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7 10:06:18浏览次数:1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从实践探索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成就就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理论探索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基本内容和宏伟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逻辑概括和思想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坚持自主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有其重要根据。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有不变的模式可循,需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自主创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演变启示我们,一味照搬马克思、恩格斯书本中的“社会主义公式”且不结合本国实践来推进社会主义创新,必然遭到失败;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因其主导价值与中国文化有本质区别,也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现成的模本;中国共产党人所依靠的,只能是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反思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其次,当代中国发展的再生之路是提高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寻求当代中国发展的再生之路?这是一个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紧缺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寻找到了一条新路:把人的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中心性环节。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可概括为注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最后,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总体上将转向创新能力。从哲学看历史发展,有一条规律:历史越往前追索,人之外的物质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大,历史越往后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越突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从以权力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过以物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再逐步走向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二、实践出真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实践。 它起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但主要起源于实践。 它是在实践中开发的,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测试。 在实践中取得理论突破,实现了系统创新。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偏离人类社会发
展的普遍规律和价值要求;离开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改造的设想来进行实践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改造社会、发展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的复兴同社会主义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目标;在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在中国也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已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国家在日益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与奋斗目标的阶段性统一在一起,使奋斗目标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必然包含着发展的阶段性和奋斗目标的连续性。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性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把初级阶段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阶段性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的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贴近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更深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更直接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也就更能凝聚起民族的力量,更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念,更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点体现在: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事业的发展与实现人民利益结合起来。 利益与心脏有关,而心脏决定成功或失败。 为了使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支持,它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 特别是必须切实解决人民权利。 群众的实际问题,使群众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文化建设应放在首位。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追求团结统一,和睦相处,努力工作,不断完善。 这些文化精神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营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仅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也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体
现在把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其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们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独立、关心社稷民生、为国献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实现了有机的统一。爱国主义强化着人们对强国富民的追求,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支撑。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献身于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业,都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仅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也是同艰苦创业精神联系在一起的。艰苦创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世人传颂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发展新业务并创造更好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体现在传统文化本质的融合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追求上,使其成为社会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强调和睦,强调信仰,培养和睦,提倡无差别 ,道德,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间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钦佩。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特征,在促进历史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逐步作用。