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考试[0015]《心理学史》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9 07:07:25浏览次数:42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应用心理学 课程名称【编号】:心理学史【0015】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大作业命题和要求:(任选两题作答)1.论述班杜拉的交互作用论和自我调节论。(50 分)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即三者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的实体,三者 之间互为因果,且没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作用观”。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包括三个基本亚过程。即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班杜拉自我调节概念是从自我强化概念衍生出来的。班社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强调入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它使人的行为变得富有生动性和选择性,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情感对行为的多种影响。自我调节理论的形成,把社会学习理论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班杜拉及其学习理论的最重要的转折点。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不赞成行为决定于外在奖罚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如果那样,人们会象风向标一样,连续不断地改变方向;批评行为主义因忽视人类自我控制的能力,而否定了人类可用自己的感觉、思维控制自己,并因而塑造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人的形象;主张人类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生成的结果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一些控制。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认为,各种社会示范对儿童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整个社会进程发生重要影响,而人一旦社会化,就不再依靠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是靠自己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自我调节是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自我调节是儿童调节自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加强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道德原理、道德规范的自我体验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3.论述行为主义的发展及主要观点(每代选取一位代表人物进行论述)。( 50分)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间的联接就是所谓的学习,即 S-R。主要的研究者及其学说有:(1)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设计了猫开门的实验,他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试误的过程。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样的。他提出的学习规律有: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即刺激须对主体有意义。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会减弱,换言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其它的还有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性反应律、同化律、联想性转换律等。(2)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华生认为应该把行为而不是意识作为研究的客观对象,摒弃有关心智的内容。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的。他提出的学习规律有: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某种行为练习得多,习惯形成得越迅速。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但在 1919 年出版《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中,他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不再把频因律作为学习的一般机制。(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所以,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他设计了斯金纳箱进行实验。认为可以用三种基本的实验操作来控制环境:呈现刺激、安排结果、信号刺激。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他用操作性应用来解释箱子里动物的行为,以区别于巴甫洛夫的“应答性反应”。区别了两种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反之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除此之外,他还区分了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所谓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但后来作为与一级强化物或其化强化物配对的结果而起强化作用的刺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作为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对程序教学理论作出了贡献。他提出的主要学习原则有:积极反应原则:主张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使学习对每个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小步子原则:将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的步子编成程序。- 1 -
及时强化原则: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力量就会得到增强。自定步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强求统一的进度。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过多错误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的速度。-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