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比较文化学》第二章 跨文化交往行为

发布时间:2024-02-04 10:02:57浏览次数:25
福师《比较文化学》FAQ(四)第二章 跨文化交往行为第三节 跨文化交往史一、请列举汉代的民族、国家文化交流。西汉武帝、东汉明帝时期国势强盛,张骞、班超先后活跃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远在西亚的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植物移植到中国,大宛的名马得以引进,黎轩(罗马帝国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杂技魔术在汉武帝朝廷上表演。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贵族衣着所用的奢侈品,备受珍视。中国的丝、纸和钢传入印度。印度的佛教在东汉时通过不同渠道传入中国。朝鲜北部和越南北部,在汉代都已不同程度地濡染了汉文化,奠定了以后与中国进一步交流的基础。第四节 话语权力、国际舆论与文化软实力一、什么是国际关系?什么是国际舆论?国际关系(Internaonal Relaons)归属于公共政策的领域,和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法学、地理、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国际舆论指种族/民族、国家、国际性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公共空间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所形成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二、什么是软实力?什么是硬实力?喻国明认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第五节 东方与西方:竞争、冲突与融合一、“中国威胁论”是指什么?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中国崛起” 、 “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日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乃至文明来看,中国将给现有秩序带来严重的威胁与破坏。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 19 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 国主义的产物,包括军事威胁、经济威胁、地缘政治威胁、粮食威胁、网络威胁、环境威胁、太空威胁等。二、“中国模式”是指什么?怎么评价“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或者“中国道路”,指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立足于改革、创新的中国经济模式和制度模式。张维为《在全球比较中看“中国模式” 》 ( 演讲)认为,中国不害怕国际竞争,尤其不害怕制度竞争。中国的进步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到过的。我们讲超越美国,超越西方,不仅是经济总量,不仅是百姓财富,而且也是话语的超越,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的超越。马丁•雅克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模式”可与世界其他地区互通互鉴,为当地改善治理带来灵感。比利时权威经济学家希尔万•普拉夏尔特先生以及欧盟议会对外关系部亚洲政策专家劳伦斯•范德瓦尔女士参与讨论,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