极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 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 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意义① 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 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 战国:“司南”② 北宋: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③ 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罗盘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 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②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③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历程:涉及因素(1)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 -
(2) 知识积累:①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③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火药的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3.影响:(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四)印刷术的进步1.印刷术的进步(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900 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① 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② 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①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②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 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 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3. 分析阐述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建筑)具有的显著特点及主要建筑类型?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 3 -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二、答题要求(1)以上 3 个题目均为必做题。(2)第 1 题 30 分,第 2 题 35 分,第 3 题 35 分。(3)参照教材(《中国历史文化》第 5 版,旅游教育出版社)和课件所讲授内容作答。(4)作答内容具体要点不全或分析有误,均要酌情扣分。-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