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263]现代教育技术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9 13:09:16浏览次数:5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 数学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现代教育技术【0263】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请在下列选题中任选一个(或结合中学数学自选一个专题)完成结业设计1、a 的变化对指数函数 y=ax的图像的影响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函数 y=asin(ωx+φ)+b 的图像与性质《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数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喜悦,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将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的主动而富有个性。教学分析 本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像变换和“五点作图法”来揭示参数 φ、ω、A 变化时对函数图象的形状和位置的影响,正确找出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图象变换规律,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像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 如何经过变换由正弦曲线来获取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呢?通过对参数 φ、ω、A 的分类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图像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对由函数y=sin x到 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个参数 φ、ω、A 对函数 y=Asin(ωx+φ)图象的影响;  2.掌握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变换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像,使他们知道列表、描点、连线是作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对比相关的几个函数图像,发现规律,总结提练,加以应用;2. 经历对函数y=sin x的图象到y= A sin( ωx+ϕ)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小组交流 ,培- 1 -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 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式;3. 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参数思想分层次、逐步讨论 φ、ω、A 变化时对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的形状和位置的影响,掌握由函数 y=sinx 到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的变换过程。教学难点:图象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关键:理解三个参数 φ、ω、A 对函数 y=Asin(ωx+φ)图象的影响。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3、学法指导:(1)以探究问题为载体,从几个具体的、简单的例子开始,通过学生动手作图实践,多媒体动画演示,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飞跃.(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手段:运用学案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的。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 1、同学们,在平静的湖面上忽然吹过一阵微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你能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图形画出来吗?看到这个图形你联想到我们数学中的那个函数图象?问题 2、运动会开幕式上的 人 浪 形 状 与 它 类 似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人浪图片。教师引导得出所画图形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引入课题。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 引 入 , 使 学 生 了 解 函 数y=Asin(ωx+φ)在生产实践中 的 重 要 性 , 并 对 函 数y=Asin(ωx+φ)图象的特征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研究该函数图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二、合作探究,自我尝试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讨论三个参数 φ、ω、A对 函 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先分别讨论参数 φ、ω、 A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再整 合 为 对 函 数y=Asin(ωx+φ)图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建立起探索本节课内容的程序与轮廓。- 2 - 像的整体考察。探 究 一 、ϕ对 函 数y=sin(x+ ϕ) 的 图 象有什么影响?例 1:画出函数 y=sin(x+ π3),x∈R 的 简图。并探究它的图象与y=sinx 图象的关系。思 考 1 : 一 般 地 , 函 数的图象和函数y=sin x图 像 的 关 系是什么?思 考 2 : 一 般 地 , 函 数y=f ( x+ϕ)的 图 象 和函数y=f ( x )图像的关系是什么?练 习 1 : 已 知 函 数y=3 sin( x +π5)的图象为C,为了得到函数y=3 sin x的图象,只要把 C 上所有的点( )学生动手画图,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大胆猜想。教师用实物投 影 仪 展 示 学 生 作品,并用计算机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动态变换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给出回答,教师补充。【 结 论 1 】 : 函 数的 图 像可由函数y=sin x的图 像 向 左(ϕ>0 )(ϕ<0向 右 ) 平 移|ϕ|个单位而得到。这种变换称为平移变换。将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 验 和 已 有 的 知 识 基 础 出发,掌握五点作图法,以及利 用 平 移 变 换 法 作 出 函 数y=sin(x+ ϕ) 简 图 的 方法 。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y=sin(x+ π3) 的 图 象 与y=sin x图 象 间 的 变 换 关系 , 获 得ϕ对 函 数y=sin(x+ ϕ)的图象的影响的具体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概括认识ϕ对 函 数 y=sin(x+ϕ)的图象的影响。并推广到ϕ对一般的函数图像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之间的关 系 的 影 响 , 经 历 “ 数 学A、向右平行移动π5个单位B、向左平行移动π5个单位C、向 右平行移动2 π5个单位 D、向左平行移动2 π5个单位学生思考、讨论、口答,教师点评。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奠定基础。一题两解,培养学生应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巩固熟悉平移变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二、你能用上述方法 来 研 究 ω 对y=sin (ωx+ϕ)的 图 象 的影响吗?例 2 、 作 出 函 数y=sin (2 x +π3)的 简 图 ,并 探 究 它 的 图 象 与学生动手画图,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大胆猜想。教师用实物投 影 仪 展 示 学 生 作品,并用计算机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动态变换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给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应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参数ω对函数y=sin (ωx+ϕ)的 图 象 的 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方法、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已有的经验。- 3 - y=sin (x +π3)图 象 间 的关系。思 考 1 : 一 般 地 , 函 数y=sin (ωx+ϕ)的 图 象 和函 数y=sin (x +ϕ )图象的关系是什么?思 考 2 : 一 般 地 , 函 数y=f (ωx )的图象和函数y=f ( x )图 像 的 关 系 是什么?练 习 2 : 已 知 函 数y=3 sin( x +π5)的图象为C , 为 了 得 到 函 数y=3 sin(12x +π5)的 图象,只要把 C 上所有的点( )A、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 倍,纵坐标不变B、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C、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 倍,横坐标不变 D、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12倍,横坐标不变出回答,教师补充。【结论 2】: 一般地,函数y=sin (ωx+ϕ)(ω¿0, ω≠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y=sin (x +ϕ)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1 ¿时)或伸长(0 ¿¿时)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的。这种变换称为周期变换。学 生 口 答 , 教 师 点评。应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 概 括 认 识ω对 函 数y=sin (ωx+ϕ)的 图 象 的 影响。并推广到ω对一般的函数图像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体会 由 特 殊 到 一 般 的 化 归 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巩固熟悉周期变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三、类似的,你能研 究 A 对y= A sin( ωx+ϕ )的 图象的影响吗?例 3 、 作 出 函 数y=3 sin(2 x +π3)的 简图,并探究它的图象与y=sin (2 x +π3)图 象 间的关系。思 考 1 : 一 般 地 , 函 数y= A sin( ωx+ϕ )的 图象 和 函 数y=sin (ωx+ϕ)图像的关系是什么?思 考 2 : 一 般 地 , 函 数y= Af ( x )的图象和函数y=f ( x )图像的关 系 是什么练 习 3 : 已 知 函 数y=3 sin( x +π5)的图象为C , 为 了 得 到 函 数y=4 sin( x +π5)的图象,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并用计算机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动态变换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给出回答,教师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结论 3】:一般地,函数y= A sin( ωx+ϕ ),的图象可看作把y=sin (ωx+ϕ)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1 时)或缩短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教师适当指导。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并用计算机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象的动态变换过程。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应用类比的方法探 究 参 数 A 对函 数y= A sin( ωx+ϕ )的图象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方法、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已有的经验。应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 概 括 认 识 A 对 函 数y= A sin( ωx+ϕ )的图象的影响。并推广到 A 对一般的函数图像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体- 4 - 只 要 把 C 上 所 有 的 点 ()A、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3倍,纵坐标不变 B、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34倍,纵坐标不变C、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3倍,横坐标不变 D、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4倍,横坐标不变(0<A<1 时)到原来的 A 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因此,y= A sin ( ωx+ϕ),的值域是[-A,A],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这种变换称为振幅变换。学 生 口 答 , 教 师 点评。会 由 特 殊 到 一 般 的 化 归 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巩固熟悉振幅变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归纳整合、 抽象概括问题 1: 通过前面 的 学习 , 你 能 回 答 出 函 数y=sinx 的图象经过了哪些图象变换可以得到函数y=3 sin(2 x +π3)的图象?问题 2: 你 能得出 函 数以具体的例子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 语 言 描 述 由 函 数y=sinx 的 图 象 到 函数y=3 sin(2 x +π3)的图象的变换过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图象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维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y= A sin( ωx+ϕ )的 图象与 y=sinx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结 论 : 一 般 地 , 函 数y=Asin(ωx+φ)( 其 中A>0,ω>0)的图象,可以看作用下面的方法得到:先画出函数 y=sinx 的图象;再把正弦曲线向左(右)平移|φ|个单位长度,得 到 函 数 y=sin(x+φ)的图象;然后使曲线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ω倍 , 得 到 函 数y=sin(ωx+φ)的图象;最后把曲线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这时 的 曲 线 就 是 函 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再层层推进推广到一般情况。结 论 : 一 般 地 , 函 数y=Asin(ωx+φ)( 其中 A>0,ω>0) 的 图象,可以看作用下面的方法得到:先画出函数y=sinx 的图象;再把正弦曲线向左(右)平移|φ| 个单位长 度,得到 函 数 y=sin(x+φ)的图象;然后使曲线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 来 的 1ω倍 , ( 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ωx+φ) 的 图象;最后把曲线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通过师生 互 动 学 习, 生 生 合 作交流,共同探究,发展思维,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进一步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让学生 的 思 维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深化。- 5 - 问 题 3 : 如 何 由 函 数y=f ( x )的 图 象 得 到 函数y= Af (ωx+ϕ )的 图象?的 A 倍 , ( 横 坐 标 不变)这时的曲线就是函数 y=Asin(ωx+φ)的图象。四、知识整理,拓展深化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学 生 小 结 , 相 互 补充,教师强调。知识整理,凝炼提高,形成系统,拓展深化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1、阅读课本 P49-P532、书面作业:必 做 : P57 1 、 2(3)、(4)选做:讨论 2 (3)、(4)的性质3 、 课 后 思 考 : 由 函 数y=sinx 的 图 象 到 函 数y= A sin( ωx+ϕ)的 图 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完成。通过作业(1),使学生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习惯.书面作业的布置实行弹性布置,使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同时,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课后思考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本节课知识的灵活应用,又为下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既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六、板书设计 课题一、ϕ对 函数 y=sin(x+ ϕ)的图象的影响 三、 A 对y= A sin( ωx+ϕ)的图象的影响二、ω 对y=sin (ωx+ϕ)的图象的影响 四、函数y= A sin( ωx+ϕ)与函数y=sinx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4、三垂线定理5、正方体绕中心轴的旋转演示 二、课程结业设计要求: 使用几何画板(可配合其他软件)制作课件。课件要求适合学生自学,具备问题引入或提出、知识点的讲解、问题的拓展、练习等必要的教学环节。课 题 :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 判 定- 6 - - 7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