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4 09:07:36浏览次数:42“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及对策摘要:自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从对外贸易、旅游发展、产业结构、城市群发展等多个方面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一带一路;西部地区;影响;对策;一、“一带一路”的内涵1.开放从提出至今,许多人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仅局限于地理位置上,即“一带一路”分为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在空间上提出了条带状的经济体 ,但是“一带一路”并非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网络,在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上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其强调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所有国家和地区均可参与,并没有地域上的排他性,具有开放的内涵。2.合作“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合作平台 ,强化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简单地重新构建历史上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而是促进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并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建合作关系提出了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3.包容“一带一路”的发展不能由单一某个国家来完成,其需要参与各方共同融入,这种共同发展就须建立在相互包容的基础之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也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该战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各方无论在政策、贸易、基础设施、金融、民心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上,还是在具体合作方式、内容与阶段性目标上,都充分考虑到各个经济体的发展层次、开放特点、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历史积淀,相互理解与相互包容。
4.互利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既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借着自由贸易和开放的名义搞以邻为壑的产品倾销。而是通过发掘参与各方的优势,实现各国间的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利益的共享,是以共同商议、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是促进参与各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二、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一带一路”将促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西部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印度、中亚等国家或地区接壤,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而“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我国西部地区的 12 个省、市、自治区。因此,地处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将成为我国对东盟国家开放的前沿地区,而处于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等省份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依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草药资源、民族土特产品、受益于三线建设时期的部分军工、机械、电子优势产业等比较优势,可以依托“一带一路”顺风车,发挥自身的优势,出口优势产品到那些在这一领域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或国家。同时,进口自身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将会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2.“一带一路”将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基础设施互通既是“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领域,也是优先发展的领域,这将推进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从而形成便捷、高效的东、中、西部交通网络,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为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5 年,国家在《愿景与行动》中强调,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路线,这对西部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特点显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少数民族众多、人文历史丰富、气候相差迥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辐射下,不仅能促进东、中部地区的游客进入西部地区,同时还能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国际游客的入境规模,形成西部地区国内国际旅游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从而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3.“一带一路”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带一路”在倡导沿线地区和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将推动我国与亚、欧、非广大地区的深度合作。沿线国家和地区间合作的加强,将推动各地区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 ,将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源、劳动丰裕型国家和地区,将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转移到资本、技术丰裕型国家和地区,这将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之间的竞争。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区位差异,构成各国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发展中水平为主,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随着“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发展,势必加剧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相似产业的竞争,而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有利于产品优胜劣汰,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4.“一带一路”将促进城市群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推动新的城市群成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例如,以陕西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城市群、以兰州为核心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及环北部湾城市群等都已经初具规模 ,这些城市群处在“一带一路”沿线,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未来的人流、车流、物流规模会更大,会吸引更多产业和人口来此集聚,城市群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群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三、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对策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以“一带一路”核心内涵“开放、合作、包容、互利”为指导,积极发挥区域政策的统筹作用,为实现区域内交通的协调发展进行西部地区交通网络总体部署。其次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理形态各异,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根据西部地区各地的实际情况,本着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原则, 建设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
2.发展优势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主要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水平不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大的需求,比如,对建筑施工、工程机械、钢铁建材等需求较大。“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布局有航空、电子、机械等产业的、较为完备的生产设备和产业基地, 使西部地区的高铁、核电、通讯、电力设备等行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一带一路”提供的市场和西部地区“三线建设”优势为西部地区发挥产业优势提供了可能,具有了技术创新的条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就西部地区来说,其优势产业是高铁、核电、通讯、电力设备等行业和旅游业。由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沿线地区加强了联系,增强了文化的交流。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例如,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特色、拉萨的藏族特色、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特色、贵州黔东南的苗族特色等。加之《愿景与行动》提出要联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因此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旅游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进一步打造属于西部特有的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对外依存度。3.发展对外贸易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贸易发展的重要依据。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差异较大。2017年,外贸依存度最低的是青海,仅 0.000168%,而外贸依存度最高的是重庆,为 23.12%。但总体上,西部地区贸易依存度均低于 33.6%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依存度。在出口方面,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近,则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其贸易关系也更密切。因此,西部地区应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自身优势定位好出口产品结构。在进口方面,以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产品的原则,进口本地发展优质产业和优势产业急需的中间产品。此外,要建立专职、高效的政府部门,对对外贸易进行管理。4.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可以带来集聚效应,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发展缓
慢,增长极效应弱,没有起到对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西部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低,难以在短期内自然出现大规模的城市集聚。但是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 ,而这些禀赋恰好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互联互通”则是城市群建设所需要的基础环节,这为城市群的建设和空间拓展提供了可能。因此,西部地区应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的形成与沟通,加强贸易发展的畅通化建设,加强资金融通平台的打造,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西部“城市群”的发展,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参考文献[1]刘俊霞.“一带一路”战略对内蒙古产业部门的影响评价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2]张学鹏,曹银亮.“一带一路”前景下经济开放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3).[3] 郭加 玉, 邢智 仓, 李鹏 . 新常 态 下西部 地 区产业结 构优化 升级对 策研究 [J ]. 经济研究,2015(24).[4]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7(4)[5]薛涛.“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内涵由来及意义初探[J].科技经济,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