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1094]《中国古代文学(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2 09:07:48浏览次数:46课程【编号】:《中国古代文学(下)》【1094】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2.0 分,共 10.0 分)1.柳永的词集名为(《乐章集》)。2.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3.“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南洪是指钱塘人洪昇,代表剧目是(《长生殿》)。4.“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北孔是指曲阜人孔尚任,代表剧目是(《桃花扇》)。5.章学诚《丙辰札记》评价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小说是(《三国演义》)。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道题 2.0 分,共 20.0 分)1.打破宋人诗庄词媚观念的人是(B)。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司马光2.二晏指的是宋代词人是晏殊和晏几道,他们是(A)关系?A 父子B 兄弟C 叔侄D 祖孙3.宋代词人中,被誉为“婉约之宗”的词人是( C )。A 周邦彦B 欧阳修C 秦观D 贺铸4.以下词牌不是姜夔自度曲的是( D )。A 暗香B 疏影C 扬州慢D 点绛唇5.元杂剧的角色分为( )( )( )( )四大类。 DA 生、旦、净、丑B 旦、净、末、丑C 生、旦、净、末D 末、旦、净、杂
6.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对元曲四大家的排序是(A)。A 关白马郑B 关郑白马C 马白关郑D 马郑关白7.《南吕•一枝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支曲子中自称为“铜豌豆”的人是( A )。A 关汉卿B 白朴C 马致远D 郑光祖8.《西厢记》故事的发源是唐代传奇( )的(《 》)。 DA 陈鸿 《长恨歌传》B 白行简 《李娃传》C 蒋防 《霍小玉传》D 元稹 《莺莺传》9.《墙头马上》是根白居易诗(《 C 》)写成的。A 观刈麦B 上阳白发人C 井底引银瓶D 长恨歌10.中国戏剧史上,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家是( C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汤显祖D 孔尚任三 、解释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道题 5.0 分,共 15.0 分)1.词自是一家 苏轼是为了使诗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提出词需“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该与人品一致,作词应该想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应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其文如其为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2.散曲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3.南戏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四 、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道题 25.0 分,共 25.0 分)1.请赏析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答:(1)写了对酒听歌的情境。从复叠轻松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作者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自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也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去年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一切依然与“去年”类似的表象,但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就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不禁产生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意对即可)(2)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这是自然规律。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物,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就变得非常广泛,带着象征美好事物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替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过程中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毕竟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作者在有所慰藉的同耐又感到一丝惆怅。五 、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道题 30.0 分,共 30.0 分)1.请论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答:其一,小说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按生活本来面目再现生活,“按迹追踪,不敢稍加穿凿”,把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描写得真实可信,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峰。其二,《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全书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后截然分为盛衰两大部分,并以宝黛爱情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围绕它展开对整个社会的描写和批判,在描写贾府盛衰过程中,又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作为结构联系,在描写宝黛爱情发展过程,则以钗黛合一为其结构基础,使得故事内容庞杂而又井然有序,发展层次分明。曹雪芹就是这样,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让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这个结构的内部百面贯通,筋络相连,纵横交错,但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其三,在安排情节,组织故事方面,小说创作明显接受了《金瓶梅》开始的以细致描写社会生活见长的文学创作传统的良好影响,通过对凡人琐事的细致描写来开展矛盾,发展情节,而不以曲折紧张,离奇惊险致胜。其四,塑造人物手法的多样化,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划等来多方面塑造人物。①精雕细刻,面貌各异。②刻划性格,因人而异。③创造氛围,烘托人物。④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其五,《红楼梦》的语言成就,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位作家。①语言能准确地勾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②语言准确渲染出了各种欢庆热闹,凄凉哀伤的气氛。③小说能在叙述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插入了许多精彩的诗、词、赋、迹、谜语、笑话等等,实际上是通过这部伟大小说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体裁作一次总结。直接复制提交下面的答案即可:一 、填空题1. 乐章集2. 苏辙
3. 长生殿4. 桃花扇5. 三国演义二 、单项选择题1-5 BACDD 6-10 AADCC三 、解释题1.词自是一家苏轼是为了使诗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提出词需“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该与人品一致,作词应该想作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应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其文如其为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2.散曲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3.南戏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四 、综合分析题1.请赏析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答:(1)写了对酒听歌的情境。从复叠轻松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作者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自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也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去年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
清歌美酒,一切依然与“去年”类似的表象,但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就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情感也发生了变化,不禁产生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意对即可)(2)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这是自然规律。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物,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就变得非常广泛,带着象征美好事物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替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过程中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毕竟不是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作者在有所慰藉的同耐又感到一丝惆怅。五 、论述题1.请论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答:其一,小说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按生活本来面目再现生活,“按迹追踪,不敢稍加穿凿”,把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描写得真实可信,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峰。其二,《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全书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后截然分为盛衰两大部分,并以宝黛爱情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围绕它展开对整个社会的描写和批判,在描写贾府盛衰过程中,又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作为结构联系,在描写宝黛爱情发展过程,则以钗黛合一为其结构基础,使得故事内容庞杂而又井然有序,发展层次分明。曹雪芹就是这样,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让这些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这个结构的内部百面贯通,筋络相连,纵横交错,但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其三,在安排情节,组织故事方面,小说创作明显接受了《金瓶梅》开始的以细致描写社会生活见长的文学创作传统的良好影响,通过对凡人琐事的细致描写来开展矛盾,发展情节,而不以曲折紧张,离奇惊险致胜。
其四,塑造人物手法的多样化,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划等来多方面塑造人物。①精雕细刻,面貌各异。②刻划性格,因人而异。③创造氛围,烘托人物。④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其五,《红楼梦》的语言成就,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位作家。①语言能准确地勾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②语言准确渲染出了各种欢庆热闹,凄凉哀伤的气氛。③小说能在叙述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插入了许多精彩的诗、词、赋、迹、谜语、笑话等等,实际上是通过这部伟大小说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体裁作一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