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只有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4-06-30 10:06:16浏览次数:126 2012 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总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15 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 250 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对工程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概括。关于工程质量问题的讲述主要包含在材料 2 中,这段材料主要以桥梁和保障房建设为例说明当前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在作答时对这种材料进行详细阅读把握即可。 先来看胶州湾大桥问题的原因:“因为要赶着竣工,所以来不及把这些工作都做完”。这说明工程存在风险的因素是赶工程进度。 再来看京沪高铁南京站地砖敲碎重新铺设的情况:因要赶在“七一”钱通车,其北广场原先铺设的地砖为“临时设施”。这部分材料说明工程存在问题也是赶工程进度。 再来看杭州钱江三桥的问题:专家认为这些裂缝主要是修桥时灌浆不合格造成的,工程最后确定为“合格”,之后维修不断;仅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7 月 15 日,上桥的车辆中超过 30 吨的货车就有17953 辆;我的车核载 34 吨,这次装的货有 100 吨左右。这部分材料说明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因素: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合格现象,验收存在不严格的情况;另外,该桥的过度使用也是造成工程过早出现问题的原因。 最后来看一下保障房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水泥和钢筋使用的不合格。 总结以上要点,主要有几点:一是赶工程进度;二是工程用料不合格;三是工程验收不严格;四是工程使用过度。另外,通过保障房建设大量开工而不重视质量问题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是追求政绩的因素;出现大量工程质量问题还有一个根源问题就是人为因素——忽视工程质量问题。 【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根本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材料不合格,这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是大部分问题工程都存在赶进度的情况,导致工程建设重速度而忽视质量。 三是工程验收不严格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是工程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五是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与部分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有一定关系。 2.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当前现实,从北京市经济发展主动减速坚决调转的举措说开去,简要谈谈我国怎样才能逐步实现“品质好的 GDP”。(20 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 300 字。 【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北京经济发展主动减速坚决调转的措施谈谈我国怎样实现“品质好的 GDP”,实质上这是一道分析加对策的题。首先需要对“品质好的 GDP”进行分析,指出什么样的 GDP 才是品质好的。然后根据北京的措施进行详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该题作答材料主要在材料 3 中,考生在作答时要精读。 首先来看什么是“品质好的 GDP”。“品质好的 GDP”所包含的内容在材料 3 第三段中有集中体现,即中国科学院 2011 年 7 月 29 日发布的关于 GDP 质量指数,具体包括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而从材料 3 第二段中关于北京三大调控中取得成果,如遏制机动车增长过快、房价居高不下体现出生活质量改善,对首钢进行搬迁体现出环境质量改善、利于产业升级(其实是发展方式转变)。由此可以看出“品质好的 GDP”实质上是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环境得到改善的前提之下取得的 GDP。 然后再根据北京采取的措施进行论述如何实现“品质好的 GDP”。实质上是对北京措施的概括性分析,然后再结合第三段中专家的建议即可。通过阅读北京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保障民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体来看,控制机动车辆增长和房价过高来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搬迁重工业以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以此来实现“品质好的 GDP”。 具体安排答案时要做到有条理,可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 【参考答案】 “品质好的 GDP”是指 GDP 质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环境得到改善。 “品质好的 GDP”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它的实现既不能盲目崇拜 GDP,也不能盲目抛弃 GDP,而要科学认识 GDP,不断提高 GDP 质量。首先,要保障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质量。其次,降低生活成本,改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后,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缓解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3.给定资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提出对策建议。(25 分)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 400 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分析出关于政府缓解民众焦虑情绪的对策。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 4 之后的材料基本讲的都是民众焦虑这个问题。考生只要针对这些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即可。 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问题基本出现在材料 4 中。下面简单说一下焦虑产生的原因。一是以汪然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面临政策、资金和市场等问题,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唯富论的困扰;二是刘军等群体面临的就业焦虑问题等等。总体来说,焦虑产生的普遍原因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财富观(唯富论)和就业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提出对策:关于就业焦虑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对失业人群提供再就业培训和指导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这点也能解决汪然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面
临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投入。针对财富观问题,政府可以在社会宣传正确的财富观。 而材料 5 以后则讲述的是一些人物的事迹,主要是在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典型和模范,这里应该是对策出现的地方。这里可提取对策应该是:在社会上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财富观,树立模范人物,发挥其带头作用。 通过提炼和分析要点,可以看出要点大致可分为社会保障层面、价值观层面两个个层面。 【答案要点】 政府可以从社会保障机制和价值观两个方面来化解当前民众存在的焦虑情绪。 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二是对失业人群提供再就业培训和指导就业。三是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投入,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价值观方面:一是在社会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反对唯富论。二是树立社会典型模范,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4.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这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 1000-1200 字。 【解析】 根据给定资料和题目要求,文章立意为“物质发展的同时不能舍弃精神追求”。 本文题目“构筑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很好地把物质发展和“精神家园”这两个因素融合在一起,同时也体现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本文是按照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 第一段首先明确论点,提出问题: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然而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忽略了精神追求。 第 2、3 段是分析问题部分,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和“小悦悦事件”分析人们精神追求匮乏的严重后果以及发展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第 4 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保证在物质发展的同时构筑公众的“精神家园”。 最后一段总结提升,照应标题和开头,进一步升华论点。 【参考例文】 构筑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 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近些年,人们的物质要求得到了满足,然而许多人却觉得“心累”。有人为了房子车子,有人希望加薪升职,有人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
学习环境……人们把名望、地位、金钱当做成功,可只拥有了这些,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无处安放,人们找不到精神的安宁港湾。 这一问题的产生,不能说和政府部门毫无关联。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许多地方部门只强调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滞后。社会充满浮躁,社会价值观迷失,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盛行,有的人追求个人利益,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充满私自、冷漠,他们失去了原本纯洁的灵魂。公民教育流于形式,许多市民在这样一个物质高速运转的当下,失去最基本的坚守。 “小悦悦事件”是对人性的考验。而这一事件中救助小悦悦的陈贤妹,她的义举善心让无数人感动。与其说我们赞美陈贤妹,倒不如说是我们对重拾传统美德的强烈期盼,当每一个人有困难时,都有别人伸出热情的双手,让你感受到社会温暖。大文豪雨果说,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意识的崇高我们坚持。“小悦悦事件”警示我们,现代社会建设必须实施“两手硬”的发展战略,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快培养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营造民主、法制、诚信的现代公民社会,为培养和提升公民意识提供社会的土壤。 构筑“精神家园”需要公众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引导。首先,要解放思想,从传统的“唯GDP”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科学 GDP 理念。其次,要构建有效 GDP 统计指标,更多地考虑居民接受文化教育状况、居民收入增长及分配合理状况、就业状况、环境状况等因素,将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吸引到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上来,做到藏富于民,同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第三,要加强对公众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利用媒体制造社会舆论,引导公众破除“财富就是金钱”,“名望和金钱代表成功”的思想。 与物质发展相比,“精神家园”生长着情感、智慧和力量,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凝聚着社会发展的共识。构筑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国家才能拥有持久活力,我们的民族才能赢得世界尊重,我们的人民才能获得安宁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